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05)
2023(7284)
2022(5980)
2021(5601)
2020(4672)
2019(10124)
2018(9465)
2017(18356)
2016(9844)
2015(10946)
2014(10777)
2013(10362)
2012(9888)
2011(8909)
2010(9242)
2009(9135)
2008(8162)
2007(7654)
2006(6915)
2005(6392)
作者
(27822)
(22983)
(22802)
(21783)
(14519)
(11024)
(10538)
(8988)
(8829)
(8151)
(7918)
(7800)
(7286)
(7236)
(7236)
(7194)
(6800)
(6707)
(6655)
(6495)
(5738)
(5605)
(5525)
(5266)
(5208)
(5143)
(5079)
(5013)
(4664)
(4631)
学科
(40925)
经济(40883)
管理(30202)
(25557)
(25160)
金融(25159)
(22178)
银行(22168)
(21767)
企业(21767)
(21597)
中国(18799)
地方(15355)
(14820)
方法(14040)
数学(11997)
数学方法(11823)
(11603)
中国金融(10952)
(9775)
业经(9291)
(8153)
地方经济(7933)
(7890)
财务(7868)
财务管理(7843)
企业财务(7539)
(7528)
农业(7177)
理论(7089)
机构
学院(136456)
大学(136099)
(56093)
经济(54767)
管理(49197)
研究(46809)
中国(43307)
理学(41778)
理学院(41232)
管理学(40403)
管理学院(40156)
(30285)
(28599)
科学(28118)
中心(24158)
(23714)
财经(22921)
研究所(21179)
(20875)
(20741)
(20608)
经济学(18472)
(18237)
师范(18059)
北京(18017)
(17933)
(17727)
业大(17447)
(17165)
银行(17131)
基金
项目(88635)
科学(70293)
研究(65721)
基金(64530)
(55715)
国家(55239)
科学基金(47508)
社会(43043)
社会科(40905)
社会科学(40897)
(35045)
基金项目(33843)
教育(29544)
自然(29108)
(29105)
自然科(28493)
自然科学(28486)
自然科学基金(27953)
编号(26379)
资助(26228)
成果(22544)
重点(20462)
(20383)
(19276)
(18837)
课题(18532)
国家社会(18191)
创新(17697)
(17223)
发展(16712)
期刊
(64172)
经济(64172)
研究(43503)
中国(30085)
(29630)
金融(29630)
(24087)
学报(20940)
(19449)
科学(18977)
管理(18610)
大学(16069)
学学(15194)
教育(14606)
农业(12446)
财经(11924)
技术(10578)
经济研究(10498)
(10201)
业经(9004)
问题(7709)
理论(7117)
(7077)
国际(6671)
图书(6374)
实践(6332)
(6332)
(6250)
(6213)
技术经济(6207)
共检索到2190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傅钧文  
在大多数国家,金融政策是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中的核心,但这并不排斥对某一地区的资金倾斜、政策倾斜地方政府也能在金融领域起到一定的作用.只要符合国情,金融制度可以成为一国区域发展导向进程中的润滑剂.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道许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来说,良好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既是经济成长的主要动力,也是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保障。从我国经济金融改革发展历程来看,地方政府行为与区域金融发展关系十分密切,在推进区域金融生态建设方面发挥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邓靖  田亮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依靠举债出政绩、大肆借钱融资做法比较普遍,直接导致了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增加。截止到2012年底,我国36个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3.85万亿元,相比2010年增加了4409.81亿元,增长了12.94%。其中,有9个省会城市本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超过100%,最高达188.95%,如果加上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债务率最高达219.57%。地方政府偿债压力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杨萍  
发达国家发展以市政债券市场为主导的地方政府信贷市场的经验是 :市政债券市场发展与城市化同步 ,市政债券市场大发展时期也是城市化加速时期 ;市政债券市场也经历由不完善到完善的变化过程 ;信用评级制度、信息披露制度和私人债券保险制度是减少地方政府债券市场违约风险的重要机制。在发展中国家 ,城市化、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权、以及减少财政赤字是影响其经济发展的最基本趋势中的三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地方政府信用体系与这三个最基本趋势密切相关 ,因此也成为发展战略中最基本的因素。在发展中国家 ,发展地方政府债券市场是满足地方政府巨大融资需求的方法之一 ,其主要的发展经验是 :政府对债券收益提供的保证可能招致...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宗正玉  
允许地方政府举借债务,是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的通行做法。无论是联邦制国家还是单一制国家,在允许地方政府举借债务的同时,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制和风险控制体系。一、地方政府举债权限、方式、用途及机构设置(一)举债权限。尽管各国具体国情不同,在财政收入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志华  周娅  尹李峰  吕伟  刘谊  闫晓茗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斌  周俊  
本文认为 ,社会态度、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的开放度、技术发展和公共管理质量 ,是决定政府作用的主要影响因素。进入 2 0世纪后 ,政府在经济领域中的作用得到扩张 ,但实践证明 ,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结果并没有改善资源的配置和促进经济更快增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对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的依赖显著增加 ,政府不应取代市场进行资源分配 ,而应采取的做法是 :( 1)政府必须停止对商品价格的控制 ;( 2 )政府必须减少其通过刺激措施或法规配置投资和经济活动的作用 ;( 3 )政府应对其公共行政管理进行改革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高铁生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就是实现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中国经济体制转型本质上就是一个政府与市场之间关系调整的过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而流通作为市场机制的实现形式,是政府方针政策在经济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载体,当前我国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市场流通体系的雏形或框架正是在政府主导下建立起来的。在流通领域,为更好地培育并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要求的新的流通体制及市场体系,推动市场流通体系转型或重塑,一定要在重视市场机制自主调节作用的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解决多年来...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王小力,邹书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疾病控制领域公益性、福利性特点突出,疾病流行对社会影响后果严重,市场交换的局限较大,这些特点决定了政府在其中特殊而重要的地位与作用。认识这些特殊性,关系到疾病控制事业的改革与健康发展。因此,是当前卫生改革过程中应引起关注和讨论的问题。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崔兵  
财政分权理论和金融发展理论中的金融约束论和市场增进论都证实地方政府在金融发展中的正向作用。地方政府作为中国金融制度变迁中"中间扩散型制度变迁方式"的主导者的职能及充当信用和信息中介职能的中国经验验证了金融发展理论的理论结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志华  周娅  尹李峰  吕伟  刘谊  闫晓茗  
[期刊] 征信  [作者] 张佳  
介绍穆迪和标普两家国际知名评级机构地方政府评级方法的关键要素和步骤流程,并进行横向比较,结果显示:穆迪和标普对地方政府的评级都使用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其评级考虑的主要因素大体相同,但具体处理方式有所不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中国地方政府评级体系建设的启示和建议。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杨良初  李婕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为保障社会整体的和谐和稳定,我国对省以下财政体制建设问题给予很大的关注,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正以县乡政府实现"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为目标,向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财政和公共服务的方向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陈新平  王丹  
20世纪90年代以来,财政分权改革逐渐成为一种国际趋势,允许地方政府通过举借债务的方式筹集财力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然而,赋予地方政府举债权与维持债务可持续性之间构成了一对难以平衡的矛盾关系。采取何种模式来监管地方政府的举债行为,化解这对矛盾关系,是各国中央政府面临的重大挑战。一、国外地方政府举债监管模式介绍为了控制地方政府的过度举债行为,避免债务危机的发生,各国中央政府采取了各种不同的措施对地方政府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路涛  闫丽琼  朱志斌  
近年来,为更快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地方政府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建设性融资需求快速增长。2014年前,我国禁止地方政府自主发债,以融资平台为主的企业变通地进行了大量债务融资活动,从而形成了较大规模的地方政府性债务。尽管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逐渐增加,风险也日益加剧,如何合理控制债务规模,防范财政风险,已成为亟待破解的难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