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86)
- 2023(11058)
- 2022(9159)
- 2021(8179)
- 2020(6639)
- 2019(15280)
- 2018(14622)
- 2017(27664)
- 2016(14445)
- 2015(15909)
- 2014(15473)
- 2013(15634)
- 2012(14984)
- 2011(13738)
- 2010(13944)
- 2009(12627)
- 2008(12528)
- 2007(11508)
- 2006(10559)
- 2005(10036)
- 学科
- 济(72571)
- 经济(72510)
- 业(43373)
- 管理(42964)
- 企(33249)
- 企业(33249)
- 方法(24942)
- 中国(23272)
- 数学(21621)
- 数学方法(21432)
- 地方(20397)
- 农(20161)
- 贸(17862)
- 贸易(17847)
- 易(17376)
- 技术(16758)
- 财(16198)
- 业经(16149)
- 农业(14231)
- 出(12888)
- 融(12547)
- 金融(12547)
- 学(11978)
- 制(11968)
- 银(11925)
- 银行(11902)
- 行(11655)
- 地方经济(11566)
- 发(11469)
- 环境(10498)
- 机构
- 学院(211279)
- 大学(211177)
- 济(96249)
- 经济(94477)
- 管理(79404)
- 研究(78486)
- 理学(67177)
- 理学院(66408)
- 管理学(65297)
- 管理学院(64887)
- 中国(60020)
- 京(46078)
- 科学(45041)
- 财(43901)
- 所(39784)
- 农(35642)
- 研究所(35606)
- 中心(35332)
- 财经(33870)
- 江(33679)
- 经(30822)
- 经济学(30750)
- 北京(29621)
- 业大(29222)
- 范(28970)
- 师范(28700)
- 院(28386)
- 经济学院(27836)
- 农业(27405)
- 州(26787)
- 基金
- 项目(136905)
- 科学(108939)
- 研究(102065)
- 基金(99449)
- 家(86719)
- 国家(85987)
- 科学基金(73624)
- 社会(67909)
- 社会科(64716)
- 社会科学(64706)
- 省(53544)
- 基金项目(51439)
- 教育(46138)
- 划(44461)
- 自然(44370)
- 自然科(43449)
- 自然科学(43442)
- 自然科学基金(42667)
- 资助(40856)
- 编号(39803)
- 发(35543)
- 成果(32246)
- 重点(30956)
- 部(30658)
- 创(29522)
- 国家社会(29419)
- 发展(29075)
- 展(28581)
- 课题(28481)
- 创新(27630)
- 期刊
- 济(111581)
- 经济(111581)
- 研究(70047)
- 中国(51036)
- 农(33752)
- 财(32467)
- 管理(32429)
- 学报(31591)
- 科学(30067)
- 教育(25815)
- 大学(24738)
- 融(23605)
- 金融(23605)
- 农业(23296)
- 学学(22781)
- 技术(21656)
- 经济研究(19229)
- 业经(18504)
- 财经(17448)
- 经(15187)
- 问题(14901)
- 贸(14656)
- 业(13203)
- 技术经济(12827)
- 国际(12766)
- 世界(11580)
- 图书(11201)
- 科技(10884)
- 统计(10480)
- 坛(10356)
共检索到3444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洁 赵鑫磊 陈海波
利用我国2005-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引入国内研发投入、人力资本两个中介变量,通过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结果显示,总体上我国OFDI未显现出积极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而呈弱负效应,但通过以下两条路径会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一定正向效应,即"OFDI→国内研发投入→全要素生产率"和"OFDI→国内研发投入→人力资本→全要素生产率";分区域看,东部地区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直接效应为负值,中部地区的正向直接效应最为显著,西部地区的OFDI逆向技术溢出直接效应未通过显著性检验。OFDI通过国内研发投入产生的间接效应,仅在西部地区较为显著;OFDI通过促进国内研发投入再带动人力资本产生的间接效应,在东中部为正、西部为负。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梅
本文依据1985~2008年我国对11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数据,测算了通过OFDI渠道溢出的外国研发资本存量,并对我国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同时,从吸收能力的角度考察了人力资本和国内研发对我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促进程度受人力资本和国内研发吸收能力因素的制约,其中研发投入的不足造成的技术吸收的阻碍更大。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沈飞
人力资本对于OFDI的技术创新逆向溢出以及母国创新能力提升存在重要关联,目前我国OFDI存在回馈母国技术提升的人力资本水平累积、技术水平趋近的双门槛及跨越难题。在与技术势差交叉作用过程中,人力资本对母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形成了与研发创新间的替代;母国各区域与东道国的技术势差越小,人力资本逆向溢出形成的区域创新能力贡献越大,两者差距的动态趋近,推动了人力资本因素对于母国技术创新逆向溢出贡献的增进。尽快缩减我国与东道国间人力资本投资累积以及技术势差水平,有助于提升母国人力资本的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能。
关键词:
人力资本 OFDI 逆向溢出 技术势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符磊
以逆向技术溢出的实现机制为分析基础,对中国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因素以及地区吸收逆向技术溢出的差异性进行了研究。运用随机前沿面与面板数据分析技术,重新定义和计算关键变量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逆向技术溢出总体显著,海外研发溢出机制发挥着主要作用,海外经营反馈溢出尚未显著呈现;逆向技术溢出吸收受到经济环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逆向技术溢出实现水平存在"东高西低"的地区差异。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罗丽英 郑兴
利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19个门类2004-2013年数据,使用面板数据门槛回归模型,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人力资本的门槛效应进行了检验,并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人力资本的门槛值进行了估计。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检验了不同要素密集度行业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人力资本的门槛效应。结果表明,在人力资本低于门槛值时,行业对外直接投资会对国内技术进步产生负面影响;而人力资本高于门槛值时,行业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技术进步会有积极影响。我国目前阶段不同要素密集度行业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门槛效应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董有德 孟醒
本文利用我国各省分价值链统计的OFDI存量数据检验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企业在海外设立的研发、制造和营运机构是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主要渠道,而非经营性机构和原料获取机构的溢出效应并不显著;这种溢出效应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东部地区主要依靠研发机构的溢出,中西部地区主要依靠制造和营运机构的溢出,而在西部地区,贸易机构也是逆向技术溢出的一个重要来源;在东中部地区,FDI仍是国际技术溢出的主要渠道,只有在西部地区,OFDI才是国际技术溢出的主导;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溢出效应与境内资本的研发效率呈现出替代关系;货物进出口贸易对国内企业创新能力产生了负面影响。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宏 秦蕾
本文利用1990—2010年OFDI存量数据,参照CH模型构建国际R&D溢出回归模型,分析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国内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结果发现,OFDI对国内技术进步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每增加10%,全要素生产率就会增长1‰,但存在时间上的滞后效应,即国外先进技术逆向溢出有利于提高国内的生产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实现产业链向高端延伸。
关键词:
OFDI 逆向技术溢出 技术进步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衣长军 李赛 张吉鹏
现有研究关于新兴经济体OFDI是否存在显著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并未取得一致结论,且转型期中国省际经济和制度发展存在"非均衡推进"特征,在此背景下,文章以中国这一新兴经济体为例,运用省际面板数据和非线性门槛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了母国制度环境(包括法制化水平、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和政府治理水平等)和吸收能力(包括经济发展、技术创新能力、人力资本和对外开放程度等)对新兴经济体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及其门槛效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可促进母国技术进步,且在各区域制度环境和异质吸收能力影响下呈现出地区差异,积极而显著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发生在东部地区,而非西部地区;(2)制度环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桂梅 陈丽珍 孙华平
文章针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家(地区)高度集中在亚洲的状况,扩展C-H模型,对我国OFDI投资的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进行比较分析,来考察我国进行投资的东道国的国内R&D资本的溢出将会对我国的技术水平产生怎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有助于提高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但对我国的技术水平提高的效果并不明显。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丽珍 徐健
为检验近年来我国迅速增长的OFDI是否获取了来自投资东道国的逆向技术溢出,本文运用我国2004-2010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和"国际R&D溢出模型"的动态形式,实证分析了我国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研究表明现阶段OFDI传导的国际R&D对国内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产生了正向影响,但逆向技术溢出的产生有一定的时滞性;分区域的回归结果表明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异,东、中、西部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依次减弱;国内R&D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正向和负向的"双重作用"。
关键词:
OFDI 逆向技术溢出 国际R&D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小花 徐英杰 聂名华
文章运用2003—2015年数据,采用修正的国际技术溢出模型,构造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进口贸易路径的逆向技术溢出能显著提高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而FDI和OFDI路径并未显著提升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中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受人力资本、研发强度、技术差距、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贸易开放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表现出显著的门槛效应,当跨越各影响因素的门槛值之后,中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能显著地促进技术进步。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陈颂 卢晨
首先从理论上阐述了OFDI发生逆向技术溢出的四阶段传导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绿地、并购以及合资三种不同投资方式对技术逆向传导的路径、程度的不同影响。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利用我国18个行业20042015年对外直接投资的面板数据,就我国企业不同方式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进行长短期分析,并结合行业特点考察上述效应的行业差异。实证研究表明,并购在短期中的效果更优,而绿地在长期中的技术提升效应更好。合资方式对致力于获取海外先进技术的OFDI而言是不可取的。同时,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采用并购、合资等方式能够产生更显
关键词:
OFDI 逆向技术溢出 绿地投资 并购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蔡冬青 周经
借鉴C-H模型,本文建立中国OFDI反向技术外溢的计量模型,对中国OFDI反向技术外溢的存在性进行了进一步验证,并从东道国角度出发,对影响我国OFDI反向技术外溢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我国OFDI具有显著的反向技术外溢,同时这种反向技术外溢受东道国研发投入、人力资本的显著的正向影响。东道国外资政策对我国反向技术外溢存在正向影响,但影响不显著。我国在选择OFDI东道国时,应选择研发投入多、人力资本充裕的国家,而在考虑东道国经济政策时要综合考虑其制度因素,不能仅以外资政策论。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姚战琪
当前中国对外开放强度逐渐加大,随着2015年3月《推动攻坚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正式发布,2016年1月"亚投行"成立并投入运营,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正式进入全面推进阶段。借助"走出去"的制造业本身具有的逆向溢出效应,通过OFDI可获取国际先进技术和知识的溢出,将推动制造业大发展。因此,推动中国各地区通过OFDI的技术溢出,获取国外先进技术以提升本国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姚战琪
当前中国对外开放强度逐渐加大,随着2015年3月《推动攻坚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正式发布,2016年1月"亚投行"成立并投入运营,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正式进入全面推进阶段。借助"走出去"的制造业本身具有的逆向溢出效应,通过OFDI可获取国际先进技术和知识的溢出,将推动制造业大发展。因此,推动中国各地区通过OFDI的技术溢出,获取国外先进技术以提升本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