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93)
- 2023(8358)
- 2022(6839)
- 2021(6290)
- 2020(5105)
- 2019(12016)
- 2018(11784)
- 2017(22343)
- 2016(12697)
- 2015(14462)
- 2014(14600)
- 2013(14487)
- 2012(13692)
- 2011(12345)
- 2010(12553)
- 2009(11466)
- 2008(11611)
- 2007(10376)
- 2006(8837)
- 2005(7906)
- 学科
- 济(52745)
- 经济(52690)
- 管理(32533)
- 业(29884)
- 方法(24885)
- 企(23035)
- 企业(23035)
- 数学(22247)
- 数学方法(22015)
- 农(15262)
- 财(14152)
- 中国(14079)
- 地方(12521)
- 学(11555)
- 业经(10806)
- 农业(10256)
- 制(9251)
- 贸(9203)
- 贸易(9199)
- 易(8847)
- 理论(8584)
- 和(8214)
- 环境(7750)
- 务(7571)
- 财务(7555)
- 财务管理(7530)
- 银(7477)
- 银行(7457)
- 融(7371)
- 金融(7367)
- 机构
- 大学(181630)
- 学院(180871)
- 济(71754)
- 经济(69932)
- 管理(66193)
- 研究(62502)
- 理学(56712)
- 理学院(55943)
- 管理学(54870)
- 管理学院(54524)
- 中国(46377)
- 科学(39458)
- 京(38884)
- 财(33800)
- 农(32978)
- 所(31787)
- 中心(29730)
- 江(28916)
- 研究所(28855)
- 业大(28263)
- 财经(26577)
- 农业(26184)
- 范(25735)
- 师范(25469)
- 北京(24433)
- 经(24035)
- 院(22919)
- 州(22774)
- 经济学(22621)
- 经济学院(20666)
- 基金
- 项目(120838)
- 科学(93982)
- 研究(88258)
- 基金(85930)
- 家(75198)
- 国家(74580)
- 科学基金(63154)
- 社会(54552)
- 社会科(51654)
- 社会科学(51637)
- 省(48087)
- 基金项目(46012)
- 教育(41975)
- 划(40942)
- 自然(40508)
- 自然科(39510)
- 自然科学(39495)
- 自然科学基金(38745)
- 编号(36728)
- 资助(34626)
- 成果(30262)
- 重点(27583)
- 部(26712)
- 发(26121)
- 课题(26014)
- 创(24879)
- 科研(23317)
- 创新(23206)
- 大学(22867)
- 国家社会(22638)
共检索到2673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鲍海君 王成超 张瑶瑶 吴绍华
研究目的:探索国土空间规划赋能共同富裕的空间机理与规划途径,以期为共同富裕目标下的国土空间治理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构建了以空间治理极化与扩散效应为理论基础、以经济要素和空间要素的耦合为规划机制、以多层次多要素管控为工具的空间规划赋能共同富裕的机理框架;(2)提出了比较优势发挥、发展权转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空间规划赋能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3)基于重点任务、规划编制、规划实施的全过程梳理规划赋能共同富裕的实践探索,从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山海协作机制、生态优势转化等方面总结了浙江省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的规划实践经验,揭示了规划赋能共同富裕的关键内容。研究结论:空间规划是资源组织和优化配置的政策工具,将共同富裕理念全面融入国土空间规划全过程,通过资源要素优化配置促进区域协作、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缩小三大差距,助力共同富裕建设。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共同富裕 空间机理 浙江省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凯强 毛建卫 冯旭芳
职业技能培训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能提升人力资本水平、保障高质量充分就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是破解全体人民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应有之道。然而,职业技能培训开展过程中面临劳动对象参训积极性不高、多供给主体难以形成合力、专业化技培师资队伍短缺等实践困囿。寻求职业技能培训赋能共同富裕的有为之法,应完善高质量精准化培训机制、重塑多主体协同参与新秩序、筑牢技培教师队伍建设根基。
关键词:
职业技能培训 共同富裕 内在机理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振家 彭正德
新质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向更高层级跃升的产物,对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特定功能。新质生产力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通过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在全民共建和成果共享中筑牢共同富裕的社会保障,以高质量发展提升共同富裕的品质。受发展条件的制约,当前新质生产力在赋能共同富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科技创新发展不充分不协调限制了新质生产力对共同富裕的推动作用,“技术鸿沟”的潜在风险引发社会不平等扩大化的隐忧,技术要素对社会生活的渗透给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带来挑战。因此,需要重视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培育,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培育共同富裕的支撑力量,加快形成新型生产关系,强化共同富裕的产业基础,在文化发展和技术治理中厚植共同富裕的精神根基,发挥新质生产力对推进共同富裕的正向功能。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学英 张东 刘渊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建设教育强国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文章归纳了教育强国赋能共同富裕三个层面的价值意蕴,即有效匹配新质生产力需求、助推建构可持续生计、实现弱势区域/群体发展的起点公平。诠释了教育强国赋能共同富裕的逻辑起点,在推高层面支撑创新驱动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在稳中层面促进传统产业/行业转型升级、赋能存量劳动力就业迭代,在提低层面实现区域均衡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结合共同富裕的内涵阐释了教育强国赋能过程富裕、差别富裕、逐步富裕、全面富裕的内在机理,分析了教育强国赋能共同富裕的实践向度:以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以教育包容性发展切断贫困的不利循环,以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赋能区域均衡发展;增强教育民生属性赋能完整人培养以实现全面富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亮亮 邢云文
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蕴含着深厚的逻辑机理,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基本原理,吸收和借鉴对历次科技革命推动产业变革的有益启示,凝结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艰辛探索与实践历程,高度契合于数字经济与共同富裕的价值目标追求。与此同时,数字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数字经济与产业经济融合度不高、数字平台垄断与共同富裕价值理念相悖、数字鸿沟与阶层固化趋势凸显等现实问题,成为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新的问题指向。站在新发展阶段,需要从聚焦数字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聚焦数字经济与产业经济深度融合、聚焦数字治理以超越数字资本逻辑、聚焦收入分配改革汇聚共同富裕合力四个方面求突破,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效拓展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的实践进路。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为杰 段鸿梅
在构建共同富裕指标体系基础上,对我国285个地级市的共同富裕水平进行测算,并探讨了其分布演化趋势。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其作用机制和影响的异质性。研究发现,2011—2019年我国的共同富裕水平整体上有显著提升;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对共同富裕的发展性和共享性也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数字普惠金融的3个子维度指数——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存在差异。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提高创新创业活跃度和缓解融资约束来促进共同富裕。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最后,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共同富裕 机制分析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韩晶 刘紫瑶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基于目标提质、动能转换的新要求,生态财富赋能共同富裕呈现新趋势。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以守护与转化生态财富有效融合为基本进路,以强化生态成本和权益效应实现富裕程度与共享水平协同提升为推进机制。但现实中,仍面临生态财富赤字与社会财富增长压力巨大相互交织,生态财富的守护、转化与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相互交织,生态财富价值实现制度短板与市场滞后相互交织等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应从如下方面着力:完善制度优化引导机制,实现生态财富有效配置;以创新生态科技为立足点、以打造生态产业链为主线优化动力机制;通过生态经济圈辐射、经济带联动、“两山银行”助力优化协调发展机制;通过优化补偿主体和补偿形式,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名梁 庄金环 史静妍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新时代发展的重大战略。职业教育的功能与共同富裕的需求具有深度的契合,两者之间这种天然的耦合性要求新时代不断加强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赋能共同富裕的实现。职业教育基于人才培养,传承技术技能,促创业稳就业,从而促进社会共同富裕,其主要实践路径在于:通过培养技能型人才,拓宽致富渠道;服务乡村振兴,缩小城乡差距;对接困难群体,精准预防返贫;促进产业升级,推动产业兴旺;革新产教融合,筑牢育人系统。通过职业教育的创新变革,统筹推动共同富裕的发展与实现。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共同富裕 耦合机理 实践理路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段可仪 胡宁宁
数字经济逐渐成为新时代赋能共同富裕的“加速器”。在深度剖析共同富裕与数字经济理论内涵的基础上,利用2011-2021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支撑效应和作用机制,进一步从区域和维度两个方面考察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的异质性。结果表明,数字经济作用效果具有时滞性,对共同富裕的影响随时期发生变化,通过产业结构优化效应和技术创新效应促进共同富裕水平提升,且“做大蛋糕”的效应强于“分好蛋糕”的效应,在东部地区赋能效应尤为明显。对此要进一步提升科技自立自强水平,提高平台经济监管和治理能力,并推动公平与效率兼顾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共同富裕 技术创新 产业升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邵慰 杨珂 余卫
新时代的共同富裕依托于数字经济的发展。文章构建了测度指标体系,并利用动态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等计量分析工具,从多个维度对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的经济机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于推进共同富裕战略目标存在正向、动态的边际作用,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收入增长效应起到了显著的中介效应,但当下数字经济的发展对“富裕”的贡献要大于对“共同”的贡献,滞后的收入分配制度是限制数字经济发挥全部驱动效应的重要原因。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瞿连贵 周政龙 李耀莲
东西协作是致力于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设计与政策安排。职业教育东西协作是东西协作的教育行动,旨在促进低收入群体人力资源的跨区域开发和统筹使用。在促进共同富裕的探索中,职业教育东西协作形成了国家高位推动、构建制度保障、资源精准对接等有益经验,为开发低收入人口面向就业的能力以增收致富提供了有力支撑。面对共同富裕的社会企盼,职业教育东西协作应面向新的社会诉求,着力从借助外力推动转向依托内力驱动、从阶段性项目推动转向长期性制度保障、从单一利益追求转向多维利益权衡、统筹个体增收致富与区域持续发展。
关键词:
共同富裕 职业教育 东西协作 增收致富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满东
职业教育具有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价值、提升后富群体致富能力的社会价值、促进实现教育公平的教育价值、充实精神富裕的精神价值。在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职业教育应从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技能社会、教育均等等维度助力共同富裕伟大实践,通过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共同体,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富裕;探索职教乡村振兴学院模式,提升后富群体致富能力,实现乡村富裕;聚焦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扩中提低”行动,实现技能富裕;有序推进职教均等化,推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富裕;推进“大思政”协同育人范式,助推德业兼修,实现德行富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黄桂美
高质量发展特殊职业教育,更好赋能残疾人实现共同富裕,这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课题。作为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浙江省特殊职业教育的探索与发展具有先行先试的重要价值,基于目前浙江省良好的发展基础,可从政策、环境、理念、体制等方面进行深入改革,为全国提供特殊职业教育赋能残疾人共同富裕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
关键词:
特殊职业教育 共同富裕 浙江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程明 方青 吴波
共同富裕内蕴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双重目标,是包含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生态文明的“整体性富裕”社会形态。城乡发展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道路上的首要制约因素。城乡融合发展旨在解决共同富裕中“城兴乡衰”、城乡失衡等结构性困境,从而突破西方“富者更富,贫者更贫”的资本主义制度定律。文章廓清了城乡融合发展与共同富裕目标的逻辑关联,基于政府、市场与社会多元共治视角阐释了城乡融合发展赋能共同富裕的机理脉络,将共同富裕解构为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和有爱社会协同共治的渐进式过程。城乡融合发展赋能共同富裕的实践进路在于:加快城乡产业深度融合,夯实共同富裕物质基础;加快城乡要素畅通流动,激发共同富裕内在动能;加快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确保共同富裕起点公平;加快城乡生态共保共享,拓展共同富裕时代内涵。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鹏 沈传亮
要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同时要发挥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加强共同富裕的制度性建设,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国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深刻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逐渐认识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要"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中国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建成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要继续巩固已取得的辉煌成果,并带领人民为实现共同富裕而继续努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