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35)
2023(5998)
2022(5298)
2021(4995)
2020(4446)
2019(10497)
2018(10467)
2017(20586)
2016(11688)
2015(13271)
2014(13677)
2013(13648)
2012(13040)
2011(11923)
2010(12292)
2009(11621)
2008(11913)
2007(10917)
2006(9308)
2005(8473)
作者
(35334)
(29552)
(29431)
(28329)
(18656)
(14208)
(13715)
(11649)
(10849)
(10484)
(10012)
(9877)
(9324)
(9296)
(9235)
(9229)
(9222)
(8642)
(8495)
(8447)
(7528)
(7234)
(7162)
(6778)
(6703)
(6677)
(6636)
(6510)
(5977)
(5967)
学科
(50280)
经济(50226)
管理(31466)
(28057)
方法(24218)
数学(21420)
(21409)
企业(21409)
数学方法(21238)
(14686)
(12435)
(11861)
中国(11720)
环境(11336)
地方(10206)
农业(9753)
业经(9399)
(9237)
贸易(9237)
(8971)
(8963)
(8642)
(8125)
金融(8123)
(7936)
银行(7909)
(7581)
(7552)
理论(7229)
(6912)
机构
大学(174094)
学院(172905)
(71283)
经济(69677)
管理(63976)
研究(60674)
理学(54774)
理学院(54096)
管理学(53123)
管理学院(52804)
中国(45807)
科学(38803)
(37430)
(32918)
(32144)
(32078)
研究所(29360)
中心(28283)
业大(27537)
(26415)
农业(26117)
财经(25570)
(24236)
师范(24022)
北京(23909)
(23058)
经济学(22340)
(21319)
(20954)
经济学院(20371)
基金
项目(112238)
科学(86879)
研究(81741)
基金(79942)
(69902)
国家(69325)
科学基金(57743)
社会(50434)
社会科(47605)
社会科学(47586)
(44100)
基金项目(42912)
(37631)
教育(37535)
自然(37035)
自然科(35987)
自然科学(35973)
自然科学基金(35326)
编号(33895)
资助(32907)
成果(28242)
重点(25862)
(25329)
(24814)
课题(23193)
(22658)
科研(21771)
创新(21216)
教育部(21184)
大学(20885)
期刊
(78752)
经济(78752)
研究(48415)
中国(31461)
(29673)
学报(28543)
科学(25378)
(24853)
大学(20771)
管理(20275)
农业(20178)
学学(19499)
教育(17957)
(15641)
金融(15641)
技术(13753)
业经(12610)
财经(12321)
经济研究(12071)
(11763)
问题(11037)
(10542)
资源(9190)
(8940)
(8898)
技术经济(8702)
理论(8585)
图书(8520)
世界(8191)
统计(8162)
共检索到2530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杨振凯  邓春红  
工业革命以来,随着世界资源、环境及生态问题日趋严重,人类开始不断反思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工业文明和现代文明的负效应,努力寻找一条既不影响人类福祉追求又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文明道路。在这一过程中,国外形成了"弱可持续性"经济学、"强可持续性"经济学、生态社会主义和有机马克思主义等不同的生态文明观,而这些生态文明观几十年来的争论与演化能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许多启示。新时期的生态文明建设,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发展道路,促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现代生态文明。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瑶  
不断加剧的人类活动损耗了自然资源,不可逆地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因此需要自然或者人为干预的生态修复,逐步恢复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政府环境治理项目中对污染减排、环境监测的财政拨款状况;其次分别从河流生态修复、海岸湿地生态修复、污染场地生态修复对比我国与发达国家在不同生态修复种类中的政策支撑、工程实施、融资状况、技术创新与应用等;指出我国生态修复在政策体系、技术创新、资金投入方面存在的问题,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修复经验,提出我国生态修复产业的研究展望。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果仁  
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许多国家在这方面积累了成功的做法和经验,对我国生态补偿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书颖  刘家明  朱鹤  李涛  
作为替代性旅游和可持续旅游的实现形式,生态旅游从提出就受到学者们的重视。本文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辑收录的国外生态旅游期刊文章为基础,对筛选出的546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梳理和归纳相应的研究热点和研究方法,并从生态旅游内涵、利益相关者、客源市场、目的地、影响和评估6方面阐明国外生态旅游的研究进展和主要内容。结果表明:国外生态旅游研究以应用为导向,具有研究区域资源特征明显、研究对象不断扩展、研究内容逐渐深入的特点,并呈现跨学科、多视角的研究态势。结合国外的研究经验,本文提出未来中国应就完善生态旅游理论体系、妥善处理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总结生态旅游者行为规律、拓展目的地的研究尺度和管理模式、重视生态旅游的影响研究和优化效果评估方法6方面加强研究,以促使研究体系完善和优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高喜红  梁伟仪  Paolo Vincenzo Genovese  
生态社区是一种兴起于西方国家的,以构建人与自然的平衡关系为目的的聚居单元。其在社会、文化及环境等各方面的努力,使其成为构建理想人居的重要模式,对其研究将有益于我国和谐居住区的建设。本文通过对国外生态社区成功案例的研究,深入分析了生态社区在开发可再生能源、运用生态技术方面的先进经验,并探究其成功经验在我国实施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聂倩  
生态补偿是对具有公共物品性质的生态服务提供过程中各参与者的相关利益进行调节以实现外部效应内部化,从而解决环境问题。使生态补偿从理论走向实践是新时期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战略的重要内容。立足于国外生态补偿的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从对比使用者付费项目和政府付费项目差异的角度对部分国外生态补偿案例进行梳理和分析,并提出值得我国借鉴的经验:重视市场机制在生态补偿中的作用发挥、重视中介机构的培养、明确生态补偿的环境目标、合理确定补偿标准和付费形式及采取多种措施注重项目的持续性。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煊  
本文对比分析了美国、加拿大、德国和芬兰4个国家生态城市建设的实践经验,发现这些国家在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具有以政策法规为保障、以项目实施为载体、以生态研发技术为支撑、以公众参与为导向、以城乡一体化发展为统揽等共同特征;同时,这些国家主要通过完善生态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及政策法规、强化与周边城镇的协同建设、产业的转型升级、保障市民的广泛参与等措施来推动生态城市建设。这些经验对加快中国城市生态建设、促进城市持续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何碧波  黄凌翔  
建设生态城市有重建新城和改造现有城市两条路径。审视了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的先进理论和实践创新,从理论背景、实践案例、局限性等方面分别梳理了重建型生态城市和改造型生态城市两种建设模式及其建设经验。进而探讨我国借鉴国外生态城市经验时遇到的问题,包括国情差异造成国外经验应用的局限性和生态城市部分目标不被接受等,提出相应的建议,并分析我国生态城市建设模式的一般性选择路径。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渝  张俊飚  
一、生态农业的发展历程生态农业最早于1924年在欧洲兴起,20世纪30~40年代,在瑞士、英国和日本等国得到发展;60年代欧洲的许多农场转向生态耕作,70年代末东南亚地区开始研究生态农业;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生态农业在世界各国有了较大发展。目前,在世界上实行生态管理的农业用地约1055万hm2。其中,澳大利亚生态农地面积最大,拥有529万hm2,占世界总生态用地面积的50%;其次是意大利和美国,分别有95万hm2和90万hm2。若从生态农地占农业用地面积的比例来看,欧洲国家普遍较高。生态农产品产值方面,据统计,现在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丹  
全面总结国外生态补偿政策及其执行经验有着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外部效应理论、公共产品理论、生态资本理论和消费补偿理论之间的理论互动和博弈构成了国外生态补偿政策执行的理论基础,并在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生态补偿实践中累积了丰富的执行经验。需要重点指出的是,国外生态补偿政策科学有效的关键要素在于宏观层面注重协调并进与和微观层面强调互通互补的策略选择。发达国家凸显统筹推进、协调发展的生态治理经验与治理策略为当前中国的生态补偿实践带来"整体性治理"的有益启示。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钢  
农村生态社区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重要支撑。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德国、美国和日本3个国家生态社区建设的现状和做法,总结了国外生态社区建设的先进经验。研究发现,国外生态社区建设的共同经验是:以具有指导性的发展策略、政策法规为保障,以空间形态规划为基本手段,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生态技术为支撑手段,以公众参与为基本条件,推动生态建设的顺利实施。结合中国农村生态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完善农村生态社区建设规划及政策法规、优化土地利用和功能区的划分管理、加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等启示。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孙晓艳  李爱华  
马克思生态教育思想给我们的首要启示是,中国生态文明观教育不应该是意识形态意义上的外在灌输,而是必须融入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才可能实现其改造经济社会、推进生态文明的重大意义。具体而言,中国当前生态文明观教育应当着力于"四化",即理念化、体系化、制度化和常态化。1.创新生态文明观教育的理论和话语体系,引导民众树立内在的生态文明理念。马克思生态教育思想对于这一话语体系建构的启示,至少包括两个相互结合的方面:一是当代中国生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於清  
明代徐霞客不仅是一个注重地质科考的地理学家,也是一个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其对明代生态状况进行了深入考察,从人为因素、自然因素等方面论述当时我国名山大川的环境破坏问题,蕴含者丰富的朴素生态文明观。深入发掘徐霞客的朴素生态文明观,从认识上可唤醒人们的生态道德意识,继承传统生态智慧;从价值选择上可帮助人们寻找精神的栖息地,倡导绿色文明的诗意生活;从实践选择上可引导我们坚持道德引导和法律监督相结合,发挥协同作用保护生态环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世迪  惠宁  
首先从生态现代化、生态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理论视角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进行研究;其次从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制度保障五方面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实现路径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模式;最后对国外生态文明建设研究进行了简要评价,并提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研究需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研究,探索适合发展中国家国情的生态文明发展模式与实现路径,从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视角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世迪  惠宁  
首先从生态现代化、生态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理论视角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进行研究;其次从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制度保障五方面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实现路径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模式;最后对国外生态文明建设研究进行了简要评价,并提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研究需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研究,探索适合发展中国家国情的生态文明发展模式与实现路径,从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视角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