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42)
- 2023(7532)
- 2022(6453)
- 2021(5982)
- 2020(5086)
- 2019(11222)
- 2018(11048)
- 2017(20498)
- 2016(11398)
- 2015(12706)
- 2014(12711)
- 2013(12509)
- 2012(11355)
- 2011(10123)
- 2010(10304)
- 2009(9890)
- 2008(10396)
- 2007(9370)
- 2006(8623)
- 2005(8133)
- 学科
- 管理(49247)
- 济(40620)
- 经济(40544)
- 业(38196)
- 企(35403)
- 企业(35403)
- 财(18422)
- 制(15585)
- 方法(14157)
- 务(12414)
- 财务(12380)
- 财务管理(12345)
- 企业财务(11692)
- 数学(11242)
- 中国(11136)
- 数学方法(11062)
- 业经(10911)
- 体(9796)
- 农(9656)
- 银(9417)
- 银行(9410)
- 划(9373)
- 行(8816)
- 地方(8625)
- 体制(8497)
- 学(7984)
- 策(7977)
- 融(7796)
- 金融(7793)
- 度(7536)
- 机构
- 大学(157544)
- 学院(156373)
- 济(62044)
- 管理(61742)
- 经济(60271)
- 研究(52729)
- 理学(50248)
- 理学院(49565)
- 管理学(48924)
- 管理学院(48567)
- 中国(44200)
- 财(36287)
- 京(34881)
- 科学(30472)
- 江(27007)
- 财经(26169)
- 所(26095)
- 中心(24988)
- 经(23501)
- 研究所(22869)
- 农(21811)
- 北京(21789)
- 州(20994)
- 业大(20029)
- 院(19895)
- 范(19628)
- 师范(19433)
- 财经大学(19240)
- 省(18910)
- 经济学(18564)
- 基金
- 项目(98267)
- 科学(78215)
- 基金(72457)
- 研究(72323)
- 家(62842)
- 国家(62378)
- 科学基金(54440)
- 社会(46723)
- 社会科(44355)
- 社会科学(44347)
- 基金项目(38511)
- 省(37583)
- 自然(35238)
- 自然科(34423)
- 自然科学(34416)
- 自然科学基金(33779)
- 教育(33191)
- 划(32282)
- 资助(28851)
- 编号(28364)
- 制(24012)
- 成果(23934)
- 重点(22224)
- 部(21978)
- 课题(20675)
- 创(20547)
- 发(19828)
- 国家社会(19674)
- 创新(19402)
- 教育部(19084)
共检索到2598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祁帆 谢海霞 王冠珠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以下简称三条控制线)的划定工作,并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近年来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取得明显进展,但受到体制机制等诸多因素影响,仍存在统筹协调不够、空间交叉重叠等问题。2018年随着自然资源部的组建,中央进一步明确将三条控制线的划定和管理,作为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重要内容。如何落实中央要求,以国土空间规划为载体,统筹划定并严格管理好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祁帆 贾克敬 常笑
针对如何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市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本文从统筹协调人与自然、经济政治生态、中央与地方、部门与部门、政府与市场等关系出发,提出三条控制线划定与管理,在底线约束、统一管理、统筹衔接、严格管控、协同治理5个方面的功能趋向。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年国 王娜 殷健
国务院机构改革前,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分别由国家不同部委主导划定,存在划定过程统筹协同不够、划定结果交叉重叠、实施管理困难等问题。国务院机构改革后,自然资源部负责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要求在资源环境城镇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基础上,自上而下逐级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本文总结了沈阳作为试点城市,在三条控制线划定中的矛盾冲突表现与成因,构建三条控制线与生态、农业、城镇三大空间关系,建立管控体系与调整规则,并阐释在市级权限范围内的调整优化做法。研究发现:三条控制线存在空间交叉重叠、功能难以区分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基本农田承担了限制城市空间蔓延的使命,指标不允许跨行政区调整导致部分基本农田不得不安排到城镇内部;由于概念界定不同导致部分城市公园被划入生态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内的部分耕地被先期划为永久基本农田。提出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三条控制线优化建议:一是突出既是政策线又是技术线的特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划定;二是国家自上而下对基本农田调整政策和制度进行创新;三是建立事权分级管理机制,合理预留地方事权弹性。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杨慧
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以下简称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旨在处理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的空间格局关系,推动经济和环境可持续与均衡发展,是美丽中国建设最根本的制度保障。但由于当前三条控制线的功能定位、目标导向、划定期限各有不同,且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三条控制线之间缺乏衔接,空间重叠问题突出。如何协调三条控制线,并真正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是当前自然资源管理工作中亟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胡利哲 张杨 宋家宁
"三线"划定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基础,也是推进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手段。本文分析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进入"后半程"时期,"三线"划定面临的一些关键问题,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晓叶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期印发《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年底,要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完成三条控制线划定和落地,协调解决矛盾冲突,纳入全国统一、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形成一张底图,实现部门信息共享,实行严格管控;到2035年,通过加强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管理,严守三条控制线,引导形成科学适度有序的国土空间布局体系。这无疑是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一项
关键词:
控制线 国土空间规划 永久基本农田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建军 周小天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特大城市为中心、以一定空间联系为标准划分的都市圈成为我国城市高质量发展和形成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抓手,也是当前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为适应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要求,更加准确地划定都市圈,在系统梳理国内外现有都市圈划定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大数据等新方法、新理念,运用交通路网、手机信令、企业总部分支、区域投入产出和生态环境等数据,以广州市为例进行试划,进而尝试建立一套面向规划、兼具理论性和实用性的划分方法,为我国其他城市都市圈的划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
都市圈 国土空间规划 广州市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顾正江 闵程程 刁彩虹 林俊强
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不断侵蚀城市生态本底。为解决此问题,"生态控制线"应运而生。本研究认为,城市的城镇化水平差异会导致其划定生态控制线的模式有所不同。研究选取广东省珠海市与云浮市作为研究案例,比较二者的生态基底和生态控制线划定方法,总结这两种划定模式:一是坚持生态优先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以协调落实相关规划为主识别生态要素管理边界,以生态控制线被动限制城镇发展边界;二是以生态建设为动力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以强化生态保护的完整性为目标识别生态要素管理边界,以生态控制线主动引导城镇空间有序拓展。这两种模式能为我国生态控
关键词:
生态控制线 模式 珠海 云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松睿 许懿
自引入城镇开发边界概念以来,规划界围绕开发边界展开了一系列工作实践,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在当前国土空间规划转型进程中,为更好地引导城镇开发边界划定,通过回溯城镇开发边界的概念缘起以及相关理论,在价值层面探究城镇开发边界的本质,并以此为视角,解读当前《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指南(试行)》中城镇开发边界的具体划定原则和划定流程,提出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应具有双重内涵——基于区域生态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原则,体现“终极蓝图式”思想的理想型城镇开发边界,以及基于城市发展现状,体现“分期引导”和“结构控制”的现实型城镇开发边界,以期为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转型背景下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建言献策。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城镇开发边界 价值取向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国华 欧心泉
2019年5月23日,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这标志着我国国土空间规划建设进入新时代。从过去的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到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围绕规划的变与不变,我们对事物的认识、理解和改造方式在不断深化。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余星涤 王峰 杜雪明
2019年,我国开启了建立全国统一、责权清晰、科学高效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进程。截至2021年上半年,全国近半数的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已公开征求意见,统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但要真正从"大拼盘"走向"大融合",还面临着一些问题。本文在分析国土空间规划的本质特征和需求层次的基础上,对如何实现"多规融合"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洲林 陈蔚镇
理解空间规划治理机制与模式是从规划执行层面实现国土空间治理从"体系"构建到"能力"提升的基础。在既有"机构—治理"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影响规划执行的内生动力因素,构建以"控制权"分配为媒介的空间规划治理机制分析框架,并以我国空间规划改革历程为研究案例检验其现实解释效力。空间规划治理是一个在外部结构条件和内生政治动力共同影响下,各级各类规划参与主体行使规划权利的动态过程,其中,外部的事权分配模式和内生的部门资源利用与组织关系开发能力直接决定了规划执行的具体方式,机构和技术层面的协调措施则是影响内生政治动力的外在条件。基于此,系统梳理当前国土空间规划治理的模式选择,结合相关参与主体在规划执行的信息、技术、方法和组织方式等资源利用条件方面的变化情境,理性推测未来国土空间规划治理可能采取的另外两种典型模式。并针对以上规划治理模式所面临的共性问题,提出后续研究和实践的重点。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规划治理 机制 控制权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郭伟鹏 张古月 黄晓芳
本文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新《土地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对于乡村地区国土空间管理的相关要求,提出村庄规划编制工作须重点转变的思维方式及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龚蔚霞 钟红梅
城市生态控制线规划是涉及城市生态安全的重要公共政策,如何达成规划的共识及保障可操作性一直是难点。本文以广东、福建等地的实践,提出将"多规合一"的理念和工作思路贯彻于城市生态控制线的划定与管理工作中,包括法理层面梳理和构建与生态空间相关的法理法规体系,体系层面协调空间规划体系的管制分区,并明确生态控制线规划的对应空间范畴,以及技术层面对部门数据、专项规划、空间格局等三方面采取"多规合一"的规划编制方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实现生态控制线的目标、内容、过程等方面的精细化管制。
关键词:
多规合一 生态控制线 空间管制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郝庆 彭建 魏冶 王丰龙 姚华松 李禕 王伟 张书海 邓玲 赵雲泰 马学广 戈大专 戴俊骋 朱鹤 张茂鑫
科学辨析"国土空间"概念内涵是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完善国土空间规划理论的前提。应根据国土空间治理需求变化和学科理论发展需要,及时更新完善对"国土空间"的理解。本刊邀请15位青年学者研讨"国土空间"的概念内涵及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建议,主要观点如下:(1)国土空间是复杂的人地耦合系统,具有构成要素多元性、时空尺度嵌套性等特征。需要用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思维,进行国土空间的综合开发利用与系统修复保护,提出基于自然的空间治理方案。(2)国土空间是"流"所构建的网络空间,是不同利益主体组成的关系空间和为精细化治理服务的可计算领域。需要通过"流空间"进行国土空间的整合,推动区域之间资源和要素的共享,实现协同发展;也需要重视人地关系和人际关系的重构,协调多元主体的利益诉求,实现和谐发展;还需要完善国土空间开发管控的技术手段,平衡国土空间规划中的灵活性与统一性矛盾。(3)国土空间是有温度的空间。需要充分感知国土空间的风险性、适宜性、约束性、可达性,编制"以人民为中心"的国土空间规划,提升国土空间的人文关怀、生态功能和美学价值。(4)国土空间是国土空间规划和空间治理的对象,是具体的海洋空间、乡村空间、文化空间等,具有载体属性、资产属性、权利属性等,需要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实现资源资产统一管理,彰显其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满足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对国土空间的多样化需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