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57)
- 2023(13365)
- 2022(11752)
- 2021(10948)
- 2020(9218)
- 2019(21202)
- 2018(21176)
- 2017(41014)
- 2016(22046)
- 2015(24922)
- 2014(25010)
- 2013(24762)
- 2012(22441)
- 2011(20317)
- 2010(20275)
- 2009(18744)
- 2008(18456)
- 2007(16340)
- 2006(14374)
- 2005(12845)
- 学科
- 济(86045)
- 经济(85922)
- 管理(70139)
- 业(64678)
- 企(54549)
- 企业(54549)
- 方法(39932)
- 数学(33909)
- 数学方法(33556)
- 财(25035)
- 贸(24698)
- 贸易(24685)
- 易(23976)
- 农(23760)
- 中国(21712)
- 业经(20233)
- 制(20133)
- 学(17495)
- 地方(17058)
- 农业(15462)
- 务(15434)
- 财务(15365)
- 财务管理(15337)
- 理论(14863)
- 企业财务(14392)
- 环境(14195)
- 和(13924)
- 技术(13873)
- 体(13813)
- 银(13764)
- 机构
- 大学(318714)
- 学院(317016)
- 济(129202)
- 管理(127144)
- 经济(126440)
- 理学(110329)
- 理学院(109155)
- 管理学(107455)
- 管理学院(106888)
- 研究(103688)
- 中国(75775)
- 京(66789)
- 科学(62329)
- 财(60970)
- 所(51279)
- 财经(48585)
- 农(48441)
- 研究所(46456)
- 业大(46294)
- 中心(46208)
- 江(45838)
- 经(44043)
- 北京(41976)
- 范(40213)
- 师范(39882)
- 经济学(38853)
- 农业(37931)
- 院(37806)
- 州(37070)
- 财经大学(36151)
- 基金
- 项目(216122)
- 科学(169895)
- 研究(159879)
- 基金(157423)
- 家(136376)
- 国家(135285)
- 科学基金(116326)
- 社会(100904)
- 社会科(95743)
- 社会科学(95720)
- 基金项目(84036)
- 省(83616)
- 自然(75159)
- 自然科(73342)
- 自然科学(73326)
- 教育(72886)
- 自然科学基金(71987)
- 划(70206)
- 编号(65504)
- 资助(64478)
- 成果(53386)
- 部(48290)
- 重点(47973)
- 发(45259)
- 创(45053)
- 课题(44452)
- 制(42706)
- 创新(42059)
- 教育部(41810)
- 国家社会(41409)
- 期刊
- 济(141059)
- 经济(141059)
- 研究(95167)
- 中国(58305)
- 学报(48657)
- 管理(47262)
- 财(46507)
- 农(44723)
- 科学(44273)
- 大学(37286)
- 学学(35111)
- 教育(33677)
- 农业(31117)
- 技术(26181)
- 融(26103)
- 金融(26103)
- 财经(23523)
- 业经(23443)
- 经济研究(22742)
- 经(20031)
- 问题(19429)
- 贸(19022)
- 业(15994)
- 国际(15981)
- 理论(15784)
- 图书(15694)
- 科技(15075)
- 商业(14818)
- 技术经济(14653)
- 实践(14450)
共检索到4631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向洪金
本文首先利用个案初步考察了国外对华反倾销措施的贸易限制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然后构建一个"两国三地"价格竞争模型对反倾销措施的这两种贸易效应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2002~2007年美国对华纺织品反倾销案例10位海关协调税则(HST)代码涉案产品的数据,就国外对华反倾销措施在不同阶段的贸易限制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的主要结论有:美国对华反倾销措施导致我国涉案产品对美出口减少,具有负的贸易限制效应,同时使韩国、印度等竞争国同类产品对美出口增加,存在正的贸易转移效应。
关键词:
反倾销措施 贸易限制效应 贸易转移效应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冯宗宪 向洪金
本文首先对反倾销措施的贸易破坏效应、贸易转向效应、贸易偏转效应和贸易抑制效应的概念及基本含义进行了说明,并分别构建了两个Ber-trand寡占竞争模型对前三种贸易效应进行理论分析。通过理论推导及分析表明,反倾销措施具有负的贸易破坏效应、正的贸易转向效应和贸易偏转效应。然后利用2002~2007年欧美国家对华纺织品反倾销案例8位和10位税则号涉案产品的月度数据,考察了欧盟和美国对华反倾销过程中不同阶段贸易破坏效应、贸易转向效应和贸易偏转效应的存在和大小。结果表明,对华反倾销措施不仅导致了指控国从中国的涉案产品进口量减少,以及从韩国、印度等竞争国同类产品的进口量增加,而且促使中国涉案产品向第三方市...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陈汉林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美国加快了对中国产品反倾销的步伐。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成为美国反倾销诉讼最多的国家,同时美国对中国产品实施反倾销的范围之广、金额之大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中国产品向美国的出口。中国产品在向美国出口受阻的情况下,必然会出现出口产品市场的转移,由此也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因此,研究美国对华反倾销的贸易转移效应意义重大。本文从中国产品遭遇美国反倾销的反应,即产品出口额的变化来考查反倾销转移效应的存在性,然后,从中国产品的国际流向上来考查出口产品的转移流向。本文得出的结论是,美国对中国产品实施反倾销后,中国向美国出口产品减少的那一部分很可能是被转移到了欧盟。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中国...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重力 曹杰
本文从欧盟对华反倾销的产品类别出发,分析得出化工产品、钢铁及其制品和矿产品遭受欧盟反倾销强度较大,而电气设备和纺织品反倾销强度较小;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反倾销的贸易转移效应,结果表明除矿产品外的其余产品的贸易转移效应均与反倾销强度表现出不一致性;其原因大致包含:产品竞争力、出口增速、与欧盟产品价差、该产品出口对欧依赖程度、欧盟对中国进口依赖程度、进口替代国多少等因素。最后,本文指出应对欧盟对华反倾销的政策措施应基于其反倾销强度和贸易转移效应并因产品而异。
关键词:
欧盟 反倾销 产品 贸易转移效应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刘重力 邵敏
文章从印度对华反倾销的产品类别出发,分析发现印度对华反倾销的产品主要集中于化工、轻工、光学、机电、矿产这五大产品类别。通过计算各产品类别在印度遭遇反倾销调查强度指数,发现印度对各产品类别的反倾销调查强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各产品类别与其国内相关产品的竞争程度的高低。文章最后分析了印度对华反倾销对我国涉案产品的总出口额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印度对华反倾销的贸易转移效应存在着产品差异,我国具有较强比较优势的涉案产品的出口额受印度对华反倾销的影响较小。
关键词:
印度 反倾销 产品 贸易转移效应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杨仕辉 邓莹莹
在整理全球反倾销案件和数据的基础上,首次统计分析了1995~2008年全球前12个主要被诉国家的案件数、涉案金额、市场份额的分布及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等,发现中国成为全球反倾销的首要目标国,反倾销针对的就是出口市场份额高、竞争力强的产品。其后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贸易破坏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结果表明,肯定结案时存在显著的贸易破坏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但难以判断贸易效应是短期的;否定结案下也存在贸易震慑效应,但影响小于贸易破坏效应。最后考察不同结案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发现,肯定结案对申诉方提高产业竞争力有积极作用,但这种作用随时间递延而衰减。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冯晓玲 李斯琦
美国对华钢铁产品的反倾销调查作为中美贸易摩擦的典型案例,具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作者利用1995-2015年间美国对华钢铁产品的HS10涉案产品月度数据,利用OLS回归模型,引用申请前、申请后、初裁前、初裁后、终裁前、终裁后六个虚拟变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无论终裁结果如何,只要美国政府做出肯定性初裁,涉案产品对美出口量都会减少;美国从墨西哥、印尼等竞争国进口同类涉案产品数量会增加;中国的涉案产品会增加向第三方市场的出口,且更多的是向发展中国家而非发达国家偏转。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对今后中国钢铁产业如何应对国外反倾销调查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美国 钢铁产品 反倾销调查 贸易效应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梁志鹏
该文基于印度对华反倾销的特点,以2004-2012年印度对华立案的反倾销案件为样本。从显示性比较优势的角度研究了印度对华倾销的两种贸易效应问题。技术上使用动态GMM模型进行处理,并成功控制了内生性问题。研究发现:印度对华反倾销主要集中在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上,反倾销措施具有显著的破坏效应和转移效应。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刘似臣 么晓彤 吕佳蓉
本文将欧洲联盟2010—2022年间对我国发起的反倾销案件进行完整梳理,首先选取我国遭受欧盟反倾销的典型涉案产品,详细阐述欧洲联盟进口量和进口额在反倾销前后的变动趋势。其次,使用2010—2022年间欧洲联盟与我国的HS6位码月度贸易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采用差分广义矩估计,确定以季度为研究周期,更为合理地动态考察欧洲联盟对我国反倾销的贸易限制效应,并区分反倾销节点异质性和产品异质性。最后,采用反事实估计法量化欧洲联盟对我国反倾销典型涉案产品的贸易限制比例。研究结果表明,欧洲联盟对我国反倾销典型涉案产品存在贸易限制效应,立案调查的贸易限制效应通常不存在滞后,而肯定性终裁的贸易限制效应往往存在滞后。本文对我国出口企业如何预警欧洲联盟发起的反倾销具有实际意义,也有助于重点出口行业合理调整生产,避免欧洲联盟对我国反倾销带来的损失。若贸易数据可以细分反倾销涉案产品的HS8位码,则能进一步将产品创新可能带来的影响纳入考察。
关键词:
反倾销 贸易限制效应 动态面板模型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仕辉 许乐生 邓莹莹
在整理印度反倾销申诉案件的基础上,通过收集相关数据,发现印度反倾销主要目标国是中国、韩国、中国台湾和泰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打击的恰恰是具有强大比较优势的产品。中国成为印度头号反倾销国家,被诉产品都是出口增长快、市场份额高的产品。其后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从被诉国家和显示性比较指数角度重点实证分析了印度反倾销的贸易破坏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经过使用系统GMM估计方法进行分析后,发现反倾销措施的贸易破坏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随时间延递而逐渐减弱,反倾销措施对被诉国的贸易破坏效应一直比关税的贸易破坏效应要大。从反倾销政策对产业竞争力影响来看,印度反倾销措施对其产业竞争力提升具有较显著的促进作用,当印度产业处于比较劣势时,印度反倾销措施对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效果更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鲍晓华
本文利用1997—2004年中国反倾销案例8位数税则号的涉案产品数据,考察了反倾销措施引起的指控对象国和非指控对象国的贸易模式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反倾销行为贸易救济效果的证据。检验结果表明,中国反倾销措施对指控对象国的进口有明显的“贸易限制效应”;不仅征税案例,即使是无损害结案的反倾销指控仍然对指控对象国的进口贸易有重要影响,即反倾销具有“调查效应”;但是涉案产品可能在指控对象国和非指控对象国之间转移,这种“贸易转移效应”部分削弱了反倾销措施的保护效果;总体上看,反倾销仍然起到了救济本国产业的作用,因为无论是指控对象国还是非对象国的进口价格都会上升,从而控制了中国涉案产品的进口总量。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郝亮
本文构建三厂商反倾销税模型,基于本国厂商、倾销厂商、其他外国厂商三者不同决策顺序的差异情境,深入考察贸易转移效应下最优反倾销税的决定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反倾销税具有正的产业救济效应、负的贸易破坏效应和正的贸易转移效应;最优反倾销税的符号难以判断,但若三厂商拥有对称的边际成本或者征税前其他外国厂商的产量水平低于本国厂商或倾销厂商,则最优反倾销税严格为正;贸易转移效应的强弱与最优反倾销税的高低不存在简单的正向或反向关系;当三厂商同时决策时,最优反倾销税最高;当其他外国厂商先决策、倾销厂商再决策、本国厂商最后决策时,最优反倾销税最低;最优反倾销税与市场容量正相关、与倾销厂商边际成本负相关、与其他外国厂商边际成本正相关,但与本国厂商边际成本的关系并不确定。
关键词:
反倾销税 贸易转移效应 决策顺序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郝亮
本文构建三厂商反倾销税模型,基于本国厂商、倾销厂商、其他外国厂商三者不同决策顺序的差异情境,深入考察贸易转移效应下最优反倾销税的决定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反倾销税具有正的产业救济效应、负的贸易破坏效应和正的贸易转移效应;最优反倾销税的符号难以判断,但若三厂商拥有对称的边际成本或者征税前其他外国厂商的产量水平低于本国厂商或倾销厂商,则最优反倾销税严格为正;贸易转移效应的强弱与最优反倾销税的高低不存在简单的正向或反向关系;当三厂商同时决策时,最优反倾销税最高;当其他外国厂商先决策、倾销厂商再决策、本国厂商最后决
关键词:
反倾销税 贸易转移效应 决策顺序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孙顶强 郑颂承
反倾销作为当代国际贸易活动中重要的贸易壁垒,被进口国当作限制进口、保护国内相关产业的重要举措频繁使用。然而,该政策的贸易保护预期是否真的得以实现还有待考察。利用2002年2010年9起对华农产品反倾销案例中8位海关H.S.编码涉案农产品的出口数据,对国外对华反倾销措施在征收反倾销税后5年的贸易限制效应和贸易偏转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反倾销税的征收会持续限制我国涉案农产品的出口;涉案出口企业在受征高额反倾销税时会通过向非指控国出口偏转以减少经济损失;考虑到市场的替代性,这种偏转更明显地集中于与发起国发
关键词:
反倾销 农产品 贸易限制 贸易偏转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孙顶强 郑颂承
反倾销作为当代国际贸易活动中重要的贸易壁垒,被进口国当作限制进口、保护国内相关产业的重要举措频繁使用。然而,该政策的贸易保护预期是否真的得以实现还有待考察。利用2002年~2010年9起对华农产品反倾销案例中8位海关H.S.编码涉案农产品的出口数据,对国外对华反倾销措施在征收反倾销税后5年的贸易限制效应和贸易偏转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反倾销税的征收会持续限制我国涉案农产品的出口;涉案出口企业在受征高额反倾销税时会通过向非指控国出口偏转以减少经济损失;考虑到市场的替代性,这种偏转更明显地集中于与发起国发展水平接近的发达国家,往发展中国家的偏转不明显。
关键词:
反倾销 农产品 贸易限制 贸易偏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