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9)
2023(553)
2022(445)
2021(464)
2020(366)
2019(843)
2018(832)
2017(1622)
2016(919)
2015(1006)
2014(1026)
2013(1091)
2012(1036)
2011(1090)
2010(1096)
2009(1104)
2008(1015)
2007(961)
2006(850)
2005(801)
作者
(3041)
(2643)
(2581)
(2394)
(1719)
(1288)
(1206)
(1081)
(1016)
(986)
(942)
(932)
(904)
(883)
(853)
(820)
(820)
(776)
(717)
(707)
(633)
(630)
(612)
(595)
(591)
(590)
(577)
(570)
(568)
(526)
学科
管理(2983)
(2897)
经济(2890)
资源(2458)
土地(2262)
(1912)
(1752)
(1693)
耕地(1686)
(1398)
环境(1345)
(1250)
(1209)
企业(1209)
农业(1058)
方法(1046)
(963)
(873)
保护(860)
(856)
贸易(856)
(836)
技术(820)
(802)
数学(774)
数学方法(768)
业经(751)
(708)
(686)
金融(686)
机构
大学(14964)
学院(14920)
研究(5473)
管理(5380)
(5118)
经济(4982)
中国(4653)
理学(4385)
理学院(4315)
管理学(4249)
管理学院(4232)
(3891)
科学(3861)
(3611)
(3140)
业大(3106)
农业(3090)
研究所(2807)
中心(2656)
北京(2357)
(2354)
(2303)
资源(2185)
农业大学(2172)
(2130)
师范(2120)
科学院(2058)
(2000)
(1863)
财经(1830)
基金
项目(9630)
科学(7263)
基金(6978)
研究(6567)
(6331)
国家(6283)
科学基金(5112)
社会(4059)
社会科(3838)
社会科学(3835)
基金项目(3791)
自然(3536)
(3395)
自然科(3333)
自然科学(3330)
自然科学基金(3279)
(3000)
编号(2852)
资助(2726)
教育(2652)
成果(2367)
(2220)
重点(2095)
(1899)
科研(1885)
计划(1772)
国家社会(1734)
课题(1704)
(1698)
教育部(1695)
期刊
(6393)
经济(6393)
中国(3772)
(3597)
研究(3573)
学报(2862)
农业(2738)
科学(2682)
大学(1883)
资源(1837)
(1802)
学学(1751)
管理(1520)
(1481)
(1349)
图书(1336)
(1329)
金融(1329)
国际(1272)
世界(1189)
问题(1141)
业经(1135)
国土(1076)
土地(1001)
书馆(953)
图书馆(953)
林业(918)
教育(773)
财经(772)
业大(753)
共检索到232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美球  
2006年2月至2007年2月,作者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作为访问学者开展了一年的研究,期间查阅了大量国外有关耕地保护的文献资料,对国外耕地保护的措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了解。本文是作者回国后撰写的总结报告的一部分。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凤荣  
耕地是一个自然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其质量和生产能力由光、温、水、土等自然因素和农田基础设施等人为因素共同决定。本文分析了决定耕地产能的各种因素,提出要将良田划入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的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孔祥斌  张凤荣  姜光辉  安萍莉  
研究目的:借鉴国外农用地保护先进经验,总结国内农地保护发展特点和趋势,为北京市耕地保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和综合分析法。研究结论:当前农地保护已趋于“多目标”,因此,应重新审视耕地价值,构建北京市以“保持粮食生产能力为基础的、发挥耕地生态价值”的耕地保护目标;充分考虑耕地质量、区位、环境功能差异,严格保护不能转用的特殊耕地资源;注重耕地保护与利用、利益协调问题,提高社会参与度,建立系统的耕地保护体系,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保护耕地。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高东升  
1995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双阳撤县设区,成为长春市第六个区,这一历史性变革给双阳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双阳撤县设区后,少数人头脑发热,提出“经济要上,耕地要让”、“保护耕地要让位于经济发展”等错误思想,企图以牺牲耕地来换取经济发展。对于...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史建俊  罗剑朝  
人地矛盾是当前和今后我国农业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在农业结构调整和加入WTO的背景下,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要求从土地开发与耕地保护两方面着手解决。土地开发应遵循土地稀缺原理、地租理论、人地协调理论、动态平衡原理与系统工程理论等。我国的人均土地资源较少,质量不高,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决定了应加强耕地保护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其主要措施有:严格贯彻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拓展耕地保护思路;重视系统和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开发;明晰和稳定土地开发产权制度以及加强土地开发制度建设与项目管理工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寿金宝  栾淑梅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国的粮食安全将面临严峻挑战,保护耕地政策与城市建设用地的矛盾将日趋尖锐。但只要我们坚持节约、高效的原则,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和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用辩证的观点和有机协调的思路,正确处理好城市建设与耕地保护政策的关系,就能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城乡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蔡继明  陈玉仁  熊柴  
长期以来,学者们对城市化与耕地保护的关系存在争议。主流观点认为,城市化占用了大量耕地,不利于耕地保护,因而政府对城镇用地扩展进行了严格控制。其实,如果仔细考察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则会发现城市化率提高与耕地面积减少并无必然联系;并且,由于城镇土地利用更为集约,人口从农村进入城镇是节约耕地的,大城市发展道路更是如此。当前,在政府对城镇用地的严格控制和居住用地供给抑制下,房价高昂不利于农民工市民化,也不利于耕地保护。因此,构建城市化与耕地保护的协调机制,需要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走大城市发展道路,充分供应居住用地以平抑房价。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卫  
本文把耕地保护置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框架下,运用经济学、土地资源学原理,构建了我国耕地保护的最优化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耕地保护最佳规模调控指标的具体测算方法,并粗略估算了我国现状及未来半个世纪耕地保护最佳规模调控指标。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苏伟忠  杨桂山  顾朝林  
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与PSR模型提出环境压力、土壤质量、破碎度、粮食单产等耕地保护等级评价指标。单项指标评价表明:苏州耕地环境压力突出、土质较好、破碎化明显、粮食产量高。基于指标相关性分析,选用层次聚类分析法,对样本特征聚类分为4等,各等面积百分比S1:S2:S3:S4=33.6:32.4:26.7:7.3。S1在乡村区和湖荡区,各指标良好;S2在沿江平原及城市化边缘区,土质良好,粮食产量较高;S3散布在城市化边缘区及湖荡丘陵区,各指标中等;S4散布在城市周边及湖荡丘陵区。进而基于各等级的地域特征及指标关系,将耕地保护等级又分为9级,并指出各级耕地保护措施。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黄文山  周晓燕  
目前,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以及人口的增加,耕地保护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如何保护耕地,能不能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成了对地方各级政府尤其是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考验。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董祚继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继《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中发〔1997〕11号文件)下发后,中央就加强耕地保护工作出台的又一个纲领性文件。《意见》立足我国基本国情,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提出了新时期耕地保护的总体目标、战略重点和一系列重大政策举措,为加强和改进耕地保护工作提供了根本原则。我们必须深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董祚继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继《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中发〔1997〕11号文件)下发后,中央就加强耕地保护工作出台的又一个纲领性文件。《意见》立足我国基本国情,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提出了新时期耕地保护的总体目标、战略重点和一系列重大政策举措,为加强和改进耕地保护工作提供了根本原则。我们必须深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叶艳妹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坚持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坚持耕地管控、建设、激励多措并举保护,推进耕地质量建设,在一定范围和条件下实施跨地区补充耕地占补平衡,这是对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创新,也是在耕地后备资源持续减少、生态保护压力日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