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27)
2023(12983)
2022(10887)
2021(9772)
2020(7986)
2019(17843)
2018(17896)
2017(33593)
2016(18380)
2015(20726)
2014(20937)
2013(20413)
2012(19535)
2011(18038)
2010(18515)
2009(17504)
2008(17141)
2007(15732)
2006(14311)
2005(13673)
作者
(54217)
(45356)
(44974)
(42975)
(29057)
(21361)
(20341)
(17445)
(17206)
(16336)
(15694)
(15117)
(14996)
(14696)
(14536)
(13898)
(13403)
(13243)
(12990)
(12850)
(11880)
(11223)
(11058)
(10555)
(10190)
(10159)
(10120)
(10093)
(9193)
(8979)
学科
(93463)
经济(93343)
管理(54957)
(48730)
(39218)
企业(39218)
中国(27245)
地方(26406)
方法(26127)
(22447)
数学(21853)
数学方法(21697)
(21034)
业经(21027)
(20784)
(17868)
(16615)
金融(16608)
(16353)
银行(16330)
地方经济(16031)
(15884)
(15442)
农业(15119)
环境(14111)
(13590)
(13467)
贸易(13454)
(12903)
理论(12471)
机构
学院(269222)
大学(267570)
(119802)
经济(117232)
研究(101392)
管理(95134)
理学(79035)
中国(78586)
理学院(78108)
管理学(76943)
管理学院(76441)
(58854)
(58276)
科学(57496)
(52113)
研究所(46190)
中心(45074)
财经(44345)
(44057)
(43346)
(39897)
经济学(37956)
北京(37676)
(36522)
(36451)
师范(36135)
业大(35024)
(34681)
经济学院(33659)
农业(33285)
基金
项目(165635)
科学(130133)
研究(126180)
基金(117899)
(101597)
国家(100685)
科学基金(85516)
社会(81644)
社会科(77347)
社会科学(77332)
(65820)
基金项目(60957)
教育(57497)
(54495)
编号(51023)
自然(50791)
自然科(49520)
自然科学(49505)
自然科学基金(48616)
资助(48162)
成果(43958)
(41466)
重点(38038)
课题(37751)
(36872)
(35236)
(34287)
国家社会(34041)
发展(34007)
(33480)
期刊
(152843)
经济(152843)
研究(92019)
中国(66041)
(46289)
(42332)
管理(39929)
学报(39036)
科学(36191)
教育(33751)
(31980)
金融(31980)
大学(30478)
学学(28511)
农业(28307)
经济研究(24875)
技术(24723)
财经(23642)
业经(23594)
(20538)
问题(19186)
(15268)
世界(14908)
(14454)
国际(14070)
技术经济(13829)
(12436)
论坛(12436)
现代(12384)
商业(12311)
共检索到4462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高峰  
文章指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判断标准是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并据此提出了经济发展方式的类型划分标准。通过对发达国家和地区政府在非竞争性领域的职责、市场机制在竞争性领域的地位、科技创新促进新兴产业的主导作用,以及符合国情和经济发展特色的调控措施等方面体制机制经验的分析,指出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对策主要在于高度关注中小企业发展及其体制机制建设,不断强化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作用,实现循环经济体制机制的战略性突破。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蓓蓓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兴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实现社会经济和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通过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成功做法和经验,提出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毛霞  陈健  
文章介绍了循环经济的由来和工业发达国家循环经济发展的经验,结合目前我国制造业的现状,提出建立循环经济发展的先进制造业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梁云凤  陈为升  
形成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是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推动国民经济走上科学发展道路的重要体制保障。当前,深化财税体制体制改革、构建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必须紧紧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所要求的"五个坚持"。着力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着力构建有利于改善民生和扩大内需的财税体制;着力构建支持科技进步和创新的财税体制;着力健全支持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财税体制;着力增强财税体制改革的全面性、科学性和协调性,形成改革的强大动力。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亮  李廉水  刘军  程中华  
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关期,迫切需要新一代人工智能等重大创新添薪续力。本文通过构建包含智能化与经济增长集约化的CES生产函数模型,采用2004-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智能化对经济增长集约化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表明:智能化对经济增长集约化呈显著的U型影响,即智能化对经济增长集约化的影响呈现先抑制后促进的动态作用,在考虑区域异质性以及内生性问题后,U型影响依然稳健;机制分析表明,智能化通过影响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进而影响经济增长集约化。本文明确了智能化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显著效果与作用渠道,也为中国推动智能化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可山  李秉龙  张艳华  李想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卓元  
本文结合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就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的若干方面谈了学习体会。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孙安平  
新加坡经济发展的成就、经验及其借鉴意义孙安平文章认为,二战以来新加坡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如下重要经验:一是科学的发展目标;二是成功的宏观调控;三是富有效率的公积金制度;四是高效率的对外加工工业;五是充满希望的融资环境;六是稳定的政治、经济和多...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俊晞  
韩国作为一个资源贫乏,只有221607平方公里国土面积,4400万人口的国家,在战后(1950~1953年的朝鲜战争)40余年间,能够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迅速成长为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其成功的经验是值得我们重视的。50年代,由于战争的严重破坏,韩国2/3的生产能力遭到毁灭性打击。1953年停战时,全部工业生产不足1940年的1/3,当年人均国民收入只有67美元。而到1994年,韩国国内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鸣  
如果说近代的中国是世界现代化进程的落伍者,1949年后的中国是世界现代化进程的跨越者、传奇者,那么21世纪的中国将成为全球现代化进程的创造者、创新者和辉煌者。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人类社会继转向农业经济、转向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以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为背景,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运行机制为研究对象,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运行机制的内涵特征、体系与构建进行分析和探究。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黄大禹  
低碳经济起源于英国。其实质在于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的有机结合,通过能源科技和政策措施的改革,达到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模式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本文以发达国家的财税征收政策为切入点,对其实施的低碳补贴政策作了详细说明,并进一步阐述了基于低碳技术创新的财政支持政策。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唐龙  
中国既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又是一个转型国家。"体制改革"是中国这类传统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国家实现现代化进程中特有的制度创新,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有其自身特定的经济背景和问题指向。从制度-经济发展方式的研究角度对新古典主义经典理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派与制度经济学派、演化经济学、转轨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五个理论流派的主要见解进行评述,以期对解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有所启发。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刘英基  李静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实现农业由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宋丽颖  张安钦  温军  
推动经济发展方式集约型转变是实现中国经济“稳”可预期、“进”有动能的关键。本文基于中国市县级政府税收弹性分成的典型事实,从理论和经验层面考察了税收分成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效果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市县级政府税收分成比例的提高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集约型转变,这一结论在经过多重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税收分成比例的提高有利于提升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和营商环境质量,从而增进经济发展的集约型水平。异质性分析得出,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市辖区人口规模较高、同省内市县发展差距较大的样本,税收分成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更为明显。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深化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程恩富  
计划与市场问题,被学术界公认为是当代经济学上“哥德巴赫猜想”,解答的难度很大。本文仅就笔者近年提出的“有计划主导的市场经济”理论,再作些探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