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88)
- 2023(11577)
- 2022(10418)
- 2021(9951)
- 2020(8372)
- 2019(19630)
- 2018(19547)
- 2017(38234)
- 2016(20807)
- 2015(23467)
- 2014(23501)
- 2013(23021)
- 2012(20748)
- 2011(18632)
- 2010(18696)
- 2009(16943)
- 2008(16274)
- 2007(13905)
- 2006(12165)
- 2005(10249)
- 学科
- 济(83211)
- 经济(83131)
- 管理(56566)
- 业(53037)
- 企(44321)
- 企业(44321)
- 方法(42060)
- 数学(36414)
- 数学方法(35746)
- 农(21037)
- 中国(19304)
- 地方(18762)
- 学(18536)
- 业经(17860)
- 财(17201)
- 理论(15581)
- 农业(14424)
- 贸(14019)
- 贸易(14009)
- 易(13546)
- 和(13379)
- 环境(13162)
- 技术(12467)
- 制(11816)
- 划(11410)
- 务(11143)
- 财务(11069)
- 财务管理(11050)
- 企业财务(10404)
- 教育(10235)
- 机构
- 学院(290782)
- 大学(289370)
- 管理(118483)
- 济(107598)
- 经济(105060)
- 理学(103729)
- 理学院(102517)
- 管理学(100275)
- 管理学院(99761)
- 研究(93553)
- 中国(66915)
- 科学(62359)
- 京(62024)
- 财(46655)
- 所(46584)
- 农(45345)
- 业大(45057)
- 研究所(42996)
- 中心(42074)
- 江(40642)
- 范(40326)
- 师范(39965)
- 北京(39182)
- 财经(38499)
- 农业(35520)
- 经(34912)
- 院(34629)
- 州(34020)
- 师范大学(32373)
- 技术(31398)
- 基金
- 项目(207001)
- 科学(162580)
- 基金(149359)
- 研究(148522)
- 家(130859)
- 国家(129821)
- 科学基金(111926)
- 社会(91187)
- 社会科(86450)
- 社会科学(86425)
- 省(81939)
- 基金项目(80609)
- 自然(75815)
- 自然科(74041)
- 自然科学(74025)
- 自然科学基金(72614)
- 划(69167)
- 教育(68631)
- 资助(62603)
- 编号(61125)
- 成果(47886)
- 重点(46063)
- 部(44169)
- 发(43775)
- 创(42705)
- 课题(41969)
- 创新(39717)
- 科研(39662)
- 大学(38102)
- 计划(37917)
- 期刊
- 济(113289)
- 经济(113289)
- 研究(78858)
- 中国(49268)
- 学报(45825)
- 科学(43558)
- 管理(41428)
- 农(40417)
- 大学(34061)
- 教育(32881)
- 财(32416)
- 学学(32123)
- 农业(28896)
- 技术(25975)
- 业经(19661)
- 融(18755)
- 金融(18755)
- 经济研究(17552)
- 财经(16910)
- 图书(15827)
- 业(15296)
- 问题(14928)
- 科技(14780)
- 资源(14705)
- 经(14268)
- 技术经济(13830)
- 理论(13643)
- 统计(13273)
- 现代(12831)
- 版(12819)
共检索到4023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吴承忠 韩光辉
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 ,论证了郊区旅游是大都市旅游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外大都市旅游圈一般模型即盖恩 (Gunn)的四环带旅游模型作了深化性的研究 ,并提出了特殊的模型 :海港型大都市半环带旅游模型
关键词:
国外大都市 郊区旅游, 空间模型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吴承忠 韩光辉
总结了国外大都市郊区旅游发展的9个特点,主张综合运用盖恩的环带旅游模型、作者提出的海港型大都市半环带旅游模型、罗多曼模式、克罗森&吉.来奇模式,结合大都市郊区自然及文化资源、城市特色等制定最优的郊区旅游发展战略和景观规划。
关键词:
郊区农村 休闲需求 旅游 国外大都市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乔伟峰 柴逸贝 王佳炜 李琛
深入开展典型城郊村域土地利用转型过程与机理分析,对于落实城郊村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探索城郊村转型发展路径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南京市江宁区佘村为例,采用文献研究法、参与式农村评价方法、GIS空间分析方法,从微观视角揭示其1980—2020年的土地利用显性与隐性形态转型过程。结果表明:(1)佘村土地利用数量结构和空间布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林地和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商业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和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面积持续增加,工矿用地先增加后减少;(2)佘村土地生产功能经历了由农业生产功能向工业生产功能再向旅游业生产功能的转变,生活功能不断加强,生态功能先减弱后不断加强,土地呈现多功能复合化;(3)在资源禀赋、政策制度、市场需求、土地利用主体等因素作用下,佘村形成了当前的村域圈层式布局结构,完成了从生活和生产空间向消费空间的转型。大都市郊区旅游型乡村经历了农业发展、工业发展和旅游服务业发展三大阶段,土地利用类型多元化、功能复合化、经营主体多样化程度不断加深。未来要时刻把握乡村内源驱动和城市的外源驱动对土地利用形态的共同影响,因地制宜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促进城乡融合。研究结果可为城郊村转型发展提供实证案例和理论参考。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罗秀丽 李鹏山 金晓斌 洪步庭 刘笑杰
随着城市向外扩张,大都市郊区的国土空间利用冲突表现得尤为剧烈,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要求和新型城镇化的战略引导下,亟待对大都市郊区国土空间进行系统优化。文章梳理了与大都市郊区空间发展相关的国际前沿理念及实践案例,涉及城乡发展、农业发展、生态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绿带规划,总结了田园城市理论、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欧盟Natura 2000、高自然价值农田和伦敦绿带建设的借鉴价值。并以成都市环城生态区为例,在分析其发展历程和国土空间利用问题的基础上,融入适用于成都的国际理念和国际经验,构建以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为手段,以绿色网络体系建设、农田生境保护、特色圈层发展模式为策略的环城生态区国土空间优化框架,希冀为大都市郊区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卡
通过对南京的东山、仙林和江北三个新城的深入考察和访问,并以问卷为基础,研究了新城居民在通勤行为空间上的主要表现,以及在居民通勤行为中新城和主城的空间互动机制。结果表明,一方面,新城的结构与功能影响其通勤流的空间分布,另一方面,主城和新城之间的互动关系在新城通勤空间的发展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通勤 新城 南京 空间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媛媛 卢道典 陆嘉
文章利用文献梳理、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以溪头村为典型案例展开大都市郊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实证研究。溪头村旅游起源于"驴友"自发组织的"影古线"徒步游,游客数量日益增加,带动了乡村发展。当前,溪头村也正面临乡村公共设施不足、服务层次偏低、旅游产品特色不明显、旅游监管体制机制滞后、乡村传统文化景观风貌受到冲击等突出问题。在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建议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进步与思维变换,通过转变发展模式、完善服务设施、整合区域资源、科学编制规划、创新体制机制等措施,推动溪头村旅游业发展的转型与升级。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楚静 王兴中 李开宇
本文运用城市空间公正的"社会论"观点,从"城市生活空间质量观"的角度,分析中外国家城市郊区化的社会内涵、机制与社会空间分异现象。在对中国快速郊区化过程中大城市郊区社区碎化的现状和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应空间治理措施。
关键词:
郊区化 社会空间分异 社区碎化 治理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吉福
当前,"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已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大都市为应对资源约束与生态环境破坏的双重压力以及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双重需要,必须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以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开展。笔者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探讨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以国土空间格局优化为切入点,构建科学合理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梁镜权 温锋华
文章在梳理国内外农村城市化理论背景的基础上,以城乡统筹的宏观背景为指导,以广州市番禺区为例,总结转型时期大都市郊区的农村城市化新的动力系统结构,提出包括自上而下的压力、自下而上支撑力、前向拉力和后向推力等四大动力,从而构成了大都市郊区农村城市化"四轮驱动"的动力系统,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基于城乡统筹的大都市郊区农村城市化的一般模式。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鹏 彭震伟
快速交通速度快、可靠性高的特征对大都市郊区居住空间的时空关系具有重要影响,传统的基于技术特征视角的理论框架,难以解释快速交通引起的时空关系重塑对大都市郊区居住空间发展的内在机制。以大都市郊区居住空间背后职住活动的联系需求为出发点,构建基于时空经济属性视角的理论框架,并以武汉大都市区为案例进行初步实证分析。研究认为,快速交通直接作用于大都市郊区特定区位职住活动的时空格局状态,以相应的时空经济价值为纽带,传导到行为主体的区位选择行为。
关键词:
快速交通 大都市郊区 居住空间 作用机制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秀清
大都市郊区蔬菜产地的竞争策略问题王秀清一、都市发展对蔬菜产业的影响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对蔬菜产业形成两方面的影响。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带给蔬菜产业的第一方面影响是蔬菜需求结构的变化。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同时人均收入不断提高。人口向...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孙奇 戴慎志
当前,我国现有的城镇基础设施配置指标未成体系,且指标不完善。尤其,随着大都市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新的发展条件与背景下,对大都市郊区城镇基础设施有了新的需求。而现有的城镇基础设施配置指标难以适应大都市郊区城镇基础设施的合理配置。以上海为例,探索新时期大都市郊区城镇基础设施配置指标体系建构的方法,建构适应大都市郊区城镇发展的基础设施配置指标体系,以有利于大都市郊区城镇基础设施的合理配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赵立元
以"新苏南模式"影响下的南京市江宁区和"浙江模式"影响下的宁波市鄞州区为例,研究不同工业化模式对"撤县设区"型大都市郊区发展的影响及内在机制。对比发现两者在经济社会发展、空间管理与利用方面均存在差异。探究其内在的逻辑机制,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共同背景下,"新苏南模式"影响下的大都市郊区在企业型政府主导下,通过开发区建设吸引大型外资企业入驻,实现了产业嫁接跨越式发展,表现出增长友好与财政友好特点,以区层面为主的空间管理集权和产业空间利用集中是自我强化的结果。"浙江模式"影响下的大都市郊区,政府干预较弱,表现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穆松林
基于大都市郊区为研究视角,以独特的地理单元和生态经济载体山区沟域为研究单元,采用空间自相关、空间权重函数和综合指数等方法,遵循"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空间分异格局—关联性划分—增长极识别—空间组织形式分析"的研究逻辑,分析北京山区的生态经济发展空间结构。研究结果表明:综合评价108条沟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北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生态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现象,部分地区呈"极核"状空间分布。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关联类型可分为9种,从中甄别出作为增长极的沟域,在此基础上把沟域经济的空间组织形式总结为6种类型。通过研究以期能对理解大都市郊区生态经济空间优化路径与转型过程及特征提供有益启发和思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龚锐 王文静 王宏
大运量、便捷高效的轨道交通系统,对于大都市郊区交通发展和土地开发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推动郊区融入大都市中心城区一体化发展,支撑郊区的社会经济和客流通勤联系。在分析轨道交通建设对大都市郊区发展作用的基础上,总结了钟摆型布局、串珠型布局、环线+放射布局、网络型布局四种郊区轨道交通布局模式,并采用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以重庆綦江区为例,综合分析确定其轨道交通建设模式选择和发展策略。本研究对于我国快速发展的大都市郊区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和空间布局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大都市郊区 轨道交通 布局模式 綦江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