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13)
2023(3546)
2022(3041)
2021(2944)
2020(2498)
2019(5529)
2018(5714)
2017(11283)
2016(6308)
2015(7005)
2014(7058)
2013(7189)
2012(6714)
2011(6279)
2010(6411)
2009(6068)
2008(6008)
2007(5794)
2006(5289)
2005(4700)
作者
(18350)
(16021)
(15292)
(14708)
(9479)
(7685)
(6857)
(6244)
(5932)
(5369)
(5369)
(5175)
(4918)
(4844)
(4815)
(4762)
(4629)
(4608)
(4355)
(4349)
(3936)
(3914)
(3876)
(3838)
(3659)
(3644)
(3631)
(3334)
(3222)
(3217)
学科
(44244)
(32360)
经济(32331)
农业(28720)
(26157)
方法(11333)
业经(11230)
管理(10668)
数学(10376)
数学方法(10166)
农业经济(9524)
(8798)
农村(8794)
(7272)
土地(6888)
(6566)
劳动(6566)
(6545)
(6505)
农业劳动(6277)
发展(6247)
(6244)
(6136)
企业(6136)
人口(6122)
收入(6069)
中国(6064)
及其(5820)
动力(5799)
劳动力(5731)
机构
学院(94540)
大学(89141)
(43679)
经济(42907)
(40872)
管理(38219)
理学(33575)
理学院(33327)
管理学(32690)
管理学院(32559)
研究(31601)
农业(30993)
中国(27209)
业大(23205)
科学(19354)
农业大学(18812)
(18294)
(16554)
中心(16518)
(15723)
(14947)
研究所(14851)
经济管理(14777)
(14577)
(12571)
财经(12480)
(12306)
经济学(11705)
科学院(11596)
(11427)
基金
项目(61604)
科学(48655)
研究(46712)
基金(45149)
(39039)
国家(38601)
科学基金(33050)
社会(30105)
社会科(28128)
社会科学(28119)
(25267)
(25179)
基金项目(23920)
编号(21380)
自然(20586)
自然科(20101)
自然科学(20098)
自然科学基金(19723)
(19545)
教育(19002)
资助(18429)
成果(15995)
(14300)
(14217)
(13539)
重点(12967)
国家社会(12500)
课题(12396)
(12261)
(12202)
期刊
(53359)
经济(53359)
(47973)
农业(32688)
研究(23568)
中国(20173)
业经(15959)
学报(14855)
科学(14345)
(14295)
农业经济(13015)
农村(12583)
(12583)
大学(12262)
学学(12015)
(11555)
金融(11555)
(8925)
问题(8533)
农村经济(8517)
管理(8310)
世界(7815)
技术(7754)
(7137)
经济问题(7124)
理论(6919)
实践(6568)
(6568)
价格(6547)
统计(6084)
共检索到1441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吕萍  孙琰华  
研究目的:分析和介绍国外农地转用价格的确定方法,为中国农地转用价格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农地转用价格的确定方法可以分为三类,依据土地收益确定农地转用价格;依据对土地价格影响因素的量化分析确定农地转用价格;依据已有的经济学模型或经验公式确定农地转用价格、确定农地转用价格。研究结论:农地转用价格是土地价格的一种特殊形式,进行中国农地转用价格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吕萍  孙琰华  
本文对农地转用价格及其在实际应用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探讨了农地转用价格的特殊性和影响因素。基于Ricardian地租理论模型和地价确定原理 ,本文分析了城乡结合部农地转用价格的构成 ,概括了农地转用价格确定的理论和方法模型 ,并利用北京市城乡结合部地价调查数据对地价模型进行了初步估计。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思源  曲福田  倪绍祥  
文章以土地管理法的相关法律条文为依据,分析了农用地的转用价格组成。农用地转用价格由农用地质量价格、农用地社会价值量、地面附着物及青苗补偿费三部分组成。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农用地社会价值量评估方法。结合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考虑土地的社会价值量在整个社会价值量中的比重,可以确定农用地的社会价值量,进而可以对农用地转用价格进行评估,并以宝应县为例就此评估方法做介绍。评估结果分析表明,该评估较好地反映了农用地的转用价格。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胡初枝  
如何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农地保护之间的关系,贯彻落实耕地保护基本国策,控制农地转用规模,是土地管理的重要命题。这首先需要从根本上认识我国现实中农用地转用存在的问题,找出关键因素所在,建立科学的流转制度,规范农地转用行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竹  张安录  黄凌翔  
尽管不少文献对农地转用政策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但我国农地转用政策在农地-市地配置优化中的作用却较少受到关注。论文从外部性内化的视角出发,利用地方政府农地转用模型对土地用途管制、税费政策的作用机制和配置效应进行研究。在考虑多项政策影响的基础上,对湖北省地方政府决策函数进行拟合,并结合近年来农地外部性测算的结果实证分析了农地转用政策的合理性及其对农地转用数量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土地用途管制和税费政策均能显著地抑制农地转用数量,但政策的影响效果则存在差异。其中,税费政策的数量标准与外部性数量基本一致,但土地用途管制对农地转用的抑制效果已经超出了外部性内化的目标。根据这一结果,结论部分讨论了相应的政...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伟  王喆  
该文旨在分析我国农地转用的制度软约束问题并提出改革建议。作者提出了一个以地方政府为主体的农地转用决策模型,在该模型中,农地价值、市地价值、不可逆风险和制度性约束是四个主要变量。聚焦农地转用的制度性约束:首先,农民自主转用农地存在法律限制和集体土地所有制内生的产权模糊性,导致农民自我维权能力的弱化,难以有效限制地方政府的农地转用;其次,虽然中央政府试图通过用途管制和指标计划纵向控制地方政府的农地转用行为,但由于其自身的多目标性,往往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目标,纵向控制失灵问题长期存在;最后,现行政治架构和行政体制的局限,农地转用和征收公益性审查过程缺乏民主机制,征收补偿行为和强制执行行为缺乏独立的司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吕萍  卢嘉  
本文主要采用调查分析法、理论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对城市扩张中农地转用利益分配关系呈现的失衡状态以及需要建立有效的土地利益分配机制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适于农地转用制度改革的土地利益分配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而近期目标则以建立征地收益金制度为具体措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秀霞  刘金国  
农用地价值是农用地功能与效益的综合体现,但由于对农用地价值缺乏完整认识,导致我国农用地大量被低价转为建设用地。以吉林省四平市为例,从完全资源价格角度出发,探讨了园菜地生态价值构成,并利用资源环境经济学的影子价格法、市场替代法、碳税法对其生态价值进行评估。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石爱虎  
一、农地价格确定的理论基础与制度前提 (一)土地价格理论 关于土地价格理论,主要有马克思主义土地价格理论和西方土地价格理论两大派别,其中西方土地价格理论以土地收益理论和土地供求理论为代表。 马克思主义认为,土地虽然不是劳动产品,没有价值,但有使用价值,并存在价格。土地的价格是由导源于土地所有权垄断的地租产生的。土地价格是出租土地的资本收入,即地租的资本化。土地价格的计算公式为:土地价格=地租÷利息率。马克思主义土地价格理论主要说明了土地价格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龙开胜  杜薇  
农地转用审批是中国土地用途管制的重要制度安排,对控制农地非农化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构建中央和地方政府农地转用审批动力机制的理论框架,并运用2000-2012年省级层面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揭示中央和地方农地转用审批动力机制差异。结果表明,虽然中央和地方政府农地转用审批均受到经济和财政等因素的共同驱动作用,但中央和地方政府农地转用审批的资源管控机制和目标导向机制差异明显。总体上,中央政府倾向于严格遵守国家农地管控规则进行审批,地方政府却具有应对管制规则扩大审批规模的倾向。较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地转用审批更容易受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竹  
农地转用决策理论能为农地保护制度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但经典的决策模型并不适用于我国地方政府主导农地转用的现状。本文基于地方政府行为理论,构建了适用于国内背景的农地转用决策模型,以分析地方政府农地转用决策的特征。结果表明,建设用地对经济产出的边际贡献、土地出让金水平是地方政府农地转用决策的重要依据,地区经济质量和农地资源禀赋对地方政府决策弹性分别起到负向和正向的影响,由于地方政府在决策时可能存在的偏好和非理性因素,农地转用的最优规模无法仅仅依赖于外部性内化政策实现。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伟  刘晓萍  
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增值的本质与源泉,然后分析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争论,最后提出一个解释我国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格局的理论框架,即"三阶段增值"方法,并运用该方法来分析我国土地增值收益究竟是如何分配的,基本结论可以总结为"涨价归资本",这一结论明显不同于"涨价归公(私)"的传统争议。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伟  王喆  杜德瑞  
工业化、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是衡量城市化的三个维度。参照已有工业化不同时期划分依据,中国已经处于工业化后期。在此时期内,中国正面临着人口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人口城市化滞后于土地城市化的"两个滞后"现状。影响土地城市化的关键问题是如何进行农地转用。中国亟需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高效率的农地转用制度。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龙开胜  杜薇  
农地转用审批是中国土地用途管制的重要制度安排,对控制农地非农化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构建中央和地方政府农地转用审批动力机制的理论框架,并运用2000-2012年省级层面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揭示中央和地方农地转用审批动力机制差异。结果表明,虽然中央和地方政府农地转用审批均受到经济和财政等因素的共同驱动作用,但中央和地方政府农地转用审批的资源管控机制和目标导向机制差异明显。总体上,中央政府倾向于严格遵守国家农地管控规则进行审批,地方政府却具有应对管制规则扩大审批规模的倾向。较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地转用审批更容易受到区域耕地资源禀赋、土地利用比较效益和财政支出、收入等因素的影响。此外,中央和地方政府农地转用审批动力还表现出东中西部之间的差异性。东部地区中央和地方政府农地转用审批动力因素差异最明显,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不明显。今后,应加强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农地转用审批上的分工合作,优化中央与地方政府农地转用审批权限,因地制宜地实施农地转用审批管理措施,促进农地转用制度发挥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