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40)
2023(9641)
2022(8115)
2021(7569)
2020(6509)
2019(15220)
2018(14863)
2017(28441)
2016(15245)
2015(17760)
2014(17696)
2013(17914)
2012(16952)
2011(15609)
2010(15450)
2009(14486)
2008(14587)
2007(13074)
2006(11169)
2005(10168)
作者
(45840)
(38889)
(38808)
(37042)
(24537)
(18567)
(17597)
(15220)
(14507)
(13632)
(13306)
(12818)
(12470)
(12268)
(12198)
(12161)
(11747)
(11546)
(11230)
(11212)
(9658)
(9519)
(9454)
(8810)
(8763)
(8679)
(8543)
(8421)
(7939)
(7740)
学科
(72444)
经济(72383)
(44582)
管理(43505)
方法(35294)
(33960)
企业(33960)
数学(31897)
数学方法(31698)
中国(21071)
(19760)
(17030)
(16726)
贸易(16721)
(16371)
技术(14797)
(13627)
农业(13496)
业经(13188)
(12503)
地方(11404)
(10932)
银行(10899)
环境(10604)
(10575)
金融(10571)
(10476)
(10178)
(9698)
(9406)
机构
大学(236442)
学院(232829)
(108471)
经济(106677)
管理(88910)
研究(84587)
理学(76944)
理学院(76076)
管理学(74995)
管理学院(74544)
中国(64130)
(50175)
科学(49848)
(46111)
(43536)
(40469)
研究所(39836)
中心(38146)
财经(37680)
经济学(35760)
(34525)
业大(34213)
(32868)
经济学院(32625)
北京(32196)
农业(32156)
(29572)
(29439)
师范(29165)
财经大学(28130)
基金
项目(155040)
科学(122524)
基金(115407)
研究(112131)
(101515)
国家(100777)
科学基金(85198)
社会(73931)
社会科(70356)
社会科学(70335)
基金项目(60593)
(57132)
自然(53453)
自然科(52262)
自然科学(52245)
自然科学基金(51377)
教育(51004)
(49355)
资助(47715)
编号(43461)
(36617)
重点(35271)
成果(35201)
(33705)
(32550)
国家社会(32346)
教育部(31404)
创新(30717)
中国(30655)
科研(29903)
期刊
(112082)
经济(112082)
研究(69541)
中国(43620)
学报(37091)
(36202)
科学(35051)
(34821)
管理(30643)
大学(27731)
学学(26126)
农业(25024)
技术(21375)
教育(20310)
经济研究(19853)
(19779)
金融(19779)
财经(19277)
(16745)
业经(15924)
问题(15619)
(15586)
(14920)
技术经济(14185)
世界(13498)
国际(13430)
统计(11769)
科技(10991)
(10651)
理论(10589)
共检索到3414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周苹  
在我国外贸增长中,资本和劳动力投入占72%,技术进步仅占28%。依靠低技术、低附加值产品出口为主的状况,并没有因为利用巨额外商直接投资(FDI)和大量的技术引进而得到根本的改变。我国加工贸易比重高,而又以FDI为主导,形成了利用国外的技术装备与我国廉价劳动力相结合的生产和贸易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我国获得技术转移的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如飞地生产、技术固化程度高以及对国外技术引进依赖度高,用于吸收消化技术的资金少等,需要以延长产业链,将产(品)业"根植化"等提高技术转移效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韩晶  
技术转移与技术效率增长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文章首先应用SFA方法测度了2003~2008年的中国技术效率;其次,运用空间计量方法研究了技术转移与技术效率增长之间的关系。实证分析表明,中国地区间的技术效率在2003~2008年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技术转移对中国技术效率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就整个宏观层面来看,FDI带来的技术效率提高最明显,这与FDI所带动的技术扩散溢出、制度创新密切相关;虽然国外技术直接引进对技术效率的影响在多数年份超过国内技术市场的影响,但是,近几年国内技术市场对技术效率的影响明显提高。就各地区来看,东部地区的国外直接技术引进对提升其技术效率效果最明显,而中西部地区的FDI技术...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黄登笑  牛盼强  黄淇敏  
文章基于上海市1992年~2009年的GDP与上海市技术转移的数据,对上海市经济增长与技术转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协整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市技术转移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上海市科技专利授权数、专利交易金额对经济增长的具有促进作用。同时,经济的增长对科技的研发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美今  沈绿珠  
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是东道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目的之一。要达到这一目的,既取决于外商直接投资中生产和管理技术的先进性,又取决于引资地区对这些先进技术的吸收能力和扩散能力。然而,这一工作的成效却很难进行定量评价。本文利用省区工业企业的截面数据,从工业增加值率分析和技术溢出效应检验两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健  赖文杰  
基于2009—2018年中国内地30个省市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从定量角度分析高技术产业相对转移规模和转移特征,并运用静态面板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检验产业转移能否提升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以及通过何种路径作用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研究表明,高技术产业总体呈现从东部向中西部转移的趋势,并在局部地区存在梯度转移特征,不同子行业转移和集聚趋势存在显著差异;产业转移能显著提升承接地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但产业转移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路径存在行业异质性,各行业产业转入对纯技术效率的正向影响显著,说明产业转移主要通过纯技术效率促进承接地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郭英  
2006年12月26日,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与上海市世界经济学会联合举办的“中国国际经济地位与开放战略再探索”理论研讨会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小礼堂隆重召开,来自上海市及长三角其他城市的80余位世界经济研究领域的中青年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围绕在对外开放新阶段如何提升中国开放战略、优化开放政策等一些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研讨。为反映本次研讨会的精彩内容,本刊特将与会专家的发言要点整理并予以刊出,以飨读者。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妥燕方  孔令池  
基于国内外双维度视角研究产业转移对制造业技术升级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与国内产业转移促进制造业技术升级,对外直接投资抑制制造业技术升级,且结论具有明显的行业与地区异质性;国内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将给制造业技术升级带来困难,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则与之相反,而内陆产业转移技术升级效应较沿海地区更为显著;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升级效应在交通基础条件好、市场容量大、城镇化程度较低的地区尤为明显,其与国内产业转移主要依靠资源再配置、资本与知识扩散效应推动制造业技术升级;市场分割将弱化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技术升级效应。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余元春  顾新  陈一君  
基于扩展的引力模型,利用2009~2013年我国30个省区面板数据,对我国跨区域技术转移边界效应进行测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省际技术转移边界效应较大,技术转移本地偏好性强;提高区域"技术创新质量"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省际技术转移有显著促进作用;地理距离、产业"距离"和文化"距离"对边界效应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同时经济规模、产业和文化上存在的差异能够调节由于地理距离造成的跨区域技术转移边界效应。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武国定  方齐云  李思杰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产生效应包括配置效应、节本效应、聚集效应和提升效应。本文在界定这些概念、建立测算公式和收集经验数据的基础上,对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效应及其经济和社会效果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现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会促进农民收入提高,为农业发展和农民消费提供资金,促进耕地资源合理配置,还会较大幅度地降低第二、第三产业的生产成本,创造就业机会,促进GDP增长,加速城市化进程。但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负面效应是它构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二元用工制度”和“城市二元社会”。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海鹏  
截至2007年商务部的报告显示,境外并购类投资占同期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38.7%,跨国并购已经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主要方式。许多中国企业认为直接的海外购并就可以获得对方的技术、市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曲敖廷  周小林  沈云怡  杨云  
通过对中国与东盟双方合作趋势以及战略需求的深入分析,得出中国与东盟将继续延续技术转移合作趋势的结论,并通过研究分析现存合作问题,提出进一步扩大合作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何静  许健  
外商直接投资(简称FDI,下同)对中国的经济增长产生了重要的贡献,外资企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FDI的环境效应相应成为关注焦点。本文主要讨论如何估计FDI的转移效应。首先给出了污染转移效应的定义,其次构建了外资经济环境投入产出模型,并基于此提出转移效应的理论测度公式,最后,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提出了理论测度公式的两种可行估计方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顾保国  乔延清  顾炜宇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全球化浪潮中,外国直接投资(FD I)已成为国际技术转移的主要方式。由于技术对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作用,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在世界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同时,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对东道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在日益扩大。技术转移的大规模发生,不仅缓解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本短缺,加快了国民经济工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步伐;而且使东道国技术水平、组织效率不断提高,从而提高国民经济全要素生产率(TFP),使国民经济走上内生化增长的道路。本文在现有文献基础上,构建经济计量模型,以我国近年来具体数据为依托,运用计量经济方法进行检验和分析。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傅素英  张俊飚  
农业技术国际转移有利于充分利用全球农业资源,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农业资源的更有效配置。作者在分析我国农业水土资源要素禀赋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农业技术国际转移过程中资源要素流动的分析,着重从虚拟水、农产品净贸易实际耕地占用量、农业资源综合承载力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农业技术转移的生态环境效应。据此,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利于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农业技术对外转移竞争策略。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耿宇宁  刘婧  
基于我国13个粮食主产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数据线性回归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分析劳动力转移与技术进步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力转移显著负向影响粮食产量,技术进步显著正向影响粮食产量,农机技术与生化技术存在相互替代关系,验证了诱致性技术创新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性;劳动力转移、农机技术与生化技术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呈现出明显时间门槛效应。其中,劳动力转移对粮食产量的负向冲击力度逐渐减弱,农机技术与生化技术对粮食产量的正向影响程度逐渐提高;我国粮食生产技术总体沿着劳动节约型技术与土地节约型技术并重发展的路径演进,但在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约束条件下,粮食生产主要依赖生化技术,辅助依赖农机技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