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3)
- 2023(1261)
- 2022(1226)
- 2021(1169)
- 2020(1207)
- 2019(1778)
- 2018(1668)
- 2017(2998)
- 2016(1891)
- 2015(2047)
- 2014(2040)
- 2013(2140)
- 2012(2098)
- 2011(1928)
- 2010(1949)
- 2009(1885)
- 2008(1813)
- 2007(1522)
- 2006(1374)
- 2005(1256)
- 学科
- 济(6514)
- 经济(6507)
- 方法(3749)
- 管理(3623)
- 业(3408)
- 数学(3378)
- 数学方法(3329)
- 企(2358)
- 企业(2358)
- 学(2193)
- 农(1935)
- 中国(1629)
- 财(1551)
- 农业(1386)
- 贸(1243)
- 贸易(1240)
- 易(1219)
- 业经(1208)
- 融(1175)
- 金融(1174)
- 及其(1121)
- 银(1011)
- 地方(997)
- 银行(997)
- 和(992)
- 制(984)
- 行(968)
- 理论(966)
- 害(961)
- 技术(907)
- 机构
- 大学(28991)
- 学院(28540)
- 研究(12832)
- 农(10577)
- 科学(10322)
- 济(9314)
- 经济(9096)
- 农业(8759)
- 中国(8591)
- 所(8064)
- 管理(7922)
- 业大(7589)
- 研究所(7513)
- 京(6921)
- 理学(6751)
- 理学院(6653)
- 管理学(6373)
- 管理学院(6332)
- 中心(5792)
- 省(5299)
- 农业大学(5271)
- 业(5134)
- 室(4841)
- 科学院(4732)
- 院(4601)
- 江(4531)
- 实验(4472)
- 技术(4401)
- 实验室(4295)
- 北京(4258)
共检索到438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卢文洁 李文凤 黄应昆 王明强 王晓燕 罗志明
严格按照国际标准检疫程序要求对从法国、澳大利亚、菲律宾、泰国、缅甸、柬埔寨等国外引进的77个甘蔗品种/材料在昆明专用甘蔗检疫温室,进行了2个生长周期的病虫疫情监测,未发现疫情;并利用已建立的分子检测技术进行了甘蔗斐济病、花叶病、白条病和宿根矮化病等4种重要检疫性病害检测,结果有7个甘蔗品种/材料宿根矮化病呈阳性,其余均呈阴性,同时对呈阳性的甘蔗品种/材料进行了隔离处理,符合标准和要求,从而确保了国际合作甘蔗品种交换的顺利开展。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文凤 王哓燕 黄应昆 王明强 卢文洁 罗志明
利用国外引进的甘蔗主要病害标准抗原抗体,建立了甘蔗细菌和病毒病害系统的血清及PCR检测方法和实验技术体系,可为种传甘蔗病害的有效诊断和防控、温水脱毒种苗生产及推广应用、对外甘蔗品种/材料交换检疫检测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甘蔗 种传病害 脱毒种苗 检测方法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转娣 昝逢刚 吴才文 李文凤 卢文洁 黄应昆
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甘蔗黑穗病菌进行了检测,建立了该病原菌的快速检测方法。从田间采集样本,在马丁氏培养基上分离获得甘蔗黑穗病菌的单菌落,经培养获得大量菌体,提取菌体基因组DNA并进行PCR检测,证明获得了甘蔗黑穗病的病原菌。该方法能简便、快速、准确、有效的检测甘蔗黑穗病菌,结果稳定、可靠。建立快速有效的检测甘蔗黑穗病的方法,将为甘蔗抗黑穗病育种工作提供方便。
关键词:
甘蔗黑穗病菌 分离 检测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卢文洁 李文凤 黄应昆 罗志明 王明强 王晓燕
本研究利用尿素混合液直接从甘蔗黑穗病菌孢子提取基因组DNA进行PCR检测鉴定,经过反复试验,建立了一种简便、快速的检测鉴定方法。利用建立的方法对12个甘蔗黑穗病样品进行病菌基因组DNA提取,将甘蔗黑穗病菌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检测,均扩增出大小为420 bp的预期DNA片段条带。PCR扩增产物经克隆测序,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甘蔗黑穗病病原菌序列比对,同源性达99%。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文凤 黄应昆 罗志明 刘家勇 卢文洁
本研究用筛选出的强致病性花叶病病毒分离物(SrMV-HH1)对国家甘蔗种质资源圃保存的22份优良育种材料、10个已鉴评甘蔗品种共32份优良品种材料,采用甘蔗生长期切茎接种法进行抗花叶病鉴定与评价。结果表明,1级免疫材料11份(34.38%),2级高抗材料1份(3.13%),3级中抗材料6份(18.75%),4级感病材料4份(12.5%),5级高感材料10份(31.25%)。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何珺 刘洪旺 陈学广 彭会芬 马晓莉
德国Leica-J11万能膨胀仪,一是仅凭人的视觉读取信号容易引起较大误差,二是其测定温度范围仅限在室温以上。为了弥补目前材料低温膨胀仪数量少以及测试成本昂贵的不足,在该设备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装。改装后仪器的测试温度范围为80~273K,膨胀系数测定范围为10~(-6)~10~(-5)/K,测量精度达10mm。改装后的仪器能够满足材料低温性能的测试要求。
关键词:
低温材料 膨胀特性 测试装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黄娇玲 谢芝勋 谢丽基 滕丽琼 黄莉 刘加波 庞耀珊 邓显文 谢志勤 范晴 罗思思
【目的】构建一种用于检测禽呼肠孤病毒(ARV)的新型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方法】将石墨烯(G)和甲壳胺(Chi)分散在乙酸溶液中得到均匀的混合物后,加入HAuCl4溶液于80℃还原成金纳米粒子(AuNPs),得到石墨烯-甲壳胺-金纳米粒子(G-Chi-AuNPs)纳米复合物。将石墨烯(G)和甲壳胺(Chi)分散在乙酸溶液中得到均匀的混合物后,先加入AgNO3溶液于80℃还原成银纳米粒子(AgNPs),再加入禽呼肠孤病毒单克隆抗体(ARV-MAb),得到石墨烯-甲壳胺-银纳米粒子-禽呼肠孤病毒单克隆抗体(G-Chi-AgNPs-ARV-MAb)纳米复合物。将G-Chi-AuNPs纳米复合物修饰金电...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文凤 罗志明 黄应昆 王晓燕 尹炯
甘蔗宿根矮化病(Ratoon Stunting Disease,RSD)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甘蔗病害,对甘蔗生产危害极大。摸清蔗区RSD的分布、发生危害情况,是科学推广温水脱毒健康种苗,有效防控甘蔗宿根矮化病的关键。对云南双江蔗区甘蔗宿根矮化病的发生和分布进行了调查和田间采样,采用PCR和I-ELISA法,对田间采集的60个样本进行RSD检测。结果表明,51个样本为阳性,阳性检出率85%,9个样本为阴性,确认双江蔗区存在RSD;通过系统分析,明确了不同品种、不同植期、不同蔗地RSD发生状况,为双江蔗区推广应用温水脱毒健康种苗、有效防控甘蔗宿根矮化病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云南双江 甘蔗宿根矮化病 发生 检测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显勇 蔡文伟 杨本鹏 张树珍 王业桥
【目的】建立能同时检测甘蔗花叶病(sugarcane mosaic virus,SCMV)和宿根矮化病(ratoon stunting disease,RSD)的多重PCR检测方法。【方法】以病株带鞘叶组织总核酸反转录物为模板,根据中国甘蔗花叶病的主要致病病原高梁花叶病毒SrMV和甘蔗花叶病毒中国大陆优势株系SCMV-A,结合B、D、E和SC株系的外壳蛋白核苷酸序列的保守区设计PCR引物对和已有的检测甘蔗宿根矮化病病原木质部赖氏杆菌木质部亚种(Leifsonia xyli subsp.Xyli,Lxx)的PCR引物对,在SCMV RT-PCR和RSD单一PCR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并优化可同时检测...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彦辉 杨彩英 马永林 黄辉晔 郭成林 覃建林 马跃峰
【目的】开展广西甘蔗田间杂草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对莠去津的抗药性及抗性机理的研究,为其科学防除和抗性治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盆栽试验,利用整株法测定采集于广西蔗区的25个马唐种群对莠去津的抗性水平;采用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分析研究马唐抗莠去津的机理。【结果】供试马唐种群中76%对莠去津产生抗性,其中贵港1号马唐种群相对抗性水平最高,抗性指数为37.2。崇左4号为敏感品系,百色1号和柳州2号种群3 d后GSTs相对活力明显高于敏感种群;对叶绿素上的D-1蛋白的编码基因p
关键词:
马唐 莠去津 抗性 GSTs psbA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晓燕 仓晓燕 李文凤 李婕 李银煳 单红丽 张荣跃 卢文洁 黄应昆
【目的】云南地处低纬高原,作为中国第二大蔗区,近年来因多雨高湿加上感病品种大规模种植,导致由镰刀菌引起的甘蔗梢腐病在低纬高原云南蔗区扩散蔓延成灾,蔗糖产业严重减产减糖,面临严峻灾害威胁。为实现低纬高原云南蔗区甘蔗梢腐病的抗病育种和精准科学防控,亟需明确该病的病原菌种类、优势种及其系统进化关系。【方法】以采自云南省耿马县、孟连县、澜沧县勐滨镇、新平县、澜沧县、澜沧县上允镇、开远市和弥勒市等不同蔗区的14份梢腐病样品为材料,分别利用基于核糖体DNA非转录间隔区(rDNA-ITS)序列设计的梢腐病特异性检测引物Fv-F4/Fv-R4和Fp-F3/Fp-R3对甘蔗梢腐病病原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Fv)和Fusarium proliferatum(Fp)进行PCR检测。【结果】14份梢腐病样品中有12份均检测到2种梢腐病病原菌,存在混合侵染现象。选取7份混合侵染样品进行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获得的Fv(MZ126549-MZ126555)和Fp(MZ102259-MZ102265)序列分别与已报道的Fv菌株20(KU508286)和Fv德宏菌株(KJ629482)的同源性为98.6% ~ 100%和100%。系统进化树中云南蔗区梢腐病病原菌主要分成两组,即Fv组和Fp组。除来自云南澜沧ROC 25和云南弥勒福农10-1405上的Fv单独聚为一个小组外,在Fv组中,5个混合侵染样品与不同地理来源Fv菌株聚为一组,并与F. oxysporum(广西菌株)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就Fp而言,本研究获得的Fp序列与不同地理来源Fp菌株聚为一组。【结论】初步确认Fv和Fp是低纬高原云南蔗区梢腐病的主要病原,且普遍存在混合侵染。
关键词:
甘蔗 梢腐病菌 优势种鉴定 系统进化分析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厚江 朱磊 孙燕良 王喜平
为在不损害木构件功能情况下,于现场快速、有效地检测评估出构件材料的主要力学性能,以北京圆明园正觉寺鼓楼拆卸下来的落叶松材为试验对象,对力学试件进行应力波传播速度、微钻阻力、密度等检测,力图以微钻阻力与应力波速度平方的乘积(应力波-阻力模量)作为评估木构件材料力学性能的指标。经过与传统力学性能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对比发现:应力波-阻力模量与被测材料主要力学性能指标之间有较好的线性相关性,它与材料弹性模量、抗弯强度、顺纹抗压强度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5056、0.2609、0.4773。为了更好地使应力波-阻力模量这个参数服务于古建筑木构件材料力学性能的快速检测与评估,建议使用95%置信度回归方程作为...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刘升 甘晓龙 袁清 胡海江 张俊
该文针对高铝锌基复合材料使役工况,设计了摩擦磨损实验装置,包括装置的结构设计、温度场模型设计等,并进行了摩擦磨损温度测试和温度场确定。所提出的确定试样干摩擦面温度场的方法,涉及机械设计、材料科学基础和计算机模拟编程等多学科知识。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通用性,测试数据可靠,是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一种新的探索和实践。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闫宏生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向。以建筑材料检测与应用课程为例,从建筑施工企业生产一线职业岗位能力分析、课程内容的重构与序化等方面,介绍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的思路及步骤。
关键词:
工作过程 课程体系 职业能力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鄢志丹 韩淋旭 王俊飞
针对铁磁性材料无损检测实验平台建设需求,设计了基于磁滞回线法的铁磁性材料磁性参数检测实验装置。装置为嵌入式硬件平台,包括主控及信号发生、功放、感应信号调理等7个模块,并开发了磁性参数检测应用软件,实现了数据通信、界面显示、数据管理等多种功能,根据CR12MOV钢板磁性参数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装置可绘制磁滞回线并获得矫顽力和剩磁参数数值。该装置融合多学科特性,为无损检测专业实验室建设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综合实验及实践平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