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68)
- 2023(13998)
- 2022(12402)
- 2021(11780)
- 2020(10013)
- 2019(23557)
- 2018(23553)
- 2017(46036)
- 2016(25245)
- 2015(28844)
- 2014(29309)
- 2013(29064)
- 2012(26824)
- 2011(24317)
- 2010(24383)
- 2009(22580)
- 2008(22443)
- 2007(20001)
- 2006(17284)
- 2005(15357)
- 学科
- 济(104046)
- 经济(103930)
- 管理(73032)
- 业(70182)
- 企(58984)
- 企业(58984)
- 方法(52172)
- 数学(44712)
- 数学方法(44224)
- 农(27252)
- 财(26274)
- 中国(24752)
- 学(24751)
- 业经(22657)
- 地方(20045)
- 理论(19216)
- 贸(19213)
- 贸易(19209)
- 易(18607)
- 农业(18293)
- 和(17691)
- 制(17348)
- 技术(16612)
- 务(16495)
- 财务(16417)
- 财务管理(16383)
- 企业财务(15492)
- 环境(15117)
- 银(14464)
- 银行(14411)
- 机构
- 大学(372796)
- 学院(369111)
- 管理(147787)
- 济(144148)
- 经济(140829)
- 理学(128635)
- 理学院(127231)
- 管理学(124988)
- 管理学院(124348)
- 研究(119421)
- 中国(86981)
- 京(79062)
- 科学(76826)
- 财(66338)
- 所(60938)
- 农(60899)
- 业大(56995)
- 研究所(55846)
- 中心(54330)
- 财经(53782)
- 江(53254)
- 北京(49833)
- 范(49604)
- 师范(49153)
- 经(48693)
- 农业(48165)
- 州(43601)
- 经济学(42983)
- 院(42645)
- 财经大学(39986)
- 基金
- 项目(250998)
- 科学(195922)
- 研究(182769)
- 基金(180679)
- 家(157105)
- 国家(155807)
- 科学基金(133101)
- 社会(112575)
- 社会科(106544)
- 社会科学(106515)
- 省(98531)
- 基金项目(96851)
- 自然(87534)
- 自然科(85415)
- 自然科学(85392)
- 教育(84390)
- 自然科学基金(83853)
- 划(82994)
- 编号(76215)
- 资助(74747)
- 成果(62397)
- 重点(55844)
- 部(55415)
- 发(52861)
- 创(51968)
- 课题(51551)
- 创新(48411)
- 科研(48284)
- 教育部(47217)
- 项目编号(47011)
- 期刊
- 济(153543)
- 经济(153543)
- 研究(105503)
- 中国(64135)
- 学报(60436)
- 农(54323)
- 科学(54222)
- 管理(50475)
- 财(49676)
- 大学(44602)
- 学学(41710)
- 教育(41457)
- 农业(37726)
- 技术(32033)
- 融(26733)
- 金融(26733)
- 财经(25488)
- 业经(25333)
- 经济研究(24187)
- 图书(22063)
- 经(21639)
- 问题(20606)
- 业(19487)
- 技术经济(18796)
- 理论(18540)
- 科技(17944)
- 版(17333)
- 实践(17119)
- 践(17119)
- 商业(16764)
共检索到5234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侯广辉 张键国
文章从概念界定、维度划分、分析模型、测量、前因变量与结果变量等研究主题进行脉络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新的分析框架,认为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明确吸收能力的构念边界、微观基础、交互作用以及最优评价等。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尤建新 任斌 邵鲁宁
本文采用引文分析法、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 I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1990~2011年发表的以吸收能力为主题的文献,构建了吸收能力研究文献共被引和主题词混合网络,对网络中的中心主题词和关键文献进行了解读,发现了吸收能力研究的三条理论演进路径;然后通过对突现文献和热点文献的分析发掘出吸收能力研究的前沿热点——企业战略联盟和知识网络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吸收能力研究相关理论演化框架,提出了吸收能力的研究维度,并为未来开展吸收能力理论和实证研究提出了若干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辛蔚 何地 孙凯
动态能力研究已经由战略管理领域向创新管理领域拓展。文章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有关动态能力和创新主题的文献为数据源,基于知识图谱分析法,对创新视角下动态能力研究脉络进行梳理与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创新视角下动态能力研究主要分为营销动态能力、创新绩效、组织学习、技术创新、技术追赶、创新生态系统和顾客价值等10个聚类群;研究热点集中在创新绩效、竞争优势、技术创新、组织学习等领域;研究呈现出由概念、理论基础研究向动态能力前因、结果变量等多元化研究的演化路径。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包含概念及维度构成和变量间交互关系两部分的创新视角下动态能力研究的理论框架。最后,对动态能力研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动态能力 创新管理 知识图谱 创新绩效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许小虎 项保华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知识吸收能力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它可分为信息搜寻、知识吸收、创新与应用三阶段,不仅取决于内部的知识积累还取决于外在的社会网络环境。社会网络通过关系要素、结构要素、社会资本等对吸收能力的搜寻、吸收和应用阶段都产生影响。
关键词:
社会网络 知识吸收能力 知识转移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茅宁莹
知识吸收能力是企业不断创新、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知识吸收能力是一个企业用于获取、吸纳、转化和开发利用外部知识的技能和知识的集合。企业知识吸收能力可以从企业成员个人以及企业整体吸收能力来分析,因此企业的吸收能力也取决于影响个人吸收能力和企业成员间知识相互交流、整合的因素和机制。关于企业吸收能力的研究朝动态的方向不断发展,同时企业吸收能力也与其他领域不断交叉,为企业战略、企业理论方面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胡士强 彭纪生
文章回顾了学界关于吸收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梳理了关于组织吸收能力前因变量的各种观点,认为在吸收能力前因的研究中应该综合考虑相对吸收能力与绝对吸收能力的区分。最后,本研究整合了两类吸收能力的前因,提出了一个整合框架,并对未来的吸收能力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相对吸收能力 绝对吸收能力 前因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杨传喜 丁璐扬 张珺
以1998—2017年中文核心数据库中收录的科技资源研究领域的文献为数据基础,基于CiteSpace软件分析科技资源的总体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及研究前沿,为科研人员提供科技资源领域的研究动态,找到科技资源领域具有价值的研究方向。研究发现:学者间的研究合作较弱,研究机构间的总体连接较少,机构间研究合作需要加强,应建立规模化的研究机构群体;科技资源的研究集中在科技资源的内涵与要素、科技资源配置及配置效率、科技资源共享、区域科技资源、科技资源评价等。基于此,从学术研究、科技资源共享、科技资源管理与服务方面为我国科技资源的研究提供对策建议。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董保宝 李全喜
本文从资源基础观、能力基础观和动态能力观出发,对竞争优势的研究脉络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对基于资源和能力视角的竞争优势研究进行了比较,总结了竞争优势的研究层面,构建了竞争优势研究的整合框架,最后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石芝玲 和金生 张丽杰
知识结合是联结知识吸收能力四大要素的桥梁,知识结合决定了企业知识吸收的效果。文章重点分析了各个阶段知识结合的特点,并由此提出了促进知识结合的对策,以期能够提高知识结合度从而有效提高知识吸收能力。
关键词:
知识 吸收能力 知识结合 创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小兵
组织保持对外部知识的开放和不断吸收的能力对组织或企业获取内部独特的资源至关重要。知识吸收能力已逐渐成为组织战略潜在能力的标志。知识吸收能力概念的特征是其多层次性,分析层面从个体、组织内经营单位、组织、组织间到国家。由于对知识吸收能力理解的不同,已有研究呈现出知识吸收能力维度和测量的差异。组织知识吸收能力受组织内外部诸多因素的影响,表明组织可以从组织内外部因素来提升和加强知识吸收能力,也说明了知识吸收能力研究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知识吸收能力的分析层次与维度、影响因素、知识吸收能力的测量、知识吸收能力和组织绩效
关键词:
知识吸收能力 研究 评述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周霞 何健文
基于社会学方法论中二元对立相消的思想,本文认为,作为整体层面的组织知识吸收能力与作为个体层面的个人知识吸收能力之间是内在连通的,而不是简单的单向替代或互不等同的关系。通过构建两者的连通模型,本文尝试理清它们的内在"经络"的联动性。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钟芸 韩明杰 李晨英 芦姗
通过研读与"研究脉络"密切相关的中文核心期刊学术论文,从研究对象、梳理思路、定量指标以及分析方法等方面进行考察,设计具有三个层次的41项特征指标,并逐篇进行特征提取及汇总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研究脉络梳理的主要内容及其定量分析方法与指标,并提出主要工作步骤,以期研究出一套全面、客观的研究脉络梳理方法。
关键词:
研究脉络 梳理方法 定量分析 文献计量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素平 吴志岩
本文对近22年的有关吸收能力的研究进行回顾,以了解吸收能力的内涵、操作化以及具体的应用情境,为后期更好地运用吸收能力来开展研究做一个铺垫。基于知识创新的动态理论视角,本文认为认知外部信息的价值是构成吸收能力的一个重要维度。其次,在测量吸收能力的时候应该体现吸收能力的过程性特征并需关注微观层面的研究。最后,吸收能力的应用情境除了研发情境外,还应考虑非研发情境,如管理技能、市场营销专长等。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马腾 曹吉鸣 申良法
以1994~2015年WOS引文数据库下知识转移相关文献为数据基础,运用Cite SpSCe iii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知识转移可归纳为五类研究视角;三条研究基本路径;分析得到知识转移的研究前沿——知识转移与创新的内在联系;运用复杂网络方法研究知识转移问题。研究热点集中体现在:创新、并购中的知识转移、项目型组织的知识转移等。
关键词:
知识转移 引文分析 共词分析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苏晓华 郑晨 李新春
回顾经典创业理论模型有助于我们了解创业理论的演进脉络,把握创业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本文对创业理论发展过程不同阶段出现的经典创业理论模型进行了回顾与比较,对其演进逻辑进行了分析,并在评价创业学科合法性的基础上,对创业理论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简要展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