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55)
- 2023(7424)
- 2022(6618)
- 2021(6123)
- 2020(5423)
- 2019(12715)
- 2018(12441)
- 2017(24241)
- 2016(13666)
- 2015(15365)
- 2014(15605)
- 2013(15785)
- 2012(15124)
- 2011(13903)
- 2010(14042)
- 2009(13326)
- 2008(13276)
- 2007(12009)
- 2006(10539)
- 2005(9418)
- 学科
- 济(58601)
- 经济(58544)
- 管理(34191)
- 业(32144)
- 方法(27318)
- 企(24696)
- 企业(24696)
- 数学(24317)
- 数学方法(24042)
- 学(16976)
- 农(15997)
- 中国(14468)
- 财(13971)
- 地方(12158)
- 农业(10546)
- 业经(10241)
- 贸(10125)
- 贸易(10123)
- 制(10110)
- 易(9745)
- 土地(9590)
- 和(8856)
- 环境(8492)
- 理论(8165)
- 务(8047)
- 财务(8031)
- 财务管理(8003)
- 银(7664)
- 银行(7622)
- 融(7570)
- 机构
- 大学(205018)
- 学院(201019)
- 济(78684)
- 经济(76689)
- 研究(75625)
- 管理(71764)
- 理学(61182)
- 理学院(60266)
- 管理学(58974)
- 管理学院(58618)
- 中国(55796)
- 科学(50801)
- 京(46345)
- 农(44940)
- 所(40986)
- 研究所(37503)
- 农业(36216)
- 业大(36207)
- 财(35387)
- 中心(34585)
- 江(32497)
- 北京(29166)
- 范(28133)
- 财经(28117)
- 师范(27746)
- 院(27568)
- 经(25424)
- 州(24951)
- 省(24669)
- 经济学(24289)
- 基金
- 项目(134303)
- 科学(103570)
- 基金(96650)
- 研究(91044)
- 家(87686)
- 国家(87020)
- 科学基金(71753)
- 社会(55497)
- 社会科(52463)
- 社会科学(52441)
- 省(52343)
- 基金项目(51605)
- 自然(49448)
- 自然科(48219)
- 自然科学(48197)
- 自然科学基金(47304)
- 划(46249)
- 教育(41976)
- 资助(40233)
- 编号(36478)
- 重点(31297)
- 成果(29885)
- 部(29643)
- 发(29179)
- 计划(27683)
- 创(26783)
- 科研(26782)
- 课题(26114)
- 创新(25203)
- 科技(24516)
共检索到3018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吴启焰 何挺
改革开放以来,"规划"取代"计划"成为政府管理的有效工具,各种规划也如雨后春笋涌现,如城市规划、国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这些规划在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空间性规划概念不清、规划重叠冲突、部门职责交叉重复、地方规划朝令夕改等。为此,国务院颁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构建全国统一、相互衔接、分级管理的空间规划体系。从源头分析,
关键词:
土地利用规划 国土规划 空间规划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董祚继
研究目的:深入探讨从土地利用规划到国土空间规划的重大变革,明晰国土空间规划的观念、体系、任务、方法和实施要求,以期对正在开展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国土空间规划要着力强化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念,在规划体系建设中处理好空间规划与发展规划,国家规划与地方规划,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详细规划之间的关系,把重塑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和推动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自然资源资产保值增值同时作为新时代规划的主要任务,全面推进空间规划基本理论、基础性方法和前沿性方法研究,创新规划实施的行政、法治、经济、社会和技术机制。研究结论:国土空间规划作为空间规划体制改革的产物,既要继承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在内的原有空间规划的优点,也要注意克服其不足,根据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的战略需要,在规划观念、规划体系、规划实施等方面进行全方位、重构性变革,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空间规划理论和方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黄大全 朱世豪 刘涛
用地指标是我国空间规划实施和国土空间管制的关键政策工具。研究收集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数据,利用多层线性模型,分析了用地指标分配的偏好及其影响因素,并探讨了省级和市级因素对指标分配的交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用地指标分配策略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性,绝对量呈现东高西低的格局,而相对量呈现西部和东南高、中部和东北低的空间特征;(2)用地指标分配模式主要受经济发展需求驱动,缺乏对水土等资源环境限制性因素的考虑;(3)快速发展期的省倾向于集中分配策略,发展水平较高的省则更为均衡。因此,需坚守资源环境底线,配合有效的经济激励政策,实施差别化的用地指标管理策略。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蔡玉梅 郑振源 马彦琳
研究目的:初步建立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和方法体系。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对比法。研究结果: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分为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总体理论和主题理论三个层次。基于过程的土地利用规划方法包括建立规划模型的方法、编制规划方案的方法以及评价规划方案的方法。研究结论:土地利用规划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和产物,宜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变革、土地利用规划的实践以及国际土地利用规划的变革中不断发展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和方法,提高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性。
关键词:
土地利用规划 环境影响评价 持续土地利用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邝敏仪 郝晋珉 丁忠义 杨君 段瑞娟
研究目的:把概念规划引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完善其编制方法。研究方法:文献资料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概念规划是为城市规划服务的,通过与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的对比可知,概念规划的理念与方法可引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研究结论:引入概念规划理念与方法,强化土地利用战略研究,引导空间分区,指导用地指标分解以及用途管制规则,促使指标控制与分区控制相结合。
关键词:
土地规划 概念规划 战略研究 空间分区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严金明 刘杰
研究目的:对土地利用规划本质、功能进行科学认知,对规划战略导向进行理性定位,有利于促进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实施和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实现有限土地空间的可持续利用。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归纳总结法。研究结果:从6个方面诠释了土地利用规划的本质,用优化模型表达了土地利用规划的功能,提出了新时期土地利用规划调控的战略导向。研究结论:规划本质从历史上看是人类文明用地的产物,从权利上看是对土地发展权的分配,从行政上看是对土地市场失灵的一种纠正,从宗旨上看是对未来土地利用的控制,从技术上看是对土地利用系统时空的优化,从管理上看是提高土地利用决策科学性的手段;土地利用规划最核心的功能是其对未来土地利用时空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静 陈银蓉 梅昀
我国土地利用规划制度的发展,实质上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为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进行的反复博弈,是规划制度从平衡,到不平衡,再到平衡的过程,体现了土地利用规划制度的创新机制。土地利用规划制度建立的初衷是保护耕地和限制建设用地,确保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但从短期看不可避免地导致了经济增长速度的降低;本文通过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博弈模型,结果证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行为在理论上可以达到平衡,但实际情况是中央政府对违反规划的惩罚措施并不具有实质的危险,造成中央政府强化监督的力度和地方政府违法规划的力度都将大大超过理论值。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是通过土地利用规划制度的创新,纠正土地用途管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
关键词:
土地利用规划 制度创新 博弈 机制设计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向东 刘卫东
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诞生以来,现代土地利用规划(简称规划)涌现出很多理论流派,充分理解和掌握代表性理论的主要特征及其流变,对于开展规划研究和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现代规划理论的演变历程进行梳理和探究,以期有助于促进对现代规划理论的理解和应用。按时间顺序将现代规划理论演变分为4个阶段,阐述了每一阶段不同规划理论流派的产生背景、主要观点和实践影响,具体包括20世纪50年代前的"物质形态规划论"、"马克思主义规划论",60年代的"综合理性规划论"、"渐进规划论"、"人本主义规划论"、"自由主义规划论",70-80年代的"新马克思主义规划论"和"新自由主义规划论",以及90年代以来的"沟通规划论"、"可持续规划论"、"新制度主义规划论"和"公共政策规划论"等。这些理论派别有着不同的视角和侧重点,相互之间存在着或创新、或继承、或反叛、或补充的复杂关系。最后指出,现代规划理论深受多学科知识和规划实践的影响,具有深刻的时代烙印,并伴随产生了丰富的文献成果;尽管中国学者在现代规划理论构建中作出了一定贡献,但与欧美学者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未来尚需付出更大努力。
关键词:
土地利用规划 理论演变 文献综述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郑伟元 李宪文 刘康
我国开展土地利用规划只有短短十几年时间,无论是规划理念还是规划工作制度都还不够成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对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怎样做才能使土地利用规划工作更加完善,使其更好地发挥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作用?本文提出的应对之策虽有待进一步细化,但不无积极意义。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陈晓炜 赵世强
研究目的:通过对现阶段中国土地利用规划内在特点分析,指出土地利用规划风险存在必然性和多样性。研究方法:基于土地利用规划实践。研究结果:土地利用规划中的风险可分为自然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环境风险、政治风险和技术风险。针对这些风险,建立了土地利用规划中实施风险管理的科学程序,提出了具体的风险管理措施。
关键词:
土地利用规划 风险管理 措施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景刚 欧名豪 张全景 张效军
研究目的:概要介绍城市理性发展理念在美国的应用及其保障措施一:法律保障和经济政策激励,以期启示中国的土地利用规划工作。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研究结论:中国应转变现有的土地利用规划思路,借鉴城市理性发展理念,应用城市发展边界(U GB)技术、建立土地监控系统以及设立并促进土地开发权的流转。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骆东奇 罗光莲 张孝成 田水松
本文通过对土地利用及土地利用规划基本特性分析,提出土地利用规划生态风险源的五个方面,即土地利用规划的预测性、实施的长期性、决策主观性、土地利用的低可逆性、土地资源的系统性,描述了土地利用规划生态风险的主要表征:诱发泥石流或其发生频率增加、水土流失加剧、人居环境恶化、森林覆盖率降低、气候异常变化。
关键词:
土地利用规划 生态风险 风险源 风险表征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郭杰 欧名豪 刘琼 欧维新
情景分析是指,在对过去历史进行回顾分析的基础上,对未来发展前景进行构想,提供详细的、逻辑一致的情景方案,最后分析各种情景下对应的决策或采取的措施。首先应分析土地利用系统组成,研究系统的层次结构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而分析土地利用规划的利益相关者,将之划分为若干群体。然后,通过对利益相关者的典型调查和访谈,明确可持续土地利用规划的目标,分析当前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罗列出能够影响焦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邓红蒂 俞冠玉 张佳 刘康 田志强
研究目的:分析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中公众参与案例,总结国内公众参与的实践,为新一轮规划修编提供借鉴。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公众参与对于提高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性和实施的可行性有积极的作用。研究结论: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与实施应体现以人为本、统筹兼顾、集思广益、科学论证、民主决策的规划理念,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的公众参与已有了良好的开端,但需从符合国情和土地利用规划发展的角度进行完善。
关键词:
土地利用规划 公众参与 案例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