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25)
2023(5712)
2022(4941)
2021(4450)
2020(3844)
2019(8665)
2018(8724)
2017(16890)
2016(9170)
2015(10228)
2014(10390)
2013(10129)
2012(9321)
2011(8620)
2010(8705)
2009(8419)
2008(8433)
2007(7710)
2006(6932)
2005(6401)
作者
(25093)
(21121)
(21017)
(20077)
(13444)
(9969)
(9690)
(8077)
(8066)
(7613)
(7262)
(7062)
(6907)
(6738)
(6667)
(6440)
(6188)
(6165)
(6137)
(6123)
(5323)
(5061)
(4951)
(4932)
(4791)
(4789)
(4676)
(4657)
(4204)
(4062)
学科
(34262)
经济(34105)
管理(33332)
(28520)
(26606)
企业(26606)
方法(13569)
(13140)
(12733)
业经(10583)
中国(10391)
(9271)
数学(9253)
数学方法(9120)
(8720)
理论(8348)
(7973)
(7861)
财务(7831)
财务管理(7814)
(7731)
企业财务(7474)
体制(7445)
(6794)
银行(6786)
(6624)
金融(6621)
(6481)
(6309)
环境(5793)
机构
大学(134968)
学院(131512)
(55562)
经济(54389)
管理(51629)
研究(44498)
理学(44341)
理学院(43831)
管理学(43199)
管理学院(42937)
中国(34226)
(30471)
(28144)
科学(24404)
财经(23133)
(21733)
(20903)
(20444)
中心(19968)
研究所(19069)
北京(17773)
(17378)
经济学(17350)
(17327)
财经大学(17213)
师范(17197)
业大(16215)
(16006)
(15443)
经济学院(15363)
基金
项目(84388)
科学(68002)
研究(64210)
基金(63257)
(53766)
国家(53304)
科学基金(46595)
社会(44434)
社会科(40977)
社会科学(40963)
基金项目(33405)
(31280)
教育(29979)
自然(28522)
自然科(27844)
自然科学(27839)
自然科学基金(27386)
(26763)
编号(25839)
资助(24834)
成果(22867)
(22446)
(20115)
重点(18919)
国家社会(18097)
教育部(17998)
(17703)
课题(17688)
人文(17392)
(17255)
期刊
(66725)
经济(66725)
研究(42777)
中国(30154)
(25339)
管理(21277)
学报(18301)
科学(17999)
(16730)
教育(15904)
大学(15055)
学学(13915)
(12910)
金融(12910)
财经(12063)
农业(10671)
(10338)
技术(10140)
经济研究(9942)
业经(9381)
问题(8383)
(6723)
财会(6472)
(6435)
图书(6315)
现代(6156)
会计(6078)
世界(6010)
理论(5930)
改革(5744)
共检索到2072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邓新华  袁伦渠  
1965年美国出版的《社会工作百科全书》曾述,"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险制度的补充,当个人或家庭生计断绝急需救助时,乃给予生活上的扶助,是在整个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中,最富弹性而不受拘束的一种计划"。社会救助制度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最基本的救助制度,在社会保障制度中起着"保底"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刘子兰  周熠  
本文主要介绍了有关养老社会保险收入再分配效应的基本度量方法和相关研究论。我们首先介绍了现收现付制和基金积累制养老社会保险计划的代内和代际收入再分配效应的基本研究方法和结论,然后介绍了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评述了养老社会保险制度收入再分配效应的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方青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和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基本规律,我国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和发展的目标,应该是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积极倡导和利用社会资助,在短期内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缩小相对贫困范围,建立起管理统一、项目协调、对象明确、标准严格、实施简便、资金筹措多样的普遍、规范、健全的社会救助制度。要实现社会救助改革的上述目标,我们应当依照下列思路进行改革。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王丽梅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对公司法定公积金制度作了明确的规定。公司法定公积金制度的提出,对建立以公司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规范公司行为,确保公司真正做到自负盈亏,健康发展,都...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沈有禄  谯欣怡  
欧盟进行了一项跨国的教育制度公平测度,该指标体系不仅遵从了既有的充足性、机会均等、财政中立、水平与垂直均等的原则,还考虑了对教育上游制度的公平性、教育制度本身对学生的期望、公众对这一制度的公平性感知、个体间及群体间的差异和低于最低门槛值的个体与群体的不平等的测度。欧盟教育制度公平测度的指导原则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和测度教育公平。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岳方彤  
自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事业单位内部职能也出现了较大改变,以往的内控机制已无法满足单位经营要求,逐步显现出很多不足,影响到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基于此,不断优化与完善事业单位内控机制是十分有必要的。文章首先介绍了事业单位内控机制的意义,接着分析了当前事业单位在内控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优化策略。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范文胜,孙志筠  
当前,我国财经界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是政府间的转移支付制度。转移支付这一提法在我国还比较新,目前也尚未形成一套科学的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但由于财经改革的深入,广泛地探讨和分阶段实施越来越显得必要。事实上,我国已打算选择几个较成熟地区进行试点并逐步推广。本文旨在向卫生经济界同仁简要介绍转移支付制度,以利大家进一步探讨其对卫生筹资的可能影响。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王忠成  申俊龙  马骅  
医疗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针对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人口的医疗问题,通过拨款和捐助等多渠道,实施专门的帮助与支持。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涵盖城镇居民、农民的医疗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社会医疗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但仍存在医疗救助资金不足、区域差距明显、覆盖范围不广等问题,大部分社会困难群体仍游离于医疗救助范围之外。针对于此,笔者对国外医疗救助制度的经验进行具体分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谢勇才  丁建定  
虽然《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确立了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基本框架,然而面对经济与社会结构深刻调整的外部环境,我国现行的生存型社会救助制度仍然面临着诸多发展困境,主要体现在救助理念消极、救助方式落后、救助标准偏低、救助范围狭窄、救助内容单一、救助主体薄弱以及救助效率不高七个方面。为克服这些困境,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应当由生存型救助走向发展型救助,从转变救助理念、改善救助方式、提高救助标准、扩大救助范围、增加救助内容、健全救助主体以及提升救助效率等方面来完善我国社会救助制度,进而织牢保障城乡贫困群体基本生活的最后安全网。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韩淑红  
唐朝社会保障制度是基于社会救助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其产生的经济基础和思想基础。唐朝政府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注重加强灾害的预防和赈济,保障弱势群体的利益,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考察唐朝的社会保障制度,全面而准确地解释唐朝社会长期稳定的原因,总结历史经验,进而以史为鉴地完善当今的社会救助体系.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赵明昕  
我国的救助基金从建立之初就先天不足,存在一系列缺陷。而这些问题存在的根源在于我们对救助基金的制度定位缺乏准确认识。救助基金从体系上讲既是交通事故受害人救济机制的一元,是交强险的补充性制度,也是国家社会救助体系的一部分,所以应当与交强险协调一致,采取全国统一立法的模式,并更多地体现社会福利,突出政府职责。在功能上,救助基金的基本功能是补偿受害人的物质性人身损害,而不是仅仅垫付其中的丧葬费用和抢救费用。在主体上,应当建立以财政部为主导,会同公安部、交通部、保监会等机构的联合管理架构;在基金筹集上,各级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都有义务对基金进行财政补贴。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建中  李青武  于海纯  
我国已初步形成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三元救济制度框架,但是,其具体制度构成和制度体系在保护受害人权益方面还存在诸多漏洞,尤其是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制度的设计瑕疵,导致特定情形下的受害人利益仍无法获得保护。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刘晓雪  
以"双困"老人为保障对象的照护社会救助制度,将是保障社会成员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本文对英国的照护社会救助进行介绍和分析,借鉴英国在照护社会救助的照护需求评估、家计调查、对非正式照护者的支持以及智能养老等方面的经验,从而对我国照护社会救助制度的建立提供启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纪玉哲  吴知音  
社会救助作为政府的当然责任或义务,无论是救助资金的筹集、使用还是使用发放、监督管理,财政始终居于不可替代的主导地位。财政资金是社会救助资金的主要来源。当前由于政府间社会救助责任划分不明确,社会救助资金的投入缺乏稳定的内在增长机制,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不规范等问题,导致社会救助制度的财政保障不足。应从财政保障范围、投入规模、职责划分和规范转移支付等多方面加以优化。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赵曼  胡思洋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症结之一是福利化倾向带来的制度可持续危机,这种福利化倾向不仅破坏了"低标准"的信号甄别功能,偏离了社会救助制度的应有之义,而且会导致成本转嫁、道德风险和搭便车等问题,进一步增加了制度运行成本。本文分析了社会救助福利化倾向的根源,指出改革的路径是通过约束政府权力让社会救助制度回归本位,通过完善立法、向社会分权、购买社会服务、完善征信体系等低成本的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消除行政垄断,让官办社会组织回归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形成合理的社会治理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