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87)
2023(9184)
2022(7473)
2021(7081)
2020(5527)
2019(12402)
2018(12234)
2017(22502)
2016(12586)
2015(13496)
2014(13454)
2013(12707)
2012(11656)
2011(10550)
2010(10877)
2009(10266)
2008(10559)
2007(9117)
2006(8474)
2005(7840)
作者
(34685)
(29354)
(29164)
(28017)
(18697)
(13879)
(13085)
(11262)
(10991)
(10418)
(10287)
(9984)
(9653)
(9461)
(9345)
(9091)
(8579)
(8542)
(8535)
(8515)
(7474)
(7310)
(7101)
(6797)
(6741)
(6566)
(6552)
(6429)
(5858)
(5736)
学科
(44672)
经济(44589)
管理(37914)
(31962)
(27578)
企业(27578)
(16525)
(14993)
方法(14068)
中国(14040)
(13661)
业经(12631)
(11878)
数学(11505)
数学方法(11259)
(10429)
体制(10076)
(9294)
地方(9283)
银行(9277)
(8990)
金融(8985)
(8923)
农业(8707)
环境(8337)
(8208)
财务(8188)
财务管理(8162)
理论(8081)
(7788)
机构
大学(174738)
学院(173904)
(67979)
经济(66314)
研究(64369)
管理(60632)
理学(51219)
理学院(50483)
管理学(49538)
管理学院(49194)
中国(47844)
科学(38615)
(37828)
(37146)
(32385)
研究所(29026)
(28528)
中心(28082)
(27839)
财经(27796)
(25692)
师范(25458)
(25076)
(24307)
业大(23877)
北京(23788)
(21981)
农业(21465)
经济学(21381)
师范大学(20895)
基金
项目(114716)
科学(91431)
研究(86156)
基金(83357)
(73209)
国家(72614)
科学基金(61912)
社会(55323)
社会科(52308)
社会科学(52297)
(44743)
基金项目(43784)
教育(40495)
(38699)
自然(38662)
自然科(37720)
自然科学(37706)
自然科学基金(37010)
编号(34412)
资助(32046)
成果(29825)
(27243)
重点(26892)
课题(25825)
(25642)
(25071)
(24415)
国家社会(23414)
创新(22903)
(22579)
期刊
(83239)
经济(83239)
研究(58277)
中国(41432)
(30253)
学报(27188)
(26886)
科学(26334)
教育(25394)
管理(24337)
大学(21361)
学学(19879)
农业(17594)
(17509)
金融(17509)
财经(14297)
技术(14255)
业经(12815)
经济研究(12549)
(12286)
问题(10763)
(9452)
(8647)
现代(8384)
科技(8108)
(8050)
(7982)
改革(7857)
(7857)
职业(7640)
共检索到2750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晓玲  吕晓  
在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宏观背景下,系统梳理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起源、实施特点、成效与不足,重点解析土地用途管制向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转型的改革逻辑及其对国土空间规划的具体要求,为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提供借鉴。研究结果表明:(1)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突出强调对耕地的保护,以新增建设用地为主要管控对象,建立了土地用途分类—规划—计划—审批—监管的完整管控链条,在保护耕地、保障粮食安全、倒逼节约集约用地和提高依法依规用地意识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但仍存在覆盖范围不全、管制刚性过强、生态用地管制乏力等不足。(2)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以生态文明建设为逻辑起点,通过单一地类保护向空间统筹转型、地类管制向空间管控转型、指标传导为主向指标与分区相结合转型、底线约束向约束与引导并重转型,构建面向全过程、多样化的管制规则体系,完善空间传导机制,进而实现所有国土空间全要素统一管制。(3)面对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时代需求,国土空间规划改革应在系统性、整体性的规划管控指标体系、覆盖全域、上下衔接的规划分区体系、底线约束与激励引导相结合的规划实施弹性机制以及"全链条"管理机制等方面做出积极响应,进而实现不同层级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的统筹协调管控。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刘大海   李彦平   侯昱廷  
本文总结了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制度缘起和当前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分析了全域全要素用途管制的治理逻辑,提出推动立法进程、完善各环节配套制度、实现用途管制全覆盖、构建监测体系等政策建议,以期为新时期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的构建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朱江  张国杰  姚江春  
统一用途管制是自然资源管理的宏观核心目标。目前自然资源用途管制中仍存在事权划分不清、管制指标维度不一、管制空间重叠、监督评价不足等问题,需从管制逻辑框架和系统构成的层面进行综合研究。逻辑框架法是一种从问题出发,将宏观目标转换为具体目标和措施的有效方法。借助逻辑框架法思路,在分析自然资源用途管制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建立自然资源用途管制的"宏观目标—具体目标—问题提出—管制措施—评价监管"的逻辑框架关系,同时在自然资源用途管制具体措施和评价监督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林林  靳相木  吴次芳  
研究目的:基于国土空间规划立法的紧迫性和复杂性,在对中国现行空间性规划法律法规体系总结梳理的基础上,提出并分析新法制定的逻辑思考路径以及涉及的基本问题。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按照"立法前需理清的相关理论问题——涉及新法自身的基本功能定位——需整合后纳入新法的现有规定"这一逻辑思考路径,可以发现新法制定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进而得出新法的初步框架。研究结论:(1)从节约立法成本和提高立法效率角度,新法的制定可以借鉴现行多数规划立法采用的以规划编制和实施程序为主线的立法框架;(2)立法质量的提高依赖于相关实体性规定的完善,包括规划权的性质界定、相关私主体空间权益的确认与保护、规划权力的合理分配等;(3)新法的制定和实施不但能为统一的空间规划提供法律依据,也会对其他相关规划立法的废、改、释提出要求,但新法的具体实现形式还有待学界继续探讨和论证。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梁流涛   段园凯   李春香   王永峰  
本文分析了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背景下农村三产融合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探讨了从管制机构、管制对象、政策体系、运行机制等方面构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创新框架问题,并提出了探索规划“留白”机制、构建差异化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充分挖掘农村三产融合用地渠道、优化用地审批管制规则、打造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先行区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祁帆  高延利  贾克敬  
国务院于2017年1月发布的我国首个国家级空间规划《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为健全空间规划体系和指导省级、市县级空间规划编制指明了方向。国土资源部于同年4月印发了《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办法(试行)》,旨在将所有自然生态空间纳入用途管制范畴。这些制度措施对完善空间规划体系和用途管制制度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但由于工作多处于试点试行阶段,受到现有制度惯性影响,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彦平  刘大海  姜伟  池源  
通过对用途管制的概念比较和内涵延伸分析,明确了海洋空间用途管制的核心内容为规划分区与管制规则。规划分区应具有“区域、边界、用途、使用条件”四个基本属性,并以科学认知海洋的客观属性及演变规律为基础,故基于“双评价”客观认知海洋空间的功能或用途是规划分区的关键。海洋空间用途管制面临的四个基本问题是“如何保护”“如何利用”“如何在保护中利用”“如何在利用中保护”。进而,以“双评价”为基础,构建开发保护二维坐标系,明确海洋空间用途管制的政策取向与内容导向。其中,海洋生态空间管制宜采用“分级+分类”的管制方式,海洋开发利用空间宜采用“分区管理+用海准入”的管制方式。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戈大专  孙攀  汤礼莎  孙东琪  汤爽爽  
研究目的:国土空间规划落实城乡融合发展战略是高质量空间治理体系的核心目标之一,解析国土空间规划支撑城乡融合发展存在的现实困境及其内在机理,进而提出可行的破解路径,为国土空间规划支撑城乡融合发展提供破题思路。研究方法:归纳演绎法和逻辑推演法。研究结果:多尺度交互的空间网络不畅通和城乡空间多元价值难交换成为阻碍城乡融合发展的现实困境;国土空间规划与城乡融合发展在措施手段和目标体系的关联性上搭建了二者的衔接逻辑,空间一致性和互动性决定了二者衔接的现实可行性;优化城乡空间网络体系、创新空间用途管制体系、统筹城乡空间治理体系成为国土空间规划支撑城乡融合发展的可行路径。研究结论:统筹协调国土空间规划“发展、公平与生态”三维目标和城乡“要素、结构与功能”融合的内在关系,落实城乡要素有序流通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将有利于完善国土空间规划支撑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机制。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田五红   胡斌   冯善元   叶菁  
本文探析了国土空间规划与用途管制的关系及其衔接问题,提出了厘清国土空间规划与管制事权、强化空间尺度与管制规则关联程度、利用市场调节增强空间规划与用途管制灵活特性等建议,以期为进一步完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体系,提高国土空间治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易家林   郭杰   欧名豪   丁冠乔   陈振  
研究目的:明确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转型逻辑,探究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完善路径。研究方法:文献梳理法与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1)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属于在地化的空间管制创新模式,是在新的价值理念与治理需求引导下的空间治理转型实践。(2)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治理目标是实现国土空间系统性、激励性与高效能管制,其治理逻辑是将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小闭环嵌入到国土空间治理大闭环之中,实现自然资源部内部治理“小协同”与以自然资源部为核心的多部门治理“大协同”联动。(3)可从构建全域全要素全过程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体系、优化系统治理的“三条控制线”划定及管制规则、规范与创新国土空间用途管理政策体系、建立健全多部门权力协同机制以及利益调节机制等方面探索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完善路径。研究结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涉及多学科交叉、需要理论联系实践,将来研究要加强理论综合支撑顶层设计、关注区域差异鼓励地方创新以及尊重主体利益提高管制效能。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夏方舟  杨雨濛  陈昊  
研究目的:分析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理论基础和改革诉求,引入针对潜在主观心理的自由家长制政策助推思路,探讨新型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的改革方向。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当前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存在着全域覆盖、刚性强化、弹性提升、协调统筹和配套完善5大改革诉求,针对自由家长制理论中心理账户、固有印象、损失厌恶、延后决定、架构误导和过于乐观等潜在主观心理特质,可以通过层级矩阵、环境塑造、损失放大、实时反馈、默认选项和机制补漏等影响路径,探讨优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改革方向。研究结论:未来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可以探讨借鉴自由家长制理论,通过构建层级用途管制、营造用途管制氛围、扩大奖励惩罚差异、提供实时用地监测、优化管制协议设计和配套完整实施机制进行优化改革,"助推"实现提升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全域覆盖度、刚性合理度、弹性有效度、实施协调度和体系完善度的政策目标。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祖健  艾东  郝晋珉  邢丹妮  程建  
基于控制权理论,以管制事权的分配为切入点,分析了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差异化的传导机制,并以昆明市空间规划实践为例,梳理总结昆明市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传导机制的具体实现路径。研究发现,根据管制要素(区域)央地事权分配差异,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可以划分为中央垂管型、央地协同型、地方直管型和地方主管型;不同类型的管制传导机制均由管制事权传导和管制行为传导两部分组成,具有不同的自身特征。昆明市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类型以央地协同型和地方直管型为主,注重与空间规划的协调,形成了央地协同且具有地方特色的传导机制实现路径。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群  吴次芳  
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作为土地管理制度体系中核心和基础的组成部分,其确立与发展的过程是我国土地管理制度演进历程的重要一环。多年来,这项制度保证了我国耕地数量的基本平衡和国家粮食安全,有力保障了工业化和城镇化对建设用地的需求。但伴随着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的推进,农地非农化、小产权房、城市无序蔓延等现象逐渐涌现,用途管制制度面临着越来越多复杂的现实困境,亟须调整和优化。在"空间治理现代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全域空间用途管制"等土地制度改革大讨论的背景下,探讨土地用途管制制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孙雪东  
数字化是推动国土空间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本文认为,针对我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中的管控规则不统一、层级传导不通畅、权益保障不得力、空间功能管控不健全等问题,应以数字化建设为抓手,在综合管控、空间统筹、功能布局、多元管制和规则重构等方面提出数字赋能路径,构建从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到实施、监测的全过程、全空间、全要素数字化管控方案,为实现全方位、精准化、实时化管控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黄贤金  
当前,国家发展已经由以往的"讲规模、求增长"进入了"讲绿色、求生态"阶段。绿色竞争、绿色发展是未来长期、重大发展战略。本文从绿色发展和空间治理的关系入手,分析了国土空间规划对生态治理、绿色发展的统筹作用,提出了建设"生态国土"、推进环境承载力评价和进行"生态经营"等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