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21)
2023(5130)
2022(4257)
2021(4319)
2020(3754)
2019(8894)
2018(9039)
2017(17975)
2016(9689)
2015(10923)
2014(10782)
2013(10282)
2012(9278)
2011(8210)
2010(8653)
2009(7830)
2008(7573)
2007(6818)
2006(5826)
2005(5277)
作者
(25251)
(20463)
(20437)
(19717)
(13310)
(9693)
(9479)
(7983)
(7689)
(7402)
(7171)
(6947)
(6484)
(6453)
(6417)
(6400)
(6141)
(6028)
(5856)
(5742)
(5158)
(4992)
(4937)
(4853)
(4665)
(4643)
(4590)
(4459)
(4104)
(3985)
学科
(35451)
经济(35405)
管理(29507)
(24263)
(21468)
企业(21468)
方法(19347)
数学(17601)
数学方法(17110)
(13025)
(9383)
中国(8838)
(8213)
银行(8208)
(7961)
金融(7960)
(7832)
(7788)
(7523)
国家(7323)
业经(7208)
理论(7036)
(6448)
(6423)
财务(6411)
财务管理(6381)
财政(6303)
企业财务(6103)
地方(6054)
(5807)
机构
大学(126857)
学院(126689)
管理(51552)
(49889)
经济(48731)
理学(44228)
理学院(43805)
管理学(42797)
管理学院(42566)
研究(38737)
中国(33239)
(27718)
(26369)
科学(22433)
财经(20805)
中心(19033)
(19030)
(18968)
(18424)
北京(16858)
研究所(16845)
业大(15925)
财经大学(15772)
(15755)
(15739)
师范(15619)
经济学(15328)
(15127)
(14118)
经济学院(13734)
基金
项目(83178)
科学(65762)
研究(61922)
基金(60539)
(51934)
国家(51567)
科学基金(44985)
社会(38680)
社会科(36789)
社会科学(36779)
(31945)
基金项目(31226)
教育(29930)
自然(29206)
自然科(28603)
自然科学(28600)
自然科学基金(28096)
(27116)
资助(26342)
编号(25848)
成果(21833)
(18845)
重点(18477)
课题(17626)
(17385)
项目编号(16623)
(16604)
教育部(16601)
创新(16262)
大学(16136)
期刊
(52079)
经济(52079)
研究(37521)
中国(25980)
(22745)
管理(19788)
(15994)
金融(15994)
学报(15881)
教育(15807)
科学(15321)
(14199)
大学(12980)
技术(12352)
学学(12105)
财经(10147)
农业(9908)
经济研究(8928)
(8573)
统计(8205)
业经(7477)
(7368)
决策(6674)
图书(6394)
(6193)
问题(6161)
理论(6119)
技术经济(6108)
财会(5947)
世界(5656)
共检索到1897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陈新平  王丹  
20世纪90年代以来,财政分权改革逐渐成为一种国际趋势,允许地方政府通过举借债务的方式筹集财力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然而,赋予地方政府举债权与维持债务可持续性之间构成了一对难以平衡的矛盾关系。采取何种模式来监管地方政府的举债行为,化解这对矛盾关系,是各国中央政府面临的重大挑战。一、国外地方政府举债监管模式介绍为了控制地方政府的过度举债行为,避免债务危机的发生,各国中央政府采取了各种不同的措施对地方政府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均胜  李淑娟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膨胀的同时,却缺少必要的监管措施与风险控制机制,潜在的风险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在分析我国地方政府举债的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国外地方债监管和风险控制的经验,并据此提出对我国地方债监管的启示与建议。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谢群  
2011年末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开始放缓,国家为达到7.5%的经济增长目标,再次运用财政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将导致中国已存在的地方债务规模迅速扩大,地方融资平台筹集资金模式导致的地方债务趋于隐性化。本文在参考借鉴国外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改革的思路和发行模式。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邓靖  田亮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依靠举债出政绩、大肆借钱融资做法比较普遍,直接导致了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增加。截止到2012年底,我国36个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3.85万亿元,相比2010年增加了4409.81亿元,增长了12.94%。其中,有9个省会城市本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超过100%,最高达188.95%,如果加上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债务率最高达219.57%。地方政府偿债压力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帆  
美国地方政府债务近年不断增长,风险上升。在短期,经济周期是美国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主要原因;在长期,美国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主要原因在于政府雇员的高工资、医疗保险和福利支出。解决美国的财政和债务问题,必须进行较大的制度改革。美国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为我国解决地方债问题提供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美国地方政府的现有监管制度(包括信用评级、监管、破产和救助机制)可以为我国地方债提供借鉴,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注意吸取这些制度在金融危机中显示的经验和教训。
[期刊] 征信  [作者] 张佳  
介绍穆迪和标普两家国际知名评级机构地方政府评级方法的关键要素和步骤流程,并进行横向比较,结果显示:穆迪和标普对地方政府的评级都使用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其评级考虑的主要因素大体相同,但具体处理方式有所不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中国地方政府评级体系建设的启示和建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李杰  邱雪玲  盛振宇  
完善小额贷款公司的双层监管制度需要对政策实践进行总结和反思。论文对2008~2018年各地方政府发布的监管文件进行研究,提炼政策变量指标并利用因子分析法降维,确立了反映监管本质属性的三个政策因子:业务监管因子、准入要求因子和贷款投放因子。对三个政策因子随时间变化的面板模型回归表明,地方监管政策呈现出较明显的准入门槛提高以及业务经营限制放松的演变特征。结合对地方政府监管目标和监管资源的分析,论文认为小贷公司监管制度的一个现实问题是地方政府监管资源有限、不足以支撑建立量多面广的小贷公司,但其主动的适应性调整行为表明了双层监管框架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对于完善制度供给,应该加强中央层面的顶层设计,确立地方金融监管权的主导地位和小额贷款公司金融机构的身份,并通过激励措施对地方政府行为进行恰当引导。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成学真  李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吴隽  
1.分类管理地方债务,改变债务融资分类模式。地方政府债务将从原来以融资平台公司为主的融资模式,逐渐转变为以一般政府债务、专项政府债务、PPP债务和企业债务结合的分类模式。根据项目不同的收益情况采取不同的融资方式,主要有四种方式:一是项目没有收益、难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计划偿债来源主要依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项目,如义务教育债务等,将由政府发行债券进行融资而作为一般政府债务。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吴春宝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重申了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的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这些限定为政府对市场监管提供了必要依据。对农地流转进行市场监管,各国政府都比较关注,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几个国家,考察其有特色的政府对农地市场监管方式,以期对中国土地承包经营权市场建设及政府监管制度的建构提供借鉴。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苏英  
2015年初财政部发布的一系列地方政府债券与债务管理文件,一方面推动了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化发行的进程,另一方面细化了对地方政府债务运行各环节的监管措施,事实上是强化了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债券与债务运行各环节的监管。笔者通过双重委托代理模型分析现阶段这种典型的"自上而下的外部强制性"的监管模式,分析结论是现阶段的监管模式不仅不能有效抑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盲目扩张,更不能摆脱地方政府官员在债务融资过程中时常引发的道德风险,即相应监管模式存在多重激励不相容的问题。鉴于此,论文后半部分运用动态博弈思想重建模型,寻求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地方居民激励相容的必要条件,认为"内生激励型"要素是构建地方政府债务监管...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靳晖  伊莎贝尔·里亚尔  胡妍斌  
本文认为中国在加强PPP监管框架方面有很大的提升余地。以地方政府融资工具开展的基础设施项目主要是不受监管的PPP,其已显示出较大的财政风险。尽管PPP可以提高效率,但也可能被地方政府利用以规避借款预算约束。因此,有效的PPP监管体系对于控制潜在财政风险同时获取PPP收益极为关键。中央政府已经采取一些步骤建立稳健的监管框架,促进新一轮PPP发展。然而,为使该框架能够有效运作,有些问题需加以解决。基于国际最佳实践方案,我们为中国提出了"四大支柱"的监管框架提议,建议逐步加以落实。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晋红  
近十年来,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债务融资规模增加较快,当前实行的融资模式逐渐适应不了经济发展形势的需要,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日益凸显。文章分析了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约束融资模式和以日本为代表的行政约束融资模式,进而为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模式提出相应的对策:本级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制必须符合财政体制要求,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融资行为的行政约束,克服"经济人"的弱点,完善地方政府债务融资行为立法,加大对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的监督管理等。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志华  周娅  尹李峰  吕伟  刘谊  闫晓茗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杨萍  
发达国家发展以市政债券市场为主导的地方政府信贷市场的经验是 :市政债券市场发展与城市化同步 ,市政债券市场大发展时期也是城市化加速时期 ;市政债券市场也经历由不完善到完善的变化过程 ;信用评级制度、信息披露制度和私人债券保险制度是减少地方政府债券市场违约风险的重要机制。在发展中国家 ,城市化、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权、以及减少财政赤字是影响其经济发展的最基本趋势中的三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地方政府信用体系与这三个最基本趋势密切相关 ,因此也成为发展战略中最基本的因素。在发展中国家 ,发展地方政府债券市场是满足地方政府巨大融资需求的方法之一 ,其主要的发展经验是 :政府对债券收益提供的保证可能招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