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43)
2023(12413)
2022(10188)
2021(9624)
2020(8031)
2019(18093)
2018(17832)
2017(33855)
2016(18436)
2015(20678)
2014(20367)
2013(20576)
2012(19248)
2011(17620)
2010(17991)
2009(17158)
2008(17356)
2007(15760)
2006(14142)
2005(13027)
作者
(53853)
(45512)
(45385)
(42801)
(28973)
(21674)
(20328)
(17718)
(17280)
(16259)
(15815)
(15299)
(14764)
(14560)
(14301)
(13682)
(13300)
(13171)
(13074)
(12986)
(11480)
(11400)
(10974)
(10563)
(10184)
(10150)
(10095)
(10094)
(9372)
(9245)
学科
(86094)
经济(85981)
(84577)
(66449)
企业(66449)
管理(61654)
(46972)
方法(33934)
农业(31286)
业经(29601)
数学(25997)
数学方法(25814)
(24851)
中国(23825)
(18462)
(17338)
财务(17329)
财务管理(17314)
(17238)
贸易(17229)
(16829)
技术(16702)
企业财务(16362)
(15977)
环境(15850)
(15806)
(15608)
地方(15477)
(14505)
(14215)
机构
学院(278912)
大学(273026)
(126728)
经济(124713)
管理(109166)
研究(98659)
理学(93620)
理学院(92608)
管理学(91454)
管理学院(90937)
中国(79527)
(61453)
(58082)
科学(57941)
(55129)
(50745)
农业(46933)
研究所(46045)
中心(44513)
财经(43969)
业大(43775)
(42703)
(40005)
经济学(38807)
北京(36746)
经济学院(35169)
(34986)
师范(34728)
(34265)
(33252)
基金
项目(181417)
科学(144855)
研究(135763)
基金(134319)
(117126)
国家(115984)
科学基金(99337)
社会(90563)
社会科(85479)
社会科学(85457)
基金项目(71195)
(69698)
自然(61238)
自然科(59764)
自然科学(59745)
教育(58968)
自然科学基金(58772)
(58082)
编号(54050)
资助(53411)
成果(43281)
(41920)
(41585)
重点(40814)
(40252)
(40165)
国家社会(38624)
创新(36880)
课题(36271)
(35864)
期刊
(151674)
经济(151674)
研究(82351)
(63466)
中国(55183)
农业(43130)
(42623)
科学(42147)
学报(41317)
管理(40880)
大学(32190)
学学(30812)
业经(29807)
(29248)
金融(29248)
(23056)
技术(22609)
经济研究(22135)
财经(21970)
教育(21803)
问题(20591)
(19094)
世界(18007)
(16368)
技术经济(15929)
农村(14725)
(14725)
资源(14686)
国际(14585)
(14467)
共检索到4261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渝  张俊飚  
一、生态农业的发展历程生态农业最早于1924年在欧洲兴起,20世纪30~40年代,在瑞士、英国和日本等国得到发展;60年代欧洲的许多农场转向生态耕作,70年代末东南亚地区开始研究生态农业;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生态农业在世界各国有了较大发展。目前,在世界上实行生态管理的农业用地约1055万hm2。其中,澳大利亚生态农地面积最大,拥有529万hm2,占世界总生态用地面积的50%;其次是意大利和美国,分别有95万hm2和90万hm2。若从生态农地占农业用地面积的比例来看,欧洲国家普遍较高。生态农产品产值方面,据统计,现在全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慕慧娟  崔光莲  
以色列与中国西北地区自然条件相似,可耕地面积少、水资源匮乏、气候恶劣,却创造了世界农业奇迹,成为全球农业发达国家之一。本文通过分析以色列实现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成功经验,结合中国西北地区资源环境与农业发展现状,从政府职能发挥、农业结构优化、加大科研力度等方面提出对中国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有益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瑶  
不断加剧的人类活动损耗了自然资源,不可逆地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因此需要自然或者人为干预的生态修复,逐步恢复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政府环境治理项目中对污染减排、环境监测的财政拨款状况;其次分别从河流生态修复、海岸湿地生态修复、污染场地生态修复对比我国与发达国家在不同生态修复种类中的政策支撑、工程实施、融资状况、技术创新与应用等;指出我国生态修复在政策体系、技术创新、资金投入方面存在的问题,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修复经验,提出我国生态修复产业的研究展望。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哲  
利用国内资源成本法测算了全国及西北地区主要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并分析了比较优势变动的原因,提出了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措施。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周石生  
生态农业的大力发展,对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日本生态农业是以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平衡发展为立足点,是日本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模式,通过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提高政府补贴、加强技术研发等措施,已经具有很大的规模。中国西部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及社会经济条件适宜走生态农业的道路,而日本生态农业发展的经验对中国西部地区生态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自UNDP1993年91/112西北地区农业中专教育(喀什、伊犁、西宁、银川和兰州的6所农业中专学校参与该项目的实施)项目签字以来,各校主动、积极、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完成了1994年的活动内容,在领导干部培训、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推动了学校的改革、建设和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建民  
本文在界定农业生态力概念的基础上,论述了西北地区生态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自然环境劣势对生态力的影响。探讨了水土保持对恢复农业生态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了恢复农业生态力的关键因素在于科学地使用土地资源和有效地利用水资源。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冷鹏  盛邦跃  武舜臣  
工业化农业与生态农业是国际农业现代化的两种主要路径,其实践经验对于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转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文献分析和历史研究法,对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地区实践和关键特征进行梳理总结,并从生产力、资源环境、社会经济、营养与健康4个方面对比分析两种路径的成效与不足,探讨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研究表明,工业化农业能够显著提高粮食产量和劳动生产效率,适用于耕地充足的大型农场和规模农业经营户,但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食品安全和农户生计保障上存在缺陷。生态农业能够保证稳定的粮食产出、提供多样化的高品质农产品,在生物多样性保护、资源利用率和农户生计保障上表现出优势,适用于耕地资源紧张的区域和小农户,但面临覆盖范围小、技术手段陈旧等问题。根据国际经验,结合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生态化改造工业化农业,智慧化升级生态农业,同时传承利用中华农耕文化中的生态智慧,选择适合地区禀赋特征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杜宇能  方冰  
介绍了加拿大农业系统前沿研究的内容、方法和发展趋势,综述了加拿大农业系统研究中使用的主要方法,概述了基于GIS的土地资源优化模型(LUAM)的特点和流程,并结合加拿大和中国农业系统研究的比较分析,提出了针对中国的农业系统研究的管理启示。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邢鹂  吴天侠  吕开宇  
"金砖四国"都属新兴市场,但其农业经济的发展模式及其支持政策却各不相同。本文比较了除中国以外的其他3国在转移和分散农业生产风险方面机制的特点,讨论其各自农业保险发展的情况,以及促进本国农业保险可持续发展的支持政策,这些将会为中国农业保险和农业生产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的探索和建立提供宝贵的经验和重要的启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德祥  董安祥  邓振镛  
选取西北地区资料年代较长的171个地面测站1961~2003年日平均气温资料,计算历年≥0℃、≥10℃积温和<0℃负积温,深入研究西北地区热量资源对气候变暖的响应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1987~2003年比1961~1986年的平均值明显增高,尤以最低气温增幅最大,这说明最低气温的变化比最高气温的变化更敏感,西北地区气候变暖主要来自最低气温升高的贡献。冬季升温幅度大于夏季,<0℃负积温绝对值明显减少。西北地区20世纪80年代后期气候明显变暖,热量资源增加,喜温作物面积扩大,越冬作物种植区北界向北扩展,对牧区牲畜越冬度春有利。西北地区气候变暖对农业的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孙圆圆  唐文君  张欣欣  陈雨生  
良好农业规范(GAP)已成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政策工具之一。本文总结了国外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现状及特征,结合国内良好农业规范实际情况,从而得到推进中国良好农业规范发展的启示,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证农产品优质安全。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孙圆圆  唐文君  张欣欣  陈雨生  
良好农业规范(GAP)已成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政策工具之一。本文总结了国外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现状及特征,结合国内良好农业规范实际情况,从而得到推进中国良好农业规范发展的启示,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证农产品优质安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邵晓梅  张洪业  
传统农区农业劳动力的出路问题是中国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经济和社会问题,论文从农业土地资源劳动力承载力评价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最小劳均耕地面积、农业土地资源劳动力承载力、规模种植压力指数和农业土地资源劳动力承载力指数的概念及模型,在建立模型分析农业土地资源劳动力承载能力的基础上估算劳动力的剩余。结果如下:在现实收入水平下,鲁西北地区最小劳均耕地面积为0.39hm2,而实际劳均耕地面积为0.34hm2;在现实收入水平下,鲁西北地区约有53.3×104个劳动力需要转移,剩余劳动力约占农林牧渔业总劳动力的14.9%;规模种植压力指数K=1.18>1,表明耕地处于正压力状态(承受压力)。说明...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赵卫利  刘冠群  程俊力  
通过对国外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的分析,以及对国外农业信息化发展成就概述。就如何推进中国农业信息化发展路径提出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