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53)
- 2023(18241)
- 2022(15283)
- 2021(14342)
- 2020(11934)
- 2019(27190)
- 2018(27216)
- 2017(51977)
- 2016(28690)
- 2015(31968)
- 2014(32028)
- 2013(30836)
- 2012(27772)
- 2011(24927)
- 2010(25165)
- 2009(23032)
- 2008(22372)
- 2007(19585)
- 2006(16997)
- 2005(15006)
- 学科
- 济(107250)
- 经济(107121)
- 管理(80492)
- 业(73779)
- 企(61052)
- 企业(61052)
- 方法(48632)
- 数学(42047)
- 数学方法(41261)
- 农(30563)
- 中国(30145)
- 财(27140)
- 学(27021)
- 业经(24960)
- 地方(21811)
- 制(21185)
- 理论(20522)
- 农业(20300)
- 环境(18633)
- 贸(17741)
- 贸易(17732)
- 和(17592)
- 务(17386)
- 财务(17289)
- 财务管理(17258)
- 银(17210)
- 易(17174)
- 银行(17154)
- 技术(16721)
- 企业财务(16341)
- 机构
- 学院(394306)
- 大学(393571)
- 管理(150881)
- 济(146222)
- 经济(142712)
- 研究(133155)
- 理学(130608)
- 理学院(129036)
- 管理学(126182)
- 管理学院(125486)
- 中国(97830)
- 科学(86982)
- 京(84898)
- 财(68537)
- 农(68105)
- 所(67709)
- 业大(62126)
- 研究所(62052)
- 中心(59961)
- 江(58730)
- 财经(54748)
- 范(54393)
- 师范(53792)
- 农业(53490)
- 北京(53252)
- 经(49680)
- 院(49347)
- 州(47645)
- 技术(45075)
- 经济学(43181)
- 基金
- 项目(274289)
- 科学(214557)
- 研究(197262)
- 基金(196711)
- 家(173500)
- 国家(172102)
- 科学基金(146938)
- 社会(121760)
- 社会科(115263)
- 社会科学(115233)
- 省(108741)
- 基金项目(103827)
- 自然(97556)
- 自然科(95291)
- 自然科学(95263)
- 自然科学基金(93484)
- 划(92143)
- 教育(91998)
- 资助(81361)
- 编号(81008)
- 成果(65665)
- 重点(62013)
- 部(58830)
- 发(57861)
- 课题(56901)
- 创(56445)
- 创新(52676)
- 科研(52668)
- 计划(50611)
- 大学(50323)
- 期刊
- 济(160078)
- 经济(160078)
- 研究(112566)
- 中国(77816)
- 学报(68130)
- 农(62171)
- 科学(60845)
- 管理(55149)
- 财(52316)
- 大学(50663)
- 教育(50176)
- 学学(47659)
- 农业(42926)
- 技术(34778)
- 融(31333)
- 金融(31333)
- 业经(27861)
- 经济研究(25890)
- 财经(25556)
- 业(22638)
- 经(21794)
- 图书(21155)
- 问题(20833)
- 版(20139)
- 科技(19780)
- 统计(17796)
- 业大(17768)
- 资源(17708)
- 技术经济(17615)
- 现代(17296)
共检索到5717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阳力 陈天
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国土空间治理向整体性治理转移,国土空间规划向整体性管理规划转变。有必要制定标准化的专项规划研究模式,确保专项规划研究成果与国土空间规划的融合,促进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提升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水平。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要求下,重构“标准化”水生态韧性研究模式。首先,回顾现有研究成果,总结水生态韧性评价、规划策略和规划实施保障体系等方面的研究不足;其次,总结并分析全过程传导、全域全要素、全空间覆盖、全周期管理等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要求;再次,基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要求,重构“标准化”水生态韧性研究模式,包括全过程传导的水生态韧性研究步骤、全域全要素的水生态韧性评价体系、全空间覆盖的水生态韧性规划策略、全周期管理的水生态韧性规划实施保障等4部分;最后,提出“标准化”水生态韧性研究模式的技术路径。重构的研究模式为实证研究和其他生态韧性研究提供理论与方法基础。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于少康 李统华
长期以来,我国的空间规划总体上种类繁多、体系庞杂,各类空间规划在编制、实施和审批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许多相互矛盾、相互交叉的环节,造成了空间资源浪费、管理成本增加以及管理效率下降等一系列问题,现行空间规划体系重构势在必行。面对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历史机遇,系统分析各类空间规划的优缺点,加快各类空间规划的整合,通过规划体系、规划层级、指标体系、管理体系改革,推进空间规划体系的重构,有利于提升我国空间
关键词:
空间规划体系 国土空间 生态保护红线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金岩 吴殿廷 常旭
我国现行的空间规划体系成形于计划经济时期,虽伴随国家公共政策的变化经过多次调整,但规划体系仍不完善,规划的运行也出现了诸多问题,不仅降低了规划的有效性,并且浪费了大量运行成本。空间规划是协调人地关系和促进区域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实践中必须实现规划行政体系整合、规划编制体系整合和规划法规体系整合。本文提出了整合模式的初步设想,试图为空间规划体系的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
空间规划 体系 区域 整合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帆
规划类标准在当前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中面临极大的挑战。基于对国家标准化发展战略的分析,指出,其一,“空间”是一种资源类型,“空间治理”是实现各类资源综合管理和使用的工具。其二,通过规划治理实现资源管理目标,是国土空间规划由原有以建设为导向的规划向以资源管理为导向的规划转型的重要契机。其三,建构与国家标准体制整合的、以国家标准化战略为引领的国土空间规划标准体系,其根本目标是建立新的资源管理工具。认为,国土空间规划标准体系的建构应整合“公共事务”“社会治理”“科学技术”等多个视角,协同各类资源管理行政职能,推动规划“技术标准体系”向国土空间治理“标准体系”转变。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超 赵竹君 李海梅
通过论述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地下空间规划的地位和作用,认为地下空间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域全要素管控体系中发挥着与地面规划同样重要的作用。同时提出地下空间规划应重视资源评估和空间预留,在与地面规划协同方面应注重空间整体、专业统筹、平战结合、盘活存量,结合已有实践经验与应用创新,形成新时期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模式,实现国土空间规划的地上地下统筹协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强 肖劲松 杨开忠
我国国土空间规划正经历深刻变革,中共"十八大"以来,国土空间规划逐步成为践行生态文明的重要工具。以生态文明为基点,从国土空间规划的价值取向理论、国土空间规划空间理论、国土空间规划程序性理论、国土空间规划四"部门"治理理论四方面来建构生态文明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理论体系。提出:(1)生态文明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的基本价值取向包含生态文明、以人民为中心及公平正义,这就要求国土空间规划以实现美丽中国为目标,以既能满足对自然资源干扰最小、对生态环境最友好,又能公平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基准。(2)国土空间规划的对象是人与自然的耦合系统,国土空间规划的本质是对人与自然的活动在时空上的统筹优化安排。(3)国土空间规划是扩大实质性民主、践行生态文明的过程。(4)国土空间规划要构建"自然—政府—市场—社会"四"部门"相互促进、互补、嵌套的治理体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文宁 涂蕾 彭佳捷 唐凯
空间规划体系重构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要求,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空间发展战略是国土空间规划的核心内容,是规划目标制定、空间格局与治理策略谋划的根本出发点。文章基于空间规划重构这一现实背景,通过科学研判改革开放以来湖南省国土空间发展战略演变及趋势,提出效率导向、平衡导向、生态导向、生活质量导向4种情景模式下的发展战略构想。结果表明:空间规划体系重构背景下,湖南省国土空间发展战略应突出高质量发展导向,塑造以人民为中心的高品质国土空间。以生活质量为导向制定阶段性战略方案,符合湖南省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能够满足不同发展阶段下人们提高生活质量、追求美好生活的需求。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赵雷 王树盛 张宁
文章立足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和专项规划统筹管理视角,剖析新时期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与相关规划的逻辑关系,分析当前线网规划编制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新要求,探索建立基于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的专项规划审查衔接机制,指出国家、省、市级自然资源部门主管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工作的必要性,以便更好地促进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与国土空间规划相衔接、与城市发展相协调。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代合治 刘志刚 于伟
各类规划拥有自身理念和功能,在"多规并存"的现实需求下,"用地"协调成为各类"空间规划"协调的关键。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归纳总结法,探索了"用地"类型、"用地"规模、"用地"布局以及规划年期等在"空间规划"协调中的现实途径。结果表明:"用地"类型要做到宏观上有统一、微观上有特色,一、二级地类强调一致,三级地类彰显特色;各类用地规模,尤其是农业用地和未利用地规模,应在区域规划宏观指导下由土地利用规划总体上统筹,用地规模管控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用地布局做到各类规划合理分工,土地利用规划实行"刚性"与"弹性"相结合的土地利用分区,城市规划依据城镇用地和农村居民点用地合理确定每个城、镇、村的布局;同时保持各类规划的基期、近期和远期年份应至少有一个保持一致。
关键词:
空间规划 “用地”规划 规划协调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代合治 刘志刚 于伟
各类规划拥有自身理念和功能,在"多规并存"的现实需求下,"用地"协调成为各类"空间规划"协调的关键。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归纳总结法,探索了"用地"类型、"用地"规模、"用地"布局以及规划年期等在"空间规划"协调中的现实途径。结果表明:"用地"类型要做到宏观上有统一、微观上有特色,一、二级地类强调一致,三级地类彰显特色;各类用地规模,尤其是农业用地和未利用地规模,应在区域规划宏观指导下由土地利用规划总体上统筹,用地规模管控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用地布局做到各类规划合理分工,土地利用规划实行"刚
关键词:
空间规划 “用地”规划 规划协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夏陈红 马东辉 郭小东 王志涛 王威
当代中国受气候变化和人类社会活动的多种作用和影响,已进入高度风险的社会。作为风险社会形构的国土空间,其时空结构的形成必然蕴含着不断组构重建、互相融合的微观基础和机理。为了探索国土空间在不确定灾害事件影响下的自组织、自适应机制,为国土空间规划治理提供结构和过程双重耦合的路径图式,引入韧性概念的来源——适应性循环模型,对国土空间系统“突变—涌现—适应”的动力和非动力涨落过程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将具备适灾韧性特征的国土空间系统转换为韧性规划语言,搭建适宜于多层级系统韧性升级的“吸收—适应—转变”框架,以揭示国土空间系统在单一适应周期内的涨落过程、不同适应周期之间的层级关系和上下联系,实现对国土空间风险运行演进过程的空间映射。为国土空间韧性防灾专项规划提供交叉视角和路径支持。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杨立焜 吴俣璇 王洁
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当前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无法满足“多规合一”的新要求。笔者从规划编制情况和存在问题分析两个方面出发,考虑逻辑重构、思路转型和衔接响应等三个维度,建议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从强化编制指导、加快编制新时期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标准以及构建规划衔接制度等方面推动相关工作。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永春 张薇 曹宛鹏 穆焱杰
当前,我国国土空间规划自上而下试图从宏观层面尽可能解决或缓解自改革开放以来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资源约束、人地关系冲突、多头管理、规划权威性等关键问题。我国国土规划的体系、架构和技术条例等迄今已形成相对科学合理的"共性"规范,但在战略层面讨论面向未来国家安全背景下的地域"个性"问题仍较缺乏。面对国家需求和西部特殊情境,应考虑建立基于国家安全考量的跨省区、跨流域的西部国土空间规划。在战略层面,为保障国家安全,此规划应着重考虑:(1)理论上,基于国家安全视角应建立跨省区、跨流域的西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2)实践中,建议制定西部空间尺度的以生态区、自然保护区为核心的"西部国土空间规划—生态安全"专项规划,以边境线、支撑线为规划脉络的"西部国土空间规划—生存安全"专项规划(或在规划中明确"国防安全细则"),依托主要交通线以城镇体系为组织脉络的"西部国土空间规划—生活安全"专项规划(或在规划中明确"西部和谐社会建设细则"),遵循主体功能区且以区域性中心城市、城市群等为中心的"西部国土空间规划—生产安全"专项规划(或"西部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划"),重构生态空间、生存空间、生活空间、生产空间;(3)特别建议强化边疆城镇/村寨建设,设立新时代"大三线建设"——西部"环青藏高原重点建设带",以应对后疫情时期有限全球化和"双循环"现实的可能的国家安全需求。整体上,西部情境特殊,其国土空间规划与东中部应有差异,切忌一刀切。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祁帆 张晓玲 李志刚
我国涉及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活动和布局的规划众多,其中,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引入早,影响大,并形成了相互独立而相互影响的管理体系。然而,我国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国土空间安排上也缺乏顶层设计,不同规划之间缺乏明确的统属关系,交叉重叠甚至相互冲突的问题突出,严重削弱了国家对国土空间的管控能力。因此,有必要对空间规划体系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系统反思,探索建立科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京祥 夏天慈
基于治理理论,从中央—地方以及政府—市场关系维度,分别揭示了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空间规划体系在国家治理变迁影响下的演变历程与总体趋向。国土空间规划是我国面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制度变革与治理体系重构的举措,但是面向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未来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再建构还必须重视三个方面的问题:(1)充分理解"国土空间"的多元价值属性,重视国土空间规划对多元目标的统筹平衡,不能把空间简单化为"自然资源"载体,谨防规划蜕化为单纯的"资源环境管控技术工具";(2)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建立与政府事权相对应、层级差异有序的空间规划体系;(3)高度重视规划研究和非法定规划的作用,为空间规划的科学性提供有力支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