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95)
2023(6071)
2022(5505)
2021(5118)
2020(4556)
2019(10825)
2018(10871)
2017(20969)
2016(11971)
2015(14007)
2014(14699)
2013(14614)
2012(13761)
2011(12679)
2010(13083)
2009(12088)
2008(12419)
2007(11689)
2006(10013)
2005(9130)
作者
(36634)
(30718)
(30396)
(29301)
(19356)
(14829)
(14208)
(12021)
(11389)
(11181)
(10293)
(10250)
(9943)
(9854)
(9639)
(9617)
(9597)
(9003)
(8992)
(8885)
(7741)
(7592)
(7520)
(7182)
(6973)
(6932)
(6910)
(6868)
(6274)
(6263)
学科
(49113)
经济(49064)
管理(32808)
(31277)
方法(24750)
(24666)
企业(24666)
数学(21840)
数学方法(21598)
(14607)
(13804)
中国(12549)
(10938)
(10010)
贸易(10005)
(9913)
地方(9838)
(9692)
农业(9536)
业经(9499)
理论(8811)
(8704)
财务(8680)
财务管理(8645)
(8137)
企业财务(8080)
(8038)
银行(8012)
(7548)
(7345)
机构
大学(177859)
学院(177584)
(69414)
经济(67646)
管理(64626)
研究(58420)
理学(54648)
理学院(53961)
管理学(52907)
管理学院(52548)
中国(44833)
(38354)
科学(37356)
(33477)
(32950)
(31260)
(29408)
研究所(28083)
中心(28055)
业大(27529)
财经(26140)
农业(26060)
(25220)
师范(24966)
北京(24518)
(23408)
(23382)
经济学(21390)
技术(20527)
(20260)
基金
项目(109039)
科学(83238)
研究(80881)
基金(75525)
(65303)
国家(64685)
科学基金(53884)
社会(47576)
社会科(44847)
社会科学(44829)
(44166)
基金项目(40095)
教育(39208)
(37043)
编号(35518)
自然(34727)
自然科(33810)
自然科学(33797)
自然科学基金(33172)
资助(32088)
成果(30119)
重点(24981)
课题(24862)
(24326)
(23600)
(21943)
科研(21114)
大学(21012)
(20983)
项目编号(20803)
期刊
(79048)
经济(79048)
研究(52609)
中国(37070)
(29574)
学报(28793)
(28446)
教育(25496)
科学(24528)
管理(21374)
大学(21079)
农业(19534)
学学(19405)
技术(17670)
(16190)
金融(16190)
业经(13376)
财经(12861)
经济研究(12195)
(11017)
问题(10966)
(10959)
图书(10530)
技术经济(9462)
(9299)
(9213)
理论(9086)
统计(8983)
商业(8892)
财会(8823)
共检索到2703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励骅  白华  
薄弱学校的存在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一个难题。在薄弱学校改进的过程中,国外采取建立统一的鉴别标准,制定专门的改进方案,提供资金和技术扶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吸纳社会资源参与改进等手段,取得了良好效果。这些举措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丽华  
单从某些局部因素出发去改进薄弱学校的尝试往往是很难成功的。为此,本文选取了H中学作为个案,以学校作为改进单元运用质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发现:学校改进是外驱力和内驱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学校改进的不同时期内外驱力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影响学校改进的主要因素包括学校制度的改进、关爱共同体的形成、校长的领导力、教师专业成长、环境建设、教育资源的共享等。薄弱学校改进的过程为学校自身发展、外部合作者和决策者提供了多方面启示。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周兴国  
薄弱学校改进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在我国,它是实现教育公正必须解决的问题。从制度分析理论视角看,竞争机制与行政主导是我国公立薄弱学校产生的两个主要原因。薄弱学校的改进,一方面需要确立非竞争性理念、教育性理念和公共性理念;另一方面则需要通过薄弱学校的自我改进与自我努力,强化自我担当意识,把教育-学习共同体作为学校建设的目标。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刘宝存  何倩  
进入新世纪以来,小布什政府和奥巴马政府都将有条件的拨款资助与政策的贯彻执行紧密结合,以此作为改造薄弱学校的核心手段。虽然因所处的历史背景不同,政策的具体内容有所差异,但政策价值目标都始终指向公平与效率,并经历了一个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邱娟  
近两年,江苏省灌南县财政共筹措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资金2500万元,用于支持10余所中小学校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图书、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学校扩容改造及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等4大类项目建设。其中,省财政补助资金829万,其余全部由县级财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宜春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聂靖生  
作为以防范资金风险、确保资金安全为第一要务的基层央行,在中央银行会计管理体制不断调整改革之际,寻觅会计控制中的薄弱环节并予以改进,是进一步厘清内控管理权责,强化内控机制的一大重要举措。本文就基层央行会计控制薄弱环节试作探析,并提出完善建议。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艳玲  
本文在对英国"教育行动区"计划的背景、特点、具体的措施和成绩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教育行动区"计划对改造薄弱学校的启示。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蔡永红  雷军  申晓月  
薄弱学校建设对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至关重要。美国"人才流动激励"(TTI)政策遵从"自下而上"的设计理念,基于薄弱学校实际需求和教师自愿的原则,实现"输入校"和"输出校"之间的供求匹配。我国城市薄弱学校的改进,需要进一步规范教师流动政策:明确"输入校"和"输出校"的划分标准,规范流动教师的能力要求;以薄弱学校的需求和教师发展为本,自下而上制订流动计划,明确教师流动的程序规范和实质规范,重视对高质量教师的流动激励;构建校际间或区域网络研修平台,构建各种形式的教师流动支持体系,加强教师之间及校际间交流;完善流动教师评价制度,加强教师流动实效的追踪研究。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甜甜  
据英国BBC国际新闻网2008年11月4日报道,英国教育标准局(Ofsted)近日向那些在检查中成绩不佳的学校施压,称将会对这些学校进行更多的检查。教育标准局将从2009年9月起采用新的督导系统对英格兰的学校进行检查。教育标准局表示,在提高标准的道路上"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索磊  
为提高薄弱学校办学质量,英国政府先后出台"特色学校"、"学院学校"和"信托学校"等一系列政策。"信托学校"即把信托机制引入学校管理领域,以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更新学校的办学理念,从而促进学校办学品质的提升。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全国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会议10月21日在京召开。会议交流了工作经验,研究讨论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部署了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出席会议并讲话。刘利民指出,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是党中央、国务院聚焦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发展、保障教育公平而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本届政府的重要标志性工程之一,关乎亿万贫困地区学生未来,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刘利民强调,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就是扎扎实实做好2014-2018年项目规划。一是突出重点,做一个"收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甜甜  
据英国《卫报》2009年6月23日报道:英国政府即将公布一项旨在提高标准的新计划,鼓励一流院校的校长帮助薄弱学校,为此,这些校长将可获得12万英镑的奖励。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刘少武  
对《中图法》(第4版)世界地区表修订的得失进行了评介,并重点探讨存在问题及建议。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冯宏义  许明  
美国联邦政府近年来颁布了一系列要求提高中小学办学质量和学生成绩的法案,各州都据此制定了本州的各种改革措施,其中在对薄弱学校的扶助方面,各州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机制。本文以其中的四个有代表性的州为例,简要介绍和分析其具体做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吴亮奎  
义务教育阶段的薄弱学校需要辩证分析。其产生大体上有三种情况:优质化发展中产生出的薄弱、品牌打造中催生出的薄弱、择校过程中分化出的薄弱。"学校撤并""集团化办学"不是薄弱学校改造的应然路径。薄弱学校的生存不能依从市场的规律,而必须遵循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发展所承担的是"有限"责任而不是"无限"责任,责任的"无限赋予"使一些义务教育学校成为现实中的"薄弱学校"。薄弱学校的问题不是学校自身的问题,而是不正确的教育价值导向带来的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