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11)
- 2023(14286)
- 2022(12040)
- 2021(11382)
- 2020(9548)
- 2019(22173)
- 2018(22074)
- 2017(41132)
- 2016(22287)
- 2015(25320)
- 2014(25249)
- 2013(24375)
- 2012(22245)
- 2011(19919)
- 2010(19929)
- 2009(18052)
- 2008(17956)
- 2007(15518)
- 2006(13398)
- 2005(11946)
- 学科
- 济(86966)
- 经济(86840)
- 管理(67125)
- 业(59950)
- 企(50963)
- 企业(50963)
- 方法(41304)
- 数学(35828)
- 数学方法(35187)
- 财(25278)
- 贸(23928)
- 贸易(23910)
- 易(23215)
- 农(22562)
- 中国(22168)
- 制(20042)
- 业经(19352)
- 地方(17433)
- 学(16284)
- 理论(16258)
- 务(15701)
- 财务(15639)
- 财务管理(15591)
- 企业财务(14658)
- 农业(14423)
- 银(13900)
- 银行(13877)
- 体(13830)
- 融(13571)
- 金融(13566)
- 机构
- 学院(307340)
- 大学(306891)
- 济(125660)
- 经济(123033)
- 管理(117928)
- 理学(101468)
- 理学院(100379)
- 研究(98600)
- 管理学(98281)
- 管理学院(97698)
- 中国(74682)
- 京(63421)
- 财(60531)
- 科学(58102)
- 所(47851)
- 财经(47265)
- 江(47177)
- 中心(46418)
- 农(45483)
- 业大(43485)
- 研究所(42900)
- 经(42798)
- 范(39633)
- 北京(39358)
- 师范(39206)
- 经济学(38980)
- 州(37531)
- 院(37040)
- 农业(35308)
- 经济学院(35228)
- 基金
- 项目(207812)
- 科学(163691)
- 研究(154851)
- 基金(150331)
- 家(130386)
- 国家(129312)
- 科学基金(111536)
- 社会(97464)
- 社会科(92405)
- 社会科学(92387)
- 省(81125)
- 基金项目(78663)
- 教育(73660)
- 自然(71568)
- 自然科(69857)
- 自然科学(69841)
- 自然科学基金(68529)
- 划(68150)
- 编号(63911)
- 资助(62067)
- 成果(52097)
- 重点(47058)
- 部(46608)
- 课题(44186)
- 发(43977)
- 创(43965)
- 制(42094)
- 创新(41132)
- 教育部(40658)
- 国家社会(40634)
- 期刊
- 济(134724)
- 经济(134724)
- 研究(89600)
- 中国(62042)
- 财(49158)
- 管理(44924)
- 学报(44818)
- 科学(40570)
- 农(40319)
- 教育(38551)
- 大学(35723)
- 学学(33311)
- 技术(30099)
- 农业(27321)
- 融(27111)
- 金融(27111)
- 财经(23028)
- 经济研究(21999)
- 业经(21967)
- 经(19766)
- 贸(19217)
- 问题(18816)
- 国际(16541)
- 图书(15493)
- 统计(14789)
- 业(14562)
- 版(14397)
- 技术经济(14246)
- 理论(14202)
- 财会(13836)
共检索到4600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黎峰
在梳理自贸试验区186项改革试点经验及实践案例基础上,以CPTPP文本为参照,将国内制度创新成果与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逐一进行比较。研究表明:中国在贸易便利化、投资、知识产权保护、信息公开四个领域的制度创新已取得重大突破。国内体制机制与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仍存在较大冲突的领域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有成果但仍待进一步深入的领域,如服务业开放领域;有涉及但缺乏重大成果的领域,包括环境标准、争端解决机制、中小企业、竞争政策和国有企业、电子商务等;未曾涉及且难以开展的领域,主要是劳工领域。鉴于此,应以高质量自贸试验区建设加快国内制度型开放,推动国内制度与高标准国际经济规则融合。
关键词:
自由贸易试验区 制度型开放 CPTPP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裴长洪 倪江飞
制度型开放是我国在国际经贸规则重构背景下,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主动选择。为履行入世承诺,我国积极对标WTO规则,采取修订和完善国内经贸法律法规,大幅度削减贸易壁垒等措施,拓宽了制度型开放的实践领域。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制度创新“试验田”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金融创新、政府“放管服”等领域取得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型创新成果,为扩大对外开放和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有效探索,积累了经验。与此同时,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面临诸多问题:在以服务业开放为标志的诸多领域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相比仍有差距;集成性、系统性的制度创新还不多,而个别的、单领域的创新成果有待总结完善;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有待提升。为此,需要在更积极地对标全球高标准经贸规则的同时,先行探索国际经贸领域前沿议题的治理规则,成为国际经贸规则的引领者;提升系统集成创新和协同创新水平;从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容增量、加强内外联动、增加与对外战略安排的契合点等方面提升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聂正彦 秦文宇 陈凯达
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新时代中国推进制度型开放的重要举措,对于推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文章利用2007—2019年中国266个城市数据,使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对于城市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有效提升了城市经济效率;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通过改善城市营商环境、促进区域内要素集聚,进而推动城市经济效率的提升,但其带来的市场竞争效应对于城市经济效率呈现抑制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沿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政策效应更加明显,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效应更为明显,政府效率越高越有利于政策效应的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没有产生虹吸效应,并未对本省其他城市的经济效率与地区经济协调发展造成负面影响,这表明自由贸易试验区推动城市经济增长不是通过存量资源再配置产生的,而是具有显著的净增长效应。未来我国应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构建高质量市场体系;提高政府效率,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转化为高质量经济发展成果;重视产业高质量发展对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支撑作用;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成果的推广与扩散。
关键词:
自由贸易试验区 制度型开放 城市经济效率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吴宏
新时代新征程,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对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核心是制度型开放,制度型开放离不开制度的创新。自由贸易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本文分析了制度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三大机制:先行机制、推动机制、环境机制;以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的探索实践为例,阐述了制度创新助推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主要路径:利用政策先行先试扩大企业市场优势、激发技术创新助力企业降本增效、优化投资环境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完善引才机制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从加强政府合作、多方位探索制度创新、对标国际高标准三个维度为企业更好地融入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了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
高水平对外开放 制度创新 核心竞争力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凯旋 张树山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充分发掘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制度开放效能,推动数实融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自贸区设立构建准自然试验,利用2011—2021年284个城市数据,实证检验了制度型开放对数实融合的影响。研究发现:自贸区设立加速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并且自贸区的制度协调成本越低、授权力度越大,其融合效应越明显。机制检验证实,自贸区设立可以从供需两端推动数实融合,供给侧的数字技术水平提高和需求侧的市场需求扩大是其重要渠道。异质性分析发现,自贸区设立的数实融合效应在市场分割高的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好的地区以及具有商业信用优势的地区更为敏感。进一步分析还发现,自贸区辐射带动邻近地区的数实融合效应只在长期中有效,而在短期内并不明显。本文研究结论可为推动数实融合走深向实提供新的理论释义与现实参考依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学义 薛忠义
高质量发展成为当今经济发展主题,中国出口贸易亟需完成优化升级。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作为中国推动制度型开放的重要举措,能否发挥制度优势助力城市出口结构转型升级事关“建设贸易强国”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基于此,本文测算了2010-2020年中国269个城市的出口技术复杂度,通过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了自贸区政策对城市出口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自贸区政策对城市出口结构升级存在显著正向促进作用,采用改变对照组、排除其他政策干扰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结论仍然可信;第二,从区域异质性结果来看,相较于内陆自贸区,沿海自贸区对城市出口结构升级存在更大的政策效应;从制度创新水平异质性结果来看,自贸区政策的制度创新水平是决定自贸区政策影响城市出口结构升级的重要因素,即自贸区政策对制度创新水平更高城市出口结构的提升效应更为显著。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凯旋 张树山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充分发掘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制度开放效能,推动数实融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自贸区设立构建准自然试验,利用2011—2021年284个城市数据,实证检验了制度型开放对数实融合的影响。研究发现:自贸区设立加速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并且自贸区的制度协调成本越低、授权力度越大,其融合效应越明显。机制检验证实,自贸区设立可以从供需两端推动数实融合,供给侧的数字技术水平提高和需求侧的市场需求扩大是其重要渠道。异质性分析发现,自贸区设立的数实融合效应在市场分割高的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好的地区以及具有商业信用优势的地区更为敏感。进一步分析还发现,自贸区辐射带动邻近地区的数实融合效应只在长期中有效,而在短期内并不明显。本文研究结论可为推动数实融合走深向实提供新的理论释义与现实参考依据。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陈磊
《横琴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时仲裁规则》作为中国首部颁发实施的临时仲裁规则,拓展了临时仲裁适用主体的范围,突出体现了仲裁庭的独立地位与机构介入的重要补充作用,设计了临时仲裁向机构仲裁的转化规则。但其仍然存在效力位阶较低、缺乏相应设计避免仲裁机构的不当介入影响、缺乏临时仲裁第三方监督程序规则等瑕疵与缺陷。自贸区应尽快取得过渡性立法,解决临时仲裁与《仲裁法》冲突问题;平衡当事人意思自治与仲裁程序推进间的关系,完善仲裁机构的介入机制;明确在特定情形下当事人选定仲裁员的撤销程序,建立临时仲裁员违反信息披露及回避等义务时的责任制度;明确将法院作为临时仲裁程序的第三方监督主体,同时规定法院监督职权行使的范围、边界与程序,强化临时仲裁结果的公正性与权威性。
关键词:
临时仲裁 自由贸易区 机构仲裁 横琴规则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江若尘 陆煊
本文借鉴制度创新相关理论,探讨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下文简称"上海自贸试验区")实施制度创新的紧迫性,评估了上海自贸试验区自成立以来在市场准入、财税制度、金融外汇、贸易便利和法律法规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的阶段性成果,并分析了其与国际高标准制度间存在的差距。由此,本文进一步提出了制度创新需要把握的三项原则。作为政府主导下的制度创新,上海自贸试验区可以在深入对接国际贸易新规则、转变政府职能两方面实现制度创新。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上海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价值取向、法理依据和路径选择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建议。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洪铎 王梦飞 徐雨欣 陈晓珊
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新时期我国推进制度型开放的“试验田”,能否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提供助力并发挥先导示范作用,是当前政策层与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焦点议题。基于自贸区设立这一准自然实验,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制度型开放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制度型开放能显著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研究结果显示自贸区的设立能使所在地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平均提升约7.490%;(2)机制分析表明,制度型开放加快了市场制度的变革进程,改善了营商环境改善,从而有利于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3)异质性分析表明,制度型开放对新质生产力的促进效应存在差异,对前两批自贸区和非正式制度较弱地区的自贸区的促进效应更为明显;(4)进一步分析表明,制度型开放具有显著的空间外溢效应,对毗邻省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具有辐射带动作用;自贸区制度创新水平越高、法律授权支持力度越大、产业集聚效应和吸引高端要素流动的效应越强,对新质生产力的促进效应越明显。研究结论对于进一步优化和完善自贸区建设、释放制度型开放红利、助推我国生产力能级跃迁具有重要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洪愧 谢谦
上海自贸试验区在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人民币跨境使用、外汇管理体制改革、金融业开放等金融开放创新领域成效显著,为提升人民币国际化水平、提高金融监管的科学性及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做出重要贡献。但相对于自贸试验区建设总体要求及市场主体的期望,仍需加快推进金融开放创新,具体实施细则也需及时推出。目前,缺乏硬性约束、金融监管体制尚不能适应金融开放创新的要求、金融相关法律体系滞后、美联储加息周期下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等因素制约了金融开放创新的步伐。未来,应跳出固有观念,站在建设金融强国和贸易强国的高度思考自贸试验区金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卢迪
2013年9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上海自贸试验区以来,中国的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已经历三个发展阶段,即上海自贸试验区基本制度框架确立阶段,上海自贸试验区基本制度框架完善和制度创新快速推进阶段,推广政策试验经验和开展对比性制度创新试验阶段。在投资管理制度、贸易监管制度、金融制度、事中事后监管制度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制度创新成果。自贸试验区的政策试验之所以能够不断深入,主要在于其有效的推进机制。顶层设计和顶层推动是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关键动力源;顶层设计和顶层推动需要各个方面积极参与,汇聚起推动改革的强大合力;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沈玉良 冯湘
本文比较了区域贸易协定中有关国际服务贸易和国际投资方面的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类型和NAFTA类型,分析了NAFTA类型的基本框架,并对NAFTA类型在实际区域贸易协定中有关跨境贸易和投资定义、产业分类方法以及不符措施等方面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具体阐述,最后提出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先行先试的制度设计取向。
[期刊] 改革
[作者]
许晨曦 牛志伟 董启琛
从信息不对称视角出发,建立理论模型刻画自贸试验区设立影响下企业融资行为决策过程,并以2009—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自贸试验区设立有利于提高企业外部融资总额,主要表现为权益融资,其原因是自贸试验区政策带来的制度环境变革改善了企业外部融资环境,缓解了资本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进一步研究发现,自贸试验区政策对企业融资方式的影响在内部控制质量较好及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效果更为明显,并最终使得企业间同行借贷规模有所上升,缓解了企业融资约束。自贸试验区设立对优化资本市场信息传递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提供了依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韩振国 朱洪宇
在遵循“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可推广可复制为基本要求”的方针指导下,我国在7年内实现了6批自贸区的规划及21个自贸区的试点。本文基于2013—2019年美国VIIRS卫星夜间灯光数据对第二批和第三批自贸区的政策效应进行了评估。研究发现,自贸区的建立显著地提高了试点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但对于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并无明显促进作用,反而因可能的虹吸效应降低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自贸区在经济发展层面的政策效应现阶段表现为显著的“属地性”,但并未表现出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这反映了自贸区战略中的辐射效应目标并未实现,或许掉入“政策陷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