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995)
- 2023(17305)
- 2022(14988)
- 2021(13884)
- 2020(11452)
- 2019(26323)
- 2018(26111)
- 2017(50013)
- 2016(27255)
- 2015(30209)
- 2014(30494)
- 2013(30166)
- 2012(28076)
- 2011(25466)
- 2010(25695)
- 2009(23688)
- 2008(23335)
- 2007(20584)
- 2006(18255)
- 2005(16626)
- 学科
- 济(112806)
- 经济(112663)
- 管理(79887)
- 业(75199)
- 企(61974)
- 企业(61974)
- 方法(44619)
- 数学(38026)
- 数学方法(37561)
- 中国(32618)
- 农(30267)
- 财(29244)
- 地方(27252)
- 学(25970)
- 业经(25968)
- 制(25006)
- 农业(20275)
- 银(19701)
- 银行(19650)
- 贸(19120)
- 贸易(19104)
- 融(18945)
- 金融(18941)
- 行(18843)
- 易(18450)
- 环境(18116)
- 理论(17757)
- 务(17592)
- 财务(17512)
- 技术(17501)
- 机构
- 大学(388744)
- 学院(386642)
- 济(153689)
- 经济(150209)
- 管理(149007)
- 研究(136663)
- 理学(127718)
- 理学院(126146)
- 管理学(123867)
- 管理学院(123149)
- 中国(102687)
- 京(84860)
- 科学(84584)
- 财(74169)
- 所(69573)
- 农(64658)
- 研究所(62891)
- 中心(61372)
- 江(58554)
- 财经(57829)
- 业大(57515)
- 北京(54081)
- 范(53125)
- 师范(52615)
- 经(52483)
- 农业(50366)
- 院(49991)
- 州(47272)
- 经济学(46055)
- 财经大学(42942)
- 基金
- 项目(259972)
- 科学(204812)
- 研究(189724)
- 基金(188365)
- 家(164642)
- 国家(163246)
- 科学基金(139808)
- 社会(119615)
- 社会科(113385)
- 社会科学(113360)
- 省(101408)
- 基金项目(99889)
- 自然(90905)
- 自然科(88740)
- 自然科学(88719)
- 自然科学基金(87097)
- 教育(86764)
- 划(85722)
- 资助(77202)
- 编号(76832)
- 成果(63340)
- 重点(58441)
- 发(57845)
- 部(57174)
- 课题(53954)
- 创(53695)
- 创新(50153)
- 科研(49282)
- 国家社会(49129)
- 制(48909)
- 期刊
- 济(177228)
- 经济(177228)
- 研究(119601)
- 中国(83206)
- 学报(62037)
- 农(59961)
- 科学(58035)
- 管理(56705)
- 财(56514)
- 大学(46923)
- 教育(45670)
- 学学(43984)
- 农业(41068)
- 融(37528)
- 金融(37528)
- 技术(32563)
- 业经(29268)
- 财经(28399)
- 经济研究(27718)
- 经(24221)
- 问题(22903)
- 业(20896)
- 图书(19980)
- 科技(18873)
- 理论(18526)
- 版(18014)
- 技术经济(17958)
- 现代(17627)
- 资源(17244)
- 实践(16810)
共检索到5891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文兰娇 张晶晶
研究目的:通过回顾国际上国土空间管制的发展历程和国土空间管制带来的土地非均衡发展、空间外部性问题,分析国际上在立法、经济和管制上的内部化政策和趋势,为中国推进国土空间管制的理论和实践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采用文献回顾和归纳比较法分析其发展趋势和特点。研究结果:(1)国际上国土空间管制经历了数量管护、质量管护、生态管护和发展限制4个阶段;(2)国土空间管制会产生土地非均衡发展和空间外部性;(3)在采取的管制手段和政策的过程中,土地资源空间的异质性、不可移转性、比较优势的差异性、多宜性决定了完全依靠市场来配置资源难以达到帕累托最优,因此实施国土空间管理(spatial management)与空间治...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崔新蕾 赵燕霞
[目的]基于土地交易微观数据,测度2004—2017年我国不同区域和不同地类土地市场化程度及其差异性。[方法]文章运用δ收敛和β收敛对其进行收敛性检验。[结果]全国土地市场化程度处于中等水平,以2010年为界限呈现倒"U"型趋势;不同区域的演变趋势与全国基本一致,但区域间差异明显,中部地区最高,东部次之,东北和西部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地类来看,商服用地市场化程度整体平稳上升,工矿仓储用地在2006—2008年上升迅速,住宅用地在2010年以后呈下降趋势;从空间分布来看,全国土地市场化程度由西到东递增,但区域间和地类间的土地市场化程度存在非均衡发展;从收敛趋势来看,东部、东北和中部地区土地市场化程度只存在条件β收敛,西部地区3种收敛均存在;住宅用地和商服用地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工矿仓储用地3种收敛都存在。[结论]对不同区域与不同地类土地市场化程度非均衡发展趋势及其收敛性的认识,可为深化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提供依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孙平军 修春亮 丁四保 魏冶
基于对空间极化概念界定的基础上,首先从要素流的视角构建区域发展衡量指标——城镇集聚能力,并从整体上评价1995-2008年东北三省区域发展演变格局;其次利用差异指数和极化指数,从不同集聚层次对东北三省区域发展非均衡性和极化程度进行测度。研究发现:①从区域发展衡量指标的动态演变格局来看:1995-2008年间东北三省区域发展是一个波浪起伏的过程,整体水平稍有下降;集聚能力得分排序及其演变趋势表明,中心城市、交通枢纽城市和资源城市主宰着东北三省区域发展格局的演变;四中心城市呈现出由北往南递增的发展趋势,且由四城市形成的经济区实体功能开始显化,并沿哈大铁路形成一条不连续的"极化轴",区域发展中心逐步南移;区域发展的地域差异性非常明显。②从区域发展的非均衡性和极化指数来看:整体上呈增长趋势,其中市区极化程度明显高于县(县级市),且发展演进方向互异;空间分布上非均衡性指数表现出辽宁省>黑龙江省>吉林省,而崔-王指数为黑龙江省>辽宁省>吉林省;城市类型(资源城市与非资源城市)表现出异向发展趋势,其中资源城市呈绝对的下降趋势,且资源城市的极化程度明显低于非资源城市。
关键词:
中国东北 城镇集聚能力 区域空间极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磊 方成
伴随着中国旅游产业规模的持续扩张,空间非均衡性已成为中国旅游经济发展的典型特征,对此部分内容进行研究有助于更为清晰地认知中国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文章采用中国30个省份1999-2010年数据为研究样本,以旅游产业专业化作为旅游发展的度量指标,依据较为前沿的地区经济发展差异与空间极化指数测度方法,分别在三区域与八区域分组设定下,依次分别对中国旅游发展的空间非均衡与极化水平进行了定量刻画。研究结果为:与核密度非参数估计预期判断一致,基尼系数测度及其分解表明,中国旅游发展空间非均衡程度整体上逐渐降低,即中国旅游发展正在向均衡方向演变;组间差异是主导中国旅游发展空间非均衡的主要来源,但这种贡献率存...
关键词:
旅游发展 空间非均衡 基尼系数 极化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华军 鲍振
以中国31个省份1978-2008年数据为样本,以金融相关比率为指标,对中国金融发展的空间非均衡特征与极化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可视化方法,直观地表明了中国金融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非均衡特征;基尼系数测度及其分解表明,在样本考察期内,中国金融发展空间分布的总体差距呈现扩大趋势,其中地区间差距是中国金融发展地区差距的主要来源;金融发展极化程度测度结果表明,在样本考察期内,中国金融发展的空间极化程度呈现明显的递增趋势,组内聚合程度和组间对抗强度的不断上升成为金融发展极化程度上升的主要来源。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莹 苑景雪
浙江省入境旅游发展势头强劲,但省内各地市间入境旅游发展却参差不齐,非均衡性空间特征显著。通过分析浙江省11个地市1999—2008年共10年的入境旅游外汇收入指标,引入标准差、相对发展率和波士顿矩阵等分析方法,归纳浙江省入境旅游发展空间非均衡基本特征,同时,对影响非均衡产生的经济社会条件、区位条件、资源环境等因子的变化趋势进行深入探究,提出浙江省入境旅游可以由非均衡发展逐步向均衡化方向发展的观点。最后,从浙江省资源整合、区域联动角度,提出了浙江省入境旅游均衡化发展的对策思路。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谭皓方 任太增 谭征
基于城乡、区域关联的"要素流"视角,构建城镇要素集聚能力指数,运用基尼系数和崔王指数对2000—2017年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非均衡性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各地级市的城镇要素集聚能力呈现以郑州市为核心的核心-边缘结构,且随时间的推移而加剧;基尼系数和崔-王指数从整体和分经济区(中原城市群、豫北经济区、黄淮经济区和豫西、豫西南经济区)都表明河南省区内存在较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和空间极化现象,且随时间的推移而在不同程度上有所加剧,基尼系数在2005年(0.500 3)迈入发展的差距悬殊阶段(基尼系数0.5~0.6),原因在于国家政策、区域发展规划、行政层级与地区资源禀赋、产业结构而导致各地级市的区位优势度的差异和动态变化,进而导致城镇要素集聚能力的空间分异、极化及其时序演化。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吕承超
笔者运用2003—2013年中国社会保障支出面板数据考察了社会保障发展的空间非均衡及影响因素,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验证,实证表明:样本考察期内,中国社会保障支出增长迅速,但存在空间差距现象;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的非均衡程度高于社会救助、社会保险,东西部地区非均衡程度高于中部地区,区域间非均衡对总体非均衡的贡献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社会保险极化程度呈下降态势,社会优抚、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极化程度总体呈上升趋势;经济发展、人口老龄化、地方财政、居民收入与储蓄等因素均对社会保障总支出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地方财政和循环累积效应对社会保障及各项目支出的影响最为显著。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余海丰
2006年,我国非寿险市场高速发展,市场格局多元化趋势明显;随着市场主体的持续增加,产险公司竞争日趋激烈,竞争手段呈现多元化特征;保险中介市场发展活跃,保险中介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高,但中介市场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同时,保监会以严格规范市场秩序为中心,加强对市场主体和保险中介的监管力度,取得明显成效。展望2007年,我国非寿险市场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市场主体将继续加快调整步伐,中介市场将进一步发展和规范,保险监管将得到进一步加强和优化。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彭德福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章艺霞
本文从阐述欠发达地区融资方式呈现的非均衡性发展特点着手,对导致欠发达地区融资非均衡性发展状况所隐含的经济金融体制、产业结构及金融生态环境等深层次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改变招商引资模式、促进融资多元化等角度提出了促进欠发达地区融资方式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 融资方式 非均衡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向东 刘卫东
本文基于对土地科学体系和土地综合体的理解,阐述了土地类型研究的学科定位和内容构成,指出土地类型研究属于土地科学体系中的基础性分支学科,认为土地类型研究包括土地自然类型研究、土地利用现状类型研究、土地利用远景类型研究三大部分。在此基础上,本文分三部分循序地对国内现有土地类型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和精要的回顾,评述了它们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单位系统、划分依据、调查制图、关系阐述等方面所取得的进展。继而,针对已有的土地类型研究,论文整体和分项地分析了其存在的理论性研究不强、实务性研究不深等不足之处。最后,论文对土地类型研究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提出了未来应强化理论性研究、深入实务性研究的几点建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赵扶扬 陈斌开
"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和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2003年以来,中国城镇建设用地供应逐步向中西部省份倾斜,东部地区土地供应则逐步受到压缩。这一土地配置趋势明显地缩小了区域差距,但潜在地带来了资源错配,并抬高了东部地区的房价。本文基于量化空间模型,将地区数据匹配至一般均衡框架,较好地刻画了中国区域间房价分化的特征事实,并对中国土地的区域间配置进行量化评估。首先,本文考察了最优土地配置策略。最大化GDP的方式倾向于对东部发达省份配置更多的土地,这一策略可以同时抑制东部地区城市房价上涨,但不可避免地扩大了区域间人均收入差距;最小化区域间人均收入差距的方式难以显著提高GDP。其次,本文发现,现实中的土地配置方式在"效率"和"公平"上找到了一个良好的平衡点,既实现了GDP和总福利的显著提升,又明显缩小了区域间人均收入差距。最后,针对土地配置中存在的"效率"和"公平"两难问题,本文结合"新发展格局下畅通国内市场生产、分配、流通环节"的政策内涵展开了政策模拟,在生产要素的配置优化方面提出了"土地配置与户籍制度改革相结合"的政策建议,在产品和服务的流通方面提出了"畅通国内贸易"的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钱忠好
本文运用均衡分析方法对土地征用制度进行经济分析,重点分析土地征用的均衡与非均衡问题。在构建土地征用均衡分析框架、探讨土地征用均衡与非均衡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土地征用非均衡产生的诱因,并从政策层面上探讨实现中国土地征用由非均衡向均衡转变的土地征用制度改革举措。主要的研究结论是:政府的土地征用有其经济上的合理性,但土地征用也存在政策失灵的可能,并带来社会福利的损失。现阶段我国土地征用已呈现出一定的非均衡态势。为最大限度地避免土地征用的政策失灵,实现土地征用由非均衡向均衡的转变,我们需要明确界定公共利益,规范政府土地征用行为;提高土地征用补偿标准,完善土地征用补偿机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赋予农民...
关键词:
土地征用 均衡 非均衡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吕承超 白春玲
该文运用2003-2013年中国社会保障支出数据考察了社会保障发展的非均衡特征及其收敛性,实证表明:样本考察期内,中国社会保障支出增长迅速,但存在一定的非均衡特征;东部地区非均衡程度远高于中西部地区,区域间的非均衡对总体非均衡的贡献率大幅下降,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的非均衡程度高于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险;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总体上不存在收敛,但存在着显著的绝对收敛和显著的条件收敛,其中总抚养比与教育水平对社会保障发展具有显著影响;同时中国社会保障发展还存在着空间和类别两种形式的俱乐部收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