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50)
- 2023(13990)
- 2022(11492)
- 2021(10506)
- 2020(8539)
- 2019(19277)
- 2018(18739)
- 2017(35270)
- 2016(18794)
- 2015(21030)
- 2014(19990)
- 2013(19820)
- 2012(18425)
- 2011(16534)
- 2010(16652)
- 2009(15427)
- 2008(15103)
- 2007(13275)
- 2006(11722)
- 2005(10600)
- 学科
- 济(87429)
- 经济(87347)
- 管理(56802)
- 业(54689)
- 企(43917)
- 企业(43917)
- 方法(37400)
- 数学(33487)
- 数学方法(33303)
- 中国(29455)
- 农(22409)
- 财(19655)
- 业经(18606)
- 技术(18116)
- 地方(17316)
- 贸(17111)
- 贸易(17098)
- 易(16659)
- 制(15866)
- 农业(15132)
- 银(14269)
- 银行(14244)
- 融(14045)
- 金融(14045)
- 环境(13782)
- 行(13739)
- 学(13450)
- 技术管理(12860)
- 发(12537)
- 划(11950)
- 机构
- 大学(266009)
- 学院(263570)
- 济(123288)
- 经济(121188)
- 管理(103026)
- 研究(93971)
- 理学(88965)
- 理学院(88020)
- 管理学(86893)
- 管理学院(86378)
- 中国(72978)
- 京(55945)
- 财(55227)
- 科学(52006)
- 所(45053)
- 财经(44319)
- 中心(42387)
- 经(40805)
- 经济学(40791)
- 研究所(40679)
- 农(39093)
- 江(38604)
- 经济学院(36982)
- 北京(35549)
- 业大(34614)
- 院(34361)
- 财经大学(33350)
- 范(33305)
- 师范(33034)
- 农业(30429)
- 基金
- 项目(178531)
- 科学(144625)
- 基金(134444)
- 研究(132359)
- 家(116922)
- 国家(116026)
- 科学基金(101134)
- 社会(90978)
- 社会科(86633)
- 社会科学(86615)
- 基金项目(70529)
- 省(66640)
- 自然(61979)
- 自然科(60726)
- 自然科学(60712)
- 教育(60141)
- 自然科学基金(59694)
- 划(56700)
- 资助(53495)
- 编号(49206)
- 创(42410)
- 部(41434)
- 重点(40408)
- 国家社会(40101)
- 成果(39536)
- 发(39465)
- 创新(38916)
- 教育部(36463)
- 课题(35275)
- 人文(34915)
- 期刊
- 济(131187)
- 经济(131187)
- 研究(85371)
- 中国(55816)
- 财(40833)
- 管理(40748)
- 科学(36688)
- 学报(36192)
- 农(35500)
- 大学(28746)
- 融(27716)
- 金融(27716)
- 教育(27461)
- 学学(26921)
- 农业(24279)
- 经济研究(23120)
- 财经(22807)
- 技术(21996)
- 经(19861)
- 业经(19243)
- 问题(18760)
- 贸(16684)
- 业(15363)
- 世界(14658)
- 国际(14455)
- 技术经济(14323)
- 科技(13154)
- 统计(12522)
- 策(12470)
- 现代(12317)
共检索到4010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晏清
在城市绿色基础设施驱动创新理论分析基础上,运用2003-2021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绿化指标和专利申请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对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绿地率能够显著提高城市创新,该现象得到工具变量法等多种稳健估计方法的进一步确认。机制检验表明,城市绿化的空气污染净化效应和资本错配矫正效应可以缓解污染对创新能力的损害,两者共同驱动城市创新增长。异质性分析表明城市绿化的创新驱动在秦岭淮河线以南城市表现得更为强劲。鉴于研究发现,后续应进一步深化国土绿化行动相关政策措施,提升城市生态宜居环境的创新人才吸引力,不断完善“美丽中国”驱动“创新中国”的制度安排和政策体系。
关键词:
国土绿化 绿色基础设施 绿地率 创新效应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郭家琛 王智新
从“宽带中国”试点这一项准自然实验入手,利用多期DID模型以及2008~2020年的城市面板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城市绿色技术创新,且相较于绿色策略创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绿色实质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经过PSM-DID、排除其他政策干扰、反事实分析以及工具变量检验后,核心结论依然成立;考察城市的差异化特征,发现这种提升效应在不同等级城市遵循边际递减规律,环境规制、人才集聚、财政支出和对外开放水平较高的城市可以显著提升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绿色技术创新效应。进一步机制检验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通过金融发展水平和科技研发投入两种渠道对城市绿色技术创新产生影响。因此,应打造良好数字产业生态,为城市绿色创新提供底层支撑;立足城市的比较优势,因势利导进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重视金融和科技发展,打通绿色创新中的“堵点”。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韦施威 杜金岷 潘爽
本文从绿色技术创新的视角出发,利用城市面板数据考察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创新产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结果发现,数字经济有效提升了城市绿色创新的产出,表现出兼顾中小城市的普惠功能且在市场化水平较高的区域作用更大。数字经济提升城市绿色创新的机制在于:数字经济推动经济集聚和优化区域金融结构,在促进绿色技术溢出效应的同时为绿色创新提供优渥的金融环境。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绿色创新有效降低了污染排放。本文的结论为深入理解数字经济的绿色创新效应提供了中观层面经验证据,也为加快新发展格局下的绿色转型给予理论指引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绿色创新 普惠功能 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洪玮
在中国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下,城市层面金融集聚态势的增强能否有效激励绿色创新主体,推进绿色创新发展?本文采用长江经济带沿线108个地级城市2005—2019年面板数据,分析金融集聚对绿色创新的影响,并基于金融集聚因素和绿色创新基础支撑因素考察其中的非线性特征。研究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金融集聚促进了沿线城市的绿色创新,在替换变量、内生性处理以及纳入空间关联后结论依然成立;同时,长江经济带金融集聚对绿色创新的影响具有门限效应,当金融集聚、金融深化以及居民收入、创新型人力资本、环境规制程度和政府科技支持等基础支撑因素处于较高水平时影响更为突出;此外,长江经济带金融集聚对绿色创新的影响具有地区差异,下游城市群的正向影响最强,中游次之,上游无显著影响,中上游城市群较低的金融集聚和金融深化水平以及上游城市群较弱的环境规制程度和政府科技支持力度制约了金融集聚作用的充分发挥。未来应从金融集聚因素和绿色创新基础支撑因素双重发力,聚焦城市发展阶段和特征差异,有序梯次推进金融集聚高效支持绿色创新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夏会珍 李伊璞
基于2006—2021年中国279个城市的平衡面板数据,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绿色创新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显著提升了城市绿色创新水平。作用机制检验结果显示,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主要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和金融支持实现其对城市绿色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异质性检验表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重点城市、非资源型城市、科技支出较高与人口密度较大的城市绿色创新水平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夏会珍 李伊璞
基于2006—2021年中国279个城市的平衡面板数据,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绿色创新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显著提升了城市绿色创新水平。作用机制检验结果显示,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主要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和金融支持实现其对城市绿色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异质性检验表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重点城市、非资源型城市、科技支出较高与人口密度较大的城市绿色创新水平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李治国 李兆哲 孔维嘉
在共同富裕和绿色转型的双重目标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实现包容性绿色增长提供了新思路。鉴于此,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探讨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影响效果及作用路径,随后基于2011—2020年中国27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对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评估。研究发现:(1)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推动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2)经济集聚可以作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影响包容性绿色增长的作用桥梁,且随着经济集聚程度的提高,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影响包容性绿色增长的作用表现出“先抑制后促增”的阶段性特征;(3)相对于千兆城市,非千兆城市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包容性绿色增长的推动作用更强;(4)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推动邻近地区的包容性绿色增长。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以为理解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关系提供新的视角和经验证据,也可以为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晖 戚琦 唐志鹏
厘清数字化如何赋能工业企业绿色创新,对于推动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深度融合,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2—2021年中国A股工业上市企业面板数据,采用文本分析法对企业数字化水平进行测度,并结合绿色专利数据,探究工业企业数字化对绿色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企业数字化显著促进了绿色创新,在缓解内生性问题并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然显著;2)与资源型城市、中部地区和非国有小企业相比,非资源型城市、东西部地区和国有大企业数字化赋能绿色创新的效果更加突出;3)企业数字化可以通过增加技术创新投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盈利水平来促进绿色创新。研究结论为更好地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创新,实现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支撑。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晖 戚琦 唐志鹏
厘清数字化如何赋能工业企业绿色创新,对于推动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深度融合,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2—2021年中国A股工业上市企业面板数据,采用文本分析法对企业数字化水平进行测度,并结合绿色专利数据,探究工业企业数字化对绿色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企业数字化显著促进了绿色创新,在缓解内生性问题并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然显著;2)与资源型城市、中部地区和非国有小企业相比,非资源型城市、东西部地区和国有大企业数字化赋能绿色创新的效果更加突出;3)企业数字化可以通过增加技术创新投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盈利水平来促进绿色创新。研究结论为更好地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创新,实现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支撑。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罗进辉 戴芷歆 巫奕龙
在当前国家持续推进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构建和完善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大背景下,亲清政商关系是否能够发挥绿色治理效应从而促进企业绿色转型?这一问题尚待深究且意义重大。基于此,本文以2016~2020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10129个年度观察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亲清政商关系对企业绿色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所在城市的亲清政商关系水平越高,企业的绿色创新数量和质量越高,即亲清政商关系对企业绿色创新发挥了“增量提质”效应。作用机制检验表明,亲清政商关系通过强化高管环保意识和创新意识、增加政府补助和降低债务融资成本,提升了企业绿色创新的动机和能力,具有“意识效应”和“资源效应”。进一步,本文发现亲近和清白的政商关系均能显著促进企业绿色创新,且亲近政商关系的绿色创新效应更强。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亲清政商关系的绿色创新效应在地方政府环境注意力高和经济注意力低的地区、媒体关注度高的企业以及技术密集型行业中表现得更强。最后,绿色创新有助于改善企业的环境社会责任绩效和财务绩效。总之,本文丰富了亲清政商关系微观经济后果和企业绿色创新影响因素等领域的研究文献,能够为我国“十四五”时期持续提高亲清政商关系构建水平、推进企业实现绿色转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与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钞小静 薛志欣 孙艺鸣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演进,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会给对外贸易升级带来更加突出的影响。本文从技术扩散视角出发,在贸易环节、竞争条件与要素流动的三维分析框架下阐释了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影响对外贸易升级的理论机理,并基于2004—2016年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相对于互联网应用水平而言,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在推动对外贸易升级过程中具有更为明显的促进作用,并且该结果在经过一系列内生性处理之后依然成立。第二,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能够通过技术扩散效应推动对外贸易升级,尤其是在贸易环节的组织与要素流动的加速两个方面更为突出。第三,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对外贸易升级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且在长期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本城市对外贸易升级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第四,上述影响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异和城市异质性,尤其是2012年以后这一正向作用得到明显强化,且随着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这一正向激励也更为显著。
关键词:
新型数字基础设施 对外贸易升级 技术扩散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孙传旺 罗源 姚昕
为了探寻现阶段加强交通基础设施能否提升城市空气质量,本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了居民效用、交通基础设施与空气污染的相互作用机理,并运用2000—2012年8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为控制内生性问题,本文采取反映样本城市地形特征的城市坡度指数作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工具变量,估计了交通基础设施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增加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能够改善城市空气质量;通过工具变量缓解内生性偏误后,改善作用更加明显,且大于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增加对空气污染的边际影响;与道路投资相比,道路面积的增长对空气质量的改善效应更好。本文的政策启示是:现阶段城市建设应该注重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并举,通过交通基础设施的供给侧角度,寻找城市空气污染难题的解决思路,实现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平衡与充分发展。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周海波 胡汉辉 谢呈阳 戴萌
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不均衡是地区间资源错配的内在根源之一。基于异质性企业垄断竞争模型,利用1999—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测算了中国制造业资源错配程度,并将其与省级层面交通基础设施数据组合成面板数据,分东中西三个地区实证研究了交通基础设施水平与资源配置效率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地区存在要素资源相对供给不足,而中西部地区却存在要素资源相对过剩。资本要素在东中西三个地区的错配程度越来越严重,劳动力要素在这三个地区的错配程度则逐渐缓解。而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水平的提高可以通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消除市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周海波 胡汉辉 谢呈阳 戴萌
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不均衡是地区间资源错配的内在根源之一。基于异质性企业垄断竞争模型,利用1999—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测算了中国制造业资源错配程度,并将其与省级层面交通基础设施数据组合成面板数据,分东中西三个地区实证研究了交通基础设施水平与资源配置效率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地区存在要素资源相对供给不足,而中西部地区却存在要素资源相对过剩。资本要素在东中西三个地区的错配程度越来越严重,劳动力要素在这三个地区的错配程度则逐渐缓解。而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水平的提高可以通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消除市场分割,提高分工精度这三条路径,减轻或消除要素资源错配。分地区比较还发现,交通基础设施对于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系数,东部最大,西部次之,中部最小,因此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应与技术水平提高、投资规模扩大、配套设施完善、公共服务改善等措施同步进行,才能充分发挥其优化资源配置的功效。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延柏 周行
如何通过严格、适当的环境监管,在经济转型、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寻求平衡,已成为我国现阶段亟须探索和回答的关键问题。选取2008—2021年上市公司绿色专利数据,考察我国环境收费制度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环境收费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这种影响主要由企业通过增加绿色投资来实现。调节效应表明,媒体负面报道倾向会增强环境收费对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融资约束对上述关系不存在显著的调节作用,而是对绿色技术创新产生直接的抑制效应。上述结论为我国环境收费制度改革的成功和通过市场型环境规制推动企业绿色转型提供了经验证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企业创新绩效的路径与异质性——来自“宽带中国”示范城市的经验证据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技术创新效应——来自“宽带中国”试点政策的证据
应用绿色雨水基础设施构建创新的雨水景观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绿色技术创新扩散的影响研究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对绿色技术创新的作用研究——基于智慧城市试点的准自然实验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碳生产率的影响研究——来自“宽带中国”的经验证据
对外交通基础设施改善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来自中国高铁的经验证据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服务业“鲍莫尔成本病”的影响研究——来自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经验证据
环境收费的绿色创新促进效应——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绿色基础设施与城市蔓延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