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97)
2023(6441)
2022(5329)
2021(5250)
2020(4382)
2019(10451)
2018(10572)
2017(21626)
2016(11711)
2015(13261)
2014(13384)
2013(12987)
2012(11864)
2011(10836)
2010(11211)
2009(10407)
2008(10130)
2007(9009)
2006(8111)
2005(7374)
作者
(31587)
(25911)
(25841)
(24979)
(16924)
(12259)
(11923)
(9943)
(9931)
(9608)
(8762)
(8729)
(8453)
(8387)
(8248)
(8198)
(7848)
(7706)
(7529)
(7511)
(6594)
(6410)
(6309)
(6079)
(5989)
(5904)
(5825)
(5790)
(5150)
(5027)
学科
(46426)
经济(46387)
管理(32614)
(30511)
(25337)
企业(25337)
方法(23651)
数学(21667)
数学方法(21122)
(13035)
中国(11624)
(11171)
(10998)
贸易(10993)
(10786)
(9559)
业经(9296)
理论(8853)
(8658)
农业(7933)
(7829)
银行(7826)
地方(7634)
(7530)
(7440)
金融(7439)
(7170)
技术(6476)
及其(6373)
(6338)
机构
学院(161899)
大学(159436)
(68483)
经济(66970)
管理(64544)
理学(55165)
理学院(54670)
管理学(53416)
管理学院(53141)
研究(51837)
中国(42461)
(33198)
(33098)
科学(29154)
(25425)
财经(25409)
中心(24806)
(24777)
(23000)
研究所(22557)
(21825)
北京(21319)
经济学(20603)
(20589)
业大(20566)
师范(20446)
(20020)
财经大学(18774)
(18678)
经济学院(18467)
基金
项目(101662)
科学(80436)
研究(76996)
基金(73296)
(62199)
国家(61709)
科学基金(53799)
社会(47527)
社会科(45199)
社会科学(45190)
(39617)
教育(37020)
基金项目(36941)
自然(34645)
自然科(33910)
自然科学(33902)
(33383)
自然科学基金(33304)
编号(33062)
资助(32904)
成果(27562)
课题(22986)
(22854)
重点(22470)
(21345)
(21046)
项目编号(20151)
教育部(19990)
创新(19586)
大学(19573)
期刊
(75231)
经济(75231)
研究(50526)
中国(31719)
管理(25165)
(24402)
(21766)
金融(21766)
教育(20734)
(20210)
科学(18875)
学报(18581)
技术(16708)
大学(15231)
学学(14129)
农业(13852)
经济研究(12840)
业经(12358)
财经(12112)
(10323)
统计(10188)
(9293)
(9286)
问题(9229)
国际(8653)
决策(8495)
技术经济(8387)
理论(8109)
图书(7596)
(7404)
共检索到2484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曾宪久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徐亚平  宋杨  
我国社会融资结构正发生深刻变化。文章分析了社会融资结构变化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并使用马尔科夫区制转换向量自回归模型(MS-VAR),实证检验了社会融资结构变化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社会融资结构多元化的发展弱化了我国货币传导数量渠道和银行信贷渠道的影响,增强了货币传导价格渠道的影响,同时也从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资本市场传导渠道的影响。文章提出,适应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复杂性需进一步优化数量型调控工具,加强价格型调控工具的作用,完善货币政策工具的组合与创新,加强货币政策新工具"预期管理"效应的发挥。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盛松成  吴培新  
本文利用1998年1月到2006年6月的经济金融月度数据,主要运用VAR模型对中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传导渠道进行实证检验和理论分析,发现:(1)货币供应量M2是货币政策的重要指标,它对经济变量的解释(预测)能力远高于其他货币变量;(2)货币供应量M2对工业增加值和CPI作出系统性的反应,且M2新息是由央行决定的,表明货币供应量M2是货币政策中介目标;(3)我国基本不存在货币传导渠道,主要的传导渠道是银行贷款,信贷规模是事实上的中介目标,直接调控经济,并引导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因而,我国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实际上是两个——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M2,这种调控模式在1998年前后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双  
美日德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比较与借鉴李双从贷币政策是否通过利率起作用来看,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可划分为利率型和数量型。在利率型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货币政策对经济活动发生作用,主要是通过利率的调节,利率是整个传导机制的中心。利率型传导机制具有反映灵敏、迅速、...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何伟刚  
随着西方货币政策传导理论研究的不断发展以及不同经济学流派对货币政策传导问题的理论争鸣,西方货币政策传导理论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为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加强和改进宏观调控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对这些理论进行了归纳,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特殊性及西方理论对我国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澄  王东峰  
本文首先通过数据分析了当前我国处于转轨时期的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然后借助来源于行军模型的DBR管理模式对货币政策的整个传导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研究,强调了瓶颈环节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对瓶颈的缓冲机制和对整个传导过程的控制机制,从而希望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程肖芬  
货币政策信用传导理论主要包括银行贷款渠道和资产负债表渠道,它为市场体系相对不够完善的发展中国家的货币政策传导提供作用原理。笔者分析我国货币政策信用传导发展的两个阶段以及现有模式中银行信贷的关键地位,并通过实证方法检验我国货币政策信用传导渠道的存在性。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苍祺  李恒华  吴心弘  
本文基于货币政策调控模式和财政政策传导效果的视角,对货币政策结构化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通过文献梳理提出假设,基于传统IS-LM模型和SV-TVP-VAR模型分别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得出了货币政策结构化产生的影响:一是优化了货币政策调控模式,强化了产出层面调控的逆周期性和稳健性,弱化了通胀层面的调控但提升了调控的稳健性;二是对产出层面逆周期调控的强化,同时体现在数量型和价格型工具上,对价格型工具的强化效果更好,对产出层面稳健性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价格型工具上,对通胀层面调控效果的弱化主要体现在数量型工具上;三是优化了财政政策的传导效果,提升了财政政策的产出拉动效应,降低了财政政策对通胀的拉动作用。本文的政策含义是,持续完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创新,重视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数量属性和价格属性,持续完善货币政策结构框架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路妍  
本文从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入手,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认为信贷渠道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渠道,但由于存在存贷款利率管制和商业银行信贷行为扭曲,使我国信贷渠道不畅。同时由于股票市场不完善,从而影响我国消费与投资的增长,削弱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因此,应通过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利率市场化改革、建立健全金融市场及加速中央银行体制改革等措施,来完善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柯冬梅  
最优货币区理论发展近 40年以来 ,大多经济学家基本上都只研究其在欧洲货币一体化和国际经济学方面的应用 ,却很少关注其对国内经济、金融的意义。本文立足于国内视角 ,探讨了该理论对一国货币政策的借鉴意义 ,并且结合中国实际进行了相应分析。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江群  曾令华  
在一般均衡模型中,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主要通过利差的均衡调整过程来实现。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分析结果表明,1998-2007年期间信贷渠道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货币政策效果不佳与信贷渠道梗阻密切相关。短期货币政策操作应充分关注信贷市场动态状况。坚持堵疏结合的原则切实缓解流动性过剩,提高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效力。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书林  杨扬  薄澜  
运用石油价格指数、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和中国的GDP、CPI等指数的季度数据,通过构建一个VAR模型,分析国际外部冲击对中国的传导性影响,发现美国的货币政策对中国的传导作用极其有限,主要体现在对中国的汇率、利率和CPI等方面的影响。尽管这些变量同时也受到国内经济变量的直接影响,但是敏感程度要大于它们对美国利率产生的敏感程度,而且美国的货币政策对于一些最终经济变量的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何捷  张会丽  陆正飞  
集中负债还是分散负债,是集团企业财务体制安排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利用我国上市公司同时披露合并报表和母公司报表这一条件,综合利用合并报表和母公司报表披露的相关数据,考察货币政策对集团企业负债模式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货币政策越紧缩(宽松),集团企业选择集中负债模式的可能性越大(小)。尤其是,当子公司整体盈利能力较弱或子公司整体成长性较高时,集团企业更可能在货币政策紧缩时选择集中负债模式。进一步研究表明集团企业选择集中负债模式有助于降低集团企业整体的过度投资水平,且主要发生在货币政策宽松期;但集中负债模式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