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05)
2023(3913)
2022(3291)
2021(2733)
2020(2188)
2019(5025)
2018(4801)
2017(8576)
2016(4908)
2015(5377)
2014(5501)
2013(5475)
2012(4983)
2011(4581)
2010(4623)
2009(4193)
2008(4309)
2007(3844)
2006(3388)
2005(3197)
作者
(15151)
(12403)
(12400)
(11961)
(7979)
(6010)
(5895)
(4968)
(4819)
(4560)
(4313)
(4283)
(4040)
(4011)
(4003)
(3999)
(3861)
(3738)
(3669)
(3604)
(3067)
(3059)
(3014)
(3007)
(2979)
(2820)
(2802)
(2772)
(2544)
(2525)
学科
(19861)
经济(19836)
管理(14384)
(12331)
(10305)
企业(10305)
方法(9702)
中国(8226)
数学(7991)
数学方法(7728)
(5875)
(5464)
人口(4551)
业经(4401)
(4345)
理论(4279)
(3899)
财务(3875)
财务管理(3866)
(3862)
金融(3862)
企业财务(3734)
(3568)
银行(3561)
(3429)
农业(3428)
地方(3317)
(3251)
(3198)
教育(2993)
机构
大学(75093)
学院(71031)
(28090)
管理(27462)
经济(27410)
研究(27220)
理学(23795)
理学院(23491)
管理学(22733)
管理学院(22617)
中国(20622)
(17189)
科学(16804)
(14490)
(13482)
研究所(13010)
中心(12258)
北京(11431)
财经(10859)
(10795)
(10674)
师范(10573)
(10480)
(10270)
业大(10065)
(9858)
师范大学(8933)
经济学(8781)
农业(8437)
(8241)
基金
项目(48177)
科学(38113)
基金(35439)
研究(34037)
(31513)
国家(31299)
科学基金(26813)
社会(21363)
社会科(20305)
社会科学(20299)
自然(17940)
基金项目(17611)
自然科(17524)
自然科学(17522)
(17336)
自然科学基金(17170)
教育(16000)
(15658)
资助(15581)
编号(13347)
成果(11519)
重点(11025)
(10785)
(9937)
科研(9447)
课题(9294)
国家社会(9161)
教育部(9132)
(9089)
大学(8773)
期刊
(29326)
经济(29326)
研究(23523)
中国(16522)
学报(11046)
科学(10851)
管理(10586)
教育(10393)
(9574)
(8502)
大学(8356)
学学(7511)
统计(7078)
技术(6926)
农业(6121)
(5711)
决策(5458)
图书(5215)
(5149)
金融(5149)
经济研究(4801)
财经(4275)
技术经济(3959)
(3663)
人口(3632)
(3605)
资源(3487)
书馆(3469)
图书馆(3469)
业经(3304)
共检索到1106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胡桂华  
所有进行人口普查的国家都关心普查数据的质量及其覆盖误差。人口学家和统计学家创立了评估普查数据质量和估计普查遗漏的方法。其中有些方法利用独立于普查本身的信息,另外一些方法则使用普查信息。如果各国普查模式和行政记录数据质量存在差异,就没有适合于所有国家的评估方法。本文概述了美国、南非和加拿大使用的方法。无论哪种评估方法都有其优势与劣势,以及既定的适用范围和必备的条件。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史龙梅   贾银平  
无论是使用完全基于行政记录获取人口统计信息的“完全模式”,还是综合使用行政记录和抽样调查等数据源的“组合模式”,人口普查改革的最终目标应落脚于提高人口统计信息获取的准确性、及时性和经济性。实现这一最终目的需要一个分析、监测、评估数据的质量评估框架。基于此,本文对“完全模式”“组合模式”两种人口普查模式数据质量评估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进行了归纳与评估,以期为我国“行政记录”人口普查的数据质量评估实践提供参考。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史龙梅   贾银平  
无论是使用完全基于行政记录获取人口统计信息的“完全模式”,还是综合使用行政记录和抽样调查等数据源的“组合模式”,人口普查改革的最终目标应落脚于提高人口统计信息获取的准确性、及时性和经济性。实现这一最终目的需要一个分析、监测、评估数据的质量评估框架。基于此,本文对“完全模式”“组合模式”两种人口普查模式数据质量评估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进行了归纳与评估,以期为我国“行政记录”人口普查的数据质量评估实践提供参考。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胡桂华  
人口统计分析模型和双系统估计量是美国和其他一些国家目前提供普查净误差估计值的两个基本方法,未来可能使用三系统估计量做这项工作。采用文献解读法、拓展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和抽样估计法综述这三个估计量形成的历史背景、理论依据及模型表达式。研究结果表明:人口统计分析模型适合于提供年轻孩子组的实际人数估计值,但行政记录系统与人口普查对种族分类的不一致影响其估计的精度及与其他来源数据的可比性;双系统估计量要求两个系统独立,否则估计的净误差内含系统性偏差;三系统估计量不要求系统之间独立,同时利用了人口普查及人口行政记录辅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胡桂华  吴东晟  
人口普查质量评估调查通常采取分层多步或多阶段等距整群抽样方式进行,以美国2000年人口普查质量评估调查为例论述这项调查工作的抽样设计方案。第一步抽样由形成街区群、对街区群分层和等距抽取街区群组成;第二步抽样以街区群为抽样单位抽取第一步样本的子样本,进行住房单元比较和目标延伸搜索;第三步抽样是从第二步样本大型街区群中抽取由邻近住房单元构成的"片",最终抽取街区群11303个,抽样比率约3‰。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胡桂华  
迄今为止,所有国家和地区在人口普查后组织的用于评估人口普查质量的事后调查均使用双系统估计量估计实际人口数和人口普查覆盖误差。由于人口普查与事后调查不独立而引起的交互作用偏差使双系统估计量低估或高估人口数。文章依据对数线性模型和最大似然估计构造的三系统模型能显著减少交互作用偏差,同时通过一个实证案例演示了三系统模型的选择和实际人口数估计及其方差估计的过程。实证结果表明,人口普查与行政记录独立但均与事后调查相关的三系统模型最适合于既定的数据描述。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培培  金勇进  
文章根据官方公布的历次中国人口普查方案和相关数据质量抽查实施办法,分别从普查摸底阶段、普查登记汇总编码阶段和普查事后质量抽查阶段分析现有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评估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双系统估计量在我国普查实践中的科学应用、汇总数据时要综合运用评估方法和在普查数据质量抽查中采用系统完善的抽样设计等改进措施,期望能够进一步完善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评估的理论方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胡桂华  武洁  
双系统估计量是目前估计目标总体真实人口数及人口普查净误差的主流方法,构造双系统估计量时,要求总体中的人口具有相同的登记概率。为达此目的,目前各国通行的做法是对人口总体进行抽样后分层。用Logistic回归模型取代抽样后分层是人口普查质量评估领域的前沿问题。本文系统地解读了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双系统估计量及其方差估计量,认为Logistic回归模型能够纳入更多的分层变量,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培育  
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于1992年2月25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1990年人口普查科学讨论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口普查系统的实际工作者、高等院校和研究单位的学者、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90余人参加了会议,提交论文93篇。 开幕式由国务院第四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孙兢新主持,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金营  戈艳霞  
文章采用年龄移算方法进行队列对比对2010年的分性别分年龄人口的漏报或者重报进行了评估,发现:在0~9岁人口按1990年普查漏报率为底线的情况下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年龄人口漏报率为0.75%,重报率为0.55%,合计误差率为1.30%。采用布拉斯逻辑特生命表系统对低龄人口和老年人口的死亡漏报做出测度,2010年低龄人口的死亡漏报非常严重,漏报率超过60%,男性婴幼儿漏报更为严重;老年人口的死亡漏报也平均在5%以上,不分年龄达到20%。出生漏报和育龄妇女重报带来生育水平的失真,经过漏报回填,2010年生育水平应该在1.52以上。由此显示,在运用2010年普查数据时需要进行质量评估。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荣时  
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于1985年10月28日至11月2日在四川省重庆市召开了中国1982年人口普查第二次科学讨论会。到会代表74人,收到论文65篇。会议共分为五个专题小组,现将主要情况综述如下: 一、对人口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探讨。许多论文指出,人口状况是最基本的国情之一。人口既是经济活动的主体,又是服务对象。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方针和经济建设计划、规划、都必须把人口数量及各种构成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贺本岚  金勇进  巩红禹  
事后质量抽查是对人口普查登记质量进行检验和评估的调查方法。文章通过对美国、英国和印度等国家的事后质量抽查经验进行总结,对我国今后人口普查事后质量抽查提出了建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徐天琪,周佑明  
由浙江省人口普查办公室、省人口学会、省统计学会联合组织的浙江省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第二次科学讨论会于1992年7月24日至26日在杭州召开。这是继1991年7月召开第一次研讨会,并编辑出版论文集《转变中的浙江人口》后,根据“四普”100%机器汇总资料组织再次研讨活动。会议共收到论文109篇,其中市、地、县以至乡级机构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塞  
人口普查是和平时期最大的社会动员,涉及到千家万户、每一个人。它是检验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科技力量的重要尺度之一。我国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人口普查——在同一时间内,对11亿多人口逐一进行了21个项目的登记调查。这次普查,准备时间短,只有一年半,而国际上通常准备时间为3—5年;经费少,中央财政拨付的人均普查经费只有0.16元人民币,而国际上人均普查经费最高的为10余美元,发展中国家人均普查经费亦达2美元;流动人口多,全国有流动人口3000多万人。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可谓规模空前,困难空前。现在,举世瞩目的中国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已取得普查登记、数据手工汇总和10%提前抽样数据处理的圆满成功,并将取得全部数据处理和分析研究工作等人口普查工作的全面成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