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03)
2023(8197)
2022(6645)
2021(6077)
2020(4530)
2019(10326)
2018(10012)
2017(18732)
2016(10125)
2015(11169)
2014(11351)
2013(11344)
2012(11221)
2011(10542)
2010(10936)
2009(10205)
2008(9849)
2007(9123)
2006(8401)
2005(7625)
作者
(30105)
(25188)
(24919)
(23519)
(15945)
(12019)
(11285)
(9672)
(9635)
(9019)
(8598)
(8356)
(8113)
(7978)
(7747)
(7581)
(7236)
(7188)
(7185)
(7118)
(6498)
(6192)
(6016)
(5879)
(5749)
(5664)
(5603)
(5526)
(5195)
(5105)
学科
(50851)
经济(50788)
(28368)
(27874)
管理(21852)
地方(19661)
农业(19003)
中国(18888)
(15950)
企业(15950)
业经(15315)
(12274)
方法(11636)
(10667)
金融(10667)
(10578)
(10158)
(10123)
银行(10110)
地方经济(10025)
(9971)
发展(9825)
(9801)
数学(9742)
数学方法(9678)
农业经济(9084)
(8067)
环境(7816)
(7759)
贸易(7747)
机构
学院(149906)
大学(145784)
(64431)
经济(62926)
研究(58397)
管理(52583)
中国(45876)
理学(43581)
理学院(43000)
管理学(42401)
管理学院(42096)
科学(33253)
(32121)
(30703)
(30120)
(29721)
中心(26912)
研究所(26388)
(24714)
(23576)
师范(23398)
农业(22458)
财经(22286)
北京(20937)
业大(20880)
(20549)
(20221)
(20115)
经济学(19753)
(19578)
基金
项目(92443)
研究(73558)
科学(72883)
基金(64659)
(54998)
国家(54373)
社会(47980)
科学基金(46033)
社会科(45144)
社会科学(45138)
(37759)
基金项目(33829)
教育(32106)
编号(31169)
(30714)
(27330)
成果(26806)
自然(25333)
资助(25202)
自然科(24669)
自然科学(24665)
自然科学基金(24201)
发展(22815)
课题(22409)
(22401)
重点(20854)
(20264)
国家社会(19752)
(19121)
(19091)
期刊
(88141)
经济(88141)
研究(50642)
中国(39527)
(36580)
农业(24329)
(21086)
金融(21086)
科学(21076)
学报(20877)
(20523)
教育(20471)
管理(19444)
业经(18289)
大学(17030)
学学(15851)
经济研究(12623)
技术(12284)
问题(11424)
财经(10688)
(10266)
农业经济(10123)
农村(9578)
(9578)
世界(9367)
(9283)
经济问题(8087)
(7964)
(7765)
(7580)
共检索到2522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林龙  余洋婷  吴水荣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解决"三农"问题及寻找农村发展新动力。为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本文从国外乡村振兴发展的历程、规划与政策措施、主要模式、组织方式、投融资渠道,以及林业在乡村振兴发展中的主要作用等6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而为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规划与落实提供参考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廖菁  邹宝玲  
乡村产业发展是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目前中国迈入第二个百年奋斗新征程,要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着力点,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乡村产业发展将被期待在此阶段发挥更大作用。但目前中国乡村产业仍存在科技创新能力与产业投资力度不足、产业品牌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而不少发达国家的乡村产业发展走在前列并提供了经验借鉴。为此,本文选取亚洲、欧洲和美洲6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以考察乡村产业发展的异质性及其探索路径。结果发现,国外乡村产业发展主要得益于政府和市场协同发力、有效互补,形成了宏观调控有度、市场经济运行有效的乡村产业发展环境,由此培育了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组织化、规模化经营主体,有力地促进了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了乡村产业链的延伸,期望能够对推进中国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借鉴。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安虎森  郭莹莹  
国外乡村振兴的理论研究较多:劳动力转移模式强调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分享空间模式强调城乡双向的资源有效配置,城镇发展模式强调城乡联系、城乡综合发展、乡村创业,城乡一体化模式强调城乡一体的社会结构、居民社会福利的"等值",日本"六次产业化"强调的是整体化的生产链条以及资源的有效配置。我国要实现乡村振兴,就要促进城乡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的双向流动;以人才带动加快乡村地区综合发展,保障城乡居民有同等的起点和发展机会,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促进乡村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深度融合。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鹏  刘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为今后农业农村的发展指引了道路,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政策基础。本文在回溯日本和韩国的乡村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两国乡村发展经验与教训,并分析了目前中国乡村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机遇,提出从顶层设计、精神文明建设、基层治理体系和农村经济建设等方面入手,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特色乡村振兴道路。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崔学勤  李亚鹏  
发展乡村生态景观农业,不仅要明确乡村生态景观农业的重要性,而且要掌握乡村生态景观农业发展的内涵及特征。不仅要全面把握地方的生态特点,而且要结合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本文在简要概述农村生态景观农业发展重要性的基础上,以美国和韩国乡村生态景观建设切入点,重点探讨了国外乡村生态景观农业发展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自强  李静  鲁奇  
本文对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韩国以及部分发展中国家的乡村经济类型的划分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大多数发达国家都能通过明确乡村的地域范围来使乡村经济类型的划分更具时效性,同时在进行乡村经济类型划分时比较注重城市对乡村的辐射作用,并将不同乡村面临的社会经济矛盾作为划分的指向。而这些启示对于中国进行乡村经济类型划分,并以此为依据对制定更符合地方需要的乡村扶持政策具有重要的价值。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冉冉  
在市场发展的背景下,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使生态旅游成为近几年的一大热点,尤其是在生态化理念的引导及在政府的支持下,都市周边乡村旅游成为现代休闲旅游的一大亮点。针对如何基于当前旅游现状,开发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和打造乡村旅游品牌,本文通过对国外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进行探讨,就其在乡村旅游开发及发展中的有益做法和经验进行了梳理,以期对我国开发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有益的帮助。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冉冉  
在市场发展的背景下,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使生态旅游成为近几年的一大热点,尤其是在生态化理念的引导及在政府的支持下,都市周边乡村旅游成为现代休闲旅游的一大亮点。针对如何基于当前旅游现状,开发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和打造乡村旅游品牌,本文通过对国外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进行探讨,就其在乡村旅游开发及发展中的有益做法和经验进行了梳理,以期对我国开发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有益的帮助。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邓金钱  
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事实出发,顺应亿万农民新企盼做出的重大战略抉择。习近平乡村振兴发展立意高远、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成为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习近平乡村振兴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城乡关系理论与中国传统优秀农耕文化的完美结合,是对新中国70年城乡发展实践的理论思考,凸显了习近平深入乡村、扎根农民的"三农"情怀。习近平乡村振兴发展理论内涵丰富,包括乡村振兴之基、乡村振兴之本、乡村振兴之魂、乡村振兴之擎、乡村振兴之核等五个方面的内容,蕴含着重要的理论贡献、实践和政策价值。新时代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矛盾,必须以乡村振兴为总抓手,积极践行习近平乡村振兴发展的系列论述。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玉霞  
<正>乡村振兴通过加强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加工和农村旅游等方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乡村振兴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农村劳动力回流,减轻城市人口压力;通过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和提供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农民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增强留乡意愿。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发展,也是文化传承和保护的过程。通过保护和传承农村传统文化,弘扬乡土特色,增强农村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全国乡村振兴优秀案例》一书通过典型案例深入分析乡村振兴发展策略问题。乡村振兴的目标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通过发展现代农业,
关键词: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伟安  
在当前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科学合理地管理和保护乡村的资源和环境成为重要课题。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孙华主编的《乡村资源环境规划基础》是一部全面介绍乡村资源环境规划的专业著作,该书系统论述了乡村资源环境规划的理论基础、技术方法和实践案例。作者在第一章阐述了乡村资源环境规划的背景和意义,强调其在乡村发展中的重要性,为后续内容奠定基础,并唤起读者对该领域的兴趣。在第二章中,作者系统介绍了乡村资源环境规划的基础理论,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理论基础,到“两山”理论、人地系统理论和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的阐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侯杰  潘海燕  袁林森  
在国内大循环背景下,研究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对民生循环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运用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前的611个贫困县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检验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对民生循环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村产业发展水平、农村生态环境水平、农村社会发展水平以及农民生活发展水平提升了本地区民生循环质量,同时还存在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对贫困县民生循环质量的直接促进作用和空间溢出效应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芦风英  庞智强  邓光耀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构建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算了2013-2019年中国省域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运用Dagum基尼系数分析了中国乡村振兴发展的区域差异大小及来源,并基于关系数据视角利用QAP方法测度其差异的形成机理。研究发现:中国乡村振兴发展水平普遍较低但总体呈上升趋势;乡村振兴发展的区域差异显著,呈东部-中部-西部阶梯分布状态;乡村振兴发展的区域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并呈逐渐缩小趋势,其中,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区域间差异最大,东部地区的区域内差异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产业兴旺子系统差异是中国乡村振兴发展差异的最大成因,其次为生活富裕、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子系统差异。做好乡村振兴战略顶层设计,实施区域协同发展策略,构建现代化乡村产业体系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缩小区域差异的可行策略。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芳山   李露瑶   陈杰  
近年来,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对乡村振兴发展的影响极大。文章选取2011—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熵权法和固定效应模型,探究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发展的影响机制和程度,并创新性地使用随机森林模型,深入考察影响乡村振兴发展的数字经济各项指标的重要性。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发展对乡村振兴工作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影响效应为0.4100。(2)数字经济对林业大省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较其他地区更为显著,影响系数为0.5700,说明数字经济在林业经济的应用已取得了显著成效。(3)数字经济影响乡村振兴最重要的因素是企业拥有网站数和信息从业人数,重要性分别为13.62和11.61,农村电商有望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增长极。(4)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影响系数分别为东部地区0.6450、西部地区0.2560、东北部地区0.2350、中部地区0.1970。文章聚焦于数字经济各个维度指标的重要性比较以及林业经济大省和其他省份的异质性分析,深化了相关研究内容,弥补了现有文献对林业经济大省数字经济研究的不足。基于此提出政策启示:乡村振兴工作中应利用好数字经济这一推手,重点推动农村电子信息制造业和农村电商,推进林业大省和其他地区乡村振兴工作低成本、高质量发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入选理由从容应对百年变局,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必须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有利于精准赋能乡村振兴发展。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