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82)
2023(11237)
2022(9841)
2021(9325)
2020(7542)
2019(17568)
2018(17563)
2017(33959)
2016(18361)
2015(20629)
2014(20663)
2013(20477)
2012(18733)
2011(17033)
2010(17003)
2009(15506)
2008(14774)
2007(12870)
2006(11269)
2005(9255)
作者
(52446)
(43636)
(43120)
(41093)
(27554)
(20839)
(19670)
(17151)
(16447)
(15311)
(15077)
(14568)
(13503)
(13389)
(13304)
(13045)
(12991)
(12775)
(12268)
(12110)
(10776)
(10560)
(10341)
(9998)
(9745)
(9713)
(9547)
(9545)
(8725)
(8566)
学科
(72566)
经济(72476)
(49587)
管理(47672)
(37108)
企业(37108)
方法(32342)
(31019)
数学(28065)
数学方法(27754)
农业(20725)
中国(19098)
业经(19004)
地方(16881)
(16845)
(15785)
(13089)
(11507)
贸易(11501)
(11446)
理论(11421)
环境(11413)
(11117)
(10901)
技术(10530)
(10481)
银行(10446)
(10397)
金融(10395)
教育(10155)
机构
大学(259114)
学院(258338)
管理(105567)
(98914)
经济(96496)
理学(92325)
理学院(91265)
管理学(89732)
管理学院(89268)
研究(85138)
中国(61982)
(54961)
科学(53977)
(44912)
(43288)
(41759)
业大(40229)
中心(39052)
研究所(38285)
(36617)
师范(36361)
(36286)
财经(35172)
北京(34439)
农业(33991)
(31999)
(30986)
(30056)
师范大学(29601)
经济学(28490)
基金
项目(183255)
科学(144197)
研究(136312)
基金(132613)
(114654)
国家(113640)
科学基金(97906)
社会(85317)
社会科(80539)
社会科学(80519)
基金项目(72103)
(71744)
自然(63150)
自然科(61633)
自然科学(61622)
教育(61297)
自然科学基金(60492)
(59988)
编号(57163)
资助(53029)
成果(46350)
重点(40084)
(39989)
(39212)
课题(38296)
(37706)
创新(35003)
科研(34563)
国家社会(34431)
项目编号(34251)
期刊
(110611)
经济(110611)
研究(73966)
(46652)
中国(46539)
学报(40364)
科学(38471)
管理(35304)
农业(31968)
大学(30955)
(29406)
教育(29153)
学学(29039)
(21254)
金融(21254)
业经(20911)
技术(20697)
经济研究(15601)
财经(15460)
图书(15265)
问题(14701)
(13864)
理论(13192)
科技(13182)
(12963)
(12951)
实践(12379)
(12379)
现代(12113)
资源(11781)
共检索到3657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丹  刘祖云  
任何空间都是社会的产物。在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政策的驱动下,中国乡村空间正在发生剧烈重构。乡村空间研究作为国外乡村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具有多学科、多视角、多维度、多方法的特点,形成了一个丰富的研究图景。为了更全面地把握国外乡村空间研究的进展,论文对国外近40 a的乡村空间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研究发现,国外学者从物质、想象和实践等层面诠释了乡村空间的内涵,并通过建立"乡村空间的三重模型",强调了日常生活实践的重要性,引入了生活空间,构建了较为系统的乡村空间研究架构。在理论视角上,国外乡村空间研究经历了功能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社会建构主义3个阶段;在时间的演进上,实现了由生产主义空间研究到后生产主义空间研究的转换;在空间维度上,实现了聚落空间、经济空间、社会空间和文化空间的多重叠加。国外乡村空间研究实现了从物质层面到社会表征、从客体性空间到主体性空间、从静态单维空间到动态多维空间的转变,启示我们对乡村空间进行跨学科研究以及"社会-文化"研究的重要性。中国乡村空间建设要重视农民的主体性地位、强调乡村空间的多功能性、尊重乡村空间的"地域性"和"差异性"、恢复乡村空间的意义生产功能。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肖亮  苏黎馨  冯长春  郑树杰  
随着区域一体化政策和信息、交通等设施的推进,乡村地区被纳入更为广泛的要素流通与经济过程中,乡村地区被内、外经济社会多重联系重新定义。论文通过回顾西方发达国家乡村地理关系范式研究进展,重点探讨了乡村地区能否通过加强外向联系来削弱其地理区位边缘性这一核心问题,同时探讨了关系研究范式在中国乡村地理研究中的适用性,并试图构建起适应中国国情的乡村关系地理研究框架。西方乡村地理学者提出了关系的研究范式以适应乡村地区新的发展背景,在关系视角的研究语境中,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参与主体被当作真正的研究对象,关注参与主体间各类“流”要素及其关系;同时,距离的概念被重新定义,地理空间呈现虚、实交互的特征,关系距离是对基于位空间的乡村研究的补充;此外,关系资本、弱关系和嵌入性等“关系”概念重新定义了乡村社会经济的作用过程。研究发现,地理区位与地方性特征仍然是乡村产业发展及参与外部竞争最重要的资本,但以通信、交通等设施为代表的“硬”环境的改善对弥补乡村区位劣势的边际效益逐渐降低。因而现阶段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需要从制度空间、学习空间、“非正式”社交网络等“软”环境的建设着手,促进信息、技术和资本等“流”要素的移动,进而推动乡村产业和功能的发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赵庆海  费利群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既是对国际城市化进程中乡村改造的经验总结,也是有效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出路。英、美、日、韩等国家在乡村改造中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突出农业的基础地位,大力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等,为我国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借鉴。我国应在科学规划、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产业升级以及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等方面,缩小城乡差距,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安虎森  郭莹莹  
国外乡村振兴的理论研究较多:劳动力转移模式强调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分享空间模式强调城乡双向的资源有效配置,城镇发展模式强调城乡联系、城乡综合发展、乡村创业,城乡一体化模式强调城乡一体的社会结构、居民社会福利的"等值",日本"六次产业化"强调的是整体化的生产链条以及资源的有效配置。我国要实现乡村振兴,就要促进城乡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的双向流动;以人才带动加快乡村地区综合发展,保障城乡居民有同等的起点和发展机会,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促进乡村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深度融合。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林龙  余洋婷  吴水荣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解决"三农"问题及寻找农村发展新动力。为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本文从国外乡村振兴发展的历程、规划与政策措施、主要模式、组织方式、投融资渠道,以及林业在乡村振兴发展中的主要作用等6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而为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规划与落实提供参考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瑞霞  陈烈  沈静  
很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也曾有过乡村建设的历史。立足国情,它们各自采取了不同的反哺切入点、发展路径和战略模式。其中,政府的巨大推动作用、民众的广泛参与、体制的保障与革新以及中介组织的培育等在各国的乡村建设中都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借鉴国外乡村建设经验,提出当前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应赋予农村领导机构以明确主权、开展以县域单元为核心的乡村系统研究、最大化地发挥农民主体性作用。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王洁琼  李瑾  冯献  
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乡村治理仍存在治理目标不明确、与乡村居民实际需求脱节、城乡差距较大等问题。国外普遍采取城乡一体化治理模式,依托全国电子政务系统与已建立完善的公共服务系统开展乡村政务、公共服务数字化建设。我国应以村民需求为导向,从顶层设计、投融资机制、数据资源共享、一体化数字化治理、主体数字化素质培育方面着手,完善乡村治理数字化体系。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安传艳  翟洲燕  李同昇  
大规模乡村旅游的发展波及到后现代社会的诸多领域,已成为过去30年国际旅游学界研究的热点。本文搜集了Elsevier ScienceDirect数据库中2010年以来国外乡村旅游研究的相关期刊文献,通过分析得出:①经济价值取向下的乡村旅游发展是各国学者研究的热点。②乡村旅游者出游动机多样,体验方式及内容不同,对服务、产品的满意度是影响其忠诚度的重要因素。③乡村小企业发展具有局限性,创新和合作非常重要。④乡村居民对旅游业发展的态度不一,社区参与是保障乡村旅游发展、社会公平的关键因素,且该领域研究更多在于"如何参与"的问题。⑤政府干预存在国家宏观调控和地方实践效应的差异,其研究往往与其他领域研究相融合。⑥乡村旅游的影响研究呈现批判性特征,旅游的"正向"经济影响在社区层面的实证研究中受到质疑,目的地的文化变迁并不能简单地归结为"负面""被动"的问题等。总之,国外学者多把乡村旅游视为"现代"经济行为,乡村旅游地作为资本、权力的实践场域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鉴于此,中国学者应根据社会需求拓展乡村旅游研究领域、反思价值伦理问题,重构本土理论等,为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依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明翠琴  陈雷  
近年来,乡村地区越来越被视为经济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平台。创新是驱动乡村发展的关键因素,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活力。关于乡村创新的研究引起了一些学者的关注。借助Cite Space软件对国外乡村创新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并进一步探究了乡村创新的概念、理论基础、研究热点及前沿、重点研究内容。通过研究发现:第一,乡村创新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目前国外学界最关注的是经济领域。第二,跨国或跨区域的作者合作研究比较分散。第三,国外乡村创新中学者重点关注网络、与企业家精神相关的社会创新、教育知识、农业、模式的研究。第四,乡村创新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乡村创新的影响因素、乡村创新的具体类型及乡村创新的综合模式。最后,总结了目前国外乡村创新研究的启示,期望为未来乡村创新的研究与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明翠琴  陈雷  
近年来,乡村地区越来越被视为经济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平台。创新是驱动乡村发展的关键因素,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活力。关于乡村创新的研究引起了一些学者的关注。借助Cite Space软件对国外乡村创新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并进一步探究了乡村创新的概念、理论基础、研究热点及前沿、重点研究内容。通过研究发现:第一,乡村创新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目前国外学界最关注的是经济领域。第二,跨国或跨区域的作者合作研究比较分散。第三,国外乡村创新中学者重点关注网络、与企业家精神相关的社会创新、教育知识、农业、模式的研究。第四,乡村创新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乡村创新的影响因素、乡村创新的具体类型及乡村创新的综合模式。最后,总结了目前国外乡村创新研究的启示,期望为未来乡村创新的研究与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廖菁  邹宝玲  
乡村产业发展是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目前中国迈入第二个百年奋斗新征程,要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着力点,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乡村产业发展将被期待在此阶段发挥更大作用。但目前中国乡村产业仍存在科技创新能力与产业投资力度不足、产业品牌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而不少发达国家的乡村产业发展走在前列并提供了经验借鉴。为此,本文选取亚洲、欧洲和美洲6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以考察乡村产业发展的异质性及其探索路径。结果发现,国外乡村产业发展主要得益于政府和市场协同发力、有效互补,形成了宏观调控有度、市场经济运行有效的乡村产业发展环境,由此培育了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组织化、规模化经营主体,有力地促进了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了乡村产业链的延伸,期望能够对推进中国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借鉴。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自强  李静  鲁奇  
本文对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韩国以及部分发展中国家的乡村经济类型的划分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大多数发达国家都能通过明确乡村的地域范围来使乡村经济类型的划分更具时效性,同时在进行乡村经济类型划分时比较注重城市对乡村的辐射作用,并将不同乡村面临的社会经济矛盾作为划分的指向。而这些启示对于中国进行乡村经济类型划分,并以此为依据对制定更符合地方需要的乡村扶持政策具有重要的价值。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赵国锋  张沛  田英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历史任务,这个历史任务的实现在西部地区尤为艰巨。文章分析和总结了国外乡村建设的成功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可供西部地区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选择的资源带动型、旅游带动型、小城镇带动型、移民搬迁型、专业特色型、中心村落型6种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崔学勤  李亚鹏  
发展乡村生态景观农业,不仅要明确乡村生态景观农业的重要性,而且要掌握乡村生态景观农业发展的内涵及特征。不仅要全面把握地方的生态特点,而且要结合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本文在简要概述农村生态景观农业发展重要性的基础上,以美国和韩国乡村生态景观建设切入点,重点探讨了国外乡村生态景观农业发展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