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55)
- 2023(12165)
- 2022(10699)
- 2021(10074)
- 2020(8123)
- 2019(18830)
- 2018(18914)
- 2017(35865)
- 2016(20103)
- 2015(22733)
- 2014(23181)
- 2013(22750)
- 2012(20759)
- 2011(18656)
- 2010(18398)
- 2009(16131)
- 2008(15547)
- 2007(13616)
- 2006(11777)
- 2005(10137)
- 学科
- 济(77375)
- 经济(77289)
- 管理(57773)
- 业(50308)
- 企(42100)
- 企业(42100)
- 方法(34187)
- 数学(29205)
- 数学方法(28859)
- 农(20051)
- 地方(19522)
- 中国(19461)
- 学(19399)
- 财(18066)
- 业经(17080)
- 环境(16608)
- 理论(14248)
- 和(14227)
- 农业(13563)
- 贸(12898)
- 贸易(12890)
- 制(12548)
- 易(12429)
- 划(12117)
- 务(11865)
- 财务(11798)
- 财务管理(11765)
- 技术(11698)
- 教育(11641)
- 企业财务(11078)
- 机构
- 学院(277438)
- 大学(275748)
- 管理(109418)
- 济(101225)
- 经济(98698)
- 理学(94886)
- 理学院(93774)
- 管理学(92084)
- 管理学院(91607)
- 研究(89491)
- 中国(65675)
- 科学(59683)
- 京(58971)
- 财(45518)
- 所(45312)
- 农(44435)
- 业大(42791)
- 研究所(41442)
- 中心(41161)
- 江(41082)
- 范(38473)
- 师范(38090)
- 北京(36940)
- 财经(36851)
- 农业(34803)
- 州(34005)
- 经(33290)
- 院(33230)
- 技术(32172)
- 师范大学(30484)
- 基金
- 项目(193746)
- 科学(151125)
- 研究(142984)
- 基金(137558)
- 家(119738)
- 国家(118716)
- 科学基金(101656)
- 社会(85863)
- 社会科(81091)
- 社会科学(81069)
- 省(78212)
- 基金项目(74194)
- 自然(67507)
- 自然科(65822)
- 自然科学(65811)
- 教育(65676)
- 划(65387)
- 自然科学基金(64565)
- 编号(60510)
- 资助(55846)
- 成果(48589)
- 重点(43438)
- 发(42036)
- 课题(41768)
- 部(41083)
- 创(40234)
- 创新(37447)
- 科研(37346)
- 项目编号(36962)
- 大学(36118)
- 期刊
- 济(111832)
- 经济(111832)
- 研究(78430)
- 中国(51888)
- 学报(45202)
- 科学(41316)
- 农(40049)
- 管理(38497)
- 教育(35888)
- 财(33751)
- 大学(33103)
- 学学(30887)
- 农业(28103)
- 技术(25164)
- 融(20396)
- 金融(20396)
- 业经(19698)
- 图书(17769)
- 经济研究(16652)
- 财经(16265)
- 问题(14233)
- 理论(14189)
- 科技(14152)
- 业(14086)
- 经(13733)
- 实践(13413)
- 践(13413)
- 资源(13315)
- 版(13020)
- 技术经济(12807)
共检索到3966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长鲁 赵东燕 倪渊
中国向世界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体现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大国担当。自双碳目标提出以来,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的研究成果激增,对现有文献进行数据分析可以凝练研究主题,识别当前的研究热点与不足。本文以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双碳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聚类方法对413篇精选文献进行聚类,形成13类研究主题。为解读主题内涵,计算202个高频关键词对13类主题的信息增益,选取各主题信息增益前五位的关键词对主题内涵进行解析。研究结果如下:全球气候治理与实现绿色发展是当前双碳领域的热点主题;其他研究主题包括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双碳政策工具,碳减排与达峰路径,区域碳达峰,可持续发展,新型电力系统,海洋碳汇。其中,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和海洋碳汇相关研究成果较少,需进一步加强研究。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徐晋涛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简称“双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如何科学合理地制定“双碳”行动方案,确定“双碳”战略时间表与路线图,是政府部门与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也是我国顺利推进“双碳”战略目标现实需求。浙江省是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在全国率先开展了省域碳达峰、碳中和路径对策研究。吴伟光教授是国内最早关注“双碳”问题的学者之一,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荣钦 黄贤金 郧文聚 吴克宁 陈银蓉 王少剑 卢鹤立 方恺 李宇
基于低碳目标创新自然资源管理体制,对于提升生态系统碳汇水平和自然资源支撑能力,推动经济社会中长期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围绕“双碳”目标下的自然资源管理,九位专家分别从不同视角提出了创新自然资源管理的策略,为基于“资源要素—国土空间—生态系统”多层次视角构建低碳导向的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提供参考借鉴。专家认为:未来应构建“双碳”目标下自然资源管理领域的系统性应对框架,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要素—空间—系统”多层次协同管理的体制机制;构建全域自然资源及国土空间碳循环监测网络和符合中国国情的碳核算标准体系,探索差别化国土空间管控方案;加强“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资源流通管理,探寻基于资源优化管理的区域协同碳减排路径;将碳汇价值纳入碳交易和生态补偿体系,构建基于国土空间碳中和评价的区域横向碳补偿制度,推动区域协同减排和公平协调发展。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中和 自然资源管理 国土空间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陆泉 陈仕 陈静 郝志同 朱安琪
[目的/意义]专业领域微博往往具有话题的高维稀疏性,探寻此类情境下微博热点话题挖掘的高效模型,以便相关管理部门快速掌握领域近况并进行决策。[方法/过程]提出高维稀疏情境下微博热点话题挖掘模型,引入领域词典监督预处理微博文本,基于朴素贝叶斯分类器进行特定领域信息识别,采用“密度—距离”快速搜索聚类算法实现领域热点话题挖掘,并以国土资源领域为典型进行实证。[结果/结论]本文模型能在高维稀疏情境下准确识别专业领域信息并挖掘出热点话题,有助于专业领域微博舆情分析与预警。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余建辉 肖若兰 马仁锋 张文忠
碳中和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经济全球化与贸易自由化背景下国际贸易总量快速增长,伴随着深度国际分工与产业转移,贸易产品的生产者与消费者在陆表形成严重的空间位移。利用文献计量软件CiteSpace分析国际贸易主题下碳中和相关文献,揭示国际贸易“碳中和”研究动向。研究发现:(1)温室气体在全球范围时空演变,使跨区域、多尺度的全球碳治理变得更加复杂,发达国家将高污染与低价值链产业转移至各发展中国家,以生产者责任划分的碳核算原则不再适用于国际贸易合作。(2)进出口贸易逐渐成为新兴经济体经济发展动力,全球碳治理应转向新兴经济体与区域一体化,全球气候政策设计应遵守国际碳市场公平性底线,不断优化碳排放量核算体系,完善碳会计方法,模拟全球碳减排预期效果。重点提高产业部门碳减排意识和产业清洁技术及能源利用效率,利用多种手段改变生态系统的增汇减碳能力。新兴经济体在承接发达国家技术援助同时,应重点关注本国能源产业,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并运用经济政策与金融工具促进本国的气候变化投融资产业发展。全球碳治理应更加注重公平性与国家间的经济发展、环境资源差异,利用多样的碳治理工具与协商合作方式,促使更多国家参与全球化或区域一体化的碳治理模式。(3)中国亟待通过国内多产业、多部门的增汇减排与国际碳减排、碳中和实践,健全碳市场机制,提高碳治理水平,为国际碳治理合作提供“最大公约数”。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朱文莉 刘羽萌 赵勇
科技金融作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支撑,其理论研究日趋热议。该文以国内三大中文期刊数据库收录的2329篇科技金融期刊文献为样本,采用文献计量法,分别从发表时间及数量、研究方法、作者及所属机构、基金资助和研究主题等视角,对文献样本进行了深入信息挖掘,划分出了我国科技金融研究的不同阶段,明确了科技金融研究的基本状况,提出了进一步开展持续性、创新性、突破性研究的具体方向。
关键词:
科技金融 文献计量法 研究动态 研究阶段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许文
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承诺,需采取更加有力的碳减排政策和措施。在已实施碳排放权交易的背景下,有必要将征收碳税作为进一步加大碳减排调控的政策选项。但征收碳税应权衡经济社会发展与碳减排之间的关系,基于新发展阶段的国家利益需要,因时制宜选择碳税的实施路径,协调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的关系,制定相关实施策略。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柯娟娟 袁祥勇
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已成为经济永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文章研究在现代财务会计制度框架下,对社会和环境负责的行为转化为货币计量,结合会计学、经济学、环境学理念,在市场导向的经济活动中,通过碳会计、碳足迹核算、碳标签的研究,企业进行经济交易活动时,透过商品或服务中货币价值转移与碳足迹转移同步的概念,结合现行的会计制度与碳会计,扩展财务会计系统并提出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
绿色发展 碳达峰 碳中和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曲越 秦晓钰 黄海刚 汪惠青
本文以中国碳排放(CO_2)数据库为依托,对省级CO_2排放的趋势和碳达峰、碳中和的区域协调路径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经济发展与CO_2排放之间呈现明显的倒"U"型关系,产业结构是决定碳排放的核心因素,人均GDP和人口密度会对碳达峰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省际异质性研究发现,以北京和上海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主导型省份,其EKC曲线呈现标准两阶段倒"U"型特征,以河南和湖南为代表的轻工业主导型省份,其EKC曲线呈现第一阶段上升、后两阶段下降的三阶段不规则倒"U"型特征;以河北和内蒙古为代表的重工业主导型省份,碳排放在经历了两阶段的增加之后,才迎来下降期,该类省份的节能减排工作是中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实现的关键。因此,中国"双碳"目标的具体实施需要充分考虑区域发展的异质性和区域碳减排的协调性。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中和 区域协调 PSTR模型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谢婼青 李世奇 朱平芳
本文简述了国内外反洗钱的现状和我国银行业面临的挑战,梳理了反洗钱的理论研究成果。针对传统统计技术提高银行业反洗钱能力斥资大和效率低的不足,本文在红旗指标的基础上探索了数据挖掘技术在反洗钱领域的应用,为进一步实践i Group学习方法和i Detect识别方法奠定了研究基础,从而为提升反洗钱效率提供了新的思路,更加适应于现代金融的发展和监管的要求。
关键词:
反洗钱 数据挖掘技术 红旗指标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谢婼青 李世奇 朱平芳
本文简述了国内外反洗钱的现状和我国银行业面临的挑战,梳理了反洗钱的理论研究成果。针对传统统计技术提高银行业反洗钱能力斥资大和效率低的不足,本文在红旗指标的基础上探索了数据挖掘技术在反洗钱领域的应用,为进一步实践i Group学习方法和i Detect识别方法奠定了研究基础,从而为提升反洗钱效率提供了新的思路,更加适应于现代金融的发展和监管的要求。
关键词:
反洗钱 数据挖掘技术 红旗指标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谭春辉 熊梦媛
在同一学科领域内,国内外的研究水平与层次存在着差异,并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滞后性。本文通过分析在同一学科领域中国内外期刊论文所表征的研究主题与数量滞后性,有助于实现同一学科领域的横向对比,明确科学研究发展的水平与方向。本文设计了基于核心期刊论文的国内外同一学科领域研究主题滞后性和数量滞后性测度的方法与步骤;以数据挖掘领域为例,收集1996—2019年CNKI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数据库和WoS(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有关数据挖掘领域的核心期刊论文数据,从两个维度对国内外同一学科领域间研究的滞后性进行分析:一是采用LDA (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主题模型进行主题抽取,并结合相似度,计算测度国内外数据挖掘领域研究主题层面的滞后性,揭示其滞后方向和滞后期;二是采用ARDL (auto-regressive distributed lag)模型对国内外期刊发文量构成的时间序列进行建模分析,测度国内外数据挖掘领域研究数量层面的滞后性,得出显著滞后方向和滞后期。实证研究发现,在研究主题层面上,国内数据挖掘领域的研究滞后于国外研究,最显著滞后期为3年,受到滞后影响的主题比重约为38.6%;在研究数量层面上,国内研究滞后于国外研究,滞后期为5年,滞后影响系数为1.431913。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国内外同一学科领域间的研究滞后性测度方法与步骤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欧阳志远 史作廷 石敏俊 杨德伟 龙如银 周宏春 林思佳 郭瑞芳 王宇杰
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性复杂巨系统,要解决"双碳"问题需要运用系统思维、站在全局的角度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高度进行考虑和规划;而从我国工业化发展阶段、能源结构、碳中和起点强度等方面来看,实现双碳目标面临着多重阻力和艰巨的挑战。这就需要我们运用政治、经济、科技、舆论等手段,综合考虑减排与增汇两种途径,从能源效率、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等方面入手,以关键性问题为导向,从技术、经济、制度三个层面多维发力,逐一突破,推动经济社会系统全面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推动全方位、全链条、系统性的能源生产、转化和管理方式转变;实行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度和绿证交易制度;采取经济激励政策,平衡低碳技术与传统技术路线之间的成本差额,引导资本流向低碳技术领域;着力突破清洁能源利用的瓶颈,切实改变能源结构,全面实现城市和乡村的绿色转型。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中庆
山西能源革命与碳达峰碳中和均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完整的逻辑体系,两者都是国家层面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推进能源转型示范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持续深化山西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是探索能源转型调整、推动清洁低碳发展的科学路径,是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基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已经成为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需要统筹能源及相关领域的各类关系,并成为山西能源革命深化改革的重要指引。两者在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三个层面存在密切关联。积极稳妥推进山西能源革命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在理念维度上价值转向,在体系维度上规范协同,在机制维度上融合引领,在保障维度上倾斜支持,以实现两者在方向、进程与效果的有效衔接。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张莉 马蔡琛
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是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在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过程中,税制可以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一方面,我国应完善现有税制中针对碳排放和使用森林资源征收的限制性税收;另一方面,需完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低碳发展。此外,还应该考虑开征碳税。这样的绿色税制体系才能全方位地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发挥促进作用。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中和 绿色税制 碳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