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80)
2023(11542)
2022(10220)
2021(9704)
2020(8091)
2019(18724)
2018(18849)
2017(36721)
2016(19770)
2015(22468)
2014(22372)
2013(22284)
2012(20363)
2011(18343)
2010(18385)
2009(16847)
2008(16249)
2007(14314)
2006(12800)
2005(10923)
作者
(57087)
(47999)
(47192)
(44814)
(30018)
(22921)
(21320)
(18965)
(18085)
(16821)
(16265)
(15958)
(14900)
(14885)
(14466)
(14364)
(14284)
(13972)
(13545)
(13299)
(11962)
(11729)
(11579)
(11065)
(10769)
(10644)
(10553)
(10447)
(9608)
(9458)
学科
(82057)
经济(81954)
(62457)
管理(51940)
(47433)
(41401)
企业(41401)
方法(35468)
农业(31530)
数学(30880)
数学方法(30569)
业经(21734)
中国(20456)
(17552)
地方(17061)
(17030)
(14906)
(14099)
贸易(14093)
(13684)
技术(12878)
(12476)
理论(12235)
(11992)
环境(11977)
(11883)
(11068)
银行(11029)
(10923)
教育(10817)
机构
学院(281867)
大学(280973)
管理(116288)
(112521)
经济(110130)
理学(101949)
理学院(100854)
管理学(99196)
管理学院(98712)
研究(93566)
中国(69164)
(63824)
(59399)
科学(59104)
业大(49475)
农业(48870)
(47179)
(46921)
中心(43103)
研究所(42992)
(40264)
财经(38396)
(37482)
师范(37208)
北京(36995)
(35137)
(32832)
(32573)
经济管理(32531)
经济学(31362)
基金
项目(197951)
科学(155459)
研究(146971)
基金(143457)
(124984)
国家(123601)
科学基金(105831)
社会(91923)
社会科(86553)
社会科学(86527)
(77845)
基金项目(77539)
自然(68656)
自然科(66998)
自然科学(66983)
自然科学基金(65805)
教育(65458)
(64432)
编号(61853)
资助(57860)
成果(49470)
(43801)
重点(43223)
(42548)
(41023)
课题(40694)
创新(38077)
科研(37503)
教育部(37080)
国家社会(36984)
期刊
(127003)
经济(127003)
研究(79978)
(66146)
中国(52941)
学报(46182)
农业(45197)
科学(43289)
管理(37902)
大学(35575)
学学(33686)
(32467)
教育(29539)
业经(26406)
(23830)
金融(23830)
技术(23156)
(21004)
问题(17719)
财经(17449)
经济研究(17241)
(15277)
图书(15026)
科技(14700)
(14678)
农业经济(14302)
理论(13986)
农村(13897)
(13897)
世界(13801)
共检索到4049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焦长权  
本文对既有的国家与农民关系研究进行了反思性述评,认为国家与农民关系的研究来源于"国家-社会"的分析模式,它既是这种分析模式在中国研究中的实践应用,也为突破"国家中心"和"社会中心"的二元对立做出了较大贡献。但是,目前,国家与农民关系的研究严重局限于单向度的"支配-反抗"模式。事实上,本质上讲,国家与农民关系是一个多层次的、多维度的关系集,二者不是单向度的直线关系。后续研究应该关注国家与农民关系的这种复杂性。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吴朝阳  
根据我国实际,要切实提高我国农民收入水平应从三方面入手,即多予、少取、放活。一、多予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以农补工的工业化战略以及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使城乡二元化日益严重。一方面国家通过剪刀差从农村抽提了巨额资金扶持工业发展,另一方面严格的户籍制度使大量的剩余农村劳动力滞留在农村,若保守地按农村潜在有3亿过剩人口,人均每年消费按最低贫困线680元计,事实上农村每年至少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李成贵  孙大光  
中国农村改革的基本逻辑和主要内容,就是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改革之前,国家统得太多,管得太死,农民失去了一组促进经济增长的核心权利。这些权利主要包括土地使用的权利、进入市场的权利、流动与从事非农产业的权利、自治的权利以及获得财政资源的权利。其结果是,农村经济发展非常缓慢,农民无法摆脱贫穷。改革以来,农村发展和农民生存状态改善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国家赋予了农民上述关键性的权利。目前"三农"问题依然严重,也是因为国家对农民的赋权还不充分;"三农"问题的解决,也就必然要求进一步给农民赋权。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綦好东  王爱华  
本方以农村税费改革为背景,探讨了国家与农民之间在农业税收、政府财政支出及转移支付等特定财务关系处理的现状和应该进行的规则改进。文章认为,农业税收作为国家与农民之间特定财务关系的重要体现,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农业税的收缴标准、方式方法、使用和监督制度;建立有效的农村财政规范体系的关键是以税费改革为契机,全面建立农村公共财政规范体系;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是如何通过建立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使低财政收入乡镇及村组织实现财政财务的收支平衡。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今村奈良臣  吴京英  
政府与农民的关系及其在各个国家处于一种怎样的状况?这是一个很令人感兴趣的问题。 一 本文以8个国家为考察对象: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美国、法国、西德、日本;发展中国家的韩国、印度;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和原东德。 各个国家具有各自悠久的历史背景,实施各有特色的农业政策以及推进各自的农民政治运动。这里先简要分析一下各国“政府与农民”关系的特征。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贺雪峰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与农民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是改革开放之初农村分田到户、人民公社解体,农民重新获得农业生产经营自主权;二是20世纪末农民负担居高不下,农村干群矛盾激化,进入21世纪,国家进行农村税费改革并最终在2006年取消了历时千年的农业税;三是取消农业税后,国家开始向农村转移大量资源,并探索新型的国家与农民关系形式以及探索新型乡村治理模式。如何更加有效地向农村转移资源,如何让自上而下的资源转移变成让农民组织起来自己建设自己美好生活,有很多需要进一步改进的空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曹子坚  魏巍  宋亚  
农民收入问题是“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而国家财政支农是农民收入增长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得出国家财政支农综合效用指标,并运用协整分析,得出了国家财政支农与农民纯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由此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罗东  矫健  
近年来国家财政支农资金支持力度逐年加大,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分析中央财政支农资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总结农民收入变化特点及结构特征,构建国家财政支农资金与农民收入分析模型,测算各类资金对农民增收的关联度系数,为完善我国财政支农政策体系提出针对性建议。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陆文聪  吴连翠  
运用1978—2005年的国家统计数据,对我国财政农业投入与农民增收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农林水利气象支出、农村基本建设对农民增收具有促进作用,其中长期内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农林水利气象支出对农民增收贡献最大,短期内农村救济支出、科技三项费用支出没有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结合我国财政农业投入的现状和特征,提出了促进和优化财政农业投入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路战远  
按研究角度分类,对国内外关于国家政策与农民行为应对关系的部分文献进行了综述,勾勒出了国内外关于国家政策与农民行为关系的理论研究轮廓。先后回顾了政府在政策实践与研究中的角色和功能、农民对国家政策行为应对以及农民行为与国家政策关系的研究,提出未来国家政策与农民行为互动关系构建的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倪羌莉  
农民集居建设可以集约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而在集居过程中,建房用地的获取是前提之一。只有获得建房用地,才可以建设集居住宅,为农民集居打下夯实基础。本文分析了当前各个地区在推进农民集居建设过程中建房用地的获取方式,包括征收、租赁、置换和复垦等,详细阐述各种方式存在的优势与不足。指出应该根据集居农民所处区位不同采用相应的建房用地获取方式。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绍吉  
[目的]家庭农场与农民合作社作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其内在关系试图找到云南省新型农民经营体系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依据。[方法]文章在归纳云南省家庭农场与农民合作社的进展及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其评价指标体系,进而计算互补系数。[结果]云南省的家庭农场与农民合作社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互补关系,其中家庭农场体系中社会资源的发展水平大于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说明家庭农场体系中社会资源的发展潜力较大,且与农民合作社的互补效果明显。而农民合作社体系中效益能力的发展水平大于社会影响和基础资源,但与家庭农场互补效果一般。[结论]云南省家庭农场与农民合作社互相补充,在充分考虑各自劣势的基础上,相互融合,通过构建合理的发展模式,促进云南省新型农业持续发展,以期为区域农业发展起到带头作用。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王勇  
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和社会化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当前重要的农业政策。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这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有必要开展合作。两者具有弱质性,许多国家对它们采取了支持措施。实践证明,它们之间也可以开展有效合作。其合作关系建构会受到诸如要素市场和农产品市场发育程度、产权明晰度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政府要认真履行好作为公共品供给者的职责,建立健全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进入和退出机制,充分借鉴国际经验,设计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