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1)
2023(211)
2022(204)
2021(178)
2020(140)
2019(382)
2018(353)
2017(699)
2016(363)
2015(441)
2014(429)
2013(441)
2012(438)
2011(425)
2010(330)
2009(327)
2008(349)
2007(317)
2006(271)
2005(234)
作者
(1013)
(884)
(853)
(791)
(568)
(365)
(354)
(337)
(314)
(296)
(290)
(290)
(280)
(263)
(257)
(256)
(255)
(246)
(233)
(231)
(227)
(222)
(193)
(189)
(189)
(184)
(181)
(180)
(180)
(173)
学科
(1647)
经济(1645)
管理(1210)
(1156)
(1037)
企业(1037)
方法(979)
数学(865)
数学方法(863)
技术(708)
技术管理(562)
(488)
贸易(487)
(462)
(388)
(358)
中国(356)
(353)
(276)
(272)
出口(252)
出口贸易(252)
(252)
业经(250)
(246)
财务(245)
(245)
财务管理(244)
银行(244)
研究(242)
机构
大学(5663)
学院(5400)
(2464)
经济(2434)
管理(2397)
理学(2115)
理学院(2102)
管理学(2073)
管理学院(2070)
研究(1718)
中国(1439)
(1284)
科学(1023)
(954)
(824)
经济学(810)
中心(804)
财经(802)
经济学院(755)
研究所(752)
(737)
业大(719)
(719)
北京(715)
(691)
师范(689)
(658)
(631)
(600)
财经大学(593)
基金
项目(3747)
科学(2946)
研究(2792)
基金(2791)
(2370)
国家(2359)
科学基金(2049)
社会(1866)
社会科(1805)
社会科学(1805)
基金项目(1541)
(1326)
自然(1242)
自然科(1224)
自然科学(1224)
资助(1210)
编号(1205)
自然科学基金(1204)
教育(1144)
(1089)
成果(994)
(883)
(855)
项目编号(841)
国家社会(840)
创新(815)
(801)
人文(789)
教育部(787)
重点(773)
期刊
(2195)
经济(2195)
研究(1527)
中国(930)
图书(725)
(690)
管理(687)
科学(673)
学报(593)
情报(494)
经济研究(475)
(472)
大学(466)
(462)
(432)
金融(432)
学学(424)
书馆(412)
图书馆(412)
技术(410)
国际(406)
财经(369)
世界(368)
问题(365)
农业(354)
技术经济(331)
科技(320)
统计(317)
理论(303)
(300)
共检索到79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唐保庆  
本文从服务贸易进口、FDI流入和积聚效应等方面扩展了CH模型,并以APEC17个成员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国内R&D、国际R&D溢出对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影响,得出了3个具有稳健性的一般性结论:(1)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存在显著的积聚效应;(2)本国R&D资本存量有助于提升技术效率,但是能否促进技术进步则依赖于R&D投入强度;(3)通过服务贸易渠道获得的国际R&D溢出对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黄犚  张台秋  
利用2003-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研究国内R&D和国际技术溢出对我国就业的影响。结果表明:自主创新对总就业具有创造作用,引进技术偏向高人力资本,增加我国的高人力资本溢价。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技术获取动力不足,教育的普及和教育经费的合理投入可以促进我国就业并且使收入分配趋向均等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金镭  
近年来国际石油价格的高位震荡和世界石油储量的不断下降,使得世界石油工业的发展模式也开始发生变化,科技研发能力的强弱已经成为石油公司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国内外石油公司都加大了研发投入的力度,具体投入模式则有所不同。本文对比分析了国内外主要石油公司的R&D投入状况,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国外石油公司研发投入的变动特征和趋势,以期为中国石油企业的研发投入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雪峰  
本文综合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两大主流模型——罗默和卢卡斯模型的特点,将罗默模型的中间产品种类扩大的思想转换成一个产品研发(R&D)部门引入卢卡斯模型中,从而建立了一个三部门经济增长模型。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1978~2001年的统计数据对中国的人力资本投资与研发(R&D)投资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实证分析。分析表明,1978~2001年间,人力资本对中国的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显著的(人力资本产出弹性为0.271和0.295),而研发投资(R&D)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几乎没有影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永丽  王兵  
基于我国1981~2015年的经济数据,通过构建扩展的生产函数模型和技术溢出模型,对我国R&D支出、FDI、OFDI的产出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R&D支出的产出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均有所减弱,其技术进步效应甚至转为负向;2003年之后,FDI渠道的国际R&D溢出对我国产出和技术进步并没有单独的正向效应,而OFDI渠道的国际R&D溢出对我国产出和技术进步始终有显著的正向效应;FDI和OFDI正向的产出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的显现需要国内R&D的承接吸收。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永丽  王兵  
基于我国19812015年的经济数据,通过构建扩展的生产函数模型和技术溢出模型,对我国R&D支出、FDI、OFDI的产出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R&D支出的产出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均有所减弱,其技术进步效应甚至转为负向;2003年之后,FDI渠道的国际R&D溢出对我国产出和技术进步并没有单独的正向效应,而OFDI渠道的国际R&D溢出对我国产出和技术进步始终有显著的正向效应;FDI和OFDI正向的产出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的显现需要国内R&D的承接吸收。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徐凌峰  李腾  赵丹  
本文运用1999-2016年中国25个工业行业面板数据研究了国内R&D投入与国际R&D溢出对工业生产率的共同影响。通过加入以R&D人员密度衡量的人力资本变量及其与国际R&D溢出资本存量的交互效应,结果发现:我国R&D人员密度和国际R&D溢出对生产率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国内R&D资本投入对生产率无显著影响。国内R&D投入与国际R&D溢出交互项系数不显著,表明我国对外国先进技术的吸收能力较低。国有产权变量与生产率进步没有显著关系,但三资企业的研发活动却显著促进了生产率的提高。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许培源  钟惠波  
本文将工业行业归为十个行业大类,结合行业特征,综合分析国际技术溢出和国内R&D在生产率增长中的作用。结果显示:(1)国际技术溢出显著地促进了工业行业的技术进步,也提高了技术效率,是我国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2)与国际技术溢出相比,国内R&D的生产率增长效应并不显著,这可能和国内R&D过度集中于垄断程度较高的重工业部门有关。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飞  王德发  
目前已有大量的关于FDI和加工贸易国际R&D溢出的研究,本文改进了巴罗具有扩大的产品种类的技术扩散模型,将FDI国际R&D溢出、加工贸易国际R&D溢出、国内R&D三者共同作为技术进步的来源和经济增长的解释变量,通过对我国1983~2006年经济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人力资本和国内R&D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具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且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FDI和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显著正向外溢效应。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许统生  
进口贸易是一国获得国际技术溢出的重要途径。基于改进的进口贸易R&D溢出资本度量模型,利用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计量方法,对国内R&D、进口贸易R&D的技术进步效应做估计与比较,从动态视角分析两种技术进步的发展过程,结果表明:总的来说,进口贸易的技术溢出和国内R&D都是我国技术进步的重要因素,相比较而言,前者的贡献度略小于后者;但在某个时期两种力量会相互抵消。因此,应进一步重视与占世界大部分R&D的主要发达经济体的进口贸易,提高国内R&D投入数量和使用效率。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孙辉煌  
基于我国制造行业的面板数据,本文分析了国际贸易对我国R&D投入的三种不同的影响机制。由于R&D投入具有两面性,外部技术机会一方面会替代行业内的R&D投入,另一方面又会激励R&D投入。我们的回归结论显示,整体而言,国外技术机会对我国制造行业的R&D投入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国内行业间的技术机会具有相反的影响;此外出口的扩大反而会降低我国行业的R&D投入,而进口竞争只是对高科技行业的R&D投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彭宇文  吴林海  
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和动力,而技术进步有赖于R&D经费的投入。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的R&D经费投入强度偏低。且由于国情的特殊性,不可能承受超过国力的R&D经费的投入,必然的选择是提高有限的R&D经费的效率。因此,如何合理配置有限的R&D经费资源是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进程中始终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R&D经费的合理配置,最基本的是要在三大研发主体、三大研发活动以及各主体内部间进行合理配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泽华  刘伟  
针对产业链上游企业在国外,下游企业在国内,且其产品面向国际市场的情形,构建多阶段博弈模型,分别分析政府对下游企业R&D进行投入补贴和产量补贴时的最优补贴率及影响因素。通过比较两种补贴方式下的国内社会福利水平,发现政府应根据具体的R&D特征、市场特点以及产品的国内消费比例,选择不同的最优补贴策略。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陈恒  侯建  
选取中国2002-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考虑地区R&D投入和FDI流入两种方式影响,采用非线性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创新性将知识产权保护的非线性门槛性质引入模型,探讨地区R&D投入和FDI流入与国内研发创新能力的内在关系与作用机理。研究表明:地区R&D投入对创新能力的影响不仅仅限于简单线性关系或U型及倒U型框架,而存在着以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为三重门槛的复杂非线性显著特征;其次,地区FDI流入对创新能力的影响仍受限于地区知识产权保护强度,随着知识产权保护强度的加大,FDI流入反而对创新能力的影响程度逐次减小,呈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陈恒  侯建  
选取中国2002-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考虑地区R&D投入和FDI流入两种方式影响,采用非线性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创新性将知识产权保护的非线性门槛性质引入模型,探讨地区R&D投入和FDI流入与国内研发创新能力的内在关系与作用机理。研究表明:地区R&D投入对创新能力的影响不仅仅限于简单线性关系或U型及倒U型框架,而存在着以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为三重门槛的复杂非线性显著特征;其次,地区FDI流入对创新能力的影响仍受限于地区知识产权保护强度,随着知识产权保护强度的加大,FDI流入反而对创新能力的影响程度逐次减小,呈现出明显的门槛效应特征。总体上,门槛效应地区异质性明显,尤其应将较多R&D投入地区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提升,而较多FDI流入地区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抑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