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107)
- 2023(3031)
- 2022(2570)
- 2021(2505)
- 2020(2176)
- 2019(4875)
- 2018(4795)
- 2017(9017)
- 2016(4830)
- 2015(5342)
- 2014(4925)
- 2013(4820)
- 2012(4588)
- 2011(4024)
- 2010(4238)
- 2009(3706)
- 2008(3550)
- 2007(3160)
- 2006(2853)
- 2005(2695)
- 学科
- 济(19571)
- 经济(19538)
- 业(12777)
- 管理(11456)
- 企(9746)
- 企业(9746)
- 方法(7712)
- 中国(6842)
- 数学(6689)
- 数学方法(6607)
- 农(6291)
- 财(5037)
- 农业(4242)
- 学(3959)
- 业经(3882)
- 地方(3838)
- 制(3750)
- 贸(3624)
- 贸易(3620)
- 融(3493)
- 金融(3490)
- 易(3412)
- 银(3186)
- 银行(3176)
- 行(3063)
- 体(2814)
- 理论(2771)
- 发(2768)
- 教育(2762)
- 技术(2707)
- 机构
- 大学(66197)
- 学院(62906)
- 济(28869)
- 经济(28401)
- 研究(25122)
- 管理(23660)
- 理学(20167)
- 理学院(19898)
- 管理学(19541)
- 管理学院(19402)
- 中国(18162)
- 京(14046)
- 科学(13909)
- 财(13603)
- 所(12316)
- 中心(11277)
- 研究所(11138)
- 农(10691)
- 财经(10497)
- 江(9655)
- 经(9628)
- 经济学(9555)
- 范(9305)
- 师范(9238)
- 北京(9033)
- 院(8939)
- 业大(8736)
- 经济学院(8566)
- 农业(8115)
- 财经大学(7888)
- 基金
- 项目(43780)
- 科学(34865)
- 基金(33100)
- 研究(33023)
- 家(30533)
- 国家(29799)
- 科学基金(24440)
- 社会(22233)
- 社会科(20995)
- 社会科学(20986)
- 基金项目(17081)
- 省(15463)
- 教育(15252)
- 自然(14656)
- 自然科(14323)
- 自然科学(14319)
- 自然科学基金(14094)
- 划(13830)
- 资助(13146)
- 编号(12609)
- 成果(11330)
- 部(10559)
- 国家社会(10037)
- 重点(9993)
- 发(9713)
- 教育部(9359)
- 创(9174)
- 人文(8750)
- 性(8726)
- 制(8590)
共检索到1042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许纪霖
nation这个西语中的概念,翻译为中文,在不同的语境下,可以有国家、国民和民族三种不同的译法,反映了这个概念背后的复杂意涵。国家、民族和国民,无论在欧洲还是中国,都是近代的产物,它们是同时诞生的,具有某种三位一体的性质,同时又充满了内在的冲突与紧张。在近代中国思想史中,梁启超、张君劢和张佛泉的思想最能代表国家与国民、国家与民族之间的紧张性,他们致力于将国家认同与公民权利、政治爱国主义与文化民族主义整合起来的理论上的努力,是至今值得反思的思想遗产。
关键词:
国家 民族 国民 爱国 民族主义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许纪霖
本文对晚清以来中国思想家对民族国家认同的观点作了历史的评述。文章认为,近代中国最主要的文化事件之一,是传统中华文明帝国的瓦解,中国面临着共同体认同的危机,即存在着是政治认同还是文化认同之间的紧张关系。文章认为,在共和主义和民族主义之间,并非没有结合的可能。现代民族国家本身就是一个文化与政治的结合,是在民族的基础上形成的国家共同体。
关键词:
现代中国 文化认同 政治认同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曹兰胜
美国在K-12义务教育阶段设置了社会研究(Social Studies)课程教育体系。该课程将美国精神与多元文化相互融合,帮助公民形成美国价值理念,认同并热爱美国,缓和了种族冲突,强化了国家科学治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正处于社会发展转型的重要阶段。美国"社会研究"课程教育的经验,或许有助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地区国家认同教育,有利于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积极投身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去。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延辉 赖东鹏
发展经济和提升民众福利水平,是现代国家维系其合法性的重要基石,也是国家认同的重要来源之一。基于CSS 2021调查数据,可以从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两条路径探讨收入变化对中国民众国家认同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绝对收入与国家认同呈非线性关系,即绝对收入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国家认同,这一效应在低收入群体中更为明显;第二,客观收入差距对国家认同具有负向影响,但在绝对收入和国家认同之间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即客观收入差距越大的地区,绝对收入对国家认同的促进效应就越强;第三,主观分配公平感在绝对收入和国家认同之间发挥中介效应,高收入群体因为主观分配公平感更强而具有更高的国家认同。这些发现为提升国家认同水平提供了一些政策参考。
[期刊] 求索
[作者]
欧美强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人向外学习样态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领域从物质、制度延伸到思想,方式由在国内被动接受到走出国门汲取,渠道从"西洋"转向"东洋"。在学习和借鉴西方思想时,日本借用了许多古汉语中的词汇形式并赋予它们新的含义,由此创造出许多新的思想学术术语,由"国民"衍生而来的"民族""民族主义"以及"民族国家"等即是如此。中国人在消化吸收这些术语和思想后,又将它们"反借"回来并尝试与自己的历史文化进行对接,从而形成了改造国家与社会的思想理论武器。
关键词:
清末 国民 民族 民族主义 民族国家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陈赟
本文从文化的角度论述了全球化与民族国家认同之间的关系,并具体分析了在中国古代思想的语境中的“中国人”的认同问题。
关键词:
天下观 民族国家 全球化 国家认同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夏桂霞
世界多民族国家都非常重视对本国青少年进行国家意识认同教育。中华民族是一个多元一体的多民族国家,在世界多元文化思潮的冲击中,应该重视公民国家意识认同教育,尤其是要重视当代青少年的国家意识认同教育。
关键词:
多民族国家 国家意识认同 青少年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金志远
选择主体对课程知识选择和认定具有重要的影响。民族教育既具有民族性,又具有国家性,民族教育课程知识对体现民族性和国家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民族教育课程知识选择的主体,除了民族主体之外,还应有国家主体。只有国家主体的存在,才能保证民族教育课程知识选择的目的、客体和对象、依据和标准,有助于促进和实现各民族学生的国家认同。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欧 刘洋戈
文章旨在探讨现代经济繁荣的国家条件。现有研究主要从国家的经济政策、政治制度、内在属性、国家—社会关系维度,揭示国家与经济兴衰的关系。但它们局限于部分类型、特定发展阶段的国家比较,在方法论上存在"虚假因果""多因多果""遗漏变量"等问题,难以解释一国不同阶段的发展变化,也无法覆盖主要的国家发展类型。文章使用比较类型分析法,提出两个核心维度——面向市场的国家能力与态度,它们交叉形成的解释框架,既可以厘清三类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现状——繁荣国家(英美两国、东亚两国)、中等繁荣国家(中国、拉美两国)、衰败国家(撒哈拉以南诸国、苏联),还能揭示各国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与未来趋势。基于此,文章还进一步解释了现代国家—市场的复杂关系,并探讨了国家建构与经济繁荣的历史脉络与前景。
[期刊] 改革
[作者]
蔺子荣 胡金焱
主办行制与国家银行两个根本转变蔺子荣胡金焱目前,全国一些省市根据《贷款通则》以及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要求,在本地区一些国有企业中推出了“贷款主办银行制度”的试点。推行主办行制,是在当前银企之间债权债务问题严重、矛盾突出的背景下,政府为调整银企关系而采取的...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俞水香 娄淑华
在多民族国家人民中,普遍同时存在着"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这两种认同心理。一般而言,民族认同意指不同民族成员对其所属群体的认可和赞同,而国家认同则指公民对其所属国家的认可和赞同。我国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是统称,56个民族是中华民族这一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了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为此,有必要在思想认识上厘清、理顺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关系,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努力实现我国各民族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有机统一。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曾水兵
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是"民族"与"国家"的融合体。民族意义上的国家认同和政治意义上的国家认同是现代国家认同教育的两个基本维度。前者以民族历史、文化、语言认同为核心,涉及共同血缘、地域、历史等文化价值维度的认同教育,后者以宪法认同为核心,涉及人权、民主、法制等共同政治价值维度的认同教育。两者共存于国家认同教育的建构过程,不是非此即彼,而是良性互动,应有机地统一起来。超越狭隘的民族主义爱国走向宪法爱国是时代发展趋势,民族品格的塑造和民族精神的培育仍然是当代公民教育的重要使命。现代公民教育在两者张力之间培养既有民族品格和民族性精神,又具有现代民主意识的理性爱国公民。
关键词:
民族认同教育 宪法认同教育 理性爱国公民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文雪 李曼丽 王孙禺
已有百余年历史的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虽然在其发展过程中深受美国、德国以及前苏联等国家的影响,但与此同时也在不断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得到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学科门类基本齐全的工程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工程科技人才,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为实现在本世纪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复明
可持续发展战略逼迫投资创新 ,呼唤着新的国家投资策略。本文分析了可持续发展与投资创新的关系 ,系统地研究了可持续发展的投资策略 ,讨论了可持续发展的投资结构问题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投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投资创新 投资结构 投资政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胡志坚,田洺,胡志强,郭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