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64)
2023(9589)
2022(8641)
2021(8385)
2020(7009)
2019(16378)
2018(16320)
2017(31692)
2016(17168)
2015(19293)
2014(19394)
2013(19169)
2012(17567)
2011(15479)
2010(15182)
2009(13758)
2008(13438)
2007(11521)
2006(9801)
2005(8329)
作者
(48088)
(39674)
(39257)
(37425)
(25263)
(18907)
(18023)
(15653)
(14989)
(14056)
(13725)
(13103)
(12399)
(12311)
(12165)
(11921)
(11892)
(11760)
(11254)
(11165)
(9863)
(9505)
(9465)
(9007)
(8855)
(8848)
(8790)
(8674)
(7922)
(7853)
学科
(63405)
经济(63322)
管理(47907)
(47726)
(38971)
企业(38971)
方法(31688)
数学(26432)
数学方法(26112)
(19511)
(16400)
中国(16289)
业经(15298)
(14344)
农业(14050)
地方(13474)
理论(12512)
(12079)
(11366)
贸易(11362)
(11020)
(10604)
教育(10593)
财务(10542)
财务管理(10520)
技术(10383)
(10370)
环境(10175)
企业财务(9971)
(9106)
机构
大学(237475)
学院(235649)
管理(97996)
(87943)
经济(85820)
理学(85635)
理学院(84708)
管理学(83311)
管理学院(82891)
研究(74659)
中国(54670)
(50543)
科学(47565)
(40369)
(36646)
业大(35440)
(35406)
中心(34267)
研究所(33483)
财经(32756)
(32572)
(32484)
师范(32240)
北京(32009)
(29799)
农业(27620)
(27459)
(27331)
师范大学(26133)
经济学(24952)
基金
项目(166738)
科学(130655)
研究(124396)
基金(120032)
(103630)
国家(102700)
科学基金(88513)
社会(76392)
社会科(72209)
社会科学(72190)
(65100)
基金项目(64714)
自然(57846)
教育(56600)
自然科(56449)
自然科学(56439)
自然科学基金(55413)
(54684)
编号(52297)
资助(48964)
成果(42586)
重点(36567)
(36394)
课题(35027)
(34885)
(34635)
项目编号(32580)
创新(32098)
科研(31714)
大学(31384)
期刊
(92857)
经济(92857)
研究(68156)
中国(41331)
学报(36713)
管理(34349)
科学(33866)
(32523)
(29611)
教育(29169)
大学(27928)
学学(25955)
农业(23340)
技术(19875)
(17456)
金融(17456)
图书(15745)
业经(15719)
财经(14774)
经济研究(13915)
理论(12442)
(12367)
问题(12233)
科技(12052)
(11749)
实践(11728)
(11728)
(10991)
情报(10913)
技术经济(10871)
共检索到3322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黄吉  钟婷  朱荪远  
文化在减贫事业中的巨大贡献已为国际社会所公认,培养人才、利用文化资源、建设文化基础设施、发掘文化经济价值等是目前国际上贫困地区发展经济的常用文化手段,韩国、日本、南非等国已有了较为成功的案例经验可供参考。我国可以借鉴国外案例,通过开发贫困地区人力资源,合理保护与开发利用文化资源,以及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等手段实施文化精准扶贫。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张春景  张喆昱  
文化扶贫不仅是扶贫的重要工作内容,更关系到扶贫成果的可持续性。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三个村的基本情况入手,总结了三个村致贫的原因和脱贫的相关措施,具体分析了三个村在文化扶贫上的需求和存在的问题,希望能为推进文化精准扶贫工作找到路径和入口。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曾以禹  吴琼  衣旭彤  
我国深度贫困地区多是高原、荒漠或大山区,生态环境恶劣,交通不便,劳动力流失严重。仅"三区三州",目前汇集了约320万深度贫困人口,平均森林覆盖率13%左右,生态扶贫大有可为。文章在遴选山西贫困市州和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开展跟踪调研基础上,研究发现,生态扶贫是当前深度贫困地区摆脱贫困的有效路径,典型地区2016年生态扶贫贡献高达当年脱贫人数的25.8%。建议加强林业扶贫顶层设计和政策统筹,为深度贫困地区早日脱贫作出更大贡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曾以禹  吴琼  衣旭彤  
我国深度贫困地区多是高原、荒漠或大山区,生态环境恶劣,交通不便,劳动力流失严重。仅"三区三州",目前汇集了约320万深度贫困人口,平均森林覆盖率13%左右,生态扶贫大有可为。文章在遴选山西贫困市州和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开展跟踪调研基础上,研究发现,生态扶贫是当前深度贫困地区摆脱贫困的有效路径,典型地区2016年生态扶贫贡献高达当年脱贫人数的25.8%。建议加强林业扶贫顶层设计和政策统筹,为深度贫困地区早日脱贫作出更大贡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安宇宏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湘西考察,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思想: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随之,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国务院机构出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安宇宏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湘西考察,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思想: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随之,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国务院机构出
[期刊]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作者] 唐璞妮  徐苑琳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郎玉林  徐锐  赵晶  刘春萍  张竹赢  李静  
利用布迪厄的场域理论,本文分析了贫困主体文化惯习、文化资本和贫困场域的形成机制以及与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的内在关联和影响。研究发现,贫困主体文化惯习、文化资本和贫困场域分别构成图书馆文化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管理的重要依据,并由此提出了促进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发展的主要路径。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张喆昱  张奇  
文化扶贫的战略地位越来越得到全社会的共识,并已进入了精准扶贫的新阶段。本文针对文化扶贫措施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协调协同工作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构建文化精准扶贫云平台和开展数字文化精准扶贫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建议。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汪三贵  
脱贫攻坚是十九大确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并且到2020年就得完成。贫困问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不仅中国有,全球都有。但是像中国这样把贫困问题当作头等重大的问题来解决,在几十年来取得大规模减贫成就的,在人类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倬  
精准扶贫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目前,扶贫工作面临攻坚阶段,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文章对扶贫的路径选择进行研究,认为扶贫工作聚焦精准发力,对扶贫对象精准识别、精准分析、精准帮扶。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曾小江  冷天明  柯超  
本文运用Malmquist指数及公共投资贫困发生率弹性两种指标测算我国公共投资的精准扶贫效率。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公共投资影响精准扶贫的效率逐渐下降。最后,运用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基础设施、卫生健康、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公共投资能够显著减小贫困发生率,故而这三类公共投资的优先级较高。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仇晓璐  陈绍志  赵荣  
精准扶贫是我国解决深层次贫困问题,保证2020年贫困地区全面脱贫目标实现的重要战略举措。自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湘西扶贫工作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理念以来,学术界纷纷投入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理论的研究。目前,我国对于精准扶贫的研究重点围绕在精准扶贫内涵、困境与挑战、实施路径以及脱贫成效等方面,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研究体系。文章通过总结评述前人的研究成果,指出研究不足,并对今后的精准扶贫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俊良  刘巳筠  段成荣  
本文在总结习近平"精准扶贫"理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梳理了中国反贫困思想的演进历程与"精准扶贫"理论的形成,系统整理和归纳了习近平"精准扶贫"理论的科学内涵,阐述了"精准扶贫"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精准扶贫"理论体系的内容包含三个大类九大精准,是对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继承、创新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当代化的最新理论和实践成果。在此基础上,文章以习近平"精准扶贫"理论为指导,从发展和创新的视角,对新时代背景下扶贫、脱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思考,提出要完善贫困识别的指标体系、构建可持续的反贫困长效机制、健全分类治理的措施体系、充分发挥教育在反贫困中的价值与作用。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张丽宾  
就业精准扶贫是党中央确立的实现2020年脱贫目标的重要途径。本文以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以及现有的贫困分析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可持续生计-脆弱性-社会排斥三维的就业精准扶贫分析框架,将就业精准扶贫对象的贫困性质分为机会贫困、能力贫困、文化贫困、公共就业服务贫困,将就业精准扶贫的政策干预分为:为贫困农户创造就业机会、为贫困劳动力提供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为贫困劳动力提供有针对性的公共就业服务、耐心细致地开展群众工作等四个层次。本文提出从家庭收入状况、家庭人口特征等方面对就业精准扶贫对象进行精准识别。本研究旨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