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85)
2023(4844)
2022(3890)
2021(3901)
2020(3344)
2019(7894)
2018(8064)
2017(15955)
2016(8788)
2015(9983)
2014(10084)
2013(9739)
2012(8862)
2011(8080)
2010(8485)
2009(7846)
2008(7613)
2007(6654)
2006(5813)
2005(5201)
作者
(25033)
(20717)
(20497)
(19732)
(13378)
(9924)
(9487)
(8175)
(7721)
(7359)
(7318)
(7050)
(6773)
(6676)
(6449)
(6344)
(6165)
(6007)
(5982)
(5953)
(5105)
(5052)
(5003)
(4846)
(4704)
(4599)
(4547)
(4539)
(4219)
(4119)
学科
(35285)
经济(35243)
管理(22174)
(19978)
方法(19037)
数学(17088)
数学方法(16567)
(16330)
企业(16330)
(8820)
(8636)
中国(7667)
理论(7128)
业经(6882)
(6375)
贸易(6372)
(6309)
(6208)
农业(5823)
(5818)
环境(5664)
(5415)
(5412)
金融(5411)
地方(5301)
土地(5265)
技术(5234)
资源(5057)
(4923)
银行(4913)
机构
大学(124796)
学院(124039)
管理(48522)
(47387)
经济(46295)
理学(41884)
理学院(41412)
研究(40560)
管理学(40322)
管理学院(40119)
中国(31272)
(27148)
科学(25935)
(21008)
(20808)
(20390)
业大(19335)
研究所(19047)
中心(18751)
(17987)
北京(17357)
(17239)
师范(17082)
财经(16884)
农业(16115)
(15293)
(14918)
(14593)
经济学(14291)
师范大学(13913)
基金
项目(83907)
科学(65574)
研究(60278)
基金(60271)
(53166)
国家(52794)
科学基金(44904)
社会(36793)
社会科(34871)
社会科学(34862)
(32115)
基金项目(31114)
自然(30321)
自然科(29407)
自然科学(29399)
自然科学基金(28852)
教育(28794)
(27796)
资助(26415)
编号(25152)
成果(20584)
重点(18954)
(18640)
(17498)
课题(17209)
(17120)
科研(16066)
创新(16062)
大学(15841)
教育部(15791)
期刊
(49210)
经济(49210)
研究(33205)
中国(24351)
学报(18636)
(18272)
科学(18196)
管理(17581)
教育(15698)
(14996)
大学(14362)
学学(13355)
农业(12889)
技术(11898)
(10058)
金融(10058)
统计(8088)
(7964)
业经(7948)
经济研究(7779)
财经(7546)
(7219)
图书(6763)
决策(6556)
(6474)
资源(6462)
问题(6439)
技术经济(6003)
科技(5896)
世界(5877)
共检索到1790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黄丽玲  朱强  陈田  
分区是自然保护地得以有效管理的必要手段,它伴随保护地内部及周边矛盾的出现而产生,并随矛盾的不断演化而发展。现阶段各国由于保护地具体情况以及面临问题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分区模式。本文以分区与其矛盾的对应关系为主线,论述了保护地内不同功能区的产生背景;重点比较了美、加、日、韩等国国家公园分区模式的差异及产生原因,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了自然保护地分区的三种基本模式,以及分区制与保护地面临矛盾的对应关系。最后对我国自然保护地分区提出建议。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徐本鑫  
建立自然保护地是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举措。法制建设是自然保护地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基础与有力保障。自然保护地建设过程中发生的种种矛盾,归根到底是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为此政府必须提供平衡各方利益的制度保障。中国现有的类型化部门立法与其他法律规范相结合的自然保护地立法模式存在立法层级低、法制协调性不足、立法体系封闭、保护对象不明确等缺陷。考虑到自然的整体性和调整利益冲突的有效性,我们应该选择综合性框架立法作为中国自然保护地立法的理想模式。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解焱  
自然保护地(包括国家公园)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之一,目前占全球陆地14%,海洋5%;未来很快将达到陆地20%,海洋10%。它们是专门为长期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及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人类相关文化遗产而进行管理的地方。国家公园和大部分的其他自然保护地的管理由国家财政支持,小部分由当地社区或者公益组织甚至个人进行管理。大部分区域排斥人类的任何干扰,小部分区域有受到严格控制和管理的旅游和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香菊  钟林生  虞虎  
我国正处在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关键期,旅游是自然保护地提供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重要方式,正确认识旅游与自然保护的关系并开展深入研究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该文系统梳理全球近50年的相关英文文献,分析自然保护地旅游研究历程与主要内容,进而提出当前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中应当关注的旅游问题。研究发现:(1)国际学界对自然保护地和旅游利用关系的认知不断演变,研究经历了旅游问题萌芽、旅游与保护共存和寻求旅游与多重目标共生3个阶段,当前对于旅游在自然保护地中的角色认识正趋于理性化;(2)已有研究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地旅游与生态环境影响、游客福祉、社区可持续发展和旅游管理4个方面,关注重点从最初的旅游者、生态环境,到当地社区,再到现在的复杂适应性系统,体现了从局部到整体的变化过程,但旅游和自然保护地其他功能之间的协调成为可持续管理的挑战来源;(3)我国亟须多学科研究者共同努力,明确自然保护地旅游的角色定位,揭示自然保护地旅游生态系统特殊问题的影响机理,厘清旅游在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服务中的作用和价值,构建基于区域人地关系的自然保护地旅游社区参与机制,探索适宜我国自然保护地旅游适应性管理的治理类型、协作方式和评估体系。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振斌  包浩生  
论文对当前国外的城市自然保护与生态重建活动作了介绍。城市自然保护包括野生生物生境保护、城市地区湿地及自然景观保护等内容。城市生态重建则主要有生态公园建设、废弃地生态重建、城市扩散廊道体系建设等方面。城市自然保护与生态重建具有以生态学为基础 ,多学科交叉 ;注重生态过程的恢复 ;多目标、多层次规划设计的特点。在此基础上 ,论文给出了4点对于我国城市生态建设的启示。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同升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举措,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改革任务。笔者从理顺体制机制、关注宏观区域战略、聚焦自身科学规划3个方面,提出自然保护地有效管理的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颜文洪  
对保护地和世界遗产进行描述,对中国和国外的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对科学维护和管理保护地和世界遗产提出了建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鹏  张端  赵敏  戴向前  
自然保护地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政府治理是世界自然保护地治理的主要模式。美国荒野风景河流体系是世界上最早的河流保护地体系,其政府治理模式是河流保护地治理的代表。在提出保护地治理系统框架基础之上,采取深入访谈、比较等方法,对美国荒野风景河流体系政府治理模式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美国荒野风景河流体系政府治理模式在法律保障、产权制度、治理主体3个方面具有明显的联邦主导特征,但又在资源权属、治理主体和资金支持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分权特征,是一种非完全中央集权政府的治理模式,因河而设,因河而治;尊重权利,适度分权;格局大维持,模式小改变。这些探索是对以国家公园为代表的完全中央集权政府治理模式的创新。非完全中央集权政府"多部门治理"与中国保护地治理现有的"分部门治理"模式存在着巨大差异。借鉴美国荒野风景河流体系非完全中央集权政府治理模式,可以在选择治理类型、尊重产权归属、改变治理主体权责等方面为中国自然保护地建设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吴春宝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重申了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的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这些限定为政府对市场监管提供了必要依据。对农地流转进行市场监管,各国政府都比较关注,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几个国家,考察其有特色的政府对农地市场监管方式,以期对中国土地承包经营权市场建设及政府监管制度的建构提供借鉴。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沈莹  
国外企业托管模式:比较与启示沈莹根据受托主体不同,企业托管分为政府托管模式、银行托管模式及托管机构托管模式。一般托管机构对企业托管属于企业日常经营范围,本文不作介绍。政府托管模式该模式指政府在特殊时期指定专门机构对企业实施大规模托管经营,其典型代表是...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吕国昌  蒋芬  
互联网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技术交易的商业模式,本文在定义了网上技术市场含义的基础上,以美国yet2.com、美国创新中心Innocentive和英国B T G为案例,根据商业模式四项要素,即企业定位和产品服务、价值活动、核心资源、盈利模式,分析和比较了国外网上技术市场的商业模式,从而得到我国网上技术市场发展的启示。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蔡少伦  
健全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比较分析国外农村养老保险模式,研究发现:国外养老保险制度主要有三类,即统一制度型不分城乡的养老保险、专门型农民养老保险、统分结合型农民养老保险;多数国家实行的是不分城乡的养老保险制度,只有少数国家特地为农村居民建立养老保险制度,而且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别小,不分城乡的养老保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也显示出养老保险的普遍规律。本文对其进行比较研究旨在为健全完善我国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提供借鉴。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马珍  
文章通过对国外信用典型治理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探究其背后的运行逻辑,总结我国信用治理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信用治理水平,优化营商环境,探索适应我国的信用治理模式提出有意义的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家勋  李功奎  高晓梅  
文章在介绍世界主要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发展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发展模式的产生背景和优劣势进行比较分析,总结提出了对建立健全江苏社会信用体系的有益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