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382)
2023(3439)
2022(2777)
2021(2666)
2020(1981)
2019(4526)
2018(4421)
2017(8040)
2016(4323)
2015(4316)
2014(4412)
2013(4125)
2012(3775)
2011(3570)
2010(3650)
2009(3511)
2008(3614)
2007(3055)
2006(2849)
2005(2601)
作者
(12287)
(10475)
(10289)
(9958)
(6590)
(5033)
(4446)
(3981)
(3955)
(3630)
(3553)
(3543)
(3388)
(3374)
(3220)
(3162)
(3004)
(2960)
(2884)
(2842)
(2546)
(2530)
(2453)
(2433)
(2291)
(2242)
(2233)
(2105)
(2055)
(1939)
学科
(18900)
经济(18885)
管理(12469)
环境(8239)
(8180)
(7707)
(7145)
企业(7145)
方法(6889)
生态(5581)
理论(5445)
地方(4831)
数学(4738)
中国(4732)
业经(4657)
数学方法(4648)
(4644)
(4489)
(4419)
资源(4056)
(3567)
经济学(3343)
农业(3285)
规划(3093)
(3030)
环境规划(3015)
教育(2747)
(2561)
金融(2560)
(2549)
机构
大学(65349)
学院(64043)
(24261)
经济(23601)
研究(23224)
管理(23117)
理学(20185)
理学院(19809)
管理学(19368)
管理学院(19263)
中国(16182)
科学(15643)
(14692)
(11489)
师范(11437)
(11164)
(11052)
研究所(10358)
中心(10023)
师范大学(9614)
(9431)
北京(9243)
财经(9082)
业大(8942)
(8914)
(8614)
(8204)
经济学(7815)
(7669)
科学院(7098)
基金
项目(45131)
科学(36788)
基金(33836)
研究(32351)
(30035)
国家(29841)
科学基金(26008)
社会(21912)
社会科(20764)
社会科学(20761)
基金项目(18720)
(17216)
自然(16823)
自然科(16313)
自然科学(16308)
自然科学基金(15986)
(14964)
教育(14436)
编号(12338)
资助(12312)
重点(10676)
(9825)
成果(9568)
(9555)
国家社会(9465)
(9209)
课题(8727)
创新(8565)
科研(8321)
教育部(8118)
期刊
(29631)
经济(29631)
研究(18947)
中国(11723)
科学(10139)
学报(9815)
教育(7827)
(7711)
管理(7670)
大学(7301)
(7125)
学学(6776)
资源(5575)
农业(5079)
财经(4481)
业经(4350)
(3905)
问题(3833)
经济研究(3821)
技术(3803)
(3788)
生态(3653)
现代(3369)
科技(3265)
地理(3228)
图书(3184)
(3181)
城市(3051)
林业(2970)
(2958)
共检索到906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曹宇  王嘉怡  李国煜  
研究目的:通过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概念进行辨析,探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内涵、理论基础及相关重要研究内容,以期阐明从生态修复到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认知转变。研究方法:文献综述与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1)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以不同空间尺度范围内受损或缺乏稳定与安全性的生态系统为对象,通过国土要素的空间结构调整与优化和生态功能修整与重建以及辅以中宏观尺度上的生态工程等系统性措施,以修复生态系统过程和提升生态系统服务的治理活动,最终实现生态系统健康、景观生态安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2)根据人类活动对于生态系统的不同干扰和影响程度,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可划分为国土空间生态恢复、国土空间生态整治和国土空间生态重建三大类型的研究内容;(3)区域背景、景观异质性、人类活动、社会经济等都与生态系统相互交融,将这些要素与生态修复有机结合的过程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结论:面对中国的区域性生态问题,退化生态系统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实现,需以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作为重要抓手。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唐秀美  
<正>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高强度的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等活动引发了生态环境破坏、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等问题。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是关系国家生态安全和民生福祉的重要战略任务~([1-2])。中共十九大报告将生态保护修复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3])。近年来,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也成为学者的研究重点~([4]),研究领域包括生态修复分区研究~([5-8])、生态修复政策实施与效益评价~([9-12])、生态修复技术方法~([13-15])等。基于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统筹协调生态修复工作、引领生态修复资金投入等工作需要,自然资源部成立后着手组织编制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
关键词: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高世昌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当前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工程。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主要是针对部分地区不同程度的生态环境压力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地质灾害点多面广频发、自然资源退化与污染、海洋生态环境被破坏等问题,加快构建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加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国土空间生态承载能力。笔者以"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为指导,围绕生态环境"整体保护、系统修复、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顾恬玮   彭建   姜虹   贺灿飞  
面向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对生态系统完整性的高度强调,针对完整自然地理单元——流域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将在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按照“一个核心—两个维度—三对关系”的基本脉络深化流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理论认知。其中,一个核心,指以“水”为流域生态保护修复的核心要素;两个维度,包括时空两个尺度,时间尺度重在长短兼顾、动态适应,空间尺度强调区域整合、区际协同;三对关系,指在“社会—生态系统”视角下协同生态功能与人类福祉的关系,统筹自然边界与行政界线的关系,协调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的关系。结合流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系统性认知,具体提出流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四项要点,即定量刻画人水关系、明确时空尺度衔接、开展分区分类治理、强化自然持续保障。研究结果能够为构建可持续的流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提供科学支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郝庆  
国土空间规划是现代国家实施国土空间治理的重要工具,本质上是为实现特定意识形态下的战略意图而进行的理性设计,具有特定的价值导向。文章通过分析认为,工业文明时代的国土空间规划大多是满足资本增殖需求,面向交换价值而非使用价值的空间生产,由此形成了工业化大生产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难以缓和的基本矛盾,造成了空间发展不平衡,制约了人民群众幸福感提升。生态文明时代追求人与自然的生态公正、人与人的社会公正,需要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实现“人民普遍幸福”和“共同富裕”作为国土空间规划追求的目标,从重视价值的“普遍性/整体性”与“多元性/异质性”的辩证统一、价值的尺度转化与价值传导、价值的情境化和人的尺度等方面建构生态文明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的价值导向,从意识形态性、价值理性、工具理性、功能性等层级实现国土空间规划价值导向的尺度转化、层级传导和和落地实施。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彭建  吕丹娜  董建权  刘焱序  刘前媛  李冰  
新时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核心是整体保护与系统治理,强调生态保护修复与社会经济发展耦合关联的系统性、协同性。景观生态学以景观为研究对象,基于整体综合视角聚焦景观结构与功能演变及其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机理,重点关注过程耦合与空间集成。面向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战略需求,景观生态学"格局与过程耦合—时空尺度—生态系统服务—景观可持续性"的研究路径能够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提供重要学科支撑;依据格局—过程互馈机理识别退化、受损的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基于景观多功能性权衡协调社会—生态需求并确定修复目标,应用生态安全格局优化多层级修复网络体系,建立面向景观可持续性的多尺度级联福祉保障。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鹏军   刘正莹   陈军  
协调人地关系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世界各国空间规划编制与实施监测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科学问题。本研究解析了开展国土空间人地关系研究的必要性、现实性和紧迫性。基于对人地关系和国土空间的概念认知,提出了国土空间人地关系的概念。基于对国土空间规划业务的解析,从资源供需关系、资源资产赋权关系、开发保护关系、用途管制关系4个维度探讨了国土空间人地关系的内涵。国土空间人地关系既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的空间体现,又是面向人与自然和谐的人地关系调控的业务场景,国土空间人地关系的概念与内涵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郑鑫  王甫园  王开泳  
游憩导向下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将受损生态空间保护与休闲空间融合的重要手段,是构建山水林田湖草命运共同体与提高人类福祉的重要内容。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界定了游憩导向下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概念,提出其应遵循生态系统服务理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区位理论、景观基因理论、大地艺术理论五大理论逻辑。基于实践案例归纳了游憩导向下生态修复模式类型、特征与问题,并提出实践模式的五大优化路径,包括明确功能适宜、效益最优的修复导向,建立多级空间尺度联动的传导机制,提升游憩导向下生态修复地的地方嵌入性,加强修复效果的动态监测评估,构建可持续的建设与运营管理模式,以期为游憩导向下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和保护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段亚明  黄安  卢龙辉  冀正欣  许月卿  
为全面掌握“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研究现状,完善“三生”空间的相关概念与基础理论,以“三生”空间与“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为关键词检索CNKI数据库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2012—2022年发表的相关文献,在对其中403篇文献进行查阅、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人地关系理论与土地利用多功能性理论系统总结、归纳“三生”空间的概念、演化机制、分类体系、相互作用关系与发展目标。研究发现:“三生”空间是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空间实体,并以可持续、碳中和、协调为整体的发展目标;生产、生活与生态空间也分别具有不同的发展目标,并分别包含不同子空间;“三生”空间及其子空间之间存在明显的正向与负向作用。未来应加强“三生”空间形成机制、内涵、相互作用、发展目标等基础理论的研究,深入分析“三生”空间内部各类子空间的布局特征与演化机制,建立定量测度“三生”空间相互作用强度的理论与方法体系,丰富完善“三生”空间发展目标和优化研究的理论、方法与内容,推动“三生”空间与“三生”功能研究的并行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丹  黄晓春  付力平  李紫祎  
科学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核心是调控生态修复中的各类共轭关系,推进人地系统的正向演替和协调发展。基于共轭生态理论,阐明从生态修复到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理念转变和思路更新,分析绿韵与红脉、刚性与弹性、整体与局部、内生与外生、近期与远期等共轭关系。以典型超大城市北京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主要生态特征及问题,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为主线,以生态系统服务和人类福祉之间的互馈关系为切入点,探索高密度城镇化地区共轭生态修复的新模式和新路径,以期为同类地区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彭建  李冰  董建权  刘焱序  吕丹娜  杜悦悦  罗明  吴健生  
研究目的:阐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基本逻辑,支撑新时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从区域自主治理向全域空间设计的战略转型。研究方法:文献综述分析法,逻辑推理法,系统回顾法。研究结果:基于国土空间"要素—格局—过程—服务"级联框架及全域耦合关联,针对目标、对象、区位及途径厘清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基本逻辑:以提升人类生态福祉而非生态系统服务潜在供给增长为核心修复目标,国土空间社会—生态要素为基本修复对象,构建多尺度协同的生态安全格局识别重点修复地域,秉承多层级协同次优而非单层级最优的主导修复途径。研究结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本质在于修复人地冲突、强化人地协同,"修"的是人与自然不和谐的相处方式,"复"的是生态系统退化或受损的结构、过程、功能及服务;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对象、区位及途径均以修复目标为导向。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美球  洪土林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国土整治的重要内容,但现阶段对于生态修复内涵把握尚存在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本文从生态文明建设,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对象、核心内容、工作目标等方面,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剖析。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志芳  高世昌  苗利梅  罗明  张禹锡  徐敏  
研究目的:基于"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分析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实现途径,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与方法指导。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综述、案例研究等质性分析方法,从自然定位、修复途径、预期功能三个角度对已有观点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1)自然途径有6种不同范式:自然范式、本土范式、过程范式、文化范式、实验范式、绿色范式。(2)不同范式各有优劣,需要根据社会需求情况、自然重要性、自然破坏程度的高低进行综合选择,才能实现生态保护修复国际最优。研究结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要充分认识自然定位和价值认知的多元性,充分发挥自然途径6种范式的优势,探索生态保护修复的组合方案,促进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高质量发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晨旭  刘焱序  于超月  刘小茜  
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布局影响着保护实施力度、工程修复成效以及社会资源分配,是科学开展生态修复工作的前置条件和基础环节。论文在辨析生态修复相关概念关联的基础上,从区域识别和时序判别2个层面出发,结合文献计量学分析整理了国际生态修复布局研究现状,梳理了景观"格局—过程—服务—可持续"理论范式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布局研究中的应用。论文提出了支撑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保护修复目标构建、以社会满意度为导向的生态修复时空需求权衡、面向多重成本的生态修复成本科学评估、在生态刚性约束背景下的基于自然解决方案、恢复力思想下生态保护和人工修复决策阈值、基于时空模拟的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选址决策6项重要研究趋向,从而架构了耦合社会—生态目标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布局研究路径,以期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建军  郭义强  饶永恒  王弈博  王柯  
研究目的:基于"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科学论断,分析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哲学思想缘起、核心观点、指导理念,为美丽中国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研究方法:系统回顾法、演绎推论法、类比分析法等。研究结果:(1)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内涵是在生态修复基础上不断深化,体现在保障国土空间的预防性功能、整体性特质、平衡性原则以及辩证性开发等方面,强调遵循国土空间要素的客观本质;(2)结合万物与自然的融合要求,从集系统、拓空间、衔时律、择愈法、创共生5个方面回顾演绎了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道"哲学思想;(3)从外部情势、发展阶段、宜境制法、信息络网、效果优化5个角度概括提出了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术"哲学思想;(4)从二维关系角度剖析了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道"与"术"哲学逻辑以及生态系统平衡发展的实现路径。研究结论:"道"与"术"哲学思想是科学推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事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理论基础,也是遵循生态系统的发展规律、实现生态系统自然恢复的指导思想和实施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