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80)
2023(11183)
2022(9806)
2021(9103)
2020(7587)
2019(17312)
2018(17242)
2017(32617)
2016(17927)
2015(20213)
2014(20231)
2013(20074)
2012(18265)
2011(16227)
2010(15916)
2009(14273)
2008(14011)
2007(12057)
2006(10366)
2005(8849)
作者
(52397)
(43227)
(43015)
(40804)
(27627)
(20754)
(19567)
(17127)
(16386)
(15406)
(14896)
(14517)
(13599)
(13596)
(13224)
(13166)
(13165)
(12918)
(12377)
(12318)
(10890)
(10517)
(10432)
(9799)
(9674)
(9656)
(9621)
(9479)
(8655)
(8613)
学科
(69303)
经济(69234)
管理(57836)
(54991)
(47320)
企业(47320)
方法(33843)
数学(29159)
数学方法(28820)
(19272)
(17618)
中国(17220)
技术(16868)
业经(15833)
(15334)
(13813)
财务(13744)
财务管理(13721)
地方(13434)
企业财务(13062)
理论(12384)
农业(12243)
(12118)
贸易(12108)
(11762)
(11510)
(11479)
环境(11261)
(10529)
教育(9748)
机构
大学(253397)
学院(251631)
管理(104619)
(95421)
经济(93221)
理学(91345)
理学院(90387)
管理学(88889)
管理学院(88453)
研究(81456)
中国(58758)
(54506)
科学(52406)
(42577)
(40654)
(40141)
业大(39967)
研究所(37253)
中心(37047)
(35343)
财经(34677)
北京(34333)
(32748)
师范(32437)
农业(31615)
(31582)
(30057)
(29299)
技术(28488)
经济学(27162)
基金
项目(179551)
科学(140609)
研究(130965)
基金(129352)
(112923)
国家(112007)
科学基金(96478)
社会(80490)
社会科(76349)
社会科学(76328)
(70910)
基金项目(69710)
自然(64127)
自然科(62602)
自然科学(62592)
自然科学基金(61447)
教育(60016)
(59336)
编号(53766)
资助(52962)
成果(42788)
重点(39941)
(39112)
(37911)
(37576)
课题(36479)
创新(35314)
科研(34355)
项目编号(33633)
教育部(33344)
期刊
(99978)
经济(99978)
研究(71517)
中国(45582)
学报(41043)
管理(37775)
科学(37458)
(35508)
(32559)
大学(30666)
教育(29737)
学学(28766)
农业(25694)
技术(24682)
(17505)
金融(17505)
业经(16218)
财经(15973)
经济研究(15514)
图书(14818)
科技(14311)
(13648)
技术经济(13643)
(13414)
理论(13086)
问题(12676)
实践(12273)
(12273)
(11423)
情报(11385)
共检索到3557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国雷  刘勇  祝燕  蒋乐  史文辉  
近年来,由于造林重点由宜林地向困难立地转移,对苗木质量的要求也随之增高。文章系统总结近年来国外容器苗的质量调控技术及其对于我国困难立地植被恢复的重要意义,从指数施肥、秋季施肥、底部灌溉、短日照处理和夏季造林、修根技术、容器规格、冻藏和解冻等研究进展进行了论述总结。指数施肥的每次施肥量与植物生长节律和养分需求同步,施肥效果较优。秋季施肥能避免苗木的养分稀释效应,已被应用于很多树种。实施底部灌溉的植物生长不亚于上部灌溉的植物,而底部灌溉用水量少,氮肥淋溶小。夏季造林时,将正处于速生期的苗木进行短日照处理,诱导顶芽形成,促进根系发育,能提高苗木抗性和造林效果。苗木冻藏可使空气中自由态的水凝固成结晶态...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徐富贤  熊洪  张林  朱永川  蒋鹏  郭晓艺  刘茂  
发展再生稻是充分利用秋季光热资源,提高稻田产出效益的一条重要途经。根据已报道资料,结合笔者20余年的研究结果,综述了再生稻产量形成特点及关键调控技术研究进展。主要内容包括:(1)头季稻中上部节的再生穗抽穗期比下部抽穗早、着生叶片数少、出叶速度快、生育期短、穗子小、成穗率和结实率较高。头季稻抽穗后光合物质主要供给穗部籽粒灌浆结实,分配给再生芽生长利用的光合物质极少,是齐穗后大量再生芽开始死亡的机理所在;改善头季稻抽穗期间植株行间的光照条件对再生芽生长的促进作用,必须在一定光合物质供给基础上才能显现。头季稻齐穗后品种间再生力取决于头季稻的叶粒比,强再生力品种头季稻单位颖花的绿叶面积占有量较大,其光...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国雷  刘勇  祝燕  
精准培育的理念已经渗入到森林培育的各个环节。切根作为干扰根系最为重要的技术,也受到越来越多地重视。切根可以划分为芽苗切根、苗期切根和起苗后切根等3种类型,把平截、扭根、侧方修根、盒式修根等称为苗期切根,是狭义切根范畴。结合苗木形态指标、生理指标和造林效果,综述每一类型的切根对苗木质量和造林效果的影响。以辐射松为代表的主根发达树种,通过芽苗切根、苗期的平截和扭根,抑制根系顶端优势,从而降低苗木高生长,促进侧根发育,形成发达、紧凑的根系,调整苗木地上和地下比例,最终提高苗木造林效果。以花旗松为代表的慢生常绿树种,侧根较为发达,切根效果不一。苗木平截和扭根后,内源激素、矿质营养、碳水化合物、水分等均...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康红梅  张启翔  
该文综述了容器(穴盘)育苗中几个关键的技术问题,如基质的理化特性、水分管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曾雅琼  王浩  刘作华  李爽  蒲施桦  龙定彪  
生猪养殖业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之一,母猪作为生猪养殖场的核心猪群,其生产性能是决定生猪养殖场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我国是世界生猪养殖的第一大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和商品猪出栏量均超过世界总量的50%,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母猪饲养管理水平较低,在生产性能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实际生产中母猪的生产性能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母猪的营养摄取、机体特性、饲养空间环境及胎次等,其中温热环境是影响母猪健康和生产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温热环境包括温度、相对湿度、空气流动、辐射及热传递等因素,他们共同作用于动物,使动物产生冷或热、舒适与否的感觉。适宜的温热环境有利于保障母猪的机体健康,提高其生产性能,反之,不适宜的温热环境会引起母猪的热环境应激,破坏体热平衡,甚至导致生产停止,使机体进入病理状态,引发疾病甚至死亡。因此,掌握母猪的温热环境需求并采取有效的调控措施,对提高母猪生产性能和生猪养殖场经济效益至关重要。文章从温热环境对母猪的影响和温热环境调控技术两个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我国生猪养殖场母猪生产管理的温热环境调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1)温热环境对母猪的影响方面。温热环境对母猪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行为、生理和生产性能等方面的变化。在行为方面,高温环境下,由于侧卧时母猪体表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更大,可增加机体散热量,母猪会通过行为姿势改变进行热调节,如增加侧卧时间、减少站立和俯卧时间,而母猪姿势行为的频繁改变会增加仔猪压死率。在生理方面,热应激时母猪会通过减少采食量、增加呼吸率和皮肤血流量等途径来减少代谢产热、增加散热,同时母猪血液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皮质醇会增加、甲状腺素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增加,这些生理变化会破坏母猪机体内分泌和能量平衡,进而导致胚胎早期死亡、流产和泌乳量下降。在生产性能方面,热应激会对母猪发情间隔、产仔数和泌乳量等生产性能造成不利影响,妊娠前期热应激主要影响返情率和产仔数,妊娠后期主要影响产活仔数和死胎数,分娩后则主要影响仔猪存活率,环境高温通过影响母猪的泌乳量对哺乳仔猪生产性能产生不利影响,通过影响母猪的采食量、泌乳期母猪失重和体内生殖激素的分泌,导致母猪断奶后发情延迟。(2)温热环境调控技术方面。母猪温热环境调控技术主要包括猪舍整体降温和局部降温两种,整体降温以"湿帘-风机"蒸发冷却降温技术为代表,通过风机排风造成舍内负压,迫使舍外未饱和的空气流经湿润的多孔湿帘,引起水分蒸发吸收大量潜热,降低进入舍内的空气温度,从而达到降低舍内温度的目的,该技术具有设备简单、经济高效的优势。猪舍局部降温主要是针对猪只躺卧区地板、两侧猪栏、猪栏上方等区域进行温度调控,主要有风管喷气嘴蒸发冷却、冷水覆盖降温和猪舍地板降温等方式,具有降温效果良好和节能的优点。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顾孝连  乔振国  
蟹类养殖产业已成为我国水产养殖的支柱产业之一。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以下简称河蟹)、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以下简称梭子蟹)、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以下简称青蟹)是我国主要的养殖蟹类。目前3种蟹类土池育苗技术发展不平衡,河蟹、梭子蟹土池育苗技术较为成熟,已经普及推广并在养殖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青蟹土池育苗尚未有成功的报道。本文综述了我国河蟹、梭子蟹、青蟹苗种生产技术,尤其是土池育苗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河蟹、梭子蟹土池育苗关键技术进行分析,旨在探讨蟹类土池育苗技术应用于青蟹土池育苗的可行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魏红旭  徐程扬  马履一  江俐妮  
概括并总结国内外指数施肥的研究现状和作用机制,主要包括:1)指数施肥可以有效促进苗木的养分吸收、提高苗木养分承载量;2)实施指数施肥育苗的过程中,贫养阶段苗木生物量和养分含量随着供养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达到充足供养量后苗木进入奢养消耗阶段,生物量停止增加,超过最适供养量的养分添加会对苗木造成毒害;3)移栽后,指数施肥培育的苗木体内贮存的大量养分更有利于苗木的养分再分配,从而有效改善苗木定植后的生长。目前国外指数施肥的研究已经达到应用水平,国内相关研究尚少,对优质、高效育苗构成限制。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姜晓曦  
信息组织自20世纪90年代被提出以来,一直是图书馆学、情报学领域的研究热点。2007年,国外信息组织的研究进展除了体现在对传统分类法和叙词法的改进之外,还集中在对信息组织的新方法和新技术的研究,如元数据、本体、机读目录改造和搜索引擎等方面。根据2007年信息组织研究的特点,可以预测出未来信息组织的发展趋势将为:对新技术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元数据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信息组织的方式方法发生巨大变化。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俊波  孙名山  万荣  
海洋生物附着一直是世界渔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渔业装备长期整体或局部与海水接触,生物附着会降低其使用寿命,影响正常使用。因此,深入研究生物附着现象,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抑制或降低海洋生物附着,对实现渔业装备的长效使用以及提升海洋渔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概述了海洋生物附着的危害和附着机理以及中国沿海渔业装备生物附着情况,并对现今世界生物附着控制技术进行了总结,着重分析了自抛光共聚物及防生物附着涂料在海洋渔业船舶和海洋网箱系统中的应用,为今后生物附着控制技术在海洋渔业装备的应用提供科学的参考。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何秋虹  杨知建  肖润林  
农田杂草不仅与作物争光、争水、争肥、争空间,导致作物品质受损及产量下降,而且妨碍收获作业,增加生产成本,给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危害.从传统除草方式和生态控草技术两大方面阐述了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生态控草技术在中国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玉琼  赖钟雄  郭志雄  詹梓金  
总结了近40a来茶树生物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器官培养、细胞与组织培养、原生质体培养与细胞融合、遗传转化,及其在茶树快速繁殖、遗传改良、种质保存、次生物质生产等方面的应用,并初步分析了茶树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势.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慧明  周德群  曹杰  葛世龙  
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在将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分类的基础上,侧重于从技术供给、技术扩散、技术实施的效应等方面评析可再生能源、碳捕捉与储存两种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研究现状,指出研究的不足并结合中国的实际给予相应的启示。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崔蓬勃   梁健亲   程天宇   吕飞   丁玉庭  
为解决日本鲭捕捞后极易出现的品质劣化问题,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日本鲭产品的食用需求,国内外研究者采用微冻、冰温、冻藏、冷海(盐)水和流化冰等低温保鲜技术以及添加保鲜剂、涂膜、电解水、外加电场、低温等离子体和高压处理等辅助技术对日本鲭资源进行质量控制,并对其致腐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低温保鲜技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控制鱼体品质劣化、延长产品货架期的目的,但单独使用这些技术的保鲜效果并不理想;将其与低温保鲜辅助技术联用后,不仅可以有效延长日本鲭产品的货架期,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产品的风味和感官特性。然而,日本鲭捕获后仍然会受到鱼体中内源酶、体外微生物和氧化作用等致腐因素的多重影响,进而导致腐败。研究表明,应充分了解日本鲭的致腐原因,以便针对性地采取保鲜措施来遏制腐败行为的发生。本文系统综述了日本鲭低温保鲜及其辅助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鱼体的致腐因素进行了深入总结,以期为日本鲭资源有效的质量控制与高值化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曲映红  陈新军  陈舜胜  
鱿鱼属头足类,盛产于我国东海地区,海洋头足类加工和药物利用具有悠久的历史。近30年来,中国鱿鱼加工业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国内水产品加工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和海洋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利用,鱿鱼的加工研究也逐渐深入,冷冻鱿鱼片、调味鱿鱼丝、鱿鱼米饭和鱿鱼调味料等加工制品的产量与种类不断丰富,副产物的综合加工及有效功能成分,如抗肿瘤、抗氧化、免疫功能调节和降血脂血压等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利用与制品开发也品种繁多。鱿鱼已成为功能食品和新型海洋药物开发和利用热点而备受人们青睐。介绍了鱿鱼食品加工与副产物加工技术的现状,并分别从鱿鱼内脏、皮、墨汁、眼和软骨等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方面介绍研究进展,旨在为今后鱿鱼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