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65)
2023(9839)
2022(8587)
2021(7752)
2020(6519)
2019(15206)
2018(14992)
2017(28819)
2016(15910)
2015(18223)
2014(18752)
2013(18763)
2012(18153)
2011(16723)
2010(17184)
2009(15988)
2008(16027)
2007(14721)
2006(13003)
2005(12112)
作者
(48770)
(40808)
(40795)
(38739)
(25897)
(19572)
(18776)
(16039)
(15336)
(14650)
(13867)
(13629)
(13085)
(12970)
(12778)
(12672)
(12653)
(12108)
(11781)
(11781)
(10324)
(10200)
(9986)
(9368)
(9332)
(9306)
(9191)
(9047)
(8341)
(8332)
学科
(75475)
经济(75398)
(42388)
管理(40945)
(31653)
企业(31653)
方法(29014)
数学(25088)
数学方法(24863)
中国(24702)
(22366)
地方(21982)
业经(16654)
(15611)
农业(15408)
(14779)
(13749)
贸易(13738)
(13205)
(12812)
(12449)
银行(12420)
(12342)
金融(12340)
地方经济(12253)
(12008)
(11670)
(11592)
技术(11191)
环境(11047)
机构
学院(238232)
大学(236952)
(99423)
经济(97186)
研究(86757)
管理(86654)
理学(73066)
理学院(72118)
管理学(70877)
管理学院(70419)
中国(65404)
科学(53439)
(52093)
(45806)
(45112)
(43970)
研究所(41269)
中心(39553)
(38413)
业大(35379)
财经(34896)
(34570)
农业(34458)
师范(34230)
北京(33754)
(31416)
(30765)
(30398)
经济学(30239)
师范大学(27347)
基金
项目(148853)
科学(115709)
研究(111402)
基金(103862)
(89942)
国家(89092)
科学基金(74792)
社会(68837)
社会科(65102)
社会科学(65083)
(60430)
基金项目(54851)
教育(51631)
(50644)
编号(47187)
自然(46235)
自然科(45093)
自然科学(45078)
自然科学基金(44251)
资助(42489)
成果(39540)
(38216)
重点(34084)
课题(33637)
(32814)
(31040)
发展(30823)
(30301)
创新(28928)
科研(28092)
期刊
(118689)
经济(118689)
研究(74140)
中国(54275)
(41441)
学报(36729)
(34533)
科学(33891)
教育(31945)
管理(31528)
农业(28175)
大学(27366)
学学(25273)
(24179)
金融(24179)
技术(22013)
业经(20649)
经济研究(18680)
财经(17258)
问题(16080)
(15301)
(14893)
技术经济(12768)
图书(12751)
(12573)
商业(12065)
世界(11397)
理论(11180)
(11129)
(10963)
共检索到3746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贾利军  管静娟  
当前,就业能力作为一个概念,已经无处不在,并被赋予相应的具体涵义,在诸多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政策中得到体现。作为一种复杂的、经常变化的概念,就业能力概念的提出和完善有一个发展的过程,而这一过程也正是西方国家对劳动力市场政策的认识不断深入和完善的过程。结合国外劳动力市场政策的变迁,对就业能力的概念发展进行综述,讨论它作为一个探索性概念和政策分析框架的潜在价值,有利于识别界定就业能力概念的思路和方法,从而为制定不同情况下的劳动力市场政策提供依据。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贾利军、管静娟在《全球教育展望》2011年第12期中,撰文结合国外劳动力市场政策的变迁,分析了就业能力概念的发展过程,并对就业能力概念的发展阶段进行了评析。首先,作者以劳动力市场政策来解释就业能力的研究。从实践层面讲,就业能力的理念已在世界各国的社会经济政策中得到体现从学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裴淼  刘静  谭士驰  
随着对教师及其教学研究的不断扩展,即从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心理过程,到教师个人实践知识的储备和发展,再到教师与环境的相互回应,国外教师认知研究领域所借鉴和依据的理论视角亦随之发生转移。从认知心理学、现象学,到社会文化和建构理论,教师认知概念在其中也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引发这些变化的契机是新问题的不断涌现,而这些新问题大多是前期研究结果作用于教师教育领域而产生的。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张成刚  
我国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到"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首次提出"新就业形态"的概念。本文讨论了新就业形态的概念内涵、特点及影响。本文认为新就业形态可以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角度加以概括。目前生产关系角度的新就业形态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在我国表现为创业式就业者、自由职业者、多重职业者以及其他新业态下的就业模式。作为全新的劳动力资源分配方式,新就业形态对现有经济社会运行以及经济主体行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斌贤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是20世纪世界教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重要现象。这种重要性不仅来自它的广泛影响,更主要地体现在长达70年的发展过程中,它提出了一系列现代教育所面临的基本问题,并为解决这些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尝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涵  
工学结合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校企合作为载体,把课堂学习和工作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的人才培养模式。其特征在于:适于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校企共同参与培养过程、商定教育计划及实施、管理,生产工作是教育计划的组成部分,学生以准职业人身份参与生产。从产生到逐步成熟,工学结合的发展经历了萌芽期、探索期和确立期三个阶段。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丁金宏,冷熙亮,宋秀坤,B.Hammer,徐月虎  
非正规就业有三种学说渊源:国际劳工组织的贫困就业理论、刘易斯-托达罗的二元经济理论、哈特-法伊格的制度边缘理论。非正规就业是社会边缘人群在制度边缘的就业,是发展中国家高失业率与非正规需求共同作用的产物,是就业与失业之间的缓冲层。90年代以来,中国的失业问题日趋严峻,作为促进就业的一项措施,上海市在国内率先引入非正规就业的概念,不少地区随后响应。中国移植的非正规就业形成了自己的特点:正规的非正规就业,为了就业而就业,面向社区的就业。中国非正规就业的未来发展应该坚持以正规化为目标,拓宽从业许可范围,减少政府的过度保护,抑制政策投机行为,从长远考虑还应与户口制度改革相适应。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庆丰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新增大量高学历、年轻化的新教师成为高校教师队伍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新教师阶段是认知教师职业内涵、发展教学专业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发展得如何,对其今后职业持久性、教学有效性和工作满意度产生长远影响。以自我反思实践为基础,以学科教学知识为核心内容,以校本培训为主线,分阶段系统设计培训活动,是促进新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观念、养成良好教学习惯、初步发展教学能力、迅速胜任教学的重要途径。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唐靖  姜彦福  
创业能力在创业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重新构建创业能力概念的维度。创业能力是一个二阶六维度的概念,即机会识别与开发能力、运营管理能力为一阶维度,机会识别能力、机会开发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战略能力、关系能力和承诺能力为二阶维度,实证验证了创业能力概念的信度和效度。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恒周   牛坤在  
破除城乡土地制度二元性,实现城乡土地要素平等自由交换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新时代重新审视城乡土地关系,建立健全城乡土地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对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因此,在辨析城乡融合发展内涵的基础上,融合“产权—市场—规划”三重要素,从城乡土地产权均等化、城乡土地市场一体化以及土地规划与管理统一化三个层面理解和界定城乡土地融合发展的内涵。在此基础上,结合城乡土地制度变迁,系统梳理新中国成立后城乡土地关系的演变历程,并剖析其内在逻辑。以此为指导,基于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健全土地市场交易制度、加强土地规划与管理三个方面提出构建城乡土地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框架。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崔瑞霞  谢喆平  石中英  
"内涵式发展"在政策中最早应用于经济领域,随后扩散至社会各发展领域,指的是一种以数量增长、规模扩大的外延式发展为基础和前提,从事物的本质属性出发的内在性发展模式。"内涵式发展"在我国高等教育政策文件中,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即初步提出和探索发展期、失语期、逐步确立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核心理念的成熟期。当前,高等教育政策文件中的"内涵式发展"主要意义为以不同高校稳定规模、准确定位为前提,以特色发展为基础,以更科学理性实现高等教育基本职能为依托,以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为重点,以凸显社会文化特色为时代内容,提供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理念,也指明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恒周   牛坤在  
破除城乡土地制度二元性,实现城乡土地要素平等自由交换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新时代重新审视城乡土地关系,建立健全城乡土地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对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因此,在辨析城乡融合发展内涵的基础上,融合“产权—市场—规划”三重要素,从城乡土地产权均等化、城乡土地市场一体化以及土地规划与管理统一化三个层面理解和界定城乡土地融合发展的内涵。在此基础上,结合城乡土地制度变迁,系统梳理新中国成立后城乡土地关系的演变历程,并剖析其内在逻辑。以此为指导,基于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健全土地市场交易制度、加强土地规划与管理三个方面提出构建城乡土地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框架。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徐文新  
在新形势下,城乡统筹发展是解决城乡"二元矛盾"与"三农"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发展之道,而培育造就新农村建设主体——新型农民更是其中的核心问题。文章站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高度,借鉴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和成功经验,对农民特别是新型农民的概念、内涵及其职业能力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定位,为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城乡统筹发展进程中的功能、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从而促进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了相关的理论思考和政策建议。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马海群  
基于对国外大学信息政策制订与运行情况的分析,研究其信息政策的根源及主要内容,以及对我国大学及信息政策体系构建的重要启示。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金一强  
远程职业教育作为远程教育和职业教育交叉融合的产物,缺乏一个明确定义,这会带来概念混用、内涵与外延不对应、学科间交流不畅等问题。本研究在远程教育和职业教育概念与本质属性分析的基础上,遵循社会科学概念提出条件和定义方式,提出体现远程职业教育本质属性的描述性定义。在此基础上,根据是否颁发学历证书和办学主体的不同,展开远程职业教育外延分类及其发展分析。研究认为以职业院校作为办学主体的学历远程职业教育将有很大发展,而非学历远程职业培训是远程教育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需要不同所有制的办学主体相互取长补短,才能取得竞争优势。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研究方法规范、面向应用、来自职业教育领域的远程职业教育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