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61)
2023(9355)
2022(8519)
2021(8276)
2020(7071)
2019(15849)
2018(15795)
2017(30464)
2016(16418)
2015(18521)
2014(18510)
2013(18280)
2012(16558)
2011(14807)
2010(14467)
2009(13176)
2008(12661)
2007(10659)
2006(9214)
2005(7855)
作者
(46794)
(38640)
(38309)
(36444)
(24569)
(18518)
(17444)
(15314)
(14654)
(13634)
(13393)
(12775)
(12077)
(12066)
(11903)
(11703)
(11551)
(11546)
(10961)
(10911)
(9556)
(9350)
(9119)
(8683)
(8657)
(8567)
(8546)
(8451)
(7715)
(7673)
学科
(63588)
经济(63515)
管理(48030)
(45237)
(38658)
企业(38658)
方法(31826)
数学(27421)
数学方法(27103)
(15984)
中国(15585)
(14718)
业经(14453)
(14300)
地方(12876)
(11909)
贸易(11903)
理论(11606)
(11535)
(11115)
农业(10681)
技术(10503)
(10137)
环境(9830)
(9786)
财务(9723)
财务管理(9706)
教育(9424)
企业财务(9183)
(9029)
机构
大学(231373)
学院(228361)
管理(97029)
(86599)
理学(85236)
经济(84604)
理学院(84315)
管理学(82793)
管理学院(82384)
研究(72940)
中国(52639)
(49282)
科学(46760)
(37711)
(35640)
业大(34686)
(33603)
中心(33048)
研究所(32831)
北京(31174)
财经(31172)
(30937)
(30824)
师范(30580)
(28418)
(26903)
农业(26361)
(26062)
师范大学(24881)
商学(24514)
基金
项目(163920)
科学(129096)
研究(120318)
基金(119234)
(103244)
国家(102399)
科学基金(88840)
社会(74250)
社会科(70252)
社会科学(70234)
基金项目(64342)
(63549)
自然(59269)
自然科(57901)
自然科学(57891)
自然科学基金(56833)
教育(54942)
(53597)
编号(49823)
资助(49143)
成果(39735)
(35792)
重点(35773)
(34268)
(33843)
课题(33238)
创新(31764)
科研(31398)
项目编号(31257)
教育部(30824)
期刊
(90314)
经济(90314)
研究(64950)
中国(38967)
学报(35763)
管理(34513)
科学(33064)
(29762)
大学(26844)
教育(26497)
(26441)
学学(24930)
农业(21499)
技术(19721)
(15946)
金融(15946)
图书(15797)
业经(15344)
经济研究(14138)
财经(13923)
理论(12757)
实践(12061)
(12061)
科技(11965)
情报(11657)
(11621)
问题(11439)
技术经济(11038)
(10679)
现代(10448)
共检索到3183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许鑫  章成志  李雯静  
舆情研究是新兴的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交叉的研究领域,网络舆情研究作为舆情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更是备受重视。网络舆情研究是舆情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是对舆情基础理论的深化和扩展。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网络舆情的研究现状,利用文献计量方法进行内容概括和分析,给出当前网络舆情研究的基本框架;然后对网络舆情研究内容进行分类研究,同时结合应用系统进行比较分析,从整体上把握我国的网络舆情研究和实践;最后探讨网络舆情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展望网络舆情的研究趋势。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邢梦婷  王曰芬  
文章在相关研究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的基础上,首先从基础理论、支撑技术、应用实践等角度对该领域的发展现状进行学术梳理,研究发现目前有关社会舆情的学术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社会舆情的概念特征、传播演化、监测预警、支撑技术、系统构建等方面。其次,对国内外社会舆情研究的机构与科研项目发展现状予以研究和分析。最后,对社会舆情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评析,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展望,以期能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林玲  陈福集  
【目的/意义】网络舆情在国内研究热潮的迅速高涨,吸引了来自各学科领域学者产出丰硕的成果,知识图谱能直观地揭示该领域的研究概况与前沿。【方法/过程】利用Cite Space,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为数据源,搜集网络舆情相关的文献数据。从时空分布、作者及领域合作,关键词共现网络、研究前沿时序等方面,绘制知识图谱,梳理研究脉络,直观揭示国内网络舆情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结果/结论】以客观数据和图谱为依据,对网络舆情的研究发展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提出相关建议,为该领域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黄微  徐烨  肖维泽  
【目的/意义】本研究旨在使人们对国内网络舆情危机响应相关研究有更为清晰直观的认识。【方法/过程】以中国知网收录的2006-2016年间网络舆情危机响应研究领域的2041篇期刊文献为研究对象,以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为研究工具,对网络舆情危机响应研究领域中的年代、作者、机构、期刊、高被引文献、关键词以及研究热点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结论】研究揭示了国内网络舆情危机响应领域的发展现状、研究热点以及研究趋势,为该领域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国辉  
互联网时代各类网络舆情的形成与发酵,对公众的思想观念形成了冲击,也对政府管理活动的展开形成了挑战。网络舆情,实际上反映的是公众最为关心的议题,代表的是社会公众对社会热点话题的基本看法。分析网络舆情,对于了解公众的观点意见,以及针对性地优化管理等都是有积极意义的。"三农"事业的发展,不仅支持了乡村振兴战略,同时也更有利于农村社会发展,特别是对于我国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但是,如何提高"三农"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已经成为制约"三农"发展的关键问题。分析"三农"网络舆情,旨在对"三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高艺畅  孙英苹  刘凤鸣  皋磊  靳美玲  
[目的/意义]社交媒体平台通常将志趣相投的用户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同质化的集群,即“回音室”。通过分析在线用户行为数据来调查网络舆情的传播是否具有回音室效应,如果存在,那么回音室与舆情的影响力是否存在某种关系。[方法/过程]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了舆情回音室网络和识别算法,并通过内容分析、情感分析、矛盾心理测量和同质性测量对舆情回音室成员的选择性曝光强度和同质性水平进行检验。最后验证了回音室的大小和数量与舆情影响力之间的关系。[结果/结论]实验结果发现舆情信息的传播确实存在回音室效应,而且回音室的大小和数量与舆情影响力之间呈线性关系。这意味着回音室可能对舆情在社交媒体上的影响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刘波维  曾润喜  
[目的/意义]网络舆情是一个跨学科研究选题,学界从不同视角对网络舆情进行观照,并基于不同视角构建应对舆情的策略和路径。[方法/过程]运用扎根理论的分析方法,对已有的网络舆情研究视角进行比较、归类、编码和分析,总结出7个主范畴和5个核心范畴。[结果/结论]由此探究网络舆情视角研究范式,分类分析视角选择与研究对象之间的密合度及论证的优势和不足,提出未来视角研究应从共享和深度协作方面研究网络舆情,注重学科间的融合与借鉴等。
[期刊] 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  [作者] 李真  丁晟春  王楠  
【目的】识别网络舆情中的观点主题。【方法】通过舆情信息内容、用户关系、用户行为三个方面的4个维度(时间维、用户维、内容维、观点维)的关联,构建微博舆情观点主题识别模型。【结果】提出包括舆情网络构建、观点主题抽取及聚类、"用户–所属观点主题"2-模网络构建、观点主题演化分析4部分的网络舆情观点主题识别方法体系,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体系可有效识别网络舆情中的观点主题。【局限】用户属性对观点主题识别的影响有待进一步考虑。【结论】基于社会网络视角,利用LDA主题模型,可多方面、多维度地识别网络舆情观点主题。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英苹  刘凤鸣  高艺畅  王玉美  
[目的/意义]针对网络舆情传播中的回音室现象,提出一种基于回音室超网络的网络舆情差异化引导模型,为网络舆情管控者制定引导方案提供实践支持。[方法/过程]首先,文章构建了用户、事件、回音室三个子网络,并根据用户间复杂交互行为生成三个子网络间的映射关系,进而构建回音室超网络。其次,利用NLP等技术对事件网络中的舆情信息进行特征向量提取及相似度计算,从而筛选出目标回音室,根据映射关系识别出目标用户。最后,建立基于回音室超网络的网络舆情差异化引导模型——根据舆情事件情感极性的不同对目标回音室用户采取不同引导策略。[结果/结论]采集了包含40条舆情事件、26943条转发评论内容和26113名用户的训练数据进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模型能较好地对目标用户实现有效引导从而影响舆情态势,为网络舆情的治理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宋全喜  寻其锋  宁祎娜  
网络舆情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同时具有很强的突发性、不确定性、难以控制等特点,对相关部门进行涉警网络舆情干预和引导带来巨大挑战。目前有关网络舆情引导、管控机制、应对策略研究等成果丰富、但是对网络舆情危机的演变和干预多停留在定性分析之上、定量分析研究相对欠缺。现有网络舆情研究多针对舆情发展某一阶段进行研究,未结合网络舆情发展的多阶段属性展开全生命周期研究,为数不多的网络舆情多阶段干预决策机制研究也比较粗略,缺乏一套科学、规范的干预决策机制作为支撑。因此,结合网络舆情的多阶段属性、应用定量分析方法,是未来网络舆情干预决策机制研究的方向之一。本文通过对网络舆情发展过程的描述,给出一定量的状态表述和行动刻画,构建一个分类多阶段决策模型框架。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王兰成  陈立富  
通过国内外关于网络舆情演化规律、预警机制和对应评估的文献综述开展深入研究。对网络舆情基本问题进行研究,舆情产生后可有多种演化方式,舆情5维特征决定了舆情的产生、发展和演化,把引发实现行动作为网络舆情的末端不利于应对处理;对网络舆情演化规律的理论及分类进行研究,主要归纳为基于专题舆情、舆情主体、信息传播和网络行为的网络舆情演化机制研究;对网络舆情预警的理论及技术进行研究,核心技术是自然语言处理,涵盖舆情主题、舆情内容、传播过程、传播媒介、舆情受众的指标体系各有侧重并不完整;对网络舆情应对的理论及评估进行研究,论述网络舆情的应对做法较多,研究系统性网络舆情应对方法的相对较少。最后针对网络舆情演化、预警和应对理论的研究综述,提出相应的具体研究方法。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孙宁  陈雅  
基于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以十几年来国际网络舆情相关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定量分析其主要研究机构与地域分布,剖析其关键词和主题词的聚类和突现情况发现:国际网络舆情研究文献主要产出地集中在美国、中国和英国;国际间网络舆情研究的学术交流还不够密切,各国需要加深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学术合作;国际网络舆情研究的4个热点维度为管理、技术、传播和应对;国际网络舆情研究分为奠基阶段、发展阶段、上升阶段和强盛阶段;The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Public Sphere等奠基性关键节点文献构成了国际网络舆情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的知识基础。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洪亮  石立艳  李明  
【目的/意义】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促使网络舆情的迅速传播与演化,研究多方主体回应网络舆情的影响因素,对于探究网络舆情的形成机理、有效应对网络舆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过程】通过构建网络舆情回应的系统动力学模型,采用Vensim PLE软件对模型进行模拟仿真。【结果/结论】结果表明舆情事件、网民、传媒、网媒及政府这五个作用主体与网络舆情存在较强的互动关系,从事件危害程度及敏感度、网民情绪强度、媒体活跃度及政府信息公开度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可为网络舆情的应对提供参考。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罗福源  罗寿枚  
根据研究内容的侧重 ,将国内的CBD研究划分为起步阶段、发展阶段、提升阶段、调整提高阶段 ,并归纳了每个阶段的研究特征 ;同时 ,根据研究视角的差别 ,将国内CBD研究的内容概括为国外研究的介绍、CBD理论探索、国内CBD应用研究三个方面 ;最后 ,针对实践和理论的现状 ,对国内CBD研究进行了评述和展望。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赵爱  毕硕本  王军  黄铜  万蕾  
本文利用社交网络分析法和GIS可视化,在地理学视角下,对微博中"山东毒疫苗事件"信息传播路径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1)空间结构与社会经济具有相对一致性,表现为网络中节点的出入度与社会城市发展具有指向性,在个别中心城市间(北京、广东、上海)有所区别;(2)舆论微博传播具有地域性,不同的地域都形成中心节点城市,这些城市主导着周边乃至全国范围内的舆论方向;(3)相同时间段内的舆论信息传播路径数量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不对称性,东部地区要比中西部地区密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