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09)
2023(12230)
2022(10807)
2021(10271)
2020(8430)
2019(19570)
2018(19459)
2017(37451)
2016(20471)
2015(22834)
2014(22777)
2013(22535)
2012(20725)
2011(18516)
2010(18319)
2009(16540)
2008(15657)
2007(13391)
2006(11617)
2005(9889)
作者
(57798)
(48051)
(47611)
(45442)
(30606)
(23146)
(21692)
(18939)
(18419)
(16970)
(16815)
(16031)
(15321)
(15000)
(14976)
(14468)
(14395)
(14219)
(13701)
(13602)
(11857)
(11576)
(11439)
(10918)
(10665)
(10609)
(10564)
(10560)
(9546)
(9519)
学科
(83162)
经济(83083)
管理(56239)
(49484)
(40070)
企业(40070)
方法(36850)
数学(32183)
数学方法(31832)
地方(23025)
(22636)
中国(20015)
(19232)
业经(17600)
(16987)
环境(16704)
农业(15268)
(13971)
理论(12942)
(12915)
贸易(12908)
(12398)
地方经济(12210)
技术(12131)
(11963)
(11944)
(10608)
财务(10550)
财务管理(10533)
(10322)
机构
大学(280764)
学院(279722)
管理(112940)
(105416)
经济(102900)
理学(98652)
理学院(97450)
管理学(95650)
管理学院(95162)
研究(93046)
中国(67758)
科学(61332)
(60958)
(45987)
(45399)
(44555)
业大(43856)
中心(43045)
研究所(42418)
(40043)
(39736)
师范(39417)
北京(38385)
财经(37357)
(34870)
农业(34721)
(33957)
(33377)
师范大学(32203)
经济学(30335)
基金
项目(203212)
科学(159591)
研究(148013)
基金(146468)
(127717)
国家(126668)
科学基金(109121)
社会(91874)
社会科(86963)
社会科学(86941)
基金项目(79890)
(79799)
自然(72335)
自然科(70476)
自然科学(70458)
自然科学基金(69150)
(67477)
教育(66832)
编号(61224)
资助(59116)
成果(48168)
重点(45316)
(43819)
(43657)
(41660)
课题(41547)
创新(38827)
科研(38729)
大学(37366)
国家社会(37043)
期刊
(114171)
经济(114171)
研究(78597)
中国(50806)
学报(44786)
科学(42177)
(39605)
管理(38156)
大学(33334)
(31888)
学学(31234)
教育(31098)
农业(28205)
技术(23675)
(20067)
金融(20067)
业经(19709)
图书(16843)
经济研究(16808)
资源(16678)
财经(16376)
问题(15343)
科技(14663)
理论(14133)
(14127)
(13816)
实践(13284)
(13284)
(12861)
现代(12791)
共检索到3957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董毓伊  冯秀丽  黄俊杰  谢立建  张驰  程俊恺  
研究目的:基于生态安全格局识别宁波市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区域,并提出保护修复策略。研究方法:构建综合评价体系以确定生态源地,利用电路理论模型识别生态廊道和生态夹点,并引入廊道生态质量评价指标帮助确定各条廊道的合适宽度。研究结果:(1)识别生态源地23处,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为主。(2)识别生态廊道38条,廊道宽度集中在12~72 m。(3)宁波市生态廊道按质量分级,一级廊道6条,二级廊道10条,三级廊道22条,总体生态质量有待提高。(4)识别生态夹点区域14.37 km~2,夹点的分布具有“南少北多、西多东少”的特点。研究结论:该方法识别了宁波市的生态源地、生态廊道及生态夹点,确定了廊道的适宜宽度,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区域识别提供有效的参考路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方莹  王静  黄隆杨  翟天林  
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生态保护修复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当前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研究缺乏从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结构连通性角度对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域进行诊断和识别。烟台市作为我国典型滨海城市,湿地退化,生境类型单一造成景观稳定性差,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刻不容缓。为全面识别烟台市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域,利用生境质量模型、生境风险评估模型、粒度反推法、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电路理论,通过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诊断生态"夹点"、生态障碍点、生态断裂点等,识别和确定研究区域的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域。研究发现:(1)烟台市生态源地共计668.85 km~2,主要为林地、水域,源间廊道共计1548.36 km,呈现"两横两纵"的空间特征;(2)基于生态安全格局识别烟台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域,包括13处生态"夹点"区域、8处生态障碍点区域、39处生态断裂点区域、破碎生态空间1308.66 km~2;(3)结合各类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域的空间分布特征、土地利用现状,分别提出修复提升方向。研究可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域识别、生态系统整体修复提升提供科学指导。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涂婧林  侯东瑞  陈弋冉  丁茗童  安文雨  刘文平  朱春阳  
基于生态系统问题诊断与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探索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关键区域识别与修复的方法路径。以武汉市蔡甸区为研究区域,从数量、质量、空间格局等3个方面系统诊断了生态系统的退化程度、退化类型及其空间分布。基于生态源地的识别,并以土地覆盖类型、距离水源距离、植被覆盖度、坡度、高程等5种因子构建生态阻力面,通过最小阻力模型识别潜在生态廊道,进而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在此基础上,综合生态系统问题诊断与生态安全格局需求,系统地辨识出了武汉市蔡甸区的生态保育区、自然修复区、人工修复区和生态廊道建设区。结果显示,共提取出1 901.52 hm~2林地和水体作为生态源地,识别出18 168.12 m潜在生态廊道。从生态保育、自然修复、人工修复、生态廊道建设4个方面提出了对应的生态保护修复措施。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孙伟  陈雯  
根据区域的自然、经济、社会特征,运用相关分区方法,划分各地开发与保护的适宜性空间,合理配置建设和保护空间,获取较高的空间资源配置效率,成为地理学研究关注的热点。大部分学者从经济和生态两个方面要素构建指标体系,并对分区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但是由于各个地方的情况有较大差异,在经济和生态两方面的指标选择上还存在因地制宜的问题。论文以宁波为例,讨论平原与丘陵交错的沿海港口城市的区划指标体系选择和方法应用的问题。在借鉴已有区划方法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评价单元划分、评价指标选择与处理等技术方法,通过自然生态约束和经济开发需求的矩阵分类分析,将宁波市划分为优先开发、适度开发、控制开发、适度保护、优先...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琪琪   濮励杰   高根红   王玉军   宋珂   杨磊  
高度城市化进程中的江南水乡地区生态系统面临威胁,开展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区域识别,保护该地区敏感脆弱的生态环境非常重要。本研究选择常州市金坛区为江南水乡地区的典型案例,运用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识别生态源地,通过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提取生态廊道,结合重力模型进行生态廊道的重要性分级,根据生态廊道的重要性分级、生态廊道相交点的分布情况以及土地利用情况,确定区域生态夹点和生态障碍点,识别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域,据此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提供生态修复的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区域生态源地面积152km2,其中陆域生态源地共44个,总面积为49.3km2,集中分布在茅山;水域生态源地共77个,总面积为102.7km2,集中分布在长荡湖;(2)生态廊道总长度432.4km,陆域生态廊道呈“横向伞状”分布,水域生态廊道呈“内闭外开双环”式分布。极重要生态廊道93.2km,重要生态廊道157.8km,一般重要生态廊道181.4km。(3)区内生态夹点16个,重要生态夹点有9个,主要位于金坛区西部的茅山和天荒湖;生态障碍点14个,主要生态障碍点6个,分布在建筑密度较高的主城区以及高等级道路与生态廊道的相交处。(4)通过关键区域识别,以主要生境斑块的有效连接、保护关键夹点、修复关键障碍点为原则,提出构建金坛区“一核、三片、五带”的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本研究可为长江下游的江南水乡地区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单佳平  王贺元  张真柱  
从客观上分析了宁波区域内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由于体制机制不健全等方面的因素,造成高校、企业、政府三方在结合上存在的问题。通过有针对地学习借鉴国内外有益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就宁波区域内产学研结合进行探究,对建立有效产学研模式提出构想与应对举措。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赛赛  冯秀丽  马仁锋  徐晖  范园园  
研究城镇低效用地对于协调城市用地空间、优化城市用地布局、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宁波市城镇低效用地调查数据,从不同城镇低效用地类型出发,在镇域尺度上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计量研究宁波市城镇低效用地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宁波镇域城镇低效用地分布具有显著集聚特征,旧村庄与旧厂矿集聚性强,旧城镇相对离散;旧城镇主要分布于余姚慈溪交界处及奉化;旧村庄团聚于奉化东北部、江北;旧厂矿在余姚形成"聚簇",在市域东南部出现连片"洼地",并主导总体分布格局.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艳娟  杨艳昭  杨玲  张超  游珍  
三生空间的合理布局与有序开发对城市实体空间布局、土地功能组合、国土空间秩序开发、引导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土地资源的三生功能视角出发,以宁波市为例,提出了基于三生空间的城市国土空间开发建设适宜性评价框架;运用GIS技术,采用国土空间综合分区"千层饼"方法,以30m×30m栅格为基本单元,定量评估了宁波市国土空间开发建设适宜性;从分类到综合,多尺度揭示了宁波市国土开发的建设适宜规模与开发潜力。研究表明:(1)2012年宁波市生态空间面积为5872.33km2,占宁波市总面积的60.35%,主要分布在宁波南部宁象片区;生产空间面积为2442.34km2,占宁波市总面积...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黄伊婧   张姗琪   林昀   甄峰   赵赛帅   李璐  
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建立健全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机制,提升国土空间规划治理效率和水平,是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战略的重要举措。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应通过对国土空间规划实施过程和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行为进行长期性、动态性监测,为了解国土空间规划实时运行状态、推动规划实时反馈优化提供基础。系统回顾中国规划实施监测相关工作的发展历程,从监测工作定位、内容技术体系和传导衔接机制三个方面总结了现有工作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明确了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全过程支撑”的工作定位,并以浙江省宁波市为例,从规划要求落实监测、规划实施效果监测和规划过程调整监测三个方面构建了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内容体系,进而建立规划监测指标与规则库、趋势分析与预警模型库和弹性监测分析单元三大技术体系,为全面开展城市级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工作提供经验参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尹贻梅  刘志高  戴俊骋  周青  
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人类文明建设的更高阶段,涉及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众多方面,因此应当成为当前区域空间规划的新的理念和新的指导思想。以宁波北仑为例,提炼出生态文明理念对区域空间规划的新要求,介绍生态文明空间规划的内容和方法。文章首先分析了北仑发展现状及空间演化过程,认为其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和产业与区域空间格局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建设生态文明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然后详细探讨了北仑生态文明整体空间格局功能区划、产业空间、生态空间以及生活空间规划;最后提出了北仑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措施。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伍龙江   周启刚   李辉   罗泓然   毛永发   朱康文   向宇锋  
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对科学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有效识别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域是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基本前提。以重庆市梁平区为研究对象,运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和电路理论识别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域,包括生态源地、生态夹点、生态障碍点和生态断裂点。结果表明:(1)研究区生态源地19处,总面积359.82 km~2,呈现“两带多点”的空间分布特征;生态廊道42条,总长241.27 km,构建了“三片区三屏一网多节点”的生态安全格局;(2)识别出生态夹点5处、生态障碍点12处、生态断裂点5处,是进行生态保护修复的关键区域,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地区;(3)结合关键区域生态特征,提出相应的生态保护修复主攻方向和建议措施。研究可为梁平区及其他区域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开展提供路径和方法参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吴巍  宋彦  洪再生  卢一华  
优化能源利用效率是实现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途径。以探究宁波市居住社区形态对住宅能耗影响为切入点,基于6个样本社区的形态指标和598户住宅调研问卷收集到的统计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在居住社区层面分析了其对住宅能耗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宁波居住社区建设密度与距离市中心远近呈规律性分布,离市中心越远,社区密度越低,且低密度社区住宅面积普遍较大;家庭特征和居住社区形态均会对住宅能耗产生显著的影响;建筑密度对住宅能耗的影响作用呈正相关性;道路密度对住宅能耗的影响作用呈负相关性;住宅面积和类型亦会对住宅能耗产生显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赵翠云  乐传永  
成人学校校长胜任力包括教育力、领导力、管理力、经营力、服务力和内驱力六个维度,基于对宁波市100多名成人学校的校长进行测评发现,目前成人学校校长胜任力水平整体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个别差异比较大。影响成人学校校长胜任力水平的个人因素有性别、年龄、任职年限和荣誉等。要提升成人学校校长胜任力水平,不仅要从个人影响因素出发,提升校长个人素质,还应注重外部环境的优化以及社会支持系统的完善。只有坚持将个人素质、学校环境和社会支持系统三者融为一体,才能促使成人学校校长胜任力的持续提升。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徐建平  
无论区域教育改革如何推进,教育公平始终是理论和实践聚焦的热点话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使得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的关系问题被广为关注。本刊刊发一组从区域教育改革的校际均衡、体制均衡、学校文化、校本课程等不同角度探讨教育公平如何在区域内实现的文章,以期能够引发读者对如何理解均衡发展的实质、如何通过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等问题的更为深入的思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雪珍  姜山  刘佳程  
以涵盖制造业价值链的各主要环节,融合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为出发点,构建了包括产品设计生态化水平、生产过程清洁化水平、能源利用高效化水平、回收再生资源化水平和产业耦合一体化水平五个维度的绿色制造评价模型。以宁波市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倒数方法对2014—2018年宁波市绿色制造水平进行测度。结果显示,宁波市绿色制造水平整体快速增长,五个维度指标对近年来宁波市绿色制造水平的提升均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其中生产过程清洁化水平发展最为迅速,但近年有放缓迹象,回收再生资源化水平对宁波市绿色制造水平贡献较低。针对制造业价值链不同周期对应指标的量化计算结果,提出大力发展绿色工艺创新、优化宁波产业结构、完善资源回收再生体系等措施,以进一步推动宁波绿色制造水平提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