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328)
2023(20893)
2022(17982)
2021(16659)
2020(13995)
2019(32258)
2018(31916)
2017(61052)
2016(33252)
2015(37559)
2014(37512)
2013(37047)
2012(34520)
2011(31305)
2010(31630)
2009(29406)
2008(28756)
2007(25835)
2006(22684)
2005(19948)
作者
(97734)
(81703)
(81070)
(77095)
(51664)
(39257)
(37050)
(31929)
(30924)
(29267)
(27711)
(27520)
(25830)
(25648)
(25183)
(25152)
(24635)
(24014)
(23428)
(23284)
(20239)
(20135)
(19883)
(18589)
(18296)
(18173)
(18166)
(18161)
(16585)
(16316)
学科
(138953)
经济(138804)
管理(93793)
(91361)
(72616)
企业(72616)
方法(61254)
数学(53284)
数学方法(52579)
(44030)
中国(38299)
(34786)
地方(32471)
业经(31826)
(30096)
农业(29176)
(25808)
(25031)
贸易(25014)
(24148)
理论(22025)
(21712)
银行(21648)
(21602)
环境(21582)
财务(21508)
财务管理(21454)
(21143)
(21054)
金融(21050)
机构
学院(475771)
大学(475039)
(188016)
经济(183661)
管理(183588)
研究(161431)
理学(158066)
理学院(156217)
管理学(153240)
管理学院(152383)
中国(121568)
(101880)
科学(101438)
(86891)
(84001)
(81909)
中心(74569)
研究所(74293)
业大(72975)
(72199)
财经(68917)
农业(65032)
(64760)
北京(64461)
师范(64119)
(62484)
(58820)
(58233)
经济学(56216)
师范大学(51544)
基金
项目(320526)
科学(250734)
研究(232691)
基金(230464)
(201214)
国家(199497)
科学基金(170656)
社会(145207)
社会科(137426)
社会科学(137393)
(126532)
基金项目(121973)
自然(111597)
自然科(108960)
自然科学(108931)
教育(107827)
自然科学基金(106933)
(106272)
编号(96227)
资助(95604)
成果(78175)
重点(71920)
(70298)
(70004)
课题(66571)
(65564)
科研(61424)
创新(61197)
教育部(59695)
大学(59338)
期刊
(211289)
经济(211289)
研究(138588)
中国(95073)
(78932)
学报(77180)
科学(70614)
(66805)
管理(65779)
大学(58141)
学学(54684)
教育(54593)
农业(53421)
(43646)
金融(43646)
技术(42193)
业经(37242)
财经(32969)
经济研究(32794)
(28181)
问题(27987)
(26791)
图书(25490)
(23614)
技术经济(22999)
科技(22339)
统计(22339)
理论(21961)
商业(21555)
资源(21437)
共检索到7078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志国  梁永博  郑占秋  周磊  
国土空间规划标志着存量规划时代的开启,要求保护历史文化遗存,构建自然与人文并重的空间格局。古村堡是全人类的文化瑰宝和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对于树立文化自信尤其重要,要摒弃以增加建设用地为目的的盲目的大拆大建,传承地域特色,分类推进古村堡发展。基于对河北省蔚县32个古村堡的实证调研,指出古村堡保护与发展困境,提出延伸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序列,对古村堡进行分级分类保护和发展策略,以期为相关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赵功群  
由MichaelHart领导的古腾堡计划,将各级文史经典建置于XeroxSigmaVMainframe的数据库,通过计算机和网络传播文字信息,便于人们使用查询,开创了电子出版的新时代。其典藏内容可分为轻文学、古典文学和参考资料三大部分。该计划遵循以公共财权的著作为基点,致力于作品的保存;以简易使用为目的,致力于作品的传播利用;以社会效益为中心,致力于消除知识鸿沟;以开放内容为视角,致力于人类文明成果共享的理念和原则。未来网络电子图书发展需要考虑著作源因素、技术因素、作品数字化的内容真实性问题、经济利益及用户使用权限问题,以实现长远而永续的发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余亮亮  蔡银莺  
厘清国土空间规划管制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之间的关系,是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管制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论文主要结合国内外最新的实证研究文献,在国土空间规划管制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影响的"表现形式—作用机理—协调机制"这一逻辑框架下,分析了国土空间规划管制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联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国土空间规划管制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主要表现在发展受限制区域的土地产权受到抑制和资源环境保护的外部性未能有效地内在化;2)国土空间规划管制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作用机制在于保护型区域生产的生态产品可贸易性较差,使其落入比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余亮亮  蔡银莺  
厘清国土空间规划管制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之间的关系,是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管制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论文主要结合国内外最新的实证研究文献,在国土空间规划管制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影响的"表现形式—作用机理—协调机制"这一逻辑框架下,分析了国土空间规划管制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联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国土空间规划管制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主要表现在发展受限制区域的土地产权受到抑制和资源环境保护的外部性未能有效地内在化;2)国土空间规划管制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作用机制在于保护型区域生产的生态产品可贸易性较差,使其落入比较优势陷阱;3)国土空间规划管制下的区域经济协调机制主要包括土地发展权漂移、税费调节和地役权保护。从理论和实践上来看,空间规划管制从诞生起,就面临效率的争议,但在资源环境保护的巨大压力之下,国土空间规划管制在实践层面又非不可调和,关键在于区域经济协调机制的设计。这对我国在建立"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时代背景下,为避免新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谭迎辉  王伟  吕迪  
市县国土空间规划是五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重要层级,既体现地方事权,又关系着实施落地,而在两者交集之下,土地发展权成为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的核心。研究立足对新时期土地发展权的再认识,对其内涵给予深化拓展,提出基于土地发展权优化的市县国土空间治理目标与实现路径,并建构三条创新路径:基于政策区、政策边界与发展权挂钩的路径创新,基于规划实施创新+政策工具统筹的路径创新,基于规划管理创新+权力责任清单的路径创新,以期为新时期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深化提供有益思路。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郭伟鹏  张古月  黄晓芳  
本文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新《土地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对于乡村地区国土空间管理的相关要求,提出村庄规划编制工作须重点转变的思维方式及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久林  储金龙  李瑶  
[目的]传统村落一直以来是城乡规划学、地理学、建筑学等多学科的重要研究对象,相关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地域特色明显、类型突出的单个村落,研究结果多为"地方性知识",缺乏"整体社会知识"的解释,文章分析了古徽州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揭示了区域传统村落的发展现状和问题,并结合区域资源文化特色,提出古徽州传统村落整体性保护的构想。[方法]选取古徽州地区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10.2构建了古徽州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属性数据库,用ArcGIS空间分析方法和地统计方法进行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的定量化研究。[结果]研究发现古徽州地区的传统村落在区域宏观层面基本呈现凝聚分布状态,从县区尺度来看,传统村落的分布较为集中,但集中程度不高,主要集中分布在黟县、歙县和婺源,且各县域之间分布不均衡,在进行核密度估计后,发现黟县、徽州区和歙县的密度较高。[结论](1)古徽州传统村落分布较为集中;区域环境、地形地貌、交通以及较为滞后的社会经济,成为传统村落能够保存至今的重要屏障。(2)基于传统村落的发展现状,应当立足于区域徽文化的资源本底,加强区域旅游协作,提升竞争力,运用系统性思维,形成区域整体性保护发展意识。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洪义  邹润彦  殷乾亮  吕添贵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受自然资源禀赋约束力逐渐增加,掠夺式开发和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持续突出,在生态文明新时代背景下,科学制定国土空间规划和完善空间治理体系,对统筹好资源环境保护与空间开发以及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运用CiteSpace对1989—2017年以来在中国知网(CNKI)核心数据库中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关键词检索到的文献数据为基础数据源绘制知识图谱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究了国土空间规划领域发展历程和最新研究进展及热点,为深化国土空间规划改革,加快形成合理的空间规划体系,健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提供理论参考和借鉴。研究发现:2008—2017年间,与国土空间规划研究相关的文献和被引文献在数量上呈现急剧增长的趋势,相关学者对该领域的研究热度增强;在国内与国土空间规划相关的不同科研机构单位以及学者之间的共同合作程度不高,有待加强;十八大以来国内关于国土空间规划的研究更加注重规划体系的优化和完善,多关注于"多规合一"、生态环境保护等热点问题;在后续的研究中,"三生空间"的合理划定、生态空间产权的界定、生态空间评价体系的建立、完善生态空间管制制度等将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和趋势。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杨  王跃国  宋家宁  
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的行动指南,对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起指导和约束作用。作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土空间规划是规划变革时代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引擎。如何深刻认识国土空间规划,对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邓红蒂  赵雲泰  王晓莉  
中国乡村空间规划的基本情况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规划建设,乡村空间规划长期处于自发生长阶段。改革开放以来,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以及乡村地理相关学科的研究推进等大背景下,乡村空间规划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探索实践中不断成长。改革开放初期,第一次全国农村房屋建设工作会议在青岛召开,形成了村庄建设要规划先行的共识,标志着乡村空间规划的起步;20世纪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坤  许景权  
确保发展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之间充分衔接并形成规划合力,是建立国家规划体系的重要环节。虽然“两规”衔接工作受到重视,但总体上仍处于探索阶段,准确把握规划从业人员对“两规”衔接的共识与分歧,对促进“两规”衔接显然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此类研究目前尚处空白。通过对规划从业人员的实证调研,分析了其对“两规”衔接的法律地位、牵头主体、内容重点等问题的认知情况,及其对“两规”衔接必要性和实践效果等方面的感知评价,以期为深入开展“两规”衔接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曹祺文  蒋仁开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国家应对外部形势复杂多变、实现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国土空间规划作为国家空间可持续发展的蓝图和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是"双循环"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和制度支撑。本文从贯彻国家意志、主体功能区定位、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塑造绿色生态空间、满足多元民生需求、构筑开放共赢型空间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国土空间规划服务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思考和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朱雪梅  
南粤古道是历史上岭南人的生命线和发展路径;南粤古村是岭南人繁衍生息的聚落和根脉;南粤绿道是现代城乡旅游休闲生活的纽带。这三者是岭南人生产生活发展变迁的载体和重要见证,互为依存。通过对岭南古道、古村、绿道的历史演变和价值特色梳理,分析三者脉络走向和选线布点上的空间依存关系,进而借鉴欧美文化线路理论,试图构建南粤古道古村绿道间互动发展的文化廊道,探讨三者互动共赢多元化发展的模式。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宋荣   胡业翠   胡菲   徐可  
研究目的:开展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我国“两横三纵”城市化地区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研究方法:综合指数评价法和SOFM网络模型。研究结果:(1)我国“两横三纵”城市在国土空间视角下的高质量发展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除沿海纵轴(L1)和部分节点城市发展质量水平较高外,其他轴线城市发展质量均呈现显著的空间异质和低质特征;(2)国土空间结构和效率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但不同城市存在差异,整体看优化开发区主要面临国土空间结构优化问题,重点开发区则更应重视国土空间效率提升;(3)综合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与主体功能类型,将研究区划分为优化开发区结构提升优质区、重点开发区结构提升优质区等7类空间治理模式区,并结合“两横三纵”轴线分类提出了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治理路径。研究结论:未来应分区分类推进“两横三纵”城市高质量发展,精准施策提升国土空间治理水平。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许广通  何依  殷楠  孙亮  
文章以运河古村为研究对象,针对该类村落空间构成与演化过程的复杂性,以及当前保护规划呈现的当前化、表象化与零散化问题,借鉴发生学研究方法,将运河古村历史环境视为动态建构的过程,从宗族社会与运河经济入手,对古村空间进行"还原"与"叠合",厘清村落演化的时间脉络与空间拓展过程,揭示两大作用的具体表现,从而充分认识运河古村的价值特色,探索具有针对性的运河古村空间精准保护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