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46)
- 2023(10972)
- 2022(9821)
- 2021(9434)
- 2020(7969)
- 2019(18713)
- 2018(18840)
- 2017(36648)
- 2016(19979)
- 2015(22621)
- 2014(22657)
- 2013(22313)
- 2012(19929)
- 2011(17913)
- 2010(18064)
- 2009(16350)
- 2008(15718)
- 2007(13451)
- 2006(11625)
- 2005(9948)
- 学科
- 济(78895)
- 经济(78816)
- 管理(57321)
- 业(52353)
- 企(44342)
- 企业(44342)
- 方法(40471)
- 数学(35552)
- 数学方法(34886)
- 农(20067)
- 中国(18460)
- 学(18342)
- 财(17134)
- 业经(16914)
- 地方(15940)
- 环境(15499)
- 理论(14892)
- 和(13717)
- 农业(13432)
- 贸(13084)
- 贸易(13077)
- 易(12693)
- 技术(12361)
- 划(12178)
- 制(11660)
- 务(11191)
- 财务(11116)
- 财务管理(11097)
- 企业财务(10461)
- 教育(10309)
- 机构
- 学院(278244)
- 大学(277850)
- 管理(114606)
- 济(104326)
- 经济(101939)
- 理学(100573)
- 理学院(99476)
- 管理学(97333)
- 管理学院(96860)
- 研究(88870)
- 中国(64093)
- 京(59432)
- 科学(58602)
- 财(45072)
- 所(44423)
- 业大(43637)
- 农(43579)
- 研究所(41011)
- 中心(40120)
- 江(38719)
- 北京(37539)
- 财经(37117)
- 范(37110)
- 师范(36787)
- 农业(34108)
- 经(33716)
- 院(32702)
- 州(32171)
- 技术(30397)
- 经济学(29780)
- 基金
- 项目(198598)
- 科学(155654)
- 研究(143838)
- 基金(142951)
- 家(124687)
- 国家(123686)
- 科学基金(106637)
- 社会(87791)
- 社会科(83144)
- 社会科学(83117)
- 省(78757)
- 基金项目(76370)
- 自然(71696)
- 自然科(69989)
- 自然科学(69976)
- 自然科学基金(68655)
- 教育(66736)
- 划(66215)
- 资助(59964)
- 编号(59582)
- 成果(47025)
- 重点(44321)
- 部(42774)
- 发(41734)
- 创(41230)
- 课题(40680)
- 创新(38295)
- 科研(38086)
- 大学(36780)
- 教育部(36462)
- 期刊
- 济(109102)
- 经济(109102)
- 研究(76016)
- 中国(48019)
- 学报(44341)
- 科学(41072)
- 管理(40717)
- 农(38877)
- 大学(33149)
- 教育(32815)
- 财(31940)
- 学学(31196)
- 农业(27919)
- 技术(25623)
- 业经(18870)
- 融(18613)
- 金融(18613)
- 经济研究(16952)
- 财经(16544)
- 图书(15480)
- 业(14701)
- 科技(14499)
- 问题(13950)
- 经(13932)
- 资源(13743)
- 技术经济(13620)
- 理论(13583)
- 统计(12936)
- 实践(12711)
- 践(12711)
共检索到3852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章锦河 张捷
生态足迹模型是一种有效的可持续发展测度方法。国际上关于生态足迹的研究缘起于20世纪70年代诸多生态经济学背景的研究者们的研究成果。目前国外学者对生态足迹模型存在的指标选择偏向性、足迹测度静态性、计算项目偏颇性、政策启示伪真性等缺陷进行了修正,并在不同食物消费模式、不同家庭收入与消费支出、国际贸易与生态不平等交换、国际债务、循环经济、能源消耗、国民经济发展、交通运输以及特定产业与行业等9个前沿领域展开了广泛深入的生态足迹实证分析。根据对国外生态足迹模型修正与前沿研究进展的综述,文章从生态足迹研究的时间尺度、空间尺度、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等4个方面,提出了生态足迹研究的展望,以期推动我国生态足迹模型...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章锦河 张捷
生态足迹模型是一种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的测度方法。国内生态足迹研究自2000年开始迅速展开。根据目前国内生态足迹研究的175篇论文,对国内生态足迹研究进行了回顾与展望。目前,国内生态足迹研究已从引进介绍的初期阶段过渡到大量应用研究的发展阶段,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模型述评、不同区域尺度以及特定产业/部门的生态足迹实证分析3个方面。最后,从生态足迹研究的时间尺度、空间尺度、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等4个方面对生态足迹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推动我国生态足迹模型的应用研究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方恺 Heijungs Reinout
自然资本核算是可持续发展量化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年来颇具影响力的生态足迹方法,为测度人类占用自然资本的状况提供了可行的途径。本文首先回顾了生态足迹方法应用于自然资本核算的研究成果,然后从概念、计算方法和优缺点等方面评述了该领域的国际最新进展——生态足迹三维模型,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和补充方案:①通过明确生态赤字与生态盈余在自然资本性质方面的差异,将存量资本和流量资本的分类测度扩展到具体的地类层面,改进了区域尺度上的足迹深度、足迹广度和生态足迹计算方法,以避免可能存在的生态赤字与生态盈余错误抵消的情况;②构建了人均历史累积足迹广度、足迹广度基尼系数和理论足迹广度3项新指标,以分别表征人均自然资本占用的历史累积水平、区域自然资本占用的不公平程度和自然资本存量持续减少对自然资本流量的潜在影响。最后分析了上述新增指标的局限性,以及自然资本存量方面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
自然资本 生态足迹 三维模型 进展 改进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高群
生态—经济系统整合模型的研究将生态的、经济的、社会的以及生物物理模型整合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中,考察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反馈关系,采用遥感与计算机建模技术,结合多种生态模型和计量经济模型,预测、模拟、优化生态—经济系统。它的研究范围从整个系统的管理和全球生命支撑系统的可持续性到自然资源和环境服务的可持续使用等等,为分析可持续发展而按照不同的论题建立不同的模型框架。生态经济整合模型的建立是今后生态经济学研究的一个最重要的侧面,生态经济学要想取得主流经济学的地位,必须应用整合的方法深入探索生态经济系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真正解决实际问题,为生态与经济的正确决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
生态经济 整合 模型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蒋依依,王仰麟,卜心国,王建华
随着生态足迹模型的不断完善,其应用案例大量出现。文章回顾了国内外生态足迹模型的发展历程及其在区域可持续发展度量、生态经济等领域所得到的广泛应用,以及生态足迹模型在应用过程所得到的修正,如采用投入产出分析以完善计算方法,采用地方生产力指标体系以体现区域特征,补充丰富土地划分类型,通过长时间序列研究以弥补原模型的静态缺点,并配合其他可持续发展指标以辅助相关政策制定等。文章最后对生态足迹模型今后的应用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生态足迹 模型应用 回顾与展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国忠
旅游生态足迹的概念最早由Conlin Hunter于2002年提出,它是基于生态足迹的理论与方法、旅游者的生态消费及结构特征提出的一种用以测度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工具。文章通过分析大量国内外有关旅游生态足迹的研究文献资料发现,当前旅游生态足迹应用过程中仍存在着几个方面的问题。由此对旅游生态足迹的应用理论研究进行了展望,提出应进一步加强对旅游统计项目设置、旅游生态足迹计算中所选用参数的种类和参数值的研究,并给出了旅游生态足迹的统计和旅游生态足迹计算模型的改进方法。
关键词:
生态足迹 旅游生态足迹 研究进展 展望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隆杰 杨林 苏昕 徐建明
本研究对国内外生态足迹的理论假设、计算方法、贸易赤字、生态超载和基于生态足迹分析的可持续发展静态和动态评估进行了简要介绍,详细讨论了生态足迹的理论假设、计算方法等;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的进展,其研究应用范围从省级行政区进一步扩展到乡镇级行政区和能源、旅游、种养殖业、交通、贸易、大学等产业领域的研究,动态研究也大量增加;对生态足迹理论和应用研究在流动人口、地区生态足迹分析的理论假设、基于生态足迹分析的可持续状况横向比较、各类土地互斥假设、生态足迹分析理论在用于城市型国家或城市等人口高密集地区或不发达地区的可持续性测度时的限制等方面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和建议。文章的最后指出了国内围绕生态足...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剑泉 巨茜 陈绍志 袁月
生态足迹理论与方法为可持续发展的量化研究提供了一种重要手段。文章简介了生态足迹理论与应用研究概况,从林产品的生态足迹计算研究、林业领域生态足迹应用研究和林业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3个方面详述了生态足迹在林业行业的应用研究进展,并探讨了林业生态足迹未来的研究趋势。这对于明确生态足迹的林业应用状况、了解未来走向和指导研究实践进而推动生态足迹理论在林业行业中的推广应用和深入研究意义重大。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万绪才 朱应皋 丁敏
作为可持续旅游的实现形式 ,生态旅游一经提出 ,就迅速引起学术界的极大关注。本文试图对国外生态旅游研究工作进行分析 ,着重析述生态旅游的兴起、概念与内涵、生态旅游经济价值评估、生态旅游规划以及开发与管理几个方面。
关键词:
生态旅游 研究进展 国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世迪 惠宁
首先从生态现代化、生态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理论视角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进行研究;其次从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制度保障五方面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实现路径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模式;最后对国外生态文明建设研究进行了简要评价,并提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研究需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研究,探索适合发展中国家国情的生态文明发展模式与实现路径,从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视角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理论 制度 模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世迪 惠宁
首先从生态现代化、生态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理论视角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进行研究;其次从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制度保障五方面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实现路径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模式;最后对国外生态文明建设研究进行了简要评价,并提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研究需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研究,探索适合发展中国家国情的生态文明发展模式与实现路径,从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视角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理论 制度 模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向书坚 柴士改
首先针对产量因子调整、生态赤字与生态盈余指标与生态足迹实物量特性方面不足以及其实践应用中局限,分别构建生产足迹、污染物排放足迹、贸易足迹计算方法、生态可持续指数,对产量因子进行调整、推导最大可持续生产量、消费量的计算模型。其次应用方面与资源环境核算相连接,两者的共同点为生态足迹应用到资源环境核算上提供了可能,为彼此计算提供基础与拓展,比如根据资源环境核算计算生产足迹,也可根据生态足迹计算自然资源耗减与环境污染的计算方法,推导生态足迹的价值量核算模型等,进一步拓展生态足迹的应用范围与相关理论。最后对若干修正与扩展模型进行计算,构建完整的生态足迹指标体系,进行实证分析。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林枫 杨付敏 徐金发
组织绩效是管理学领域中最重要的构念之一。本文通过对组织绩效测量文献的系统梳理,探讨了组织绩效测量的内涵及演化,并重点对国外有关组织绩效测量模型的发展进行分析,期望从这些模型中找出绩效测量的本质及规律。
关键词:
组织绩效 测量 演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卢小丽
由于传统Wackernagel and Rees生态足迹模型仅研究人类对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系统供给的生物生产能力之间的差距,忽略了生态系统的其它功能,无法体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本文以传统生态足迹模型为基础,引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理论,提出了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生态足迹模型。该模型以生态生产性土地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为基础,改进传统生态足迹模型中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的计算方法。采用生物生产性土地的综合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当量因子计量生态足迹模型中的均衡因子,采用生态系统单元的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与全国该生态系统单元的平均价值的比值表示产量因子。改进后的生态足迹模型既反映了区域人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志强 徐中民 程国栋
生态足迹是一种定量测量人类对自然利用程度的新方法。通过跟踪区域的能源和资源消费 ,将它们转化为提供这种物质流所必须的各种生物生产土地类型的面积 ,并同区域能提供的生物生产土地面积进行比较 ,能定量判断一个区域的发展是否处于生态承载力的范围内。介绍了生态足迹的概念及其计算模型 ,分析总结了模型的优缺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