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44)
2023(5696)
2022(4682)
2021(4655)
2020(3870)
2019(9051)
2018(8712)
2017(16527)
2016(9127)
2015(10437)
2014(10085)
2013(10115)
2012(9761)
2011(8826)
2010(8608)
2009(8101)
2008(8214)
2007(6935)
2006(6059)
2005(5695)
作者
(24262)
(20295)
(19968)
(19229)
(13069)
(9553)
(9217)
(7911)
(7738)
(7049)
(7003)
(6836)
(6531)
(6503)
(6394)
(6125)
(5919)
(5783)
(5782)
(5524)
(5028)
(4846)
(4835)
(4589)
(4567)
(4437)
(4405)
(4215)
(4072)
(3918)
学科
(39614)
经济(39564)
管理(24873)
(22591)
(17675)
企业(17675)
方法(17411)
数学(15880)
数学方法(15786)
中国(13815)
(11953)
(10163)
贸易(10155)
(10081)
(10049)
(8617)
(7808)
银行(7803)
(7617)
财务(7609)
财务管理(7593)
(7556)
金融(7556)
(7530)
企业财务(7281)
业经(6888)
(6549)
农业(6306)
(6149)
(5951)
机构
大学(130740)
学院(126115)
(64748)
经济(63883)
研究(51596)
管理(45592)
中国(42967)
理学(38936)
理学院(38482)
管理学(38087)
管理学院(37848)
(29478)
(29165)
科学(27098)
(25973)
研究所(23520)
财经(23449)
中心(22513)
经济学(22147)
(21859)
(20341)
经济学院(19999)
北京(19348)
(18079)
财经大学(17905)
(16383)
(16167)
农业(16128)
师范(16040)
科学院(15906)
基金
项目(81816)
科学(65883)
基金(63744)
研究(61100)
(56293)
国家(55911)
科学基金(47071)
社会(42207)
社会科(40127)
社会科学(40120)
基金项目(32580)
自然(28408)
自然科(27788)
自然科学(27780)
教育(27435)
自然科学基金(27354)
资助(27080)
(26164)
(24041)
编号(22350)
(21136)
中国(20764)
成果(19588)
国家社会(19506)
重点(18890)
教育部(18486)
(17379)
人文(16855)
(16607)
(16461)
期刊
(67302)
经济(67302)
研究(43221)
中国(26549)
(22797)
(18718)
学报(17990)
科学(17838)
管理(17729)
(14771)
金融(14771)
大学(14432)
农业(13791)
学学(13470)
经济研究(12417)
财经(12338)
教育(11441)
世界(11422)
(10904)
(10764)
国际(10156)
问题(9477)
(9203)
技术(8618)
业经(7413)
技术经济(5930)
会计(5786)
经济问题(5615)
现代(5414)
统计(5339)
共检索到1989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余志刚  
随着中国人口的持续增长和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对粮食的需求也在逐步增长,粮食供求矛盾日益突出、价格上涨压力也日益增大。本文对美国、欧盟等粮食出口国,日本、韩国、印度等粮食进口国的粮食宏观调控政策进行梳理,总结了经验和启示,旨在为更好地实施中国的粮食宏观调控政策提供参考。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奇修  樊雪志  
粮食安全是一个国家经济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包括生产安全和流通安全。2006年在粮食连年丰收的情况下,以小麦价格为代表的粮价大幅上涨,客观上要求国家和全社会必须高度关注流通安全。本文以小麦价格波动为例,集中研究中国粮食流通体系、粮食储备体系和粮食价格调控等问题,并据此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朱满德  
粮食市场化改革以来,我国逐渐形成了以价格干预机制和储备制度为核心的粮食宏观调控体系,切实保护了种粮农民利益、保持了粮食市场稳定、维护了国家粮食安全。宏观调控机制在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逐步暴露出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市场功能的作用不断弱化、调控政策的保障力和执行力出现下降的趋向,以及政策调整的步伐滞后于粮食形势、市场化形势、宏观调控形势的发展。我们对此必须予以重视,及时纠正偏差、加快改革完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把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切实提高宏观调控的综合效能。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黄雪琴  冯泓  张士杰  张丽清  
中国市场化进程中最慢的就是粮食流通体制,原因就是粮食供求变化符合发散型蛛网模型,然而中国的国情又不允许如此,而以事后调节为特征的行政性的调控机制效果并不理想。入世的成功使符合WTO规则的新调控机制的构建成为燃眉之急,以事前调节为特征、以粮食银行为平台的粮食利率调控机制是较理想的选择。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陈东琪  宋立  
从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到2006年这28年间,我国GDP保持了年均9.7%的高速增长,比传统计划经济时期(1953年~1977年)年均6.8%加快近3个百分点。这个时期的经济增长速度虽有起伏变化,但一直保持着持续增长的态势。除1989年和1990年受“政治风波”的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姚景源  
2008年以来,针对长期问题与短期问题相互交织,国际问题与国内问题相互影响,体制性问题与周期性问题相互作用的复杂局面,中央政府在努力完善市场机制基础上竭力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从而使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陈东琪  宋立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经济保持持续繁荣态势,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5%左右,全国总就业、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逐年递增,财政收入连年保持20%~30%左右的增幅,外汇储备大幅增加,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民财富积累最快、老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孙学工  
一、欧盟宏观调控的基本框架欧盟是一个介于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之间的一个组织,这使得其宏观经济政策框架不同于一般的国家。欧盟宏观调控的基本框架可以由三个方面来概括,一是统一的货币政策,由欧盟层面负责制定和实施.二是有统一规则协调的分散的财政政策,由各成员国政府按照统一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宋瑞礼  
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改善,这主要得益于我们在经济体制的市场化改革和应对各种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矛盾过程中探索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新体系。当前,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于实施宏观调控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回顾好、总结好和利用好改革开放以来宏观调控的好经验好做法。为此,本文以市场化改革为主线,系统回顾了中国各个时期宏观调控的探索实践和政策体系的形成历程,总结了搞好宏观调控的基本经验,以期为新时期继续创新和完善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宏观调控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期刊] 改革  [作者] 程国强  朱满德  
现阶段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期,我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持粮食市场稳定,面临更加复杂的形势和严峻的挑战。在新的形势下,必须在进一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千方百计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基础上,继续坚持粮食市场化改革方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统筹实施、协调运用各种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措施、粮食储备吞吐与进出口调节手段以及粮食市场管理与低收入群体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我国粮食宏观调控的制度框架、运行机制和政策体系,进一步增强调控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不断提高调控的科学性、预见性和有效性。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鲁晓东  
经历2003年10月中下旬粮食价格的大幅上涨之后,粮食问题再次成为2004年中国政府重视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为了确保粮食安全,2004年,中央政府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粮食生产的政策,如对农民种粮直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鲁晓东  
2005年我国的粮食形势正如笔者在本刊2005年第1期《2005年中国粮食形势与宏观调控政策取向》一文中所分析判断的:“粮食种植面积增加,产量增加,年度产需缺口进一步缩小或能够基本实现产需平衡,加上现有库存和净进口的调剂,粮食有效供给充裕,粮食市场稳定,价格将稳中趋降。”在这一年里,国家针对市场粮价下行情况,及时采取了在小麦主产区实行结合中央储备小麦轮换按国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鲁晓东  
2006年是我国粮食购销全面市场化后国家对粮食市场实施宏观调控力度最大的一年。回顾一年来的粮食形势,正如笔者在本刊2006年第2期《2006年中国粮食形势与宏观调控政策取向》一文中所分析判断的:“粮食生产继续呈增长态势,粮食库存充裕,市场供给压力较大,粮食供求关系正处在由前两年的偏紧状况向阶段性供过于求的状况转变。从市场层面上分析,粮食市场价格与2005年相比将进一步下跌。但考虑到中央千方百计增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黄雪琴  张丽清  冯泓  张士杰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施潮  
在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中,粮食放开经营,打破了长期以来高度集中的粮食计划体制,摆脱了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代之而起的是国有、集体、个体等多种经济成分,多条流通渠道,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格局,这是粮食商品化,经营市场化的必然趋势,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