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981)
- 2023(2815)
- 2022(2209)
- 2021(2141)
- 2020(1629)
- 2019(3444)
- 2018(3091)
- 2017(5870)
- 2016(3197)
- 2015(3311)
- 2014(3221)
- 2013(3088)
- 2012(2793)
- 2011(2507)
- 2010(2557)
- 2009(2252)
- 2008(2386)
- 2007(1845)
- 2006(1675)
- 2005(1476)
- 学科
- 济(13006)
- 经济(13002)
- 管理(8474)
- 业(5517)
- 方法(4476)
- 企(4428)
- 企业(4428)
- 数学(3831)
- 中国(3804)
- 数学方法(3707)
- 地方(3609)
- 学(3190)
- 法(3056)
- 财(2956)
- 农(2922)
- 业经(2886)
- 环境(2334)
- 农业(2076)
- 发(1980)
- 划(1926)
- 土地(1859)
- 制(1848)
- 地方经济(1825)
- 和(1737)
- 务(1708)
- 财务(1707)
- 财务管理(1706)
- 理论(1666)
- 经济学(1614)
- 融(1606)
- 机构
- 大学(43999)
- 学院(42617)
- 研究(16211)
- 管理(14467)
- 济(14449)
- 经济(13892)
- 理学(12228)
- 理学院(11966)
- 管理学(11646)
- 中国(11623)
- 管理学院(11563)
- 科学(10483)
- 京(10368)
- 所(7479)
- 财(7408)
- 中心(7393)
- 范(7341)
- 师范(7292)
- 院(7005)
- 研究所(6666)
- 江(6603)
- 北京(6337)
- 师范大学(6268)
- 业大(5967)
- 财经(5902)
- 农(5844)
- 研究院(5418)
- 经(5337)
- 州(5152)
- 研究中心(4711)
共检索到639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严金明 迪力沙提·亚库甫 张东昇
国土空间规划立法是规划行为科学展开、规划实施有序进行、规划管理规范有效的重要保障。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空间规划法律法规体系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土空间规划法的立法逻辑,探讨了国土空间规划法的立法框架。在立法定位上,国土空间规划法属于公法(行政法)范畴,具有公益性、强制性和行政性特征;在立法意旨上,应体现国家意志,促进永续利用,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在立法精神上,应注重规划行政与权力配置、空间正义与行政效率、规划引导与空间管制、以法治权与程序公正等要点。关于立法总体框架,可从规划体系、规划编制、规划审议、规划实施、规划监管等方面设计。根据立法时序与立法紧迫性,本文提出由易到难的进阶立法路径,以期为国土空间规划法的制定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林林 靳相木 吴次芳
研究目的:基于国土空间规划立法的紧迫性和复杂性,在对中国现行空间性规划法律法规体系总结梳理的基础上,提出并分析新法制定的逻辑思考路径以及涉及的基本问题。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按照"立法前需理清的相关理论问题——涉及新法自身的基本功能定位——需整合后纳入新法的现有规定"这一逻辑思考路径,可以发现新法制定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进而得出新法的初步框架。研究结论:(1)从节约立法成本和提高立法效率角度,新法的制定可以借鉴现行多数规划立法采用的以规划编制和实施程序为主线的立法框架;(2)立法质量的提高依赖于相关实体性规定的完善,包括规划权的性质界定、相关私主体空间权益的确认与保护、规划权力的合理分配等;(3)新法的制定和实施不但能为统一的空间规划提供法律依据,也会对其他相关规划立法的废、改、释提出要求,但新法的具体实现形式还有待学界继续探讨和论证。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孙聪聪
研究目的:探寻《国土空间规划法》的立法体例,揭示其作为限制土地财产权利行使的实体法所应当涵括的制度要义。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文献分析法。研究结果:《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法》和《国土空间规划法》分别立法,且前者采用框架法模式下,《国土空间规划法》应当包括国土空间规划制定与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等实体性内容。研究结论:因应国土空间规划立法的迫切需求,《国土空间规划法》应从科学性、民主性和正当性等方面构建国土空间规划的实质合法性,对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要求、审批程序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等实体规范给予更明确的立法指引。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庄少勤
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进入生态文明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的理论、方法和实践,要顺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而优化。尤其是国土空间规划作为谋划空间发展和空间治理的战略性、基础性、制度性工具,要注重目标、问题和运行导向,围绕前瞻性、科学性、操作性3个核心问题,从势、道、术3个方面进行优化,成为管用、适用、好用的规划。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岳文泽 王田雨
研究目的:面向国土空间规划,探讨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理论内涵,揭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模式与国土空间规划的逻辑问题。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资源环境承载力可以由自然系统的承载力、来自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压力以及由于管理及技术进步所产生的润滑力3个力构成;(2)资源环境承载力内涵可以解构为资源的承载功能、环境要素的容纳功能以及生态要素的服务功能3个层次;(3)国土空间规划的主要目标是优化空间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对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核心需求是摸清资源环境本底条件、科学评判当前承载压力的大小等;(4)面向国土空间规划,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存在4个方面的逻辑问题:资源环境承载压力、能力与潜力之间的逻辑不清,生态要素承载力判断的逻辑缺乏,"木桶原理"复合思路与适宜性评价的逻辑矛盾,面向过去原则与面向未来预警之间的逻辑问题。研究结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只有明确评价对象,厘清评价中的逻辑问题,同时满足评价方案的科学性与实用性,才能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撑。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戈大专 孙攀 汤礼莎 孙东琪 汤爽爽
研究目的:国土空间规划落实城乡融合发展战略是高质量空间治理体系的核心目标之一,解析国土空间规划支撑城乡融合发展存在的现实困境及其内在机理,进而提出可行的破解路径,为国土空间规划支撑城乡融合发展提供破题思路。研究方法:归纳演绎法和逻辑推演法。研究结果:多尺度交互的空间网络不畅通和城乡空间多元价值难交换成为阻碍城乡融合发展的现实困境;国土空间规划与城乡融合发展在措施手段和目标体系的关联性上搭建了二者的衔接逻辑,空间一致性和互动性决定了二者衔接的现实可行性;优化城乡空间网络体系、创新空间用途管制体系、统筹城乡空间治理体系成为国土空间规划支撑城乡融合发展的可行路径。研究结论:统筹协调国土空间规划“发展、公平与生态”三维目标和城乡“要素、结构与功能”融合的内在关系,落实城乡要素有序流通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将有利于完善国土空间规划支撑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机制。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黄大全 朱世豪 刘涛
用地指标是我国空间规划实施和国土空间管制的关键政策工具。研究收集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数据,利用多层线性模型,分析了用地指标分配的偏好及其影响因素,并探讨了省级和市级因素对指标分配的交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用地指标分配策略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性,绝对量呈现东高西低的格局,而相对量呈现西部和东南高、中部和东北低的空间特征;(2)用地指标分配模式主要受经济发展需求驱动,缺乏对水土等资源环境限制性因素的考虑;(3)快速发展期的省倾向于集中分配策略,发展水平较高的省则更为均衡。因此,需坚守资源环境底线,配合有效的经济激励政策,实施差别化的用地指标管理策略。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先鹏 鲍维科 李修连
由于现行空间规划类法律分散在多部单一资源要素的法律法规中,导致相关理念片面化、体系复杂化、法律碎片化等问题,亟待通过国土空间规划统一立法,实现空间规划法律体系的统一和完善。在此背景之下,本文阐述了国土空间规划统一立法的重要意义,并就国土空间规划立法如何与多个资源要素立法的法律衔接进行了思考,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秦萧 甄峰 李亚奇 陈浩
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的核心目标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自然资源保护"并重。作为国家部门调整后的新规划类型,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方法研究整体缺乏,学者主要聚焦于自然资源本身的禀赋情况,利用传统统计、空间及调查数据和统计分析、空间分析及归纳演绎等方法对国家及省域层面的国土空间承载力与适宜性进行静态评价,对生态红线、基本农田保护线、城镇开发边界进行刚性划定。然而,现有研究较少考虑人类活动对国土空间利用的动态影响,缺乏对新发展趋势之下的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及城镇空间的科学安排。本文引入能够直接反映人类活动时空变化的大数据,重点从国土空间适宜性评价、生态空间规划、农业空间规划及城镇空间规划四个环节探讨了大数据应用的方向与具体方法框架,强调"自然空间"+"社会经济活动"相互作用下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科学化路径。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大数据 方法框架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蒋达
法律缺位是当前中国城市水务产业改革与发展所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本文建议建立以具有宪政意义的《中国城市水务法》为统领的完整的水务法制体系。水务立法应遵循以下基本逻辑:市场化的基本方向,公私合作制的产权结构和契约框架,以及对称信息下的激励性监管模式。在对该逻辑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审慎地提出了《城市水务法》的基本框架和完善水务法制体系的步骤。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黄宏源 袁涛 周伟
开展空间规划编制是发达国家的共同经验,也是我国改革规划体制,促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提高国家空间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与西欧和北美不同,日本在文化上与我国具有更多的相似性,分析日本空间规划法的变化规律,可以为我国空间规划立法提供参考。空间规划法的演变日本是亚洲最早开展空间规划的国家,早在1940年就通过了"国土规划编制纲要"。1946年提出"复兴国土规划纲要",并在此基础上于1950年
关键词:
规划法 空间规划体系 多规合一 日本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黄宏源 袁涛 周伟
开展空间规划编制是发达国家的共同经验,也是我国改革规划体制,促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提高国家空间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与西欧和北美不同,日本在文化上与我国具有更多的相似性,分析日本空间规划法的变化规律,可以为我国空间规划立法提供参考。空间规划法的演变日本是亚洲最早开展空间规划的国家,早在1940年就通过了"国土规划编制纲要"。1946年提出"复兴国土规划纲要",并在此基础上于1950年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徐海贤 孙中亚 侯冰婕 韦胜
应对国家空间治理现代化和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重构的要求,我国都市圈空间规划面临生态文明导向的政治逻辑转变和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发展逻辑转变。基于规划逻辑转变,明确了都市圈空间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以聚焦空间协同发展为核心的专项规划,从对应需求目标引领和因地制宜问题协调两个视角,提出了都市圈空间规划编制的技术框架。结合当前都市圈空间规划实践和空间规划改革的要求,研究认为规划编制重点应聚焦以传导和协同为导向的指标体系制定、流动性的要素资源优化配置和调控、协同管控和利用的空间格局谋划、跨界组团空间合作等。针对都市圈缺乏统一的实施主体等问题,提出了不同类型都市圈空间规划编制组织方式、规划实施的区域合作机制、都市圈管理信息平台的共建,以及都市圈空间规划实施情况的动态监测等。通过对都市圈空间规划编制理念、技术框架、重点内容和实施组织的系统探讨,将为我国都市圈空间规划的编制和都市圈空间治理的现代化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
关键词:
都市圈 空间规划 规划方法 实施机制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强真
德国是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也是法律体系完备和依法施规的先进国家。德国联邦及州、区域和市镇各级空间规划的编制实施,本质上是相关法律法规在各级国土空间管制上的表达与落实。可以说,法律法规是空间规划编制实施和各类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活动所必须遵守的基本出发点和基本依据,两者互相融合、互为支撑。法律法规保障了规划的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有力促进了空间供需统筹和实现各方诉求的最大公约。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赵丹 牛锐 刘洁
建立"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非建设空间规划体系是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治理的核心内容和难点所在。本文基于对首都非建设空间规划的认识,从行政逻辑、技术逻辑、空间逻辑、治理逻辑和实施逻辑五个维度出发,探讨了首都非建设空间规划体系的建构逻辑,并梳理了新时期的相关实践探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