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78)
2023(13725)
2022(10975)
2021(10012)
2020(8058)
2019(18319)
2018(18420)
2017(35866)
2016(19693)
2015(22244)
2014(22551)
2013(22032)
2012(19892)
2011(17678)
2010(17323)
2009(15795)
2008(15186)
2007(13232)
2006(11500)
2005(10158)
作者
(55900)
(45960)
(45594)
(43562)
(29294)
(21865)
(20931)
(18083)
(17436)
(16224)
(15758)
(15380)
(14450)
(14342)
(14134)
(13924)
(13751)
(13746)
(13091)
(12968)
(11338)
(11255)
(10981)
(10448)
(10317)
(10158)
(10153)
(10125)
(9225)
(8972)
学科
(79566)
经济(79479)
管理(55257)
(51323)
(43225)
企业(43225)
方法(34243)
数学(28371)
数学方法(28053)
中国(23156)
业经(22872)
(22074)
(18615)
(16963)
地方(16661)
农业(14887)
理论(14598)
产业(14256)
(13590)
(13272)
(12853)
贸易(12847)
(12428)
教育(12026)
技术(11995)
环境(11825)
(11709)
银行(11674)
信息(11617)
(11128)
机构
大学(276636)
学院(274392)
管理(111352)
(104618)
经济(102206)
理学(96786)
理学院(95710)
管理学(94088)
管理学院(93572)
研究(90076)
中国(65017)
(59521)
科学(56691)
(47494)
(43956)
(41402)
业大(40381)
中心(40293)
研究所(40273)
(39116)
(38485)
财经(38343)
师范(38181)
北京(37316)
(34870)
(33228)
(32514)
农业(32232)
师范大学(30940)
经济学(30892)
基金
项目(193206)
科学(151781)
研究(144600)
基金(139001)
(120246)
国家(119198)
科学基金(102692)
社会(90655)
社会科(85811)
社会科学(85789)
(75273)
基金项目(74113)
教育(65214)
自然(65118)
自然科(63564)
自然科学(63552)
(63057)
自然科学基金(62387)
编号(60629)
资助(55502)
成果(49754)
重点(42729)
(41688)
(41250)
课题(40818)
(39958)
项目编号(37768)
国家社会(37171)
创新(37094)
科研(36367)
期刊
(113247)
经济(113247)
研究(80531)
中国(49699)
学报(43326)
管理(39811)
科学(39437)
(38636)
(34600)
教育(34464)
大学(32918)
学学(30426)
农业(27269)
技术(23250)
(21001)
金融(21001)
图书(20910)
业经(19357)
财经(17987)
经济研究(17857)
问题(15290)
(15264)
书馆(14507)
图书馆(14507)
(13883)
理论(13828)
科技(13538)
实践(12884)
(12884)
现代(12818)
共检索到3932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李秋实   陈一   段若阳  
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公共文化数字化转型,对国外相关研究进行梳理,有助于掌握国际公共文化数字化转型发展全貌,为我国相关领域的实践和研究提供参考。本文选取新世纪以来国外公共文化数字化转型研究的代表性文献,运用系统性综述方法,凝练研究热点主题,从系统论和复杂性视角构建整合性研究框架,前瞻未来研究方向。研究发现,当前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公共文化数字化转型内涵、转型前因条件、转型过程机制和转型影响成效四个方面。公共文化数字化转型具有注重用户需求、技术驱动、机构合作融合的特征;外部环境、信息技术和组织管理是转型的前因条件;通过资源融合、众包交互、合作协同的转型过程机制,公共文化机构优化用户体验,提升服务效能,增进社会福祉。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提出公共文化数字化转型研究的未来方向,以期为我国公共文化机构平稳转型、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图1。参考文献48。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曾传亮   王锰   孙红蕾   郑建明  
文章在厘清“公共文化数字化”概念基础上,利用基于深度学习的BERTopic模型凝练出公共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保障与发展目标、公共文化数字化可持续发展路径等四大热门研究方向,发现公共文化数字化领域研究整体朝智能化方向前行,资源呈现“需求-技术-全景展示”研究脉络,服务重点关注技术应用及专题化场景,保障重在探讨政社联动及发展目标,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则围绕挑战及对策展开。未来本领域应借助前沿技术以及多学科层次视角,在资源、服务、技术以及治理等细分研究领域深入探索,拓展研究应用场景,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工作迈上新台阶。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王子寒  李宇佳  
【目的/意义】介绍数字包容社区框架下,国外公共图书馆数字包容实施的成果和经验,为我国图书馆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利用文献研究法,基于数字包容社区框架对国外公共图书馆数字包容的相关理论和实践进行分析,指出其实施数字包容的愿景即数字包容不断发展的定义,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原则,包括3个基础原则和4个发展原则,并提出了相应的目标。【结果/结论】为我国的数字包容实施提出四点建议,包括开展多样活动、加强多方合作、重视区域差异和定制专有服务。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肖希明  刘巧园  
国外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的实践和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已经历了合作共建阶段、资源共享阶段和知识共享阶段。进入21世纪后,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研究受到特别重视。国外该领域的研究主题广泛,主要涉及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的必要性、整合方式、整合技术、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等方面。研究特点主要有: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日益受到重视,注重数字资源生命周期管理,关注新兴技术在资源整合中的应用,元数据标准成为研究新热点。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我国应在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中的合作机制、元数据标准、新技术应用及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加强研究。图1。参考文献5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锐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课堂的数字化转型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应有之义。从高职院校课堂数字化转型的现实之需、现实之困出发,指出重构课堂生态是课堂数字化转型的必由之路。基于IPST框架,分析了高职课堂生态内在逻辑,即产业要素的导向性、空间要素的支撑性、技术要素的融合性和教学法要素的关键性;提出了三个课堂联动、三种方式联动的“生态主体”转型策略,制度重塑、场景重现、场所重构的“生态环境”转型策略,产教融合驱动、数字技术驱动、数据分析驱动的“生态关系”转型策略。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叶江峰  顾梦如  
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是近年来学界和业界关注的重要议题。本文针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首先对数字化转型的概念内涵以及其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理论依据进行系统评述;其次,归纳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绩效的直接影响,如促进作用、抑制作用、曲线效应,以及数字化转型与企业绩效关系的情景因素和中介变量;最后,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包括数字化转型行为的演变规律及对企业绩效的动态影响机制、数字技术和商业模式变革对于提升企业绩效的效果谁更显著、数字化转型对于价值链活动各个环节的作用机制、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绩效的中介影响机制、中国情境下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绩效的作用研究等。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赵跃  吴晓梅  朵婷  王静媛  
基于信息通讯技术发展而来的数字化模式,在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保护与传承的现代困境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非遗数字化已经历了理念引入、项目初探、工程推进和融合发展四阶段的发展历程。当前,国内外非遗数字化实践形成了面向用户的开发、重视传承与传播、注重公众的参与、重视与科技融合等典型特征。但我国非遗数字化实践仍存在保存与获取的失衡、保存与保护的失衡、社会参与度尚不高等困境。基于此,结合文化数字化战略要求,针对我国非遗数字化实践的困境提出如下突破困境的建议:整合非遗数据资源,融入文化大数据体系;注重用户需求,推进用户导向的多元化开发;促进非遗体验场景化,助力“非遗+”新业态;善用新兴技术实现非遗的活化、教育与传承。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李国新  
在我国快速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十多年间,2007年是一个值得铭记的年份。这年六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出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以政府为主导、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努力建设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供给、设施网络、资金人才技术保障、组织支撑和运行评估为基本框架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朱太辉  张彧通  
业务经营数字化和运营管理数字化的高效联动(内外联动)能强化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内生动力”,推动数字化不断迭代升级。实践中,很多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缺乏明确的内外联动框架,陷入了数字化转型的误区,对数字化的作用过于乐观,对数据驱动的重视不够,对数字化框架的理解不深,制约了其数字化转型的效果。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内外联动”的核心是要实现业务经营数字化和运营管理数字化“人-货-场”框架的映射联动,关键是要发挥策略方案的“桥梁作用”,在内部数字化发展过程中通过技术迭代促进策略模型的沉淀,在外部数字化应用过程中通过业务发展提升策略模型的适配度。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艾志红  
本文基于TOE理论框架,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以321家嵌入外部创新生态系统的制造企业为研究样本,从组态视角选取“技术—组织—环境”层面的6个因素,探讨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复杂因果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IT基础设施建设、IT业务拓展能力、IT前瞻性能力、探索式学习、利用式学习、制度逻辑差异均不构成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条件。第二,存在利用式学习为主导的外部环境驱动型、组织双元学习为主导的能力驱动型、能力—组织学习—外部环境内外驱动型三条制造企业高数字化转型驱动路径;低数字化转型驱动路径有两条,且与高数字化转型驱动路径存在非对称关系。第三,利用式学习作为核心条件出现在高数字化转型的三条组态路径中,说明利用式学习对制造企业高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周萍  陈雅  
文章利用PEST生态环境分析法和SWOT分析矩阵,对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转型中面临的外部风险环境和内部风险环境进行了分析,归纳出风险产生的普遍性、风险重塑的可预知性、风险外化的复杂性、风险的延续性四个风险演化特征,提出识别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转型的风险指标、建立公共文化风险预警机制、根据风险演化特征确定风险治理路径三个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转型的风险控制策略,以期促进公共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使公共文化服务的演变、转型和发展在有序的规则下进行。
[期刊] 图书馆学研究  [作者] 杨蕾  
选取了世界数字图书馆、欧洲数字图书馆Europeana等六个国外典型的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项目,通过网络调研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归纳了各项目为平衡著作权人、资源整合方、终端用户等各方利益所采取的版权清理、法律声明、保护公有领域、使用创作共用许可协议、合理利用孤儿作品等知识产权策略。并就我国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项目如何加强知识产权风险控制、有效保障公共利益空间提出了几点建议。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肖希明  完颜邓邓  
国外相关法律和政策的推动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中的社会参与创造了良好环境,已经形成了多种社会参与模式,包括以理事会为依托的管理决策式参与、呈缴本制度要求下的资源提供式参与、开放性的资助捐赠式参与、基于业务外包的合作式参与、基于网络虚拟社区的用户贡献内容式参与,呈现出参与模式的多样与多层面、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参与活动的开放性等特征。对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中的社会参与具有借鉴作用,我国需要创造社会参与的政策与法律环境、加快法人治理改革、吸引社会捐助、重视网络参与。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煜华  舒慧珊  向子威  
基于TOE理论框架构建了企业数字化转型驱动因素模型,并运用fs QCA方法对收集到的26个数字原生企业和数字非原生企业的数据进行了组态路径的分析?研究发现:数字原生企业数字化转型组态路径主要有三条,分别是环境-技术主导组织协同型、技术-环境主导组织协同型和技术-环境主导型;非原生企业由于缺乏数字化转型的技术和经验,只能通过两条不同的技术-环境主导型路径实现数字化转型,且不同路径之间还存在着重叠路径和潜在替代关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叶声华  邓小华  
我国国家资格框架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也存在"三重三轻"的突出问题,即重比较轻基础、重文本轻文化、重经验轻反思。这些问题使得当前的研究视野变窄,不利于国家资格框架研究的拓展和深化。面对我国国家资格框架建设的紧迫任务,有必要转变国家资格框架研究的方向,即从经验到学理、从文本到文化以及从国际到本土,通过理论创新来引领国家资格框架的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为建设中国特色的国家资格框架服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