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80)
2023(5437)
2022(4533)
2021(4474)
2020(3701)
2019(8029)
2018(7995)
2017(14024)
2016(7750)
2015(8708)
2014(8104)
2013(7372)
2012(6812)
2011(6191)
2010(6386)
2009(5904)
2008(5754)
2007(5431)
2006(4625)
2005(4066)
作者
(19252)
(16151)
(15968)
(15048)
(10330)
(7542)
(7322)
(6166)
(6009)
(5744)
(5429)
(5388)
(5137)
(4941)
(4789)
(4763)
(4667)
(4658)
(4613)
(4571)
(3985)
(3928)
(3774)
(3736)
(3678)
(3602)
(3545)
(3522)
(3252)
(3156)
学科
(26244)
管理(25343)
(23421)
企业(23421)
(20553)
经济(20526)
技术(15870)
技术管理(11723)
中国(9874)
教育(8247)
理论(6902)
业经(6763)
方法(6474)
(6431)
(5546)
教学(5365)
(5361)
银行(5347)
(5247)
金融(5247)
(5194)
(5016)
农业(4793)
数学(4612)
数学方法(4520)
研究(4473)
地方(4446)
(4396)
(4350)
(4225)
机构
大学(101620)
学院(96406)
管理(38477)
(36151)
经济(35264)
研究(33023)
理学(32891)
理学院(32476)
管理学(31907)
管理学院(31683)
中国(24011)
(21797)
科学(19168)
(16654)
(15823)
师范(15730)
(15701)
(15231)
中心(15033)
北京(14178)
研究所(13675)
教育(13080)
财经(12698)
师范大学(12668)
(12626)
(12378)
业大(12295)
(12201)
技术(11686)
(11556)
基金
项目(63708)
研究(52565)
科学(51906)
基金(43534)
(36649)
国家(36255)
社会(32499)
科学基金(32092)
社会科(30725)
社会科学(30718)
(27306)
教育(25785)
基金项目(23098)
(22679)
编号(21771)
(20884)
成果(19612)
自然(18684)
自然科(18349)
自然科学(18343)
创新(18225)
自然科学基金(18062)
课题(16266)
资助(15678)
大学(14472)
重点(14271)
项目编号(14212)
(14153)
(13742)
(13622)
期刊
(40547)
经济(40547)
研究(34754)
中国(29644)
教育(27402)
管理(18012)
(12508)
科学(12354)
学报(11937)
(11789)
大学(10801)
科技(10274)
技术(9853)
(9267)
金融(9267)
农业(8586)
图书(8583)
学学(8171)
(7647)
论坛(7647)
业经(6664)
经济研究(6223)
高等(6192)
书馆(6118)
图书馆(6118)
(5971)
财经(5924)
技术经济(5787)
职业(5699)
高等教育(5247)
共检索到1592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史国栋  
大学科技园的形成模式主要有内生自发、引进创新、交叉递进三种类型。大学科技园的核心功能是整合创新要素、培育创业人才、孵化高新企业和促进产业升级。我国要在政府责任、要素效应、创业平台、运营机制上加以创新,提升大学科技园创新绩效。大学科技园是以研究型大学为依托,以转化科技成果、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创新创业人才为主要任务,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社会组织形式。自20世纪50年代美国斯坦福研究园发展成举世瞩目的"硅谷"之后,世界上相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崔社军  王振京  郭少卿  
大学科技园作为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备受各国关注。文章通过梳理国外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历程,总结出国外大学科技园建设的成功经验在于全方位的政府扶持、优质的高校资源、健全的服务体系、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及开放与创新的园区文化,并在借鉴国外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从培育园区特色、构建多元合作战略联盟、加强创新创业、提升中介服务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郑会  刘烈辉  
大学科技园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一部分,自它产生以来就受到各国的关注。本文介绍了美国、英国和日本大学科技园发展状况,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然后从政府扶持、资本筹集、服务体系和特色大学科技园的建设4个方面给出对我国科技园区发展的启示。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陆建洪  李俊飞  
本文分析了江苏省高职院校大学科技园发展现状,总结出江苏高职院校创建科技园的主要经验,在剖析江苏高职院校大学科技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认为未来江苏高职院校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应该合理定位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功能,建立大学科技园的协同创新体制机制,把人才建设作为大学科技园发展的根本保障。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邴浩  罗婧  杨德林  
本文基于制度主义视角,在构建企业创新影响因素模型的基础之上,通过控制其他因素,厘清了大学科技园制度环境与创业者对知识产权重视程度、企业生产创新产品、企业拥有专利数目的关联,探索了大学科技园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大学科技园的制度环境与入园企业的创新行为有着较为显著的正向关联,特别是大学科技园的投融资政策与人才政策对于企业创新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汪涛  杨雪梅  
大学科技园作为促进政、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平台,在行业技术进步和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科技园的可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依托于高校提供的科研人才及成果等多种创新资源,这些资源也是大学科技园得以顺利开展孵化活动的基础条件.以国家大学科技园及其依托的高校为研究对象,利用三阶段超效率DEA模型和熵值法分别评价2014年—2018年大学科技园的孵化效率和高校技术创新溢出能力,运用混合回归模型探究高校的技术创新溢出对大学科技园孵化效率及空间异地扩张的影响.研究发现:1)研究期内,仅东部地区的孵化效率一直大于1,实现了DEA有效,北京、江苏和广东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效率也实现了DEA有效,多数省份的孵化效率偏低,且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高效率区主要由东部沿海、中部少数省份组成,东北三省和中部多数省份多位于中效率区,低效率区大都由西部省份组成.2)各省级区域高校技术创新溢出能力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呈现相似的特征,北京、江苏和上海的高校技术创新溢出能力一直处于较高等级,大部分省区市高校的技术创新溢出能力呈现先稳步增长,后有所下降的趋势;整体来看,东部地区的技术创新溢出能力较高,中西部地区较低.3)高校技术创新溢出能力对大学科技园的孵化效率存在正向影响.大学科技园空间扩张分析结果表明,依托较高技术创新溢出能力高校的大学科技园,更容易实现辐射异地发展,助力科技园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科技园.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宏起   韩延平  王丽娜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吕雪晴  党建民  
促进协同创新是国家大学科技园的首要任务,但在实践中却存在着职责不清、深度不够、绩效不佳等诸多问题,国家大学科技园应基于协同论系统构建协同创新服务体系,全面落实协同创新服务主体、对象、目标、任务、载体、机制等各项构成要素;应围绕协同创新资源和要素的融合,系统设计并不断完善公共服务、技术服务和金融服务等专业服务平台;应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维度出发,进一步理顺并创新政策引导机制、市场调节机制和管理促进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元栋  
大学科技园在支持和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具有天然优势。文章梳理了国外典型大学科技园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大学科技园的发展现状及政策背景,提出正确认识和贯彻大学科技园的功能定位、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打造全方位的园区服务平台、通过各方互动强化大学科技园功能构建等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策略。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钟洪  李超玲  
本文在简要介绍了有关大学科技园研究的理论基础后尝试对大学科技园进行了概念的厘清和本质的界定;并从技术创新能力和制度创新能力以及文化创新能力角度对我国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最后,文章对大学科技园的未来进行了简单描绘。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吴景泰  胡卫东  
大学科技园在国外已有上百年的发展历史,并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国在建设大学科技园方面进行了十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大学科技园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呈现出良好的壮大势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大学科技园的作用远没有发挥出来,大学科技园如何进一步发展成为研究的重要课题。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崔社军  郭少卿  党辉  
江苏省高职院校科技园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对同类院校科技园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经过调研,发现江苏省高职院校科技园建设具有发展较快、校地合作、集群发展等特点。借鉴其在政府扶持、建设模式、园区定位、创新创业教育、专业集群等方面的经验,结合当前高职院校实际,高职院校科技园建设可以多元合作联合共建,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打造专业集群。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赵东霞  郭书男  周维  
三螺旋理论是在国外大学科技园创新实践中产生的新理论。三螺旋理论主要强调大学、企业和政府的协同创新关系,更突出官产学协同创新。国外大学科技园在大学-企业-政府三螺旋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了三种具有代表性的"官产学"三螺旋协同创新模式:大学主导型、产业(企业)推动型、政府引导型。中国特色的大学科技园"官产学"协同创新模式建设宜从提高三主体自身的创新能力和职能效用;建立协同创新机制,形成"官产学"创新合作网络;选择适宜的"官产学"协同创新模式三方面着手建设。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周勇  李国营  
在实施"2011计划"的进程中,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是高校执行该计划的载体和平台。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大学科技园是产学研合作发展的重要平台。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的大学科技园体系,形成了高校、产业和科研机构等多种创新要素和科技资源有效汇聚的科技合作高地,已经成为国家创新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站在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宏起  王丽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