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87)
2023(8945)
2022(8090)
2021(7831)
2020(6489)
2019(15261)
2018(15397)
2017(30107)
2016(16519)
2015(18608)
2014(18612)
2013(18451)
2012(16758)
2011(15006)
2010(14818)
2009(13342)
2008(12787)
2007(10836)
2006(9299)
2005(7910)
作者
(46432)
(38191)
(37920)
(36025)
(24438)
(18296)
(17364)
(15159)
(14496)
(13521)
(13297)
(12667)
(11844)
(11842)
(11750)
(11520)
(11474)
(11375)
(10790)
(10676)
(9492)
(9209)
(9093)
(8691)
(8562)
(8519)
(8418)
(8367)
(7640)
(7587)
学科
(61530)
经济(61450)
管理(45438)
(42957)
(36010)
企业(36010)
方法(30101)
数学(25879)
数学方法(25582)
(16250)
中国(15118)
(14612)
(14104)
业经(13901)
地方(12730)
理论(11196)
农业(11065)
(10956)
(10764)
贸易(10760)
(10434)
技术(10097)
环境(10090)
(10047)
(9444)
财务(9384)
财务管理(9369)
教育(9251)
企业财务(8872)
(8852)
机构
大学(228684)
学院(226052)
管理(94256)
(85335)
经济(83342)
理学(82530)
理学院(81608)
管理学(80254)
管理学院(79855)
研究(73321)
中国(53068)
(48894)
科学(47005)
(37606)
(36448)
业大(34411)
(34277)
研究所(33540)
中心(32962)
(31102)
北京(31020)
师范(30860)
财经(30852)
(30747)
(28081)
农业(26950)
(26947)
(25790)
师范大学(25212)
经济学(24181)
基金
项目(160789)
科学(125747)
研究(119253)
基金(115709)
(100094)
国家(99252)
科学基金(85286)
社会(72570)
社会科(68616)
社会科学(68597)
基金项目(62665)
(62488)
自然(56278)
自然科(54920)
自然科学(54909)
教育(54355)
自然科学基金(53908)
(52887)
编号(49998)
资助(47466)
成果(40630)
(35273)
重点(35216)
(33720)
课题(33494)
(33424)
项目编号(31178)
创新(31031)
科研(30683)
教育部(30211)
期刊
(89813)
经济(89813)
研究(64961)
中国(38262)
学报(34897)
管理(33124)
科学(32652)
(31224)
教育(27381)
大学(26216)
(26174)
学学(24373)
农业(22779)
技术(19027)
(16698)
金融(16698)
业经(14811)
图书(14558)
财经(13656)
经济研究(13517)
理论(12387)
科技(11741)
(11716)
实践(11684)
(11684)
问题(11636)
(11402)
情报(10852)
现代(10611)
技术经济(10399)
共检索到3161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何金廖   陈燚菲   李炜  
音乐地理是人文地理学新兴的研究方向,相比于国外成熟的音乐地理研究,国内音乐地理研究仍然非常滞后。论文试图通过文献分析系统梳理国外音乐地理研究进展、发展历程、核心主题、理论分支与方法,从而为完善中国音乐地理研究提供参考借鉴。首先,国外音乐地理研究经历了从单一文化地理学视角到多学科交叉融合、百花齐放的发展过程。其次,国外音乐地理研究的主题大致可分为音乐区域和文化扩散、音乐产业集群与网络研究、音乐表演的时空间现象和影响、基于音乐的身份认同与文化政治、音乐作为城市特殊声景的地理学研究5个核心议题;在理论视角方面,国外音乐地理研究可分为文化地理、政治地理、经济地理及城市地理4个主要分支,分别受到新文化地理学“非表征理论”、流行地缘政治和经济地理学“关系转向”等重要思潮的影响。最后,论文在借鉴国外音乐地理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中国音乐地理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具体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封丹  李鹏  朱竑  
"家"是西方地理学近年研究一个丰富且重要的新话题。国外对"家"的地理学研究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现已成为文化地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首先厘清了"家"的概念和内涵,发现人文地理学者对"家"的理解经历了由积极意义到批判的过程,本文据此阐述了国外"家"的地理学研究进展,主要从身份与"家"的内在关系展开,并梳理了当前研究的两大热点话题——跨国移民和无家可归者。"家"是理解社会和空间的关键场所,而当前国内仍缺乏相应的研究成果,本文以期对中国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有所裨益。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吕文婷  
文章通过对国外的组织信息文化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从信息文化定义及内涵、信息文化对组织管理的影响、组织信息文化的类型与评价要素、信息文化与组织记录管理四个研究主题阐述了国外组织信息文化的研究进展,并据此提出对我国信息文化研究的启示:承认组织信息文化的复杂性、扩展信息文化领域研究范畴、使用跨学科理论与实证研究方法。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黄崑  王珊珊  耿骞  
[目的/意义]调研分析国外图像特征研究的进展与发现,总结图像特征体系的特点以及相关用户使用行为,为改进和优化图像标引和检索提供参考借鉴。[方法/过程]系统回顾国外图像特征的相关研究,分析现有图像描述和著录规范、图像特征的分类与分层研究以及标引与检索情境下用户对图像特征的使用行为及影响因素等研究。[结果/结论]国外图像特征研究内容较为全面和系统,研究视角涵盖以图像为中心和以用户为中心,研究方法涉及日志研究和调查研究,研究对象有普通用户和专业人员,研究发现,图像类型、用户视觉经验、专业知识背景、任务类型、检索阶段等因素与图像特征使用行为有关。未来可在面向非专业用户的图像特征体系构建以及图像特征使用...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徐璐  王重鸣  
随着服务在社会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服务导向的研究成为学术界和业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分别从个体水平与组织水平两个层面对服务导向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综述,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黄素云   陶伟  
随着西方三次工艺复兴浪潮的兴起,以及人类世背景下面临的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短缺的现实困境,人类如何更好地利用物质以及探寻不同的制造文化引起了西方学术界的关注。作为近年来西方地理学研究备受关注的新兴领域之一,制造地理试图通过在不同尺度上关注制造者的身体和物质互动的实践,为应对当前的物质和环境危机提供方法,并希望基于一种对环境和社会经济福祉关心的方式,重新审视人类如何与物质联系、制造物品以及围绕物质建构经济和社会等基本问题。论文通过梳理西方制造地理的文献发现,相关研究主要采用自我民族志、学徒制等具身参与的研究方法,研究议题主要聚焦于制造的多重情境、制造中的身体、制造的物质、制造的实践以及制造的关系等方面。同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探讨了需要关注的研究话题,包括手工艺人的保护与物质的可持续利用、制造实践的流动性与地方重构、工艺制造与乡村手工艺人的可持续生计、制造的日常生活实践与幸福感、友谊等方面,这些工作可以为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乡村振兴等政策的落实奠定基础,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以及工艺制造过程中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等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周妍   薛德升   高权  
受地理学“再物质化”思潮的影响,移民地理学开始将物的主体性纳入移民地理的研究框架,探索流动性与物质性相结合的移民地理研究新范式,以解释当前愈发复杂的移民局势,并形成了移民地理学的“物质转向”。移民地理学对物质性的关注较早,但其对物的讨论往往过于宽泛而缺乏焦点,使得该领域一直未能形成一套主流的理论体系。基于此,论文拟通过梳理国内外移民地理相关文献,对该领域当前的主要研究成果与研究前沿进行系统的综述,并围绕移民流动过程中“人—物—地”互动构建理论框架。首先,对西方物质研究的哲学脉络进行梳理,发现“物质转向”思潮最早根源于西方唯物主义、新物质主义与知觉现象学等理论,这些哲学思想与地理学理论相结合产生新的空间辩证思想。其次,通过对近10年的移民地理“物质转向”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发现其研究主要聚焦于4个研究热点:移民基础设施、移民身体与生命政治研究、移民物质文化与空间实践、超越人类的移民地理。最后,文章对西方移民地理“物质转向”的理论框架进行总结,阐述其对中国移民研究的借鉴意义,并进一步提出建立中国本土化移民理论的展望。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黄逸恒  朱竑  尹铎  
随着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政治生态学以关注造成环境问题的政治因素为研究内核,成为不同学科共同探索的研究领域。地理学以人地关系为立足点,深化政治生态学研究的空间性和政治性。论文首先通过对西方政治生态学理论脉络进行梳理,发现政治生态学根源于早期环境批判思想、西方马克思主义、后结构主义以及后人类主义理论,并与地理学的发展相辅相成。其次,对近30年西方地理学与政治生态学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发现,现有的研究议题主要聚焦于生态经济与绿色发展、生态治理与环境保育、生态身份与微观政治及生态客体与能动性4个方面。在此基础上,论文总结了相关研究对中国地理学进行政治生态学研究的借鉴意义,并进一步提出立足中国本土进行政治生态学研究未来需要关注的方向。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潘峰华  徐晓红  夏亚博  赖志勇  
在过去的30多年间,随着经济金融化和金融全球化的逐渐扩展和深化,国外金融地理学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2007年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是国外金融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转折点,金融地理学由此开始进入繁荣发展阶段。本文全面搜集了1980-2013年5月发表于13种国际权威地理学期刊的金融地理文献,共计245篇。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和分析,将国外金融地理学研究的主要议题总结为:金融中心的区位及影响因素、银行的空间分布及区域影响、金融排除、证券市场的空间变化、养老金的区域差异、风险投资的空间集聚及投资空间邻近性、金融化和金融危机等方面,重点阐述这些议题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国外金融地理学研究的特征。在此基础上,从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独特国情、国际资本市场的复杂性等方面展望了中国金融地理学研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武巍,刘卫东,刘毅  
金融地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已受到越来越多地理学者的重视。本文试图总结国外学者在金融地理学领域的研究进展,阐述其当前主要研究议题,提出对我国金融地理研究的启示。国外金融地理学的研究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地理学家开始关注金融机构在引导特定地区资本流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80年代,学者们转向研究金融在西方社会中的角色、特定金融制度的空间组织与运作、金融中心的发展、金融流动与产业发展的关系等;90年代以来,金融地理研究中出现了三个贯穿、且相互增强的研究对象,即解除管制、技术创新及全球化,相关研究中出现了文化制度转向。当前主要研究议题包括:金融中心的形成、发展及萎缩;金融排除及其带来的地方货币系统的研究;货币地理学研究等。根据国外的研究进展及经验,我国可以在金融服务网络的空间格局、货币流地域差异、金融排除及其相关的社会问题等方面展开研究。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祁琪   冯健  
数字时代背景下,信息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CT)为儿童提供了新的成长空间。研究通过WoS(Web of Science)SSCI合集、Google Scholar等学术检索平台收集ICT与儿童地理学相关英文文献共89篇,并对ICT的研究内涵进行梳理总结。从技术层面,归纳了ICT在儿童日常生活中的技术变迁及在儿童地理学中的研究应用。同时通过构建宏观的“全球化—地方化”、中观的“家空间—学习空间—公共空间”、微观的“个人身份构建”的综述主体框架,以地理视角解读ICT与儿童群体的相关研究。最后打破以往儿童研究中物理性的独立、封闭的二元代际分界,介绍“真实—虚拟”、“私人—公共”的新争论,以新视角拓宽研究思路。指出如何引导未成年人群体在日常生活中充分地融入数字化背景,富有创造力地使用数字化工具,健康地看待自身与技术的关系,将成为中国语境下新的儿童研究重点,并呼吁学界和社会各方应对于数字时代的儿童发展予以关注。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黄耿志  张虹鸥  王洋  金利霞  陈昆仑  
与新古典工业区位论和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地理学论将工人视为一种生产要素和抽象劳动力不同,劳工地理学将工人视为具有能动性的社会主体,研究工人如何按照自身的意愿创造有助于自身生存和再生产的空间。这种劳工认识论的转变在国际经济地理学界产生了极大和持续的反响,促使劳工地理学发展成为具有独特概念体系的经济地理子学科。本文梳理了近20年西方劳工地理学的研究进展,围绕工人能动性的概念、表现形式、形成机制以及它与空间、尺度、地方、全球生产网络之间的关系展开分析。最后基于劳工地理学前沿问题的分析,认为中国劳工地理研究应重点关注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肖亮  苏黎馨  冯长春  郑树杰  
随着区域一体化政策和信息、交通等设施的推进,乡村地区被纳入更为广泛的要素流通与经济过程中,乡村地区被内、外经济社会多重联系重新定义。论文通过回顾西方发达国家乡村地理关系范式研究进展,重点探讨了乡村地区能否通过加强外向联系来削弱其地理区位边缘性这一核心问题,同时探讨了关系研究范式在中国乡村地理研究中的适用性,并试图构建起适应中国国情的乡村关系地理研究框架。西方乡村地理学者提出了关系的研究范式以适应乡村地区新的发展背景,在关系视角的研究语境中,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参与主体被当作真正的研究对象,关注参与主体间各类“流”要素及其关系;同时,距离的概念被重新定义,地理空间呈现虚、实交互的特征,关系距离是对基于位空间的乡村研究的补充;此外,关系资本、弱关系和嵌入性等“关系”概念重新定义了乡村社会经济的作用过程。研究发现,地理区位与地方性特征仍然是乡村产业发展及参与外部竞争最重要的资本,但以通信、交通等设施为代表的“硬”环境的改善对弥补乡村区位劣势的边际效益逐渐降低。因而现阶段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需要从制度空间、学习空间、“非正式”社交网络等“软”环境的建设着手,促进信息、技术和资本等“流”要素的移动,进而推动乡村产业和功能的发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钟士恩  张捷  张宏磊  柯立  尹力杰  李倩  
随着旅游全球化趋势的增强,边缘地区越来越被整合到整个世界旅游体系中。边缘地区的原野性和未被破坏的自然环境符合了旅游者对"基于自然的旅游"的需求。边缘地区往往想通过发展旅游,改变落后的现状,但边缘地区的若干先天不足则构成制约条件,限制其可持续发展。边缘发展旅游面临的问题是什么?会产生哪些经济、社会、环境影响?能否缩小区域差异?是否已有一些成熟的经验?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对国外边缘旅游的概念、特征、发展的主题、存在的问题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成熟经验进行了回顾,以期对我国旅游发展,特别是中、西部地区旅游的可持续发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赵静  薛德升  闫小培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城市规划与住房供应体系的不完善,导致住房和相关服务设施的短缺,非正规聚落成为发展中国家城市居住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概念界定、研究内容、研究趋势等方面对国外非正规聚落研究进行梳理,提出我国非正规聚落的研究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