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71)
- 2023(14228)
- 2022(12123)
- 2021(11349)
- 2020(9696)
- 2019(22356)
- 2018(21769)
- 2017(41821)
- 2016(22541)
- 2015(25526)
- 2014(25376)
- 2013(24668)
- 2012(22623)
- 2011(20406)
- 2010(20316)
- 2009(18717)
- 2008(18639)
- 2007(16541)
- 2006(14164)
- 2005(12600)
- 学科
- 济(94365)
- 经济(94242)
- 管理(67246)
- 业(64591)
- 企(54390)
- 企业(54390)
- 方法(43669)
- 数学(38403)
- 数学方法(37880)
- 农(25435)
- 财(24766)
- 中国(23601)
- 地方(20638)
- 业经(20002)
- 制(18729)
- 学(17821)
- 贸(16950)
- 贸易(16943)
- 农业(16530)
- 易(16458)
- 务(15603)
- 财务(15549)
- 财务管理(15510)
- 企业财务(14699)
- 和(14647)
- 环境(13983)
- 理论(13963)
- 划(13697)
- 银(13684)
- 银行(13657)
- 机构
- 大学(319698)
- 学院(319564)
- 济(130625)
- 经济(127889)
- 管理(126536)
- 理学(109818)
- 理学院(108581)
- 管理学(106711)
- 管理学院(106081)
- 研究(104204)
- 中国(77740)
- 京(66140)
- 科学(62807)
- 财(59976)
- 所(50798)
- 中心(49289)
- 农(49182)
- 财经(48337)
- 江(47087)
- 研究所(46237)
- 业大(45444)
- 经(43818)
- 范(42311)
- 师范(41917)
- 北京(40944)
- 经济学(40015)
- 农业(38556)
- 院(38437)
- 州(37471)
- 经济学院(36165)
- 基金
- 项目(218233)
- 科学(173148)
- 研究(160256)
- 基金(159643)
- 家(139254)
- 国家(137834)
- 科学基金(118870)
- 社会(102748)
- 社会科(97310)
- 社会科学(97281)
- 省(84849)
- 基金项目(84472)
- 自然(76488)
- 自然科(74686)
- 自然科学(74665)
- 教育(74465)
- 自然科学基金(73314)
- 划(72279)
- 编号(65444)
- 资助(64457)
- 成果(52798)
- 重点(49495)
- 部(48947)
- 发(47059)
- 创(45672)
- 课题(44689)
- 创新(42669)
- 国家社会(42655)
- 教育部(42258)
- 科研(42196)
- 期刊
- 济(139976)
- 经济(139976)
- 研究(88913)
- 中国(58340)
- 财(47611)
- 学报(46869)
- 管理(45707)
- 科学(45201)
- 农(44208)
- 大学(36185)
- 学学(34106)
- 教育(32816)
- 农业(29990)
- 技术(28327)
- 融(26144)
- 金融(26144)
- 业经(23601)
- 财经(23563)
- 经济研究(21993)
- 经(20197)
- 问题(18830)
- 业(16331)
- 版(15524)
- 技术经济(15468)
- 统计(15304)
- 贸(14740)
- 商业(14705)
- 资源(14636)
- 图书(14410)
- 理论(14391)
共检索到4588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京祥
在全球化世界的激烈竞争环境中,来自国家自上而下的尺度重构已经成为重要的区域治理应对方式,空间规划尤其是区域规划就是一种重要的尺度重构工具。文章在简要回顾中国区域规划发展演变历程的基础上,重点剖析了近年来国家密集推出"国家战略区域规划"的现象及其效应,客观评估了这种尺度重构行动对区域治理产生的影响。文章最后指出,善用、用好区域规划这种积极主动的尺度重构工具,是中国保持国家制度创新柔性的重要优势所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晁恒 马学广 李贵才
全球化背景下,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以及资本和技术的快速转移,使区域成为重要的国家生产空间,并引致了国家—区域的治理回应。近年来逐渐出现了沿用尺度重构的理论视角来探讨区域空间生产策略,尺度重构被视为大多数国家应对区域发展问题的重要手段,而国家级新区就是这样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尺度重构工具。文章回顾了国家级新区设立、发展的逻辑演变,认为其是国家战略性选择的结果,将政策和优势导向特定的空间尺度,引领了区域的发展。近年来,中央政府更是加大了通过设立"国家级新区"来重塑区域空间生产策略的行动。最后,文章讨论了国家战略区域空间生产策略体系,并从制度建构、治理重构、规划整合和财税安排等四个方面对善用这种尺度重构工具提出了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温国政 温铂 肖艳
从2010年起,我国逐渐在全局战略规划上显现出调整迹象。中部经济和西部经济的发展与东部相比逐渐呈现出一种滞后性,这严重影响我国的整体经济发展,对国家的经济战略发展极为不利。本文就我国现有的区域制度规划做出分析探讨,对我国区域经济转变方向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且对区域经济的转向以及制度的构建提供参考。
关键词:
国家战略 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 发展 转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学广 李鲁奇
基于对尺度重组现有分析框架和研究路径的探讨,运用"策略—制度"分析思路,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为例分析了以海洋为定位的国家战略区域的建构。其中,策略建构旨在获得不同行动者的支持,关注"蓝色"话语的建构和基于领导权话语的尺度跳跃等策略;制度建构以区域制度架构的形成为目标,关注尺度结构本身的建构和重组,表现为区域协调组织的建立和调整、尺度间行政权限的转移、行政地域空间的整合和跨边界合作。这一思路结合了尺度研究的政治经济路径和后结构路径,对其它国家战略区域的分析也有一定借鉴意义。此外,研究还表明尺度重组是一个多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学广 李鲁奇
基于对尺度重组现有分析框架和研究路径的探讨,运用"策略—制度"分析思路,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为例分析了以海洋为定位的国家战略区域的建构。其中,策略建构旨在获得不同行动者的支持,关注"蓝色"话语的建构和基于领导权话语的尺度跳跃等策略;制度建构以区域制度架构的形成为目标,关注尺度结构本身的建构和重组,表现为区域协调组织的建立和调整、尺度间行政权限的转移、行政地域空间的整合和跨边界合作。这一思路结合了尺度研究的政治经济路径和后结构路径,对其它国家战略区域的分析也有一定借鉴意义。此外,研究还表明尺度重组是一个多元的概念和多向的过程,并同地方上特定的发展条件和行动者之间复杂的权力关系相关联。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方大春
"十一五"期间,我国先后出台二十多个国家层面区域规划,凸显向均衡发展战略转变。短时间内推出这么多且全方位的区域规划,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担忧。借用引力模型,分析表明全方位区域规划有利于加快区域空间一体化进程。结合现阶段特点,认为我国具有全方位区域规划的基础。
关键词:
全方位区域规划 引力模型 空间一体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靳利飞 刘天科 刘芮琳
从界定国土空间尺度的内涵与作用入手,基于国土空间的“要素”、“区域”内涵与行政指向三重属性,针对国土空间的最小可以分辨单元,即基本空间单元,提出当前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主要包括依托于行政管理体系的规划层级以及基于空间的资源要素、地域空间属性划分的多重基本空间单元。同时,我国国土空间规划分析尺度存在分析尺度偏大,类型多样而缺乏凝聚空间治理共识的基点,大尺度空间单元上的空间治理对象的主导优势特征与干扰因素有待进一步挖掘等问题。随着城镇化进入后半场,我国开启了生态文明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的价值理念与技术方法发生重大调整,国土空间规划对象的复杂性凸显,基于空间尺度性与国土空间规划事权相匹配性,加强对国家级国土空间规划对象的主导优势特征分析,加强基本空间单元标准研究是国家级国土空间规划分析尺度选择的方向。
关键词:
分析尺度 基本空间单元 国土空间规划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孟斌 迟国泰
以国家重大区域规划中的长三角为实证研究对象,利用加权灰色关联度筛选出与政策效果评价关联性高度相关的政策指标:中央财政专项拨款、中央补助收入、中央固定资产投资额,进而建立政策指标与规划目标的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对数回归函数,通过过去的数据预测某一特定年份第三产业增加值,并与该年份的实际值进行对比、评价国家重大区域规划的政策效果。本文的特色与创新一是通过灰色关联度剔除与政策效果评价关联度小的指标,筛选出对重大区域规划政策效果有显著影响的关键因素。二是通过时间权向量对政策指标的关联度进行加权,体现时间越近的年份、加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孟斌 迟国泰
以国家重大区域规划中的长三角为实证研究对象,利用加权灰色关联度筛选出与政策效果评价关联性高度相关的政策指标:中央财政专项拨款、中央补助收入、中央固定资产投资额,进而建立政策指标与规划目标的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对数回归函数,通过过去的数据预测某一特定年份第三产业增加值,并与该年份的实际值进行对比、评价国家重大区域规划的政策效果。本文的特色与创新一是通过灰色关联度剔除与政策效果评价关联度小的指标,筛选出对重大区域规划政策效果有显著影响的关键因素。二是通过时间权向量对政策指标的关联度进行加权,体现时间越近的年份、加权灰色关联度越大,指标越应该保留的思路,保证年份越近的指标数据、对评价结果影响越显著。三是通过历史数据的预测,得到在没有规划政策下、区域自然发展的目标效果,并把其与同一时点、政策实施后的实际效果进行对比,得到政策实施后的政策绩效。实证结果表明应该增大对上海和浙江影响显著的中央财政专项拨款的政策投入,减少对上海和浙江影响不显著的中央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投入。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华军 乔列成 石印
本文测度长江经济带与黄河流域的生态效率,比较二者的空间格局、区域差距、无效率来源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两大战略区域生态效率均呈现"U"形变动趋势,长江经济带生态效率在加速赶超黄河流域;(2)在生态效率的空间格局上,长江经济带"东高西低、北高南低",而黄河流域"西高东低、南北均衡",且黄河流域生态效率的空间非均衡特征更为明显,多数时期的整体差距高于长江经济带;(3)在无效率的来源上,两大战略区域极具相似性,生态无效率主要来自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4)两大战略区域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在区域之间和区域内部均存在明显差异。本文立足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源环境禀赋特征,为两大战略区域生态效率提供了差异化提升路径。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伟 吕镇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满银
国家级区域规划是国家发展规划体系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国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与规划的伟大实践中,探究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级区域规划实施评估的理论方法、机制等重大问题,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和紧迫性。在回顾和总结国家级区域规划实施评估的历程和存在的诸如评估组织体系不健全、评估内容体系不系统、评估的方法和机制有待创新、尚未出台评估指南等问题的基础之上,提出应健全国家级区域规划实施评估的组织体系,明确评估的周期、任务、重点内容,科学建立评估的"共性"指标体系,以及全面建立更加有效的国家级区域规划实施评估机制等具体措施,并探讨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区域规划 实施评估 评估方法 发展战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京祥 何建颐
二战以后,西方国家的区域规划经历了由技术性控制向公共政策导引转变的显著过程,这是与其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及制度环境的总体变迁密切相关的。2000年以来,随着中国经济与制度环境的变化,区域规划的公共政策转向也已经成为一个现实的趋势。系统回顾了西方国家区域规划发展历程及其公共政策属性的演变过程,对不同治理理念下的区域规划组织方式进行了归纳;并以此为借鉴,对中国区域规划的未来发展完善提出相关的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满银
国家级区域规划是我国发展和空间规划体系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及时有效实施和评估国家级区域规划,是"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的重要举措。文章聚焦评估国家级区域规划实施的成效,提出了国家级区域规划实施评估的3+1指标体系,并采取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国家级区域规划——《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实施的成效进行了综合评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肖沁霖 邓宗兵
统筹推进重大国家战略区域生态文明发展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在利用“VHSD-EM”模型评价2010—2021年重大国家战略区域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通过Dagum基尼系数、方差分解和QAP方法探究了生态文明发展差距的来源及其形成机理。结果表明:(1)重大国家战略区域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均呈波动上升态势,但区域间和区域内的差距均显著,粤港澳水平最高,黄河流域处于较低水平;(2)总体差距的主要空间来源是区域间差距,主要结构来源是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差距;(3)QAP回归显示,从内源视角看,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差距、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差距、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差距、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差距以及制度健全保障差距对地区生态文明发展差距的作用强度依次降低;从外源视角看,数字鸿沟、对外开放差距、市场化差距是影响地区生态文明发展差距形成的主要原因。研究可为全面协同提升区域生态文明发展水平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