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88)
2023(12885)
2022(11260)
2021(10538)
2020(8758)
2019(20152)
2018(20037)
2017(38258)
2016(20374)
2015(22827)
2014(22380)
2013(22065)
2012(20129)
2011(17922)
2010(18071)
2009(16287)
2008(15673)
2007(13576)
2006(11789)
2005(10176)
作者
(56491)
(46782)
(46266)
(44103)
(29843)
(22330)
(21097)
(18202)
(17646)
(16587)
(16148)
(15556)
(14744)
(14644)
(14333)
(14121)
(13911)
(13902)
(13230)
(13163)
(11560)
(11323)
(11065)
(10656)
(10404)
(10380)
(10254)
(10223)
(9288)
(9200)
学科
(75519)
经济(75427)
管理(64623)
(61336)
(53121)
企业(53121)
方法(35090)
数学(29644)
数学方法(29330)
中国(21478)
(20063)
(19920)
技术(19188)
业经(18389)
(16927)
地方(15278)
理论(14552)
(13613)
农业(13301)
技术管理(13230)
(13204)
(13129)
贸易(13114)
(12737)
(12168)
财务(12109)
教育(12099)
财务管理(12086)
环境(12028)
(12002)
机构
大学(280976)
学院(278496)
管理(117691)
(108342)
经济(105916)
理学(102542)
理学院(101434)
管理学(99874)
管理学院(99348)
研究(88406)
中国(64576)
(59745)
科学(54918)
(49141)
(42558)
中心(40412)
业大(40216)
(39990)
财经(39357)
(39320)
研究所(38956)
(37663)
北京(37603)
师范(37347)
(35833)
(32859)
(32714)
经济学(31590)
商学(30520)
农业(30439)
基金
项目(197495)
科学(156506)
研究(147997)
基金(143134)
(124166)
国家(122805)
科学基金(106646)
社会(93385)
社会科(88373)
社会科学(88348)
(77691)
基金项目(76781)
自然(68613)
教育(67751)
自然科(67035)
自然科学(67021)
自然科学基金(65858)
(64828)
编号(60680)
资助(57138)
成果(49063)
(45264)
重点(43387)
(43125)
(41634)
创新(41398)
课题(41216)
项目编号(38396)
国家社会(37984)
教育部(37492)
期刊
(116120)
经济(116120)
研究(81806)
中国(54868)
管理(44906)
学报(41664)
科学(39267)
(36924)
教育(36368)
(35097)
大学(32018)
学学(29558)
技术(25625)
农业(24968)
(20173)
金融(20173)
图书(20055)
业经(19422)
财经(18610)
经济研究(18003)
科技(16405)
(15848)
问题(14569)
理论(14144)
技术经济(14071)
书馆(13917)
图书馆(13917)
(13665)
实践(13185)
(13185)
共检索到4038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泓翕   李洁   程海波   史文川   申俊龙  
国家“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简称“名医工作室”)建设是我国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试验模式,其遵循中医药知识传统传承方式,支持名老中医药专家知识代际转移、创新,是一项中医药公共价值创造工程。目前,对于国家“名医工作室”的公共价值创造问题尚缺乏系统性的研究,以系统动力学剖析国家“名医工作室”政策系统运行对现代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政策效果,有助于从整体把握、优化系统运行机制。研究发现:(1)国家“名医工作室”政策较好地促进了中医药知识代际转移并产生团队传承创新效应,需进一步发展与高校教育协同的高质量人才培养模式;(2)提升“名医工作室”中师生的传承创新意愿,是增强“名医工作室”团队传承创新效率的关键因素,要鼓励地方政府与“名医工作室”所在组织制定政策激励措施;(3)国家“名医工作室”政策系统性仍有不足,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缺失,且缺少对“名医工作室”知识传承的中医药文化价值和创新的产权价值的评估机制。研究结果能够为国家“名医工作室”政策优化,促进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任洁  
创造和凝聚公共价值是东盟区域治理过程中的核心诉求。五类指向不同范畴的公共价值集合构成了东盟区域治理中的公共价值清单(分别指向东盟共同体、国际对话与合作、全球议题、公共行政能力、公民社会)。独特的圈层结构和"东盟模式"构成了东盟的公共价值实现机制,围绕创造公共价值的三层结构(以政治家为代表的核心层、以学者智库为代表的第二轨道、以公民社会为代表的第三轨道)之间及其与环境的互动关系,东盟在其内部成员国与外部对话国之间凝聚和创造了共同认可的公共价值。在东盟的权力运行轨迹中,作为东盟政策和规划的决定者,各国政府领导人构成的核心层扮演了公共价值创造的主导角色,而由专家、学者、媒体人等非官方人员构成的第二轨道则起到知识传播和价值传递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一体化进程中公民参与不足的问题,促进了东盟各国政府对公共价值的认知和理解,从而对公共价值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翟军亮  吴春梅  
推进农地良性、有序、持续流转,需要规避农村场域中公共价值衰落与市场价值张扬等现代性问题在农地流转中的映射与影响。本文以公共价值管理理论为基础,着重分析农地流转中的公共价值创造问题。研究表明,农地流转是公共治理过程,应以公共价值为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私人利益和程序利益的均衡,必须以公共能力和公共支持为条件。当前面临农村公共性消解背景下的多元价值冲突、能力结构失衡、公共支持不足等问题,需要确立公共价值在农地流转中的核心位置,需要加强以参与式决策系统的制度建构为核心的公共能力建设,需要增进合作社、政府和村级服务组织对农地流转的实质性公共支持,达到在农地流转行为中嵌入公共性因素和增加公共价值存量的目标。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任洁  
创造和凝聚公共价值是东盟区域治理过程中的核心诉求。五类指向不同范畴的公共价值集合构成了东盟区域治理中的公共价值清单(分别指向东盟共同体、国际对话与合作、全球议题、公共行政能力、公民社会)。独特的圈层结构和"东盟模式"构成了东盟的公共价值实现机制,围绕创造公共价值的三层结构(以政治家为代表的核心层、以学者智库为代表的第二轨道、以公民社会为代表的第三轨道)之间及其与环境的互动关系,东盟在其内部成员国与外部对话国之间凝聚和创造了共同认可的公共价值。在东盟的权力运行轨迹中,作为东盟政策和规划的决定者,各国政府领导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史伟  申俊龙  
首先从社会资本视角对知识共创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辨析,提出组织内部知识共创研究模型。基于全国名医工作室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社会资本价值观对知识共创分别具有间接和直接的正向影响;职业资历负向调节知识共享对知识共创的正向影响。最后,提出社会资本价值观共享在知识共创中具有重要作用,发展嵌入于社会网络中的角色有利于提升组织内部知识共创绩效。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赵强  单炜  
本文讨论了政府大数据的构成及其特点,分析了政府利用大数据能够解决的公共治理难题。构建了基于大数据流的公共价值创造分析框架,并以此为理论基础阐释了大数据政府创新公共价值实现的要件。最后从大数据管理局的设立、数据开放、大数据国家战略以及大数据人力资源四个方面探讨了我国国家和地方层面大数据政府创新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周雅琳   车峰  
数字政府作为实体政府的“孪生态”,其首要任务是为社会创造公共价值。基于公共价值创造的过程视角,借助内容分析法和PMC指数模型,对2019—2022年颁布的中央、省级、省会城市数字政府政策进行系统性挖掘和实证评估,考察数字政府政策的整体情况以及层级特征、区域特征。结果表明:数字政府政策更加关注公共价值的行为性和社会性,省级数字政府政策整体处于优秀水平;数字政府政策在公共价值识别和选择中呈现明显的层级特征,在公共价值生产和管理中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研究结论可为新一轮技术革命和政府变革背景下调整和改进数字政府建设的制度安排提供有益借鉴,有助于结合数字中国建设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助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唐智彬  
2023年4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开展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通知》,“市域产教联合体”成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推进的新方向。市域产教联合体是集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功能于一身的产教融合新载体,旨在通过整合多元利益诉求、创新资源利用模式、强调区域服务功能,摆脱校企合作中长期悬而未决的“政策真空”“校热企冷”“联而不合”等现实掣肘问题。市域产教联合体倡导的多元合作、寻求共同利益、促进一体化发展等观念与公共价值创造关注公共利益和集体偏好的内涵不谋而合。从公共价值创造的视角探讨实施策略,有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市域产教联合体,并推动其落地实施。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董祚继  韦艳莹  任聪慧  王赛红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近年来迅速发展,已成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工具,但作为一项崭新而重大的土地制度供给,从理论到实践都有很大的探索空间。本文根据公共价值创造理论,认为由政府推动的乡村振兴成果具有公共产品属性,乡村振兴的过程就是公共价值创造和实现的过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本质上就是通过土地制度创新促进乡村振兴中公共价值的创造和实现。为此,本文首先总结了中外土地整治实践经验,分析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公共价值取向,以此为基础,深入探讨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公共价值创造和实现问题,其中公共价值的创造需要推进理念创新、方法创新和科技创新,公共价值的实现需要推进产权创新、组织创新和监管创新。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郑琼鸽   董鸿安  
作为新时期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载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建设过程也是各参与主体实现公共价值创造的过程。以穆尔的战略三角模型为基础,构建了包含公共价值、合法性与支持以及运作能力三个维度的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分析框架。公共价值包括行业人才培养和行业技术创新;合法性与支持包括产教融合政策法律、共同体组织架构和数字化信息共享平台;运作能力包括变革创新能力、制度建设能力和网络治理能力。共同体不仅是一种治理理念,更是一种理想的网络治理模式。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需要兼顾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守正与创新,寻求公共价值、合法性与支持以及运作能力三个维度之间最大限度地匹配,将共同体从理念逐步走向实体。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八妹  翟恩民  
在经济转型升级的今天,高技能人才培养已成为热点和难点,而产教融合,工学一体成为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途径已成为共识。如何探索院校为基础企业为主导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广州市技师学院进行了长期有效的实践,特别是通过专业工作室为桥梁,形成以工作室教学为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取得成效。研究以广州市技师学院机电大师工作室为个案,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视角,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围绕工作室教学内容、教学组织以及教学评价三个维度展开研究,获得初步成果。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尊婕  
近年来,国企深化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国有大型企业的办公室工作也面临着众多的挑战。办公室作为承上启下、协调左右、联系内外、衔接各方、服务保障的“窗口”和“纽带”,要紧紧围绕办公室的中心工作和管理价值,充分发挥岗位职能,不断改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才能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体现其价值所在。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徐宁蔚  李玉臻  
国家公园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共池塘"类资源,公共性是其体制构建的本质要求。文章从公共价值视角出发,以普达措国家公园管理部门(地方政府)和迪庆州旅游投资公司(旅游企业)为例,研究双方在国家公园构建过程中的演化博弈,并引入中央政府激励约束机制,促使二者在演化博弈过程中实现国家公园公共价值。此外,实证测算出普达措国家公园实现公共价值的约束条件,为未来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提供参考。研究表明:地方政府和旅游企业仅依靠自身演化难以实现国家公园公共价值,即无法达到(有效监管,国家公园发展模式)最优策略;引进中央政府激励约束机制需满足一定约束条件,才能使政企演化博弈实现唯一最优策略,且中央政府对旅游企业的惩罚力度越大越容易实现最优均衡;为实现普达措国家公园公共价值,需满足激励约束机制至少为旅游企业环境保护机会成本的2倍。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建波  孙健  
职教名师工作室的成立,展示了名师的示范、引领和带头作用,实现了资源共用、智慧共享、集体提升的目的,培养了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颇具造诣的骨干教师。常州职教名师工作室自2006年建设至今,已成功推出了一批职教名师并培养了一批骨干教师,带动了常州职教师资的整体建设,同时还存在宏观上在跟踪服务、考核评价、经费支持方面存缺失,微观上在领衔人、工作室成员、内部交流、整体效率方面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吴永红  张一琳  
创新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一种主张,工作室模式自由开放的教学形式、启发式的个性化教学、围绕项目的跨专业方向交叉教学等等,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快学生就业适应能力具有独特的优势;就服装设计工作室模式而言,主要有合作型、自创性、研究型和综合型,可根据各自的办学条件选择适当的模式。本文就综合型的工作室模式如何培养服装设计创新能力做了深入的探讨,并提出考核细则对工作室加以考核,以促进其良性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