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931)
- 2023(17373)
- 2022(14524)
- 2021(13894)
- 2020(11389)
- 2019(26421)
- 2018(26002)
- 2017(50553)
- 2016(26831)
- 2015(30024)
- 2014(29519)
- 2013(29402)
- 2012(26968)
- 2011(24457)
- 2010(24399)
- 2009(22444)
- 2008(21906)
- 2007(19061)
- 2006(16916)
- 2005(14967)
- 学科
- 济(112318)
- 经济(112188)
- 业(77327)
- 管理(72523)
- 企(54930)
- 企业(54930)
- 农(51917)
- 方法(45821)
- 数学(39874)
- 数学方法(39462)
- 农业(34371)
- 中国(32402)
- 业经(28518)
- 财(26599)
- 学(22311)
- 制(21965)
- 贸(21814)
- 贸易(21796)
- 地方(21638)
- 易(21303)
- 银(16933)
- 银行(16895)
- 环境(16375)
- 发(16226)
- 行(16215)
- 技术(16167)
- 理论(16160)
- 融(15906)
- 金融(15905)
- 体(15755)
- 机构
- 大学(375075)
- 学院(373675)
- 济(159165)
- 经济(156098)
- 管理(149272)
- 研究(130463)
- 理学(129509)
- 理学院(128140)
- 管理学(126183)
- 管理学院(125499)
- 中国(99832)
- 京(79893)
- 科学(77020)
- 农(72462)
- 财(70025)
- 所(64357)
- 中心(59259)
- 研究所(58511)
- 业大(57727)
- 财经(55875)
- 农业(55367)
- 江(53232)
- 经(51283)
- 北京(50725)
- 范(49804)
- 师范(49447)
- 经济学(47995)
- 院(46424)
- 经济学院(43205)
- 州(42836)
- 基金
- 项目(256072)
- 科学(202627)
- 研究(192250)
- 基金(187914)
- 家(163557)
- 国家(161963)
- 科学基金(138762)
- 社会(124060)
- 社会科(117251)
- 社会科学(117221)
- 基金项目(99301)
- 省(96899)
- 自然(87039)
- 教育(86139)
- 自然科(85018)
- 自然科学(85000)
- 自然科学基金(83507)
- 划(81537)
- 编号(78659)
- 资助(75980)
- 成果(64457)
- 部(58178)
- 重点(56721)
- 发(55346)
- 创(53094)
- 课题(52856)
- 国家社会(51993)
- 教育部(50148)
- 创新(49458)
- 人文(48929)
- 期刊
- 济(177549)
- 经济(177549)
- 研究(113769)
- 中国(74949)
- 农(73603)
- 学报(58204)
- 科学(55092)
- 财(51752)
- 管理(51720)
- 农业(50369)
- 大学(45437)
- 学学(42640)
- 教育(40746)
- 融(34829)
- 金融(34829)
- 业经(32315)
- 技术(30181)
- 经济研究(27541)
- 财经(27046)
- 业(24975)
- 问题(24067)
- 经(23230)
- 图书(20503)
- 世界(19746)
- 版(19149)
- 技术经济(17959)
- 贸(17908)
- 科技(17614)
- 理论(17364)
- 现代(16821)
共检索到5581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陈宇峰 胡晓群
本文利用交易成本政治学的研究框架重新考察了转型期中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式,并通过小样本调研案例论证了这种共同治理模式的现实可行性。模型表明,地方政府对于某些任务测度模糊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着激励不足的机会主义倾向,而社群的自组织机制弥补了政府提供不足的真空罅隙,从而形成转型期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有效共同治理机制。
关键词:
国家 社群 嵌入性 社会网络 交易成本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索彦峰 高虹
学术界对于货币政策操作规范选择问题的争论———规则与相机抉择之争,很少涉及一个重要的问题,即决定货币当局在规则与相机抉择之间进行抉择的因素是什么。运用交易成本政治学的分析框架对此问题作的剖析可以看出,货币当局是在政策得益与政策转换引致的交易成本的权衡中做出政策转换的决策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黄新华 李凯
作为当代西方新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选择理论与交易成本政治学存在着共识,但是,兴起于公共选择理论之后的交易成本政治学增进了对政治领域的交易及制度的理解,弥补了公共选择理论的不足。换言之,交易成本政治学提高了对于政治世界的理解水平。通过对公共选择理论与交易成本政治学的比较分析,厘清二者之间的共识与差异,有助于辨析政治学和经济学整合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
公共选择理论 交易成本政治学 共识与差异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德勇 赵晗
以新制度经济学中的交易成本理论为基础,将浙江永康的一家典型家族企业作为样本进行详细分析发现,家族企业在交易成本上仍然具有优势,家族企业在今后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仍然会成为一种主要的企业制度。
关键词:
家族企业 管理型交易成本 市场型交易成本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林万龙 刘仙娟
本文从交易成本的视角,对税费改革后农村公共产品筹资与供给中的交易成本问题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对未来政策选择进行简要讨论,提出应当用“政府筹资、民间供给”的思路解决税费改革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
关键词:
交易成本 农村公共产品 供给机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严宏 田红宇 祝志勇
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是转型期完善农村治理的核心,本文基于新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审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多元化的理论逻辑和现实基础,认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应该通过"有效市场+有为政府"构建"政府主导、市场基础、第三方推动、农户参与"的多主体参与机制,创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多元化的制度供给,协调农村公共产品各供给主体之间的利益,优化激励机制设计,促进激励相容,提升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绩效。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严宏 田红宇 祝志勇
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是转型期完善农村治理的核心,本文基于新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审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多元化的理论逻辑和现实基础,认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应该通过"有效市场+有为政府"构建"政府主导、市场基础、第三方推动、农户参与"的多主体参与机制,创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多元化的制度供给,协调农村公共产品各供给主体之间的利益,优化激励机制设计,促进激励相容,提升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绩效。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孙瑜
本文通过建立农村金融制度交易成本的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979-2010年间中国农村金融制度交易成本的相对规模进行了测度,并运用农村金融发展的规模、效率和结构指标检验了相关测度指标在农村金融发展中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农村金融制度交易成本的相对规模尚未达到能够对农村金融发展起阻碍作用的程度,未来应当通过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提高农村金融制度交易成本的调节作用;既有的制度安排和较高的交易成本不利于农村金融效率的提高和结构的改善,应通过制度变迁进一步促进农村金融的发展。
关键词:
农村金融 制度交易成本 金融发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干
构建一个公平有效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对于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农村公共产品的内涵、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问题及影响、建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有效机制的现实性及实施对策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有助于各级政府充分认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战略性和全局性,进一步强化政府的公共职能,促进农村公共事业发展。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索彦峰 高虹
交易成本政治学的分析框架表明,货币当局在货币政策规则与相机抉择之间进行抉择的决定因素是,在政策收益与政策转换引致的交易成本,并在对二者的权衡中做出政策转换的决策。在我国的货币政策抉择中,应加快金融领域内市场化改革步伐,增强中央银行独立性以及采用连续微调货币政策。
关键词:
规则 相机抉择 货币政策 交易成本政治学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晓斌 夏厚俊 胡振虎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变迁是个连续过程,变迁中引发的问题及其他相关制度安排的路径选择,源于依赖于发展战略的制度环境。本文认为,市场经济下有效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必须从制度环境的变迁入手,对政治制度环境和法律制度环境实行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强制性变迁。
关键词:
农村公共产品 制度环境 制度变迁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惠 沈尚贤 翟拉
随着现代城市复杂性和精细化治理需求的增加,智慧社区建设中数字基础设施的有效供给已然成为落实城市纵深发展的重要基础。然而,实践中因为数据整合不足、利益协调困难、信息沟通不畅以及合规程序复杂等问题引发了大量隐性交易成本,成为数字基础设施供给效能提升的重要阻碍。为了回答如何通过制度设计有效降低合作供给中的交易成本这一研究问题,构建了基于交易成本的分析框架,通过对G市三个典型案例的比较分析,在将数字基础设施合作供给视为一个系统性交易过程的基础上,探究如何通过制度设计减少多元主体合作过程中的不确定性。研究表明,可以从明确数据共享标准、引入利益协商机制、改进信息传递方式、优化合规细则与流程四个方面来降低合作供给中的交易成本。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德荣 杨慧
文章在交易成本的分析框架内探讨了影响制度变迁的动力和阻力,强调了制度的内生性质,提出了中国传统社会资源约束制约制度变迁的假说,以此来解释中国传统社会流行的"潜规则"现象,并透过该现象来理解中国历史上的王朝循环。对外开放为我们打破恶性循环提供了可能,我国计划经济时代的强制工业化战略对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制度变迁影响深远。
关键词:
潜规则 博弈均衡 制度变迁 交易成本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益丰 张少军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系的良性发展,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与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但是现有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系已经不能符合农村经济发展对基础设施等硬环境建设、农村居民基本生活保障的需要。本文首先通过对建国以来农村公共产品体系的梳理与分析,从总量和结构两个维度分析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特征性事实,其次从普遍性和特殊性两个层面探究了目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困境的原因,最后,基于上述分析,分别提出从短期完善修正现有支农政策、中期理顺与开拓支农途径,长期实行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转移、财政支农体系趋于完善等方法入手解决农村公共产品供应中存在的需求大于供给、财政支农体系混乱与财政支农形式单调等问题的对策体系。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应良 王钊
基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绩效的评价,引入生产可能性曲线,从制度供给的主观绩效与客观绩效两个维度构建一个分析思路框架,并运用该思路框架对我国现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绩效进行简单考察,从总体配置、区域配置和产品配置三个侧面得出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绩效的一个基本判断。
关键词:
主观绩效 客观绩效 公共产品供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