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95)
- 2023(13014)
- 2022(10836)
- 2021(9858)
- 2020(7990)
- 2019(18483)
- 2018(18695)
- 2017(36312)
- 2016(20078)
- 2015(22515)
- 2014(22856)
- 2013(22516)
- 2012(20514)
- 2011(18383)
- 2010(18216)
- 2009(16211)
- 2008(15670)
- 2007(13639)
- 2006(12099)
- 2005(10747)
- 学科
- 济(82906)
- 经济(82805)
- 管理(59369)
- 业(53219)
- 企(44018)
- 企业(44018)
- 方法(35852)
- 数学(30697)
- 数学方法(30377)
- 中国(24208)
- 农(21816)
- 学(19420)
- 业经(18988)
- 财(18525)
- 地方(18452)
- 环境(17002)
- 农业(14724)
- 和(14028)
- 理论(14020)
- 制(13798)
- 贸(13351)
- 贸易(13344)
- 易(12834)
- 划(12688)
- 技术(12122)
- 务(11610)
- 发(11592)
- 财务(11542)
- 财务管理(11523)
- 银(11359)
- 机构
- 大学(285842)
- 学院(283189)
- 管理(114244)
- 济(109899)
- 经济(107291)
- 理学(99212)
- 理学院(98063)
- 管理学(96322)
- 管理学院(95838)
- 研究(95256)
- 中国(68816)
- 京(62037)
- 科学(60821)
- 财(48816)
- 所(47551)
- 农(44687)
- 研究所(43483)
- 业大(43068)
- 中心(42122)
- 江(40642)
- 财经(39590)
- 北京(39147)
- 范(38928)
- 师范(38604)
- 经(35956)
- 院(35094)
- 农业(34863)
- 州(33377)
- 经济学(32268)
- 师范大学(31471)
- 基金
- 项目(198290)
- 科学(156265)
- 研究(144735)
- 基金(143894)
- 家(125219)
- 国家(124181)
- 科学基金(107187)
- 社会(90958)
- 社会科(86087)
- 社会科学(86064)
- 基金项目(77576)
- 省(77128)
- 自然(70269)
- 自然科(68607)
- 自然科学(68593)
- 自然科学基金(67340)
- 教育(65446)
- 划(65301)
- 编号(59186)
- 资助(57855)
- 成果(47353)
- 重点(44012)
- 部(42888)
- 发(42342)
- 创(40721)
- 课题(40457)
- 创新(37946)
- 科研(37749)
- 国家社会(36895)
- 教育部(36674)
- 期刊
- 济(120145)
- 经济(120145)
- 研究(84751)
- 中国(50998)
- 学报(45043)
- 科学(42426)
- 管理(40913)
- 农(40735)
- 财(34971)
- 大学(33891)
- 教育(31995)
- 学学(31658)
- 农业(28384)
- 技术(23872)
- 融(21884)
- 金融(21884)
- 业经(19965)
- 经济研究(18500)
- 财经(18497)
- 问题(17482)
- 图书(16641)
- 经(15688)
- 业(14323)
- 科技(14218)
- 理论(14116)
- 现代(13597)
- 技术经济(13538)
- 资源(13127)
- 实践(13082)
- 践(13082)
共检索到4079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吴婵丹 陈昆仑
从人口的城市集聚、城市化生活方式以及城市形态三方面,对探讨城市化与碳排放关系的大量西方文献进行了回顾、整理和分析,指出当前对这一领域的关注可分为发达国家城市低碳转型和发展中国家低碳城市化两类,两者之间存在经济基础、城市化阶段等方面的差异。研究发现,由于城市边界界定、数据可获取性、测度技术和方法等方面的差异制约了现有研究的发展,未来城市及各部门之间合作的探索和多学科交叉研究的进一步加强将成为推进低碳城市化研究和实践的重要突破口。此外,中国城市发展的自身特点决定了我国低碳城市研究应在开放视角下立足地区实际开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秦耀辰 荣培君 杨群涛 李旭 宁晓菊
城市化是全球发展的趋势,而城市化进程对温室气体尤其是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在全面系统梳理国内外文献及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碳排放研究的起源与发展、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等方面对当前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和评述。从中看出:国内外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城市化和碳排放的关系、城市化对碳排放影响的宏观及微观因素,以及城市化对碳排放的作用机理等方面;研究方法以定量分析为主,除基础的IPAT模型、STIRPAT模型之外,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指数分解、结构分解、多指标面板数据聚类分析等方法也广泛应用。总体而言,城市化进程对碳排放的影响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涉及诸多因素,目前的研究已逐渐深入、研究方法也多有创新,但仍需丰富研究视角、完善研究体系,更好地为城市化发展策略提供科学依据,为低碳城市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
城市化 碳排放 影响因素 研究进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磊 李贵才 林姚宇 叶磊
在气候变化和全球减排的背景下,城市的低碳发展已成为全球碳减排的重要内容。城市空间形态对城市运行及城市各要素具一定锁定效应,是低碳城市规划的核心手段,因此城市空间形态与碳排放关系研究逐渐成为热点。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从基本概念出发,厘清了城市空间形态与碳排放关系研究的基本思路,并对国际、国内相应研究的方法与主要结论进行了总结。研究发现在明晰城市空间形态与碳排放逻辑框架的基础上,定量研究其关系是相关研究的主流方向;由于国内城市的特殊性,在国内开展城市空间形态与碳排放关系的定量研究能正确认识国内的实际情况,为我国低碳城市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城市规划 空间形态 碳排放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徐丽杰
本文利用时间序列数据(1953—2012年)探讨了中国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动态影响关系,同时利用省级面板数据(1995—2011年)考察了中国城市化对碳排放影响的地区差异。结果表明:中国城市化对碳排放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并不是中国碳排放增长的最主要原因;长期内城市化有助于抑制碳排放,短期内过快的城市化将加剧碳排放;东部地区城市化是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原因,城市化与碳排放之间存在U型非线性关系;中部地区城市化不是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原因,城市化与碳排放之间存在倒U型库茨涅茨曲线关系;西部地区城市化有利于碳减排,城市化与碳排放之间存在倒U型库茨涅茨曲线关系;各地区应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
城市化 碳排放 动态影响 地区差异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毕华林 黄婕
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也是化学学科特征的思维方式;而化学符号作为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工具。因此,从宏观、微观、符号三种水平上理解化学知识,是体现化学学科特点的有效的学习方式,它受到了广大化学教育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国外三十年来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包括化学学习三种水平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学生三种水平学习的实证研究、促进三种水平学习的教学策略等。从而为我国的化学教育研究提供启发和借鉴。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侯文平
以异质性企业为标志的新新贸易理论的诞生推动了贸易流量引力模型的理论基础研究。现有的引力模型研究只就贸易领域的某个方面进行综述,本文以贸易理论为线,系统梳理了以贸易理论为基础的引力模型研究的发展历程,重点阐述了基于新新贸易理论的引力模型的理论研究新进展,对比和评析了相关的研究方法、研究结论等,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思路与方向。
关键词:
引力模型 引力方程 贸易理论 贸易流量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秦耀辰 张丽君 鲁丰先 闫卫阳 王喜
在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中,低碳城市逐渐成为低碳经济与低碳社会的空间聚焦点。文章从城市碳排放驱动因素、低碳城市循环与代谢、低碳城市空间规划、低碳城市环境管治等四方面系统归纳了国外低碳城市研究的内容和模型方法,并对LMDI方法、Hybrid-EIO-LCA方法、CGE模型作了具体评述。可以认为,低碳城市研究在理论上,由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转向低碳经济和社会论,由城市生态系统、共生城市、精明增长和公交导向细化为低碳社区的构建;在方法上,由单一计算转变到综合评估,由衍生方法借用转到低碳城市模型方法的提出;数据使用由估测数据转向明确的环境账户;空间尺度由城市个体向家庭、社区、园区、城市群等不同层面扩展;研究地域则从少数发达国家推广到发展中国家。基于低碳城市研究体系的不完备性和多学科交叉性、数据的不确定性、时空尺度的多样性等特点,当前研究应从城市共生和谐论出发,以微观尺度的调查数据为基础,综合利用现代空间信息技术,建立城市碳排放账户,对城市碳能源—经济—社会—环境(CEESE)系统的功能与机理、过程与控制以及关联与效应进行探索,创建低碳城市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体系。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周茂荣 谭秀杰
出口贸易中隐含的碳排放,是为满足进口国消费而引起的。近年来,这部分碳排放的责任划分问题引发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讨论,并先后提出了生产责任原则、消费责任原则及共担责任原则三种划分原则。文章对国外已有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首先对这三种原则依次进行文献综述,在此基础上总结对比,分析不同原则对我国的影响,并提出应对建议。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李广子
本文以Megginson and Netter(2001)关于民营化问题的综述文献为基础,对国外近十年来关于民营化问题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总结。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国有企业民营化改革的认识,也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民营化 绩效 民营化方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悦 李锋 孙晓
家庭生活消费碳排放是全球碳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已成为新的增长点,中国家庭直接和间接的能源消耗及碳排放量占有率逐渐扩大的趋势明显,为国家实现减排目标带来难题。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及对比分析的方法在整理归纳家庭消费碳排放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明确碳排放系数法、投入产出法、生命周期评价法和消费者生活方式法的主要内容与适用对象,比较其优缺点与适用情景。指出了在实证分析中影响研究结果的4个主要因素:问卷数据有效性、家庭消费行为模式差异性、社区影响和回弹效应。发现2009年以来,家庭碳排放研究成果逐年递增,基于宏观统计数据的研究成果显著多于微观调查研究;碳排放系数法和投入产出法是最常用的2种碳排放核算方法,具体应用则取决于研究目的和数据的可获取性;充分考虑家庭碳排放的影响因素,适当优化核算方法有利于提高研究结果的准确度。本文可为今后城市家庭消费碳排放研究视角与方法提供参考,为城市家庭碳排放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关海玲 陈建成 曹文
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其已经和正在产生的影响严重威胁着自然界和人类的安全。碳排放已成为全球增温的主要因素,作为全球碳排放的主要源头,城市遂成为全球增温的首要选择。本文论述了气候变化、碳排放与城市化的关系,对全球气候变化条件下我国碳排放与城市化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城市化水平与碳排放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水平对碳排放量的弹性系数为1.643,即城市化水平每增长1%,碳排放量将相应地增长1.643%。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城市化是碳排放持续增长的Granger原因,而碳排放却不是城市化水平提升的Granger原因。为应对气候变化,城市的类型和特征...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城市化 碳排放 低碳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泽红 董锁成 李宇
绿洲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互动作用关系研究经历了萌芽、发展和多元化研究三个阶段。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继承了绿洲城市化与自然环境变迁关系的历史学分析,多角度探讨了绿洲古城国产生、繁荣和衰落过程中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作用;十分重视水资源约束下的流域绿洲城市化研究,基本确立水资源约束和上、中、下游协调发展为研究切入点;非常注重绿洲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机理探究,从中、长时间尺度分析了绿洲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及其阶段性特征;广泛采用空间技术、复杂系统分析和数学分析等定量方法评估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响应过程;普遍关注绿洲城市化对生态环境正负效应的辨析;逐步加强对可持续绿洲城市化模式和对策的探索,并总结了绿洲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经验与教训。从研究趋势来看,今后在研究的可控性与对实践的指导性、多学科交叉研究和系统动态性研究等方面将得到加强。
关键词:
绿洲 城市化 生态环境 研究进展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隋金玲 李凯 胡德夫 李镇宇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城市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影响。作为城市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 ,城市鸟类多样性研究越来越受到鸟类学家和城市自然保护人士的关注。本文重点介绍了国内外有关城市化对城市鸟类群落的影响 ,以及栖息地结构与城市鸟类群落结构之间关系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 ,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城市鸟类研究的方向。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葵 戴小文
本研究利用1978-2009年间的统计数据进行协整分析与格兰杰因果检验,考察了中国城市化水平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城市化率与碳排放之间在长期存在驱动关系,城市化率的提高将引起碳排放量的增加,当城市化率每提高1%,碳排放量以1.61%的比率增加;②将高城市化率作为中国现代化标志,从而"大跃进"式地进行城市化运动将造成我国碳排放总量随城市化率的逐年提高而急剧增加,将有悖于建设低碳城市的目标和阻碍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③碳排放量除受到当期城市化率水平的影响,还受到来自前期城市化率水平的累积影响,即前期城市化率水平体现了城市化进程,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势必引起能源消耗的增加。从目前中国以...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红 陈雨蒙
基于城市化视角,运用协整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实证了1978——2010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与城市化、经济增长、能源消耗、贸易开放的现实关系。研究显示:长期关系上,经济增长、能源消耗及贸易开放对二氧化碳排放均存在正向影响,而城市化则存在负向影响。短期关系上,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耗对二氧化碳排放的正向影响较强;城市化对二氧化碳排放存在较强的负向作用;贸易开放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关系难以确定。因果关系上,能源消耗与碳排放存在互为因果的双向影响机制;经济增长,贸易开放及城市化与碳排放仅存在单向影响机制,且均呈一定滞后特征。文章对实证结果逐一进行了解释并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