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54)
- 2023(9206)
- 2022(7842)
- 2021(7329)
- 2020(6164)
- 2019(14383)
- 2018(13826)
- 2017(27271)
- 2016(14503)
- 2015(16148)
- 2014(16006)
- 2013(15895)
- 2012(14848)
- 2011(13509)
- 2010(13932)
- 2009(12880)
- 2008(13218)
- 2007(12107)
- 2006(11144)
- 2005(10568)
- 学科
- 济(57072)
- 经济(57021)
- 业(43306)
- 管理(42990)
- 企(36919)
- 企业(36919)
- 方法(23617)
- 银(20010)
- 数学(19937)
- 银行(19865)
- 数学方法(19617)
- 制(18979)
- 行(18593)
- 财(17257)
- 中国(16797)
- 贸(16178)
- 贸易(16163)
- 易(15881)
- 农(15593)
- 融(13693)
- 金融(13693)
- 策(12781)
- 业经(12362)
- 学(11951)
- 度(11576)
- 制度(11571)
- 地方(11534)
- 务(11098)
- 财务(11061)
- 财务管理(11045)
- 机构
- 大学(206310)
- 学院(205146)
- 济(87898)
- 经济(85957)
- 管理(78467)
- 研究(73000)
- 理学(65904)
- 理学院(65173)
- 管理学(64063)
- 管理学院(63637)
- 中国(62916)
- 财(44754)
- 京(44535)
- 科学(41841)
- 所(36904)
- 财经(34309)
- 中心(34149)
- 农(34000)
- 江(33447)
- 研究所(33118)
- 经(31221)
- 北京(28494)
- 业大(27420)
- 经济学(27338)
- 州(26826)
- 农业(26582)
- 院(26567)
- 银(26289)
- 范(26045)
- 师范(25764)
- 基金
- 项目(129142)
- 科学(102229)
- 基金(95264)
- 研究(94550)
- 家(82776)
- 国家(82108)
- 科学基金(70345)
- 社会(60498)
- 社会科(57466)
- 社会科学(57451)
- 基金项目(48483)
- 省(48392)
- 自然(45418)
- 自然科(44372)
- 自然科学(44357)
- 教育(43813)
- 自然科学基金(43604)
- 划(41622)
- 资助(40808)
- 编号(37237)
- 成果(31950)
- 重点(29386)
- 部(29344)
- 发(27570)
- 课题(26830)
- 创(26522)
- 性(26296)
- 教育部(25365)
- 国家社会(25266)
- 创新(24752)
共检索到3340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魏琪 朱浩 庞雨薇
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需要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政策的陆续出台使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面临更高的核心一级资本监管要求。采用指标法在40家规模较大商业银行中识别出2020年的18家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其中除四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外,大部分银行的实际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与监管要求的距离较小,面临较大的资本补充压力。进一步采用17家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2010—2020年的数据,通过异方差随机边界模型分析核心一级资本来源与银行利润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通过内部资本积累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有助于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利润效率的提升,且利润效率水平随内部资本积累占比的增加而提高;而通过外部融资方式补充核心一级资本会降低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利润效率,且利润效率水平随外部融资占比的增加而降低。因此,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应采取先内部资本积累后外部融资的策略补充核心一级资本,以实现防范风险与提升效率的双赢。其中,目前核心一级资本缺口较小且利润率较高的四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等宜采取内部资本积累为主、外部融资为辅的资本补充策略,而其他银行则可采取外部融资为主、内部资本积累为辅的资本补充策略。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翟舒毅
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作为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对全球性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提出的资本要求,有助于弱化G-SIBs出现风险时的外溢效应。本文根据TLAC资本要求,模拟测算出作为G-SIBs的我国四大行TLAC资本缺口约为3.4万亿人民币,资本补充压力较大。通过分析美国、日本和德国G-SIBs在TLAC资本补充方面的经验,为我国四大行在TLAC资本补充方面提供创新TLAC合格债务工具、充分利用境内外金融市场融资以及提高TLAC合格债务工具发行比例等策略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宗良 张友先
我国银行业可持续发展面临重大挑战根据《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我国银行业监管新工具箱的核心监管工具仍然主要是资本和拨备要求。而在信贷规模高速增长之后,2010年我国银行业已进行了大规模外部融资,今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施恬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模型面临升级需求。本文研究认为,修正的久期缺口模型能够较好度量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对股份制银行的实证分析表明,选择不同的久期缺口防御策略将产生不同的管理效果。
关键词:
利率风险管理 久期缺口 实证分析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温彬 黄鸿星 曾洋
2021年10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正式发布《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和首批19家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D-SIBs)名单,标志着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框架基本确立和落地,有助于促进与国际金融监管接轨,增强我国金融系统稳定性。首批19家D-SIBs的确定标准,是2020年12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的《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办法》(以下简称《评估办法》),该办法于2021年1月1日起执行,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宋效军
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充分显示了防范系统性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金融危机的爆发令国际大型金融机构"大而不能倒"的问题凸显。大型金融机构为了实现本机构利益的最大化,所做出的经营决策往往可能是个体理性的,但因为没有考虑自身经营所产生的外部性,在系统层面上就并不理想。而且鉴于道德风险成本以及预期政府支持所形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王琼 刘亚
本文以中国内地108家商业银行2006~2012年度的财务数据为样本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商业银行的非贷款业务规模与一级资本充足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它不仅不能起到节约一级资本的作用,反而还会拉低非利息收入占比高于15%的银行一级资本充足率水平。随着银行非贷款业务规模的扩大,这种负效应更显著、作用程度也更深;决定一级资本充足率的微观因素随银行业务结构不同呈差异化,但上期一级资本充足率偏离和当期不良贷款率均为关键因素。银行必须理性发展非贷款业务,盲目追求业务结构创新反而会对一级资本带来负面的冲击。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章彰
银行资本管理是涵盖资本筹集、分配、使用、监测、评价全部内容的管理体系,银行资本水平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是监管机构设定的最低资本要求。目前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最低资本要求的概念和管理体系日益复杂,除了巴塞尔Ⅲ(以下简称"巴Ⅲ")对资本结构和资本总量要求以外,总损失吸收能力(total loss absorbency capability,TLAC)也成为监管机构最低资本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郭宏宇
中小银行的资本压力不仅存在于我国,也存在于美国。由于主要的资本补充渠道不同,美国的中型银行与小型银行有着不同的业务发展策略,以同其主要的资本补充渠道相匹配。美国不同规模银行的数据表明,降低资本消耗的"轻资本"业务策略更多地用于大型银行,而不是中小型银行。中小型银行更注重传统的信贷业务,并以此为优势来吸引资本。其中,中型银行倾向于提高其业务的稳健性指标,以保持其利用证券市场上的资本工具来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王玉雄
资本金来源渠道狭窄,未能建立起动态的可随时补充资本金的良好机制是中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偏低的主要原因。目前国内商业银行资本金补充的需求量相当大并且是动态增长的,为了应对WTO的挑战,需要尽快补充资本金并建立资本金补充的动态机制。资本金补充的方式多种多样,各种补充方式既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局限性。而且无论以何种方式补充资本金,都会使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和债务比率发生变化,影响商业银行的性质及其股东的控制权。因此,商业银行建立资本金补充的动态机制,就必须对各种补充方式进行有效组合;并且依靠内源融资方式,才能在长期内保持股权结构的稳定。
关键词:
资本金 资本充足率 资本金补充方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安培
高职院校质量型扩招是职业教育提质扩容工程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六稳六保"落实的重要举措。高职院校连续三年"百万扩招",教育资源成为制约质量型扩招的关键矛盾点。高职院校质量型扩招面临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制度资源整体性供给不足的现实矛盾。基于高职院校教育资源来源多样化、功能多用化、配置流转化的属性特征,提出构建政府统筹、高职院校主力、企业和行业积极参与的资源补充格局,树立"大资源观",形成资源治理共同体,全面补充教育资源,推进高职院校质量型扩招高水平实施。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中国工商银行董事会办公室课题组
2015年11月3日,金融稳定理事会(FSB)更新了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名单,中国建设银行首次入选,加上此前的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四家国有大型银行均跻身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之列。笔者通过分析G-SIBS的治理要求、国际大型银行实践,旨在探索我国银行业在公司治理层面适应G-SIBS新要求的对策和举措。G-SIBS监管要求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使许多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钟永红 林梓煌
央行能否正确分配救助的流动性供给直接关系到应对金融危机的成效。本文将银行的系统重要性纳入央行流动性救助决策函数中,将商业银行分为系统重要性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应用不完全合约模型分析央行的流动性救助策略,结果表明:相对于非系统重要性银行,中央银行应对系统重要性银行采取较为宽松的紧急贷款标准;政府应当根据流动性短缺规模的不同改变央行由于银行倒闭需承担政治成本的权重。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钟永红 林梓煌
央行能否正确分配救助的流动性供给直接关系到应对金融危机的成效。本文将银行的系统重要性纳入央行流动性救助决策函数中,将商业银行分为系统重要性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应用不完全合约模型分析央行的流动性救助策略,结果表明:相对于非系统重要性银行,中央银行应对系统重要性银行采取较为宽松的紧急贷款标准;政府应当根据流动性短缺规模的不同改变央行由于银行倒闭需承担政治成本的权重。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范小云 廉永辉
本文采用2004-2012年16家国有及股份制银行和72家城市及农村商业银行构成的年度非平衡面板数据,通过部分调整模型测算出资本充足率缺口,进而考察了资本充足率缺口下银行的资本和风险资产结构调整行为(以下简称"风险调整")。结果表明,资本补充能力强的银行主要进行资本调整,而资本补充能力弱的银行主要进行风险调整。进一步分析发现,在资本调整方面,资本补充能力强的银行既可以运用股权融资工具补充核心资本,也可以通过发行次级债补充附属资本,而资本补充能力弱的银行只能通过股权融资补充核心资本。在风险调整方面,资本补充能力强的银行主要调整不同类型风险资产之间的比例结构,而资本补充能力弱的银行主要调整资产总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